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民政部发布《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养老院院长培训包含4个课程模块,即政策与发展趋势模块、服务实务模块、管理实务模块和能力建设模块,课程涉及养老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养老机构发展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失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实务等内容。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报名参加这方面的培训。”
在吉林延边深耕养老产业6年的刘晓斌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了解了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后,他认为,通过培训会有助于养老机构更加科学、专业化运营,“办养老院看着简单,做起来很难,需要不停地学习。”
一位受访老人表示,目前养老院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养老院在专业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养老院负责人仅仅是从盈利角度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理念,“尽管有的养老院硬件设施很好,但我感觉不到温暖。”
记者了解到,由于养老院院长、负责人、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导致有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望而却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养老业内人士表示,对养老院院长进行科学培训,可以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刘晓已经当了6年养老院院长。
“当年选择创办经营这家养老院,回头想想有点冲动。”刘晓斌坦言,当时因为找不到自己“相中”的养老院安顿生病卧床的母亲,他脑子里冒出了自己开一家小型养老院的想法。
为母亲考察养老院时,最让刘晓斌无法接受的是卫生问题,“养老院也算是家,住得不舒服,还谈什么安心养老。”他认为,对老人来说,养老院的居住环境十分重要。
当时,国家已经出台鼓励创办民营养老机构的政策,床位等补贴方案也已落地。
刘晓斌和朋友仔细算了一笔账,觉得“有账可算”,“赚不了大钱,但用心做应该不会赔本,最主要的是可以解决母亲的养老问题。”
于是,筹措到资金后,刘晓斌就和朋友将一家经营不善的旅店盘下来,改造成了拥有36张床位的养老院。
考虑到护理难度及风险因素,刚开始的一年多,刘晓斌只吸收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
他特别重视养老院的环境,对服务人员在卫生方面的要求极其严苛,老人活动室布置得既温馨又实用,“我始终觉得,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人的数量。”
为老人服务好、让他们安享晚年,一直是刘晓斌的情怀。他从打算开办养老院之初就明白,养老院是微利行业,不可能靠它赚大钱。
因为前期宣传到位,再加上养老院内居住环境较好,刘晓斌的养老院头一年就吸引了18位老人入住。
后来,他开始尝试吸收半自理以及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床位渐渐住满,问题也多了起来。
先是一位老人因心脏疾病意外离世,虽然没有产生纠纷,但这让刘晓斌明白,自身欠缺法律意识。
此后,随着医养结合等概念日益被养老行业重视,他又意识到,办养老院仅靠情怀是不行的,“这是很专业的事情。”
再后来,刘晓斌陷入两难境地:养老院扩大规模需要更大的成本支出,即便投入,几年内也不可能回本。“如果不扩大规模,现在的面积太小,床位紧张,床位基数小,即便常年满员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但是,这些年刘晓斌已经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精力,“如果退出这个行业,已经不现实了。”
“国家如此重视养老领域,这个产业一定大有可为。”而如何掌握更多政策分析和發展形势预判能力,刘晓斌一直是依靠“自学”。
刘晓斌说,从这次公布的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来看,培训内容涉及面很全很具体,“我相信通过专业培训,我会成为一名专业的养老院院长。”
对于如何为老人选择一家养老院,北京居民豆中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除了考察机构的外在环境,他会要求和养老院院长直接沟通,“为老人选养老院和为孩子选幼儿园是一样的,除了硬件设施和专业人员,院长的办院理念也很重要。”
豆中华在为母亲考察养老院时发现,有的院长一味介绍机构优越的硬件条件和护理专业性,“你问他办院理念和发展规划,他却说不出来。”
豆中华认为,这说明这样的院长没有长期发展的眼光和规划,只是盯着眼前如何能盈利,“看似专业,实则不专业。”
那么,一名养老院院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
有业内人士谈道,从此次民政部公开征求意见的两项内容看,培训内容涵盖了政策与发展趋势、服务实务、管理实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既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有实践应用和能力应用的技巧培训。按照有关要求,目的在于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老年社会工作人才。
事实上,此次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中“2022年底前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以及“2022年底前培训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任务要求。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如何报名参加培训,但从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培训对象来看,养老院院长及管理人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养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业务骨干都是培训的对象。
对此,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通过科学设置课程,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养老服务迅速发展要求的管理人才队伍,推动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指日可待。
