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故给事郎前行安化郡安化县尉范君墓志铭
唐代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
长41.2厘米,宽40.6厘米,厚5.8厘米。
青石质。呈方形。正面阴刻界格及楷书志文15列,15行,凡216字,记述墓主人范楷的籍贯、品行及其妻、子等内容。其中“嗟乎天不慭遗奄归玄夜天宝四载九月廿九日寝疾终于永安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呜呼哀哉。夫人左氏蒲州司马左公之女也,即以其载十一月十九日合葬于黄石平旧茔……”等内容,证明双龙乡境内的今永安堡、黄坪等地名系沿袭唐代“永安里”、“黄石平”等地名而来,同时也证明靖远双龙乡永安堡-黄坪-发裕堡-北城滩一带在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唐代墓志铭(残)
唐代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
残长39厘米,残宽29.5厘米,厚4.8厘米。
青石质。残件呈梯形。正面阴刻界格,内阴刻楷书志文。残存志文14列,12行,凡126字。
从残存碑文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较高,地位显赫。此碑在靖远北城滩一带出土,由此可以证明靖远北城滩一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唐显庆五年墓志砖
唐代
1974年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出土。
高37厘米,宽17.5厘米,厚6厘米。
长方形青砖。志文竖排5列,凡51字:“会州烏兰县人讳□□,永徽五年(654)七月廿八日亡,妻□□,显庆五年(660)正月十八日亡,其年十月廿九日合葬,砖为铭,掌在墓额为记。”此墓志砖为研究唐代乌兰关关址、乌兰县县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墓志砖
唐代
1974年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出土。
长33.5厘米,宽16.6厘米,厚5.4厘米。
长方形青砖。阴刻隶书4列11字:“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此墓砖对研究唐代乌兰关关址、乌兰县县址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仕女骑马模印砖
唐代
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3.9厘米,宽17.2厘米,厚5.9厘米。
砖质。长方形。模印仕女骑马图。
龙纹模印砖
唐代
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4.7厘米,宽17.7厘米,厚5.9厘米。
砖质。长方形。模印一腾空飞舞的祥龙。
武士模印砖
唐代
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4厘米,宽17.7厘米,厚5.6厘米。
砖质。长方形。模印执矛武士图。
来门仝氏墓志铭
明代
1981年5月29日靖远县教场沟口来门仝氏墓出土。
长47厘米,宽38厘米,厚5.5厘米。
青石质。长方形。志盖阴刻篆书“来门仝氏墓志铭”。志石阴刻楷书24列,20行,共440多字。内容为来守仁为其妻仝氏撰写的悼文,记述仝氏的家道、生平、品行等。
明故显妣王氏之墓志铭
明代
2012年6月发现于靖远县城西关四道南巷口。
志盖长57厘米,宽56厘米,厚6.2厘米;志石长58厘米,宽56厘米,厚6.5厘米。
青石质。正方形。志盖阴刻篆书2列“明故显妣王氏之墓”,四周阴刻缠枝菊花图案。志石阴刻楷书24列,约32行,760多字。内容为来守仁为其母王氏撰写的悼文,记述王氏的祖籍、家道、生平、品行等。
法泉寺置田坔碑
清代
原存靖远县法泉寺,1995年后入藏靖远县博物馆。
长90厘米,宽82厘米,厚5厘米。
青石质。长方形。碑正面周边阴刻缠枝卷草纹。碑文为阴刻楷书32列,34行,约800字,内容为清康熙乙卯年(1675)修建法泉寺置田经过。
和保口官渡记碑
清代
原立于靖远县乌兰镇河靖村虎豹口渡口,现收藏于靖远县博物馆。
长110厘米,宽89厘米,厚8厘米。
青石质。长方形。碑周边阴刻单线,阴刻楷书志文50列,40行,近2000字,记述了和保口(又名河包口,现名虎豹口)官渡的修建、管理、价目等内容。
“皇清”、“旌表”双龙戏珠碑额
清代
1998年采集于靖远县五合乡白塔村古坟湾。
高85厘米,宽80厘米,厚22厘米。
青石质。略为方形。正、背两面均圆雕双龙戏珠图案。正面阴刻“皇清”二字,背面阴刻“旌表”二字。图案雕刻精细,活灵活现。
