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就业质量比较差。探其原因,高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行业指导不足、校企合作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28-02
1 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就业生毕业单位分布状况 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因此,物流专业毕业生刚走上社会暂时不具备一个优秀物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大部分就业单位集中在中小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占就业单位的八成,其余为国有企业或者非物流行业。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是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
就业生岗位分布状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刚工作的一两年内工作岗位相对集中在订单员、理货员、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等岗位,几乎没有涉及管理的岗位。在就业的两到五年内,逐渐向仓库主管、配送主管、运输主管、信息主管等迁移,涉及管理岗位的占到了一半之多。由此可见,高职的毕业生在刚开始就业时都要从基础的操作层开始做起。
就业薪酬情况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物流专业划入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根据毕业生的薪酬跟踪调查,1000~1499元的比例占到15%左右,1500~2499元的比例占到35%左右,2500~3499元的比例占到30%,3500元以上占到20%。从就业薪酬分布比例来看,整体薪酬较低。
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岗位的衔接不足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高职类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初、中、高级应用性人才。在实际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有所差异。高职学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实训条件、生源情况等客观条件来设置课程,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层次不清、课程顺序颠倒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课程与岗位有效衔接。同时,在设置好课程计划之后,缺少对于课程规划效果的有效评估。
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管理中,综合评定体系不健全,偏重考试成绩,学生都是围绕课程考试来学习。这一体系导致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致使就业生在就业初期,无法适应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自由散漫等习惯也带到了工作中。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在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在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时,普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
二是学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只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忽略自己能否匹配所选的职业;
三是盲目追求大企业,缺乏对企业以及从事职位的深入了解,随大流地就业。
在对出现以上问题学生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系统地上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对于如何定位自己职业模糊不清。
3 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人才定位不清晰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培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人才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要求,但何为高技能却不清楚。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学生应该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从而在工作中去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如果单纯地只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在物流行业打拼一两年的操作工区别不大。
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不够 在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受科研水平、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混同于一般日常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经费支持不够,或者缺少企业支持,只能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的教学标准或者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去摘抄课程,这样形成的课程方案有的只有目录架构,缺少具体内容支持,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如何实施、如何编排不具体。这样制订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混乱、内容空洞,与将来学生要就业的岗位衔接不足。
企业培养学生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观念中,培养学生被认为完全是学校的工作,企业认为培养学生是一种营运成本,忽略了学生作为一种储备资源未来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种观念下,企业不愿意在培养学生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一方面,他们认为投入过多的精力会对本企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害怕投入过多的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到自己的企业就业,或者跑到其他竞争企业中。基于这两个原因,企业只想和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合作,比如以企业的名字设置个奖学金或者向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但自己并不想投入到学生培养中。这样造成了许多学校校企合作的项目形式化,成为招生的工具。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以行业协会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具有沟通协调、整合行业资源的功能,完全可以成为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协助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的人才。行业协会能够以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会员企业,获取第一线的人才需求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院,将这些需求信息转化为人才的供给。这样既利于学校课程的建设,又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培养工作 以行业的认证证书作为参考,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协会支持学校与企业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认证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在企业中进行。
三方共同参与教学与考核 打破传统教学与考核的单一模式,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学与考核中,行业协会来监督与协调双方的教学实施,以保证学生能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物流专业中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一般学校都在开设,也是助理物流师的考试科目。在这门课程开课之前,首先由企业的教师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为什么开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在未来工作中什么环节,什么岗位会用到专门课的理论知识等问题。后面的理论课程由学院教师来完成。快期末时候,将学生再放到企业,去自己实践操作一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最后,由企业和学校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考核。现实条件下,学校的生源比较大,单个企业不太可能一次吸纳大量的学生,这时就需要行业协会也参与进来,利用会员企业的资源,协助学校和企业来完成这门课程。
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旨思想 物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率较低,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改变企业内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视作资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兼顾到短期与长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14).
