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森警部队官兵誓死阻止森林大火。感动苏联参与行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藏匿在原始森林中的国民党特务和土匪等敌对分子的破坏,森林火灾几乎每年都有。那时由于条件限制,灭火手段基本采用原始落后的方法,灭火人员以小队和大队形式徒步进山,就地取材打火。遇到偏远林区的火灾,等到灭火人员进去时,小火就变成了大火。
1951年,中国森警部队组建。部队组建之初,他们在扑火时的主要任务是火场送信、协助抓捕纵火犯等。遇有大火无法扑灭时,只有靠天上的雨将其扑火。有时天不下雨,一场火能燃烧一两个月。
1955年5月17日,为了扑灭大兴安岭依陵古鲁河大火,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馆官员,请求允许中国森警部队到苏联一侧绕道大兴安岭依陵古鲁河扑火。因大火而进行外交交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滕忠民当时是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在外交部跟苏联协调这件事的时候。他带人来到黑河边。随他来的人举起小红旗向对岸晃了几下,时间不长,对面也用一面红旗晃了一下。不一会儿,一艘船便开了过来。当时。正是中苏友好时期,由于交通不便,两国中间隔了一条河。双方便约定有什么事需要见面商谈。就用一面黄旗摇动,紧急情况就用小红旗。对面苏联的同志很快来到岸边。
由于经常打交道,滕忠民跟对面苏方的地方领导都认识。苏联的地方领导一下船就问:“滕同志,有什么事情召见我们?”滕忠民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们帮助。我们境内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我们想从这里过江坐你们的火车到加林达下车,然后坐轮船,横渡黑龙江抵达连鉴登陆到达火场去扑灭大火。”
为避免中国境内的大火烧过国界连带苏联,苏联林业部已通告过他们,让他们密切关注火灾的发展,作好防火的准备。苏联地方领导对连鉴这个地方也熟悉。知道那里地形非常复杂。他很理解中国人的心情,关切地问了一句:“那个地方怎么发生了大火?”滕忠民说:“可能是由于雷击。”森林遭雷击起火是常事,苏联前些日子北方一片森林也曾遭雷击起过火。苏联这位地方领导说:“没有问题,我们国家肯定会批准这个方案。我马上回去。协调你们需要的火车和船。对于你们扑火,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我们大力支持。”事实上,滕忠民对他没有讲实话。这场罕见的大火并不是由于雷击造成的,而是由于坏人有意纵火造成的。由于连鉴这个地方地形、地貌复杂,省里有关领导最后决定,由森警部队跨境去完成扑灭这场大火的任务。苏联政府很快答复:同意中国森警部队从苏联一侧到大兴安岭依陵古鲁河灭火。
森警部队绕道苏联境内到达火场后,以战斗小队为单位,分段负责灭火。有的干警由于烟熏火烤和连续阻击火头而极度疲劳,晕倒在火线上;有的衣袖被烤着,手臂上烧起一串串水泡。可他们仍然顽强地同火魔鏖战着。没有一个退却。森警部队顽强的阻击,防止了火势的蔓延。他们的执着和勇敢感动了苏联人民。一个亲临现场的苏联女记者含着热泪写出了《中国森警部队部分官兵誓死阻击森林大火》的文章,详细记述了这支部队依靠自身的英勇顽强,使大火无法再前进一步的事迹。同时,由于天气原因,大火短时间内无法扑灭。这个记者断言,如果不下雨,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这支孤军作战的灭火部队将自身难保。文章在苏联一家报纸刊登后,立即被许多报纸转载。
苏联人看了报道后,被中国这支森林警察部队深深感动了。他们纷纷上书政府,要求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这支英雄的部队以帮助。最终,苏联政府决定帮助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灭火。
6月11日,苏联远东空军部队巴夫洛维奇少将等85名空军指战员乘6架运输机和10架直升机,由苏方境内向火场运送油料、粮食和扑火队员,帮助中国森警灭火。苏联军队参与扑火。给困境中的中国森警灭火队以极大的鼓舞。毕竟人多力量大,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经过奋战,这场燃烧了20多天、过火面积4800公顷的大火被扑灭了。完成灭火任务后,巴夫洛维奇少将会见并宴请了中国森警部队扑火队员,并派车船将他们送回国。
“天兵”灭火。林业部首开先河。灭火队员森林迷路,铺出“SOS”呼救
1962年5月12日。一架运输机起飞后,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内蒙古小二沟火场。驾驶员认真地看了看飞行图,发出了到达目的地的信号。飞机在小二沟上空盘旋两圈后,选择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带队的空降中队中队长徐立堂下达伞降命令后。第一个从打开的机舱门里跳了出来。其他队员紧随其后跳了下来。由于火势不大,加之他们来时准备充分,降落地面后,立即投入灭火,很快就将火扑灭。他们这次伞降灭火,创造了世界灭火史上的新纪录。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空降灭火的国家。
