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一些技巧达到高美术教育学的目标。下面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达到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四、不要重眼前,轻视未来
当前艺术专业院校或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每年每生学费在在不断快速攀高,并没有考虑学生今后的出路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觉得考美术专业更容易。同时,此举迎合了高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理,他们认为考美术专业是上大学的捷径——美术专业门槛低,文化课要求低,而专业课的打分在某些人看来也是弹性很大的。所以“双差生”都可以想方设法来试一把。高中的教育者认为,只要学生能上大学,升学率就起来了,奖金就拿定了。在这里,学校,家长,教师看来事三盈的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几年大量的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凸显。
五、把美术想的太过于高端
在教学中发现在对美术的认知当中,认为美术就是象毕加索、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一样,站在画架前挥毫泼墨,作出旷世巨作。他们不明白其实美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处处充满了艺术。是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包括笔者在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接触中,做为高中教师的他们也都是有着这么一种认知。而这时候问题又转回到了学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有个对美术的正确而理性的认识。
总之,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高中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个人认为,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高中美术教育也是一门技巧与精神思想并重的教育类型,美术绘画的技能基础教学以及人文艺术鉴赏教学二者统一于现代美术教育的整体内涵之中,共同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基础。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包括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还需要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尤其是人文素质以及艺术内涵感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平行学科只中寻找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知识与教育方式,即整合各学科优势,让学生积累足够的人文知识,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高中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其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详细地说,高中美术教育就应该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把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念作为宗旨,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巧为基础,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艺术的实用化、大众化以及社会化。长久以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这种作用不断的被错误地认知,因此造成高中美术教育在现实美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当代艺术走进课堂,真正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达到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四、不要重眼前,轻视未来
当前艺术专业院校或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每年每生学费在在不断快速攀高,并没有考虑学生今后的出路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觉得考美术专业更容易。同时,此举迎合了高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理,他们认为考美术专业是上大学的捷径——美术专业门槛低,文化课要求低,而专业课的打分在某些人看来也是弹性很大的。所以“双差生”都可以想方设法来试一把。高中的教育者认为,只要学生能上大学,升学率就起来了,奖金就拿定了。在这里,学校,家长,教师看来事三盈的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几年大量的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凸显。
五、把美术想的太过于高端
在教学中发现在对美术的认知当中,认为美术就是象毕加索、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一样,站在画架前挥毫泼墨,作出旷世巨作。他们不明白其实美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处处充满了艺术。是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包括笔者在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接触中,做为高中教师的他们也都是有着这么一种认知。而这时候问题又转回到了学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有个对美术的正确而理性的认识。
总之,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高中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个人认为,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高中美术教育也是一门技巧与精神思想并重的教育类型,美术绘画的技能基础教学以及人文艺术鉴赏教学二者统一于现代美术教育的整体内涵之中,共同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基础。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包括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还需要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尤其是人文素质以及艺术内涵感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平行学科只中寻找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知识与教育方式,即整合各学科优势,让学生积累足够的人文知识,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高中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其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详细地说,高中美术教育就应该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把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念作为宗旨,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巧为基础,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艺术的实用化、大众化以及社会化。长久以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这种作用不断的被错误地认知,因此造成高中美术教育在现实美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当代艺术走进课堂,真正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