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琴声弹给自己听(随笔)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爱上了散文诗,这便意味着,我们爱上了一种美好的生活。
  在所有文体里,散文诗确是一种形质皆美的文体,其美妙之处在于题材可大可小,其形可长可短,其思可深可浅。
  散文诗介于散文和诗之间,可谓是两种文体最奇妙的结合——既有散文的形散神聚,又有诗的清灵韵致,既有散文的平易亲切,又有诗歌的含蓄典雅。但就散文诗这一文体,散文为形容词,诗为名词,散文为辅,诗为主。
  之于一个认真负责的散文诗人来讲,散文诗不好写,若打个比方,它既有男性的阳刚大气,胸怀苍生,又有女性的清秀柔婉,母性包容。然而有的男人做得颇不合格,涂唇画眉,矫揉造作,娘炮一般恶心;有的女人做得亦不合格,动辄便来个河东狮吼,泼妇骂街,尊严尽失,让人侧目。那么如何把握散文诗写的度呢,让它既如火焰般热情,却又不灼伤眼睛,让它既如流水潺潺浸润我们,而又不致于成了洪涝,酿成灾害,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用眼,用心,乃至用灵魂,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就像那只荆棘鳥,一生努力寻找一根最高的树枝,待找得到,便用尽心力,来一曲绝唱,让天地为之震颤,山河为之动容。而事实的真相是,我们或许终其一生都不能达到那般高度,但我们依然深切地热爱着散文诗,“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以为,若想写好散文诗,散文诗写者需要做好加减乘除这四道数学题。一是加法。你眼中一定要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你心中一定要体悟到别人所没有体悟到的,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你一定要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譬如一棵河边柳,你要能听到她在和自己的影子对话,再譬如一朵凋残的花,你要听到她对流年念出的悼词,你看到墙上的蝴蝶标本,你要看到这是为春天的一座小小墓碑,做好这个加法,你就能写出别人所写不出的新东西来。二是减法。庸常的日子,常常会消解生活的诗意与美好,这使我们陷溺于柴米油盐与鸡毛蒜皮之中而无法自拔。可是要写好散文诗,就要减去那些庸俗浅薄的欲望,不虚于委蛇,也不牵强附会,减去人情世故里的那些低劣成分,也减去那些横生赘余的旁枝末叶,以便让散文诗活得简洁通透,清澈明朗。三是做好乘法,只要用眼认真看,用心仔细听,我们一定能发现打动我们的事物,一个在十字路口弹吉它的残疾人,他眼里闪烁的光,一只在雨中迅疾奔跑的狗,它有力强健的腿,一树落于地下的残叶,像老人们日暮途穷的晚年,这些足以让我们乘上敏锐的感觉,乘上思绪的翅膀,让灵感飞跃起来,在内容与思想上达到散文诗写的高度。四是做好除法,写散文诗不能瞻前顾后,更不能忸怩作态,不能装腔作势,更不能不着边际,我们要除去那些千篇一律的表述,留下万里挑一的风味,我们要除去无病呻吟的庸作,也要除去无关痛痒的抒情,我们还要除去散文诗写中共性的肤浅与单薄,除去习以为常的惯性与低劣无效的书写。
  一首好的散文诗,必定是洗人眼以透亮,清人心以明净,它让我们面对自然面对自己面对灵魂时,有会心微笑的灵犀,也有为之震撼的触动,用古人的一句话说,便是,“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自然,这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之于散文诗人来说,读或写到此类佳作,都是一种惊喜的收获——来自散文诗本体的幸福的收获。
  而更多时候,散文诗书写是孤独而优美的。正如一个人在竹林弹琴,琴声高低曲折,激昂清越。周围阳光普照,飞鸟轻掠,风过林梢,竹叶飒飒。或许有一两个听众,或许永远没有,这也没关系,我相信,他已然把琴声弹给了自己听——人生苦短,爱其所爱,这已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其他文献
分岔的路  是時候了。  暮色中,小路像受惊的蛇,窜进草丛中不见了。  我不走小路,小路通向牧场。  晚风吹起来。星星眨着眼睛。远处传来牧犬哈列克讨厌的欢叫声。  我脱离了羊群,假装像一个走失的迷途者——整天围着几个山坡转悠低头吃草有什么意思呢?  羊群里少了一只有什么后果?我可以想象一些嘀嘀咕咕的议论,还有主人一鼓一瘪的嘴咒骂哈列克的样子。我开心地笑了。  我走上了弗罗斯特所指的另一条不可预知的