唐代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
长41.2厘米,宽40.6厘米,厚5.8厘米。
青石质。呈方形。正面阴刻界格及楷书志文15列,15行,凡216字,记述墓主人范楷的籍贯、品行及其妻、子等内容。其中“嗟乎天不慭遗奄归玄夜天宝四载九月廿九日寝疾终于永安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呜呼哀哉。夫人左氏蒲州司马左公之女也,即以其载十一月十九日合葬于黄石平旧茔……”等内容,证明双龙乡境内的今永安堡、黄坪等地名系沿袭唐代“永安里”、“黄石平”等地名而来,同时也证明靖远双龙乡永安堡-黄坪-发裕堡-北城滩一带在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唐代墓志铭(残)
唐代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
残长39厘米,残宽29.5厘米,厚4.8厘米。
青石质。残件呈梯形。正面阴刻界格,内阴刻楷书志文。残存志文14列,12行,凡126字。
从残存碑文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较高,地位显赫。此碑在靖远北城滩一带出土,由此可以证明靖远北城滩一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唐显庆五年墓志砖
唐代
1974年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出土。
高37厘米,宽17.5厘米,厚6厘米。
长方形青砖。志文竖排5列,凡51字:“会州烏兰县人讳□□,永徽五年(654)七月廿八日亡,妻□□,显庆五年(660)正月十八日亡,其年十月廿九日合葬,砖为铭,掌在墓额为记。”此墓志砖为研究唐代乌兰关关址、乌兰县县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墓志砖
唐代
1974年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出土。
长33.5厘米,宽16.6厘米,厚5.4厘米。
长方形青砖。阴刻隶书4列11字:“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此墓砖对研究唐代乌兰关关址、乌兰县县址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仕女骑马模印砖
唐代
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3.9厘米,宽17.2厘米,厚5.9厘米。
砖质。长方形。模印仕女骑马图。
龙纹模印砖
唐代
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4.7厘米,宽17.7厘米,厚5.9厘米。
砖质。长方形。模印一腾空飞舞的祥龙。
武士模印砖
唐代
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4厘米,宽17.7厘米,厚5.6厘米。
砖质。长方形。模印执矛武士图。
来门仝氏墓志铭
明代
1981年5月29日靖远县教场沟口来门仝氏墓出土。
长47厘米,宽38厘米,厚5.5厘米。
青石质。长方形。志盖阴刻篆书“来门仝氏墓志铭”。志石阴刻楷书24列,20行,共440多字。内容为来守仁为其妻仝氏撰写的悼文,记述仝氏的家道、生平、品行等。
明故显妣王氏之墓志铭
明代
2012年6月发现于靖远县城西关四道南巷口。
志盖长57厘米,宽56厘米,厚6.2厘米;志石长58厘米,宽56厘米,厚6.5厘米。
青石质。正方形。志盖阴刻篆书2列“明故显妣王氏之墓”,四周阴刻缠枝菊花图案。志石阴刻楷书24列,约32行,760多字。内容为来守仁为其母王氏撰写的悼文,记述王氏的祖籍、家道、生平、品行等。
法泉寺置田坔碑
清代
原存靖远县法泉寺,1995年后入藏靖远县博物馆。
长90厘米,宽82厘米,厚5厘米。
青石质。长方形。碑正面周边阴刻缠枝卷草纹。碑文为阴刻楷书32列,34行,约800字,内容为清康熙乙卯年(1675)修建法泉寺置田经过。
和保口官渡记碑
清代
原立于靖远县乌兰镇河靖村虎豹口渡口,现收藏于靖远县博物馆。
长110厘米,宽89厘米,厚8厘米。
青石质。长方形。碑周边阴刻单线,阴刻楷书志文50列,40行,近2000字,记述了和保口(又名河包口,现名虎豹口)官渡的修建、管理、价目等内容。
“皇清”、“旌表”双龙戏珠碑额
清代
1998年采集于靖远县五合乡白塔村古坟湾。
高85厘米,宽80厘米,厚22厘米。
青石质。略为方形。正、背两面均圆雕双龙戏珠图案。正面阴刻“皇清”二字,背面阴刻“旌表”二字。图案雕刻精细,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