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国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格局的逐步扩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工作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实践上的困境,致使一些文艺评论丧失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固有的精神价值。这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功能的发挥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人民为导向的评判体系,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赢得人民的支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 中国化 人民导向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5.008
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有两条重要准则,即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着重强调以“解放全人类”为最终价值目标的人民主体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代文艺评论必须提倡历史观点、美学观点和人学观点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历史、艺术、人文三大精神的完美共生,在文本表现上努力协调好作家、作品的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出现的文论均可视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实践上,文艺评论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进行评价,但也出现了政治问题的上纲上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发展开始呈现全新的态势。很多文艺作品被赋予现代意义的重新解读,修改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评价。毋庸置疑,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认识文艺作品的当代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在实践中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似乎大家都不愿意被扣上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太浓的“高帽”。这种将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等同于政治批判的错误看法,使得越来越多的文艺评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避而不谈,盲目地采用西方的文艺批评方法和技巧,脱离其应具备的批评个性和批评精神,失去了原有的人文和历史情怀,生搬硬套、顾此失彼,甚至使批评作品不断商业化和庸俗化。同时也有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者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艺理论的借鉴与创新,使得其评论作品缺乏时代精神,固步自封。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在当代的实践困境
从现象和成因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困境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脱离文本和作者。毛泽东曾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①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也需要具备一种实践的精神,应基于实践的基础产生客观的认识。作为一种认识,文艺评论应基于对作者文本的充分研究和揣摩的实践过程,才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评价。文艺评论不同于普通的文艺审美经验,后者更多的是来源于一种审美的初体验,而前者不仅是评论者自身审美阅读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个人情感、思想倾向和审美体验的显现。仅仅只凭粗浅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的逻辑推论去“为了批评而批评”,只会导致抽象的思辨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文艺是人的一种“感性的再创造”,作家是决定一部文艺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文艺评论也不可脱离对作者的剖析。要将作者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不能将文本中的只言片语以及流露出的思想倾向完全当成作者自身的言行思想的体现,以免犯庸俗社会学的错误。
当代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甚至有害的文艺评论作品,盲目吹捧或“有偿吹捧”,不对文本进行细致揣摩和研究,却信口开河,主观臆断作者的意图,造成文艺评论与文本和作者的严重悖离。比如在“重读文学史”运动影响下的所谓的对革命文学的重新解读,就脱离实际文本,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只是政治化的产物,不具备一定艺术价值以及人性思想。实际上,抗战时期的红色经典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和艺术价值,“许多知识分子都经历了这样一种从个体走向时代的精神觉醒的历程”,使得“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获得了内在统一”。②
避谈社会历史现实。马克思经典作家注重强调人的社会性,一直坚持历史的标准进行文艺评论。从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出发,从人所处的复杂的现实关系而非抽象的概念出发,认为文艺作品不仅局限于研究文本,而且还应该充分地了解历史现实情况,联系作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现实生活。列宁评论列夫托尔斯泰时,就对他进行了历史的、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既指出了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进步性,也指出其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局限性,这是我们文艺评论的优秀范本。
但近年来,电视荧屏和网络上出现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化作品,将个人情感过度放大到历史现实中,篡改歪曲历史。这是一种消解历史理性、将历史无限娱乐化的倾向,完全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文艺评论界似乎对此置若罔闻。对于当前盛行的文学题材,比如武侠、穿越、玄幻、青春文学等的评论也流于表面化,过于重视对其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歌颂,忽视了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还有一些文艺评论则对一些真实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泛泛而谈,未能完全揭示文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实际上,这些都涉及文艺本质的关键问题。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艺的源泉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文艺要在认识历史现实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历史规律来进行审美创作和艺术加工,否则便脱离了文艺的社会基础。文艺评论在此方面也要遵循历史的标准,将文艺作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时具体实际加以分析,避免引导文艺实践走向宣扬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美化权威主义和极权专制主义的倾向,进而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错误。
