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对于我国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兴利除弊,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十分重视。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 科技创新对当今经济发展的意义
1.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要依靠科技创新找出路、找办法。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特殊的国情和需求:人口众多,要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庞大劳动力就业、城市人口膨胀、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一系列重大需求;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因此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2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在制造业发展上,虽然许多产业领域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也面临面临的严峻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构建有独特优势的产业技术体系,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这尤其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农业发展上,目前的技术约束突出。一方面,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至今仍未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国情和现实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决定了我国必须抓住当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大力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使农村经济成为持续增长和就业增长的经济,这是农业技术发展的基本战略任务。
2.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2.1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因此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程度,而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科技创新的力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2.2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显示: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有0.05%,可到了18世纪,从过去每年人均收入增长0.05%达到1%,人均收入的增长增加了近1倍,进入到20世纪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又提高了1倍,从每年人均收入增长1%变成2%。跟18世纪以前相比,为什么人均收入增长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类所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无疑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2.3科技创新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美国经济学家Ferguson Jr.和Wascher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第一依赖因素就是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当前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靠得就是产品的科技创新。
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个重要的自变量就是科技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早已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3. 科技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就当代中国而言,经济发展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的适度增长,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二是结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福利的改善,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有基本的保障。四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要维持本地、本国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永祥.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J]. 职大学报. 2003(01) .
(作者单位:四平市科技馆)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十分重视。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 科技创新对当今经济发展的意义
1.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要依靠科技创新找出路、找办法。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特殊的国情和需求:人口众多,要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庞大劳动力就业、城市人口膨胀、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一系列重大需求;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因此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2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在制造业发展上,虽然许多产业领域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也面临面临的严峻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构建有独特优势的产业技术体系,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这尤其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农业发展上,目前的技术约束突出。一方面,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至今仍未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国情和现实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决定了我国必须抓住当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大力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使农村经济成为持续增长和就业增长的经济,这是农业技术发展的基本战略任务。
2.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2.1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因此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程度,而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科技创新的力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2.2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显示: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有0.05%,可到了18世纪,从过去每年人均收入增长0.05%达到1%,人均收入的增长增加了近1倍,进入到20世纪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又提高了1倍,从每年人均收入增长1%变成2%。跟18世纪以前相比,为什么人均收入增长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类所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无疑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2.3科技创新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美国经济学家Ferguson Jr.和Wascher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第一依赖因素就是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当前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靠得就是产品的科技创新。
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个重要的自变量就是科技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早已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3. 科技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就当代中国而言,经济发展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的适度增长,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二是结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福利的改善,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有基本的保障。四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要维持本地、本国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永祥.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J]. 职大学报. 2003(01) .
(作者单位:四平市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