1951年森警部队组建初期,曾设有一个骑兵连的建制。骑兵部队扑火快捷、迅速,但马队灭火容易受环境制约。骑兵能有效扑打远离公路的中、小火,但对于地形复杂和深山老林里的较大火灾,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1952年4月,林业部租用了3架苏联爱罗型固定翼飞机在东北部分地区开展森林防火巡逻报警,开创了我国护林事业史上使用飞机的先河。
1959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林业部关于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完达山等山林区加强联空护林,组建空降扑火中队的请示。1960年2月,经过中央军委批准,驻扎在河南开封的空军空降师121名官兵转业,乘飞机来到嫩江飞机场。同年5月,新组建的空降扑火中队在嫩江飞机场开始训练。这支部队后来发展到300多人,按森林警察条例管理,享受空勤灶待遇。
空降灭火中队组建后,经过一系列林区空降技术训练和林区跳伞适应性练习,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空中指挥、着陆场选择、林区操纵等技术要领。
1965年至1966年,是伞降灭火的高峰期。空降中队先后对48个火场实施伞降灭火,伞降538人次,扑灭火场总面积约38.4万公顷。其中1965年春季伞降灭火32个火场,出动325人次,单独灭火17个火场,空投食品、工具9万公斤。在完成伞降灭火任务的同时,空降中队还根据林区森林火灾的规律和伞降灭火的特点,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分路空降各个歼灭,以及为地面队伍空降引路、参谋布兵、地空配合等新的空降灭火方法。
空降灭火在林区大显神威,受到林区人民和当地党政机关的普遍赞誉。林业部特令嘉奖空降中队。东北航空护林局给空降中队39人记集体三等功,给1人记二等功,8人记三等功。与此同时,东北航空护林局和林业部在嫩江机场铺设水泥路面,在加格达奇等处建立护林分站,并向国务院申报增添运输飞机。报告送上去后,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并责成有关部门论证。有关部门经过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藏匿在原始森林中的国民党特务和土匪等敌对分子的破坏,森林火灾几乎每年都有。那时由于条件限制,灭火手段基本采用原始落后的方法,灭火人员以小队和大队形式徒步进山,就地取材打火。遇到偏远林区的火灾,等到灭火人员进去时,小火就变成了大火。
1951年,中国森警部队组建。部队组建之初,他们在扑火时的主要任务是火场送信、协助抓捕纵火犯等。遇有大火无法扑灭时,只有靠天上的雨将其扑火。有时天不下雨,一场火能燃烧一两个月。
1955年5月17日,为了扑灭大兴安岭依陵古鲁河大火,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苏联驻华大使馆官员,请求允许中国森警部队到苏联一侧绕道大兴安岭依陵古鲁河扑火。因大火而进行外交交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滕忠民当时是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在外交部跟苏联协调这件事的时候。他带人来到黑河边。随他来的人举起小红旗向对岸晃了几下,时间不长,对面也用一面红旗晃了一下。不一会儿,一艘船便开了过来。当时。正是中苏友好时期,由于交通不便,两国中间隔了一条河。双方便约定有什么事需要见面商谈。就用一面黄旗摇动,紧急情况就用小红旗。对面苏联的同志很快来到岸边。
由于经常打交道,滕忠民跟对面苏方的地方领导都认识。苏联的地方领导一下船就问:“滕同志,有什么事情召见我们?”滕忠民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们帮助。我们境内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我们想从这里过江坐你们的火车到加林达下车,然后坐轮船,横渡黑龙江抵达连鉴登陆到达火场去扑灭大火。”
为避免中国境内的大火烧过国界连带苏联,苏联林业部已通告过他们,让他们密切关注火灾的发展,作好防火的准备。苏联地方领导对连鉴这个地方也熟悉。知道那里地形非常复杂。他很理解中国人的心情,关切地问了一句:“那个地方怎么发生了大火?”滕忠民说:“可能是由于雷击。”森林遭雷击起火是常事,苏联前些日子北方一片森林也曾遭雷击起过火。苏联这位地方领导说:“没有问题,我们国家肯定会批准这个方案。我马上回去。协调你们需要的火车和船。对于你们扑火,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我们大力支持。”事实上,滕忠民对他没有讲实话。这场罕见的大火并不是由于雷击造成的,而是由于坏人有意纵火造成的。由于连鉴这个地方地形、地貌复杂,省里有关领导最后决定,由森警部队跨境去完成扑灭这场大火的任务。苏联政府很快答复:同意中国森警部队从苏联一侧到大兴安岭依陵古鲁河灭火。