远离人民群众的评判。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存在一种注重接受和欣赏主体性的“读者反应理论”,这种全新的“接受美学”理论虽然忽视了文本的作用,但也不无道理,因为文艺作品只有获得读者大众的广泛认同才可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了人民主体论的经典价值准则,坚持人民群众与文艺的密切联系。文艺评论家更应该采取一种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通俗的语言对文艺作品进行切实的评价,便于人民群众接受,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推荐一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 由于西方文艺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大量涌进,部分文艺评论家呈现“向内转”的趋势,过分追求对字里行间形式、语言、修辞、结构的分析。而对于群众中新出现的文艺形式、娱乐方式,如广场舞、“快闪一族”、“网红段子手”等却未能给予客观充分的评价以及方向上的引导,使得一些本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形式,只能在小范围内昙花一现,甚至走向了缺乏合理监管、触犯大众利益的局面,因而得不到全社会广泛认同,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背离民族传统文化。每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都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和民俗习惯。用荣格的理论来说,每个民族代代相传的集体无意识就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自本自根的”,是“从自己内部生命中培植生长的”,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厚的基础。我们有异彩纷呈的地域民族文艺形式,有独具魅力、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有何理由不去好好发扬呢?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工作正是通过对大众审美鉴赏的指导与推荐,来鼓励和引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西方文艺理论引进中国,当今文艺评论者似乎更容易接受和采用这些西方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当然这对于文艺评论的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宣扬美国英雄主义的大片逐步抢占国内的电影市场,西方文化思想被不断抬高推崇。在这个情况下,如何通过文艺评论去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当代文艺评论困境的解决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文艺理论界前进与发展的指南,讲话阐述了文艺工作的动机、任务、方向、评判标准以及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是当前形势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④将文艺评论工作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对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他认为:“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⑤我们要切实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和要求,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不断发展。
树立以人民为导向的评判体系,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作为评判主体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方法和技巧尽管多种多样,但决不可脱离群众。进步的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艺的鉴赏能力,评论家必须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评论风格。如果只是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或者舍弃群众所熟稔的民族语言,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一味过分追求舶来词汇,这不仅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且也不能更好地发挥文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同时,文艺评论者对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不成熟的文艺形式不能只是一味的嘲讽甚至批判,而应该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鼓励并且教育他们健康合理地发展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新文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文艺评论的全面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一大精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应该把握当前我国文艺评论实践发展的现状,遵循文艺发展的规律性,做富于时代特色的文艺评论。文艺评论者对于一个文艺作品做出科学的分析,要基于对其作品文本全面的整体的把握,同时必须将其审美价值和它所反映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深刻把握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以及文本创作与具体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才可以全面深刻地把握一部文艺作品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深刻分析各个文化现象出现的具体背景和成因,努力借鉴西方有益的批评。受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影响产生的一系列批评方法,如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读者反应理论以及后形式主义、后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等,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但却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合理的概念和方法,我们也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艺评论的民族特色。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东方注重“意象”的营造,而西方则注重“形象”的塑造,“意象”这一概念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和哲学价值,反映了情景和意象的统一,是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也更多地利用浪漫主义描写方法去缔造一种回味无穷的氛围。“评论家评论每一部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有纵向上的兼容性,要有历史感,要有传承。”⑥在当代中国,我们更应该坚持民族特色。这需要文艺评论者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艺理论的合理成分,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新的基础上构建当代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化的文艺理论,积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充分肯定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努力推广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形式,采用通俗的形式去带动大众舆论的风向,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多创造、多推广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产品,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兼具文艺评论的社会效益,保持文艺的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文艺事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文艺生产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马克思曾提出过“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⑧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将文化看作一种大规模的生产活动的文化生产力观点。文艺评论作为文艺创作环节的一个关键步骤,具有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本民族精神,塑造本民族人民文化品格,指引人民群众的道德文化方向的重任。文艺评论者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义意识,具备一定的批判精神,不能对一些传播不良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装聋作哑,甚至出于某种利益考虑作出违背良心的恭维。 注释
①《毛泽东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第60页。
②鲁太光整理:《重建人民文艺的方法和可能——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暨新时期文艺观回顾与反思研讨会综述》,《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1期.