期刊
早上的白霜  这暮秋的繁霜,有一副冷肚肠的刀尖,在黎明过后阳光普照之前,给世界带来薄纱似的梦和短暂的严寒;那些开始游弋在天边的云彩,暗夜轻声咳出的黄金。那一片青松和冷杉,与这个高山上的小村枕在晨曦中的洁白里……  这些时间沉淀下来生命所需要的盐粒,让它们更细、更小一些,一土和一棵蔬菜在它们的滋补下正日益变得肥胖。让秋虫的鸣唱更低一些,低到草木和土地的根部,我想说出我对它们全部的热爱。  乡村小学 
期刊
长夏至  雨是在黄昏开始落下的。雨丝绵长,从草房子的檐上清浅而下,眉眼生动,好似在看着你。而你也正在看着她。门槛光滑,屋内是粘土屋基。这是堂屋,一群半大的小鸡,逃过了端午,现在正欢快地啄舔着彼此的羽毛。  整个屋子都是静的。长夏至来了。  南方的河流此时才真正地发动了。后院子里的猫,开始从叫春变成了微微拖着小腹。早年的纺车还架在偏房里,只是上面都积满了灰尘。那个坐在纺车前的人早就走了,但纺车前还是
期刊
我确信已经到达山腰,四面高山把我包围。  我比一棵青草渺小,比一块石头更孤单。  风渐渐地吹干我身上的汗水。  片刻的停顿,让我重新拥有力量,心跳也渐渐趋向均匀。  但同行伙伴的身影,已经难以见到。  他们有的因为畏惧艰难,悄悄地转过山崖,烟一样飘走;有的只管向着山顶不停地攀爬,爬入了云雾中,与我拉开了远远的距离。  我不知道何时能到达山顶,向上的道路紛纷竖立起来。  一条路  突然之间,我踏上了
期刊
七 月  在雨天里选出明亮的颜色绣花。孤独有花朵那么大。一天天喂养它。  这是自个儿的奢华:家织的土布上有彩色的枫叶和艳丽的花朵安家。  家其实就是一块棉布,温润的暖心的贴己的特质让赶路的人很快丢掉了过客心态。  一年之中总有一些月份,你得学会忍受炎热也忍受潮湿,这是针扎一样的七月。  整个七月,乱走于南山,专注于天空的云朵或树梢的明月。  找不到回头路就索性向着月亮或者白云走。急于关上箱子的人放
期刊
万物有仁  一切随风入夜,随雨化雪,随霜浸润,无声无息。  天地将仁藏匿于万物。万物因而有仁。  万物有了仁便有了生根、发芽、长出绿油油的生命的可能。  “仁”是物性与人性的通道,还是物性与人性相互教化的果实?  万物在敞开,仁的敞开那么安静,那么澄明,类似于母亲的呼唤。  柳丝在飘动、树影在移动、雏燕在鸣叫、篱笆在围起、沟壑在开掘……每一种都是仁,都是仁的一个导引,并成为倒影,在池塘里闪烁且灵动
期刊
风,约了沙子,还要约定终身。  汹涌的马队,遮天蔽日。把星星、月亮、太阳,都当作礼物收入囊中。  原野,一寸寸裸露出滩头。草浪,一寸寸退潮。  踏海,寻不见蒙古包,再也吹不响的螺号。  马的头骨系着哈达,陈旧如灰蒙蒙的天空。孤零零的套马杆,航标一样,守着寂寞的敖包。牛群、羊群、马群,鱼儿一般,失去了美丽的珊瑚礁。  看吧,狼群席地而坐。問星夜,那曾经围猎的尊严,何在?  狼牙,闪着虚弱的光亮,不愿
期刊
月光,一路欢畅,一路清辉。  月色薄如脂粉,月夜厚如花衣。是谁听见洒落的声音,银质一般坚硬。亦薄亦厚的颜色,被一些寂静覆盖了往日的温情。  一张玉盘,对视一双眼睛,在千年时光中毁于酒杯。臆想一輛载满嫁妆的马车,碾过浩渺的天空,和蜿蜒叠嶂的山水,划过心灵的河流,留下浅浅、淡淡的痕迹,亦苦亦甜蜜。  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银色里成熟而入睡,如痴如醉的容颜,却裸露在子夜。  我在一棵树下倾听,暗影里的静谧,
期刊
水流到这里,似乎有了更柔软的身段。  岁月便是眼前这条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空空而出,满载而归。光阴斜躺在数只渔船上,身下依然有漩涡,不动声色。他望着渔人的白发与皱纹此起彼伏,他不多言语。  缓缓而行,温婉述说。与歷史宽厚的手掌轻盈一握,防洪堤有最坚硬的骨头,守护两岸江山锦绣百年。  又一阵风吹,仓皇的波纹,不管不顾把滨河高楼的投影,摇曳。  而雨一直下,在这初秋的早上。
期刊
一  狗叫近处,狼叫远处,亲戚与亲戚之间越活越不亲近。  坡马的人越活越少,一群乌鸦站在杨树枝头俯视着,不断扩大的私人领域。  我的边关守不住,乌鸦一点点用翅膀的阴影,占据内心的阳光。  人在坡马,被困住了。过了河,被山梁困住;翻过了山梁,被关隘困住。闯过了关隘,被死神困住。  二  我的喉咙里,为新疆藏了一柄戈,一千年后依然闪闪发光。  一夜之间,木扎尔特雪山的云杉长出战士高昂的头颅。  南来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