森警部队绕道苏联境内到达火场后,以战斗小队为单位,分段负责灭火。有的干警由于烟熏火烤和连续阻击火头而极度疲劳,晕倒在火线上;有的衣袖被烤着,手臂上烧起一串串水泡。可他们仍然顽强地同火魔鏖战着。没有一个退却。森警部队顽强的阻击,防止了火势的蔓延。他们的执着和勇敢感动了苏联人民。一个亲临现场的苏联女记者含着热泪写出了《中国森警部队部分官兵誓死阻击森林大火》的文章,详细记述了这支部队依靠自身的英勇顽强,使大火无法再前进一步的事迹。同时,由于天气原因,大火短时间内无法扑灭。这个记者断言,如果不下雨,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这支孤军作战的灭火部队将自身难保。文章在苏联一家报纸刊登后,立即被许多报纸转载。
苏联人看了报道后,被中国这支森林警察部队深深感动了。他们纷纷上书政府,要求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这支英雄的部队以帮助。最终,苏联政府决定帮助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灭火。
6月11日,苏联远东空军部队巴夫洛维奇少将等85名空军指战员乘6架运输机和10架直升机,由苏方境内向火场运送油料、粮食和扑火队员,帮助中国森警灭火。苏联军队参与扑火。给困境中的中国森警灭火队以极大的鼓舞。毕竟人多力量大,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经过奋战,这场燃烧了20多天、过火面积4800公顷的大火被扑灭了。完成灭火任务后,巴夫洛维奇少将会见并宴请了中国森警部队扑火队员,并派车船将他们送回国。
“天兵”灭火。林业部首开先河。灭火队员森林迷路,铺出“SOS”呼救
1962年5月12日。一架运输机起飞后,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内蒙古小二沟火场。驾驶员认真地看了看飞行图,发出了到达目的地的信号。飞机在小二沟上空盘旋两圈后,选择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带队的空降中队中队长徐立堂下达伞降命令后。第一个从打开的机舱门里跳了出来。其他队员紧随其后跳了下来。由于火势不大,加之他们来时准备充分,降落地面后,立即投入灭火,很快就将火扑灭。他们这次伞降灭火,创造了世界灭火史上的新纪录。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空降灭火的国家。
1951年森警部队组建初期,曾设有一个骑兵连的建制。骑兵部队扑火快捷、迅速,但马队灭火容易受环境制约。骑兵能有效扑打远离公路的中、小火,但对于地形复杂和深山老林里的较大火灾,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1952年4月,林业部租用了3架苏联爱罗型固定翼飞机在东北部分地区开展森林防火巡逻报警,开创了我国护林事业史上使用飞机的先河。
1959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林业部关于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完达山等山林区加强联空护林,组建空降扑火中队的请示。1960年2月,经过中央军委批准,驻扎在河南开封的空军空降师121名官兵转业,乘飞机来到嫩江飞机场。同年5月,新组建的空降扑火中队在嫩江飞机场开始训练。这支部队后来发展到300多人,按森林警察条例管理,享受空勤灶待遇。
空降灭火中队组建后,经过一系列林区空降技术训练和林区跳伞适应性练习,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空中指挥、着陆场选择、林区操纵等技术要领。
1965年至1966年,是伞降灭火的高峰期。空降中队先后对48个火场实施伞降灭火,伞降538人次,扑灭火场总面积约38.4万公顷。其中1965年春季伞降灭火32个火场,出动325人次,单独灭火17个火场,空投食品、工具9万公斤。在完成伞降灭火任务的同时,空降中队还根据林区森林火灾的规律和伞降灭火的特点,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分路空降各个歼灭,以及为地面队伍空降引路、参谋布兵、地空配合等新的空降灭火方法。
空降灭火在林区大显神威,受到林区人民和当地党政机关的普遍赞誉。林业部特令嘉奖空降中队。东北航空护林局给空降中队39人记集体三等功,给1人记二等功,8人记三等功。与此同时,东北航空护林局和林业部在嫩江机场铺设水泥路面,在加格达奇等处建立护林分站,并向国务院申报增添运输飞机。报告送上去后,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并责成有关部门论证。有关部门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