[2]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
[3]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4]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作者:吴文杰,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交通基础设施融资、教学改革(710038)。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28-02
1 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就业生毕业单位分布状况 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因此,物流专业毕业生刚走上社会暂时不具备一个优秀物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大部分就业单位集中在中小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占就业单位的八成,其余为国有企业或者非物流行业。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是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
就业生岗位分布状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刚工作的一两年内工作岗位相对集中在订单员、理货员、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等岗位,几乎没有涉及管理的岗位。在就业的两到五年内,逐渐向仓库主管、配送主管、运输主管、信息主管等迁移,涉及管理岗位的占到了一半之多。由此可见,高职的毕业生在刚开始就业时都要从基础的操作层开始做起。
就业薪酬情况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物流专业划入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根据毕业生的薪酬跟踪调查,1000~1499元的比例占到15%左右,1500~2499元的比例占到35%左右,2500~3499元的比例占到30%,3500元以上占到20%。从就业薪酬分布比例来看,整体薪酬较低。
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岗位的衔接不足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高职类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初、中、高级应用性人才。在实际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有所差异。高职学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实训条件、生源情况等客观条件来设置课程,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层次不清、课程顺序颠倒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课程与岗位有效衔接。同时,在设置好课程计划之后,缺少对于课程规划效果的有效评估。
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管理中,综合评定体系不健全,偏重考试成绩,学生都是围绕课程考试来学习。这一体系导致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致使就业生在就业初期,无法适应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自由散漫等习惯也带到了工作中。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在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在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时,普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
二是学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只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忽略自己能否匹配所选的职业;
三是盲目追求大企业,缺乏对企业以及从事职位的深入了解,随大流地就业。
在对出现以上问题学生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系统地上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对于如何定位自己职业模糊不清。
3 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人才定位不清晰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培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人才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要求,但何为高技能却不清楚。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学生应该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从而在工作中去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如果单纯地只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在物流行业打拼一两年的操作工区别不大。
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不够 在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受科研水平、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混同于一般日常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经费支持不够,或者缺少企业支持,只能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的教学标准或者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去摘抄课程,这样形成的课程方案有的只有目录架构,缺少具体内容支持,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如何实施、如何编排不具体。这样制订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混乱、内容空洞,与将来学生要就业的岗位衔接不足。
企业培养学生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观念中,培养学生被认为完全是学校的工作,企业认为培养学生是一种营运成本,忽略了学生作为一种储备资源未来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种观念下,企业不愿意在培养学生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一方面,他们认为投入过多的精力会对本企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害怕投入过多的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到自己的企业就业,或者跑到其他竞争企业中。基于这两个原因,企业只想和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合作,比如以企业的名字设置个奖学金或者向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但自己并不想投入到学生培养中。这样造成了许多学校校企合作的项目形式化,成为招生的工具。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以行业协会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具有沟通协调、整合行业资源的功能,完全可以成为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协助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的人才。行业协会能够以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会员企业,获取第一线的人才需求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院,将这些需求信息转化为人才的供给。这样既利于学校课程的建设,又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培养工作 以行业的认证证书作为参考,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协会支持学校与企业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认证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在企业中进行。
三方共同参与教学与考核 打破传统教学与考核的单一模式,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学与考核中,行业协会来监督与协调双方的教学实施,以保证学生能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物流专业中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一般学校都在开设,也是助理物流师的考试科目。在这门课程开课之前,首先由企业的教师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为什么开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在未来工作中什么环节,什么岗位会用到专门课的理论知识等问题。后面的理论课程由学院教师来完成。快期末时候,将学生再放到企业,去自己实践操作一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最后,由企业和学校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考核。现实条件下,学校的生源比较大,单个企业不太可能一次吸纳大量的学生,这时就需要行业协会也参与进来,利用会员企业的资源,协助学校和企业来完成这门课程。
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旨思想 物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率较低,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改变企业内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视作资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兼顾到短期与长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14).
[2]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
[3]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4]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作者:吴文杰,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交通基础设施融资、教学改革(7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