根据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养老院院长培训包含4个课程模块,即政策与发展趋势模块、服务实务模块、管理实务模块和能力建设模块,课程涉及养老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养老机构发展与管理的国际经验、失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实务等内容。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报名参加这方面的培训。”
在吉林延边深耕养老产业6年的刘晓斌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了解了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后,他认为,通过培训会有助于养老机构更加科学、专业化运营,“办养老院看着简单,做起来很难,需要不停地学习。”
一位受访老人表示,目前养老院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养老院在专业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养老院负责人仅仅是从盈利角度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理念,“尽管有的养老院硬件设施很好,但我感觉不到温暖。”
记者了解到,由于养老院院长、负责人、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导致有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望而却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养老业内人士表示,对养老院院长进行科学培训,可以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这是很专业的事情”
刘晓已经当了6年养老院院长。
“当年选择创办经营这家养老院,回头想想有点冲动。”刘晓斌坦言,当时因为找不到自己“相中”的养老院安顿生病卧床的母亲,他脑子里冒出了自己开一家小型养老院的想法。
为母亲考察养老院时,最让刘晓斌无法接受的是卫生问题,“养老院也算是家,住得不舒服,还谈什么安心养老。”他认为,对老人来说,养老院的居住环境十分重要。
当时,国家已经出台鼓励创办民营养老机构的政策,床位等补贴方案也已落地。
刘晓斌和朋友仔细算了一笔账,觉得“有账可算”,“赚不了大钱,但用心做应该不会赔本,最主要的是可以解决母亲的养老问题。”
于是,筹措到资金后,刘晓斌就和朋友将一家经营不善的旅店盘下来,改造成了拥有36张床位的养老院。
考虑到护理难度及风险因素,刚开始的一年多,刘晓斌只吸收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
他特别重视养老院的环境,对服务人员在卫生方面的要求极其严苛,老人活动室布置得既温馨又实用,“我始终觉得,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人的数量。”
为老人服务好、让他们安享晚年,一直是刘晓斌的情怀。他从打算开办养老院之初就明白,养老院是微利行业,不可能靠它赚大钱。
因为前期宣传到位,再加上养老院内居住环境较好,刘晓斌的养老院头一年就吸引了18位老人入住。
后来,他开始尝试吸收半自理以及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床位渐渐住满,问题也多了起来。
先是一位老人因心脏疾病意外离世,虽然没有产生纠纷,但这让刘晓斌明白,自身欠缺法律意识。
此后,随着医养结合等概念日益被养老行业重视,他又意识到,办养老院仅靠情怀是不行的,“这是很专业的事情。”
再后来,刘晓斌陷入两难境地:养老院扩大规模需要更大的成本支出,即便投入,几年内也不可能回本。“如果不扩大规模,现在的面积太小,床位紧张,床位基数小,即便常年满员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但是,这些年刘晓斌已经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精力,“如果退出这个行业,已经不现实了。”
“国家如此重视养老领域,这个产业一定大有可为。”而如何掌握更多政策分析和發展形势预判能力,刘晓斌一直是依靠“自学”。
刘晓斌说,从这次公布的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来看,培训内容涉及面很全很具体,“我相信通过专业培训,我会成为一名专业的养老院院长。”
万名院长受训
对于如何为老人选择一家养老院,北京居民豆中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除了考察机构的外在环境,他会要求和养老院院长直接沟通,“为老人选养老院和为孩子选幼儿园是一样的,除了硬件设施和专业人员,院长的办院理念也很重要。”
豆中华在为母亲考察养老院时发现,有的院长一味介绍机构优越的硬件条件和护理专业性,“你问他办院理念和发展规划,他却说不出来。”
豆中华认为,这说明这样的院长没有长期发展的眼光和规划,只是盯着眼前如何能盈利,“看似专业,实则不专业。”
那么,一名养老院院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
有业内人士谈道,从此次民政部公开征求意见的两项内容看,培训内容涵盖了政策与发展趋势、服务实务、管理实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既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有实践应用和能力应用的技巧培训。按照有关要求,目的在于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老年社会工作人才。
事实上,此次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中“2022年底前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以及“2022年底前培训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任务要求。
虽然目前尚未明确如何报名参加培训,但从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培训对象来看,养老院院长及管理人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养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业务骨干都是培训的对象。
对此,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通过科学设置课程,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养老服务迅速发展要求的管理人才队伍,推动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