③钱穆:《文化学大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66页。
④⑤⑦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⑥仲呈祥:《文艺评论切忌迷失方向》,《中国艺术报》,2016年6月29日特刊。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责 编/樊保玲
Abstract: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tting China to hav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build itself into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has achieved great prosperity, but it also faces a range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resulting in some literary criticism losing the inherent spiritual value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This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contemporary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to play its role and also for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to develop in China. Only by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establishing a people-oriented evaluation system, can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win people’s support and help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to prosper.
Keywords: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Sinonization, people-oriented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 中国化 人民导向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5.008
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有两条重要准则,即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着重强调以“解放全人类”为最终价值目标的人民主体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代文艺评论必须提倡历史观点、美学观点和人学观点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历史、艺术、人文三大精神的完美共生,在文本表现上努力协调好作家、作品的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出现的文论均可视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实践上,文艺评论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进行评价,但也出现了政治问题的上纲上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发展开始呈现全新的态势。很多文艺作品被赋予现代意义的重新解读,修改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评价。毋庸置疑,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认识文艺作品的当代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在实践中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似乎大家都不愿意被扣上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太浓的“高帽”。这种将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等同于政治批判的错误看法,使得越来越多的文艺评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避而不谈,盲目地采用西方的文艺批评方法和技巧,脱离其应具备的批评个性和批评精神,失去了原有的人文和历史情怀,生搬硬套、顾此失彼,甚至使批评作品不断商业化和庸俗化。同时也有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者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艺理论的借鉴与创新,使得其评论作品缺乏时代精神,固步自封。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在当代的实践困境
从现象和成因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困境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脱离文本和作者。毛泽东曾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①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也需要具备一种实践的精神,应基于实践的基础产生客观的认识。作为一种认识,文艺评论应基于对作者文本的充分研究和揣摩的实践过程,才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评价。文艺评论不同于普通的文艺审美经验,后者更多的是来源于一种审美的初体验,而前者不仅是评论者自身审美阅读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个人情感、思想倾向和审美体验的显现。仅仅只凭粗浅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的逻辑推论去“为了批评而批评”,只会导致抽象的思辨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文艺是人的一种“感性的再创造”,作家是决定一部文艺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文艺评论也不可脱离对作者的剖析。要将作者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不能将文本中的只言片语以及流露出的思想倾向完全当成作者自身的言行思想的体现,以免犯庸俗社会学的错误。
当代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甚至有害的文艺评论作品,盲目吹捧或“有偿吹捧”,不对文本进行细致揣摩和研究,却信口开河,主观臆断作者的意图,造成文艺评论与文本和作者的严重悖离。比如在“重读文学史”运动影响下的所谓的对革命文学的重新解读,就脱离实际文本,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只是政治化的产物,不具备一定艺术价值以及人性思想。实际上,抗战时期的红色经典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和艺术价值,“许多知识分子都经历了这样一种从个体走向时代的精神觉醒的历程”,使得“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获得了内在统一”。②
避谈社会历史现实。马克思经典作家注重强调人的社会性,一直坚持历史的标准进行文艺评论。从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出发,从人所处的复杂的现实关系而非抽象的概念出发,认为文艺作品不仅局限于研究文本,而且还应该充分地了解历史现实情况,联系作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现实生活。列宁评论列夫托尔斯泰时,就对他进行了历史的、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既指出了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进步性,也指出其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局限性,这是我们文艺评论的优秀范本。
但近年来,电视荧屏和网络上出现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化作品,将个人情感过度放大到历史现实中,篡改歪曲历史。这是一种消解历史理性、将历史无限娱乐化的倾向,完全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文艺评论界似乎对此置若罔闻。对于当前盛行的文学题材,比如武侠、穿越、玄幻、青春文学等的评论也流于表面化,过于重视对其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歌颂,忽视了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还有一些文艺评论则对一些真实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泛泛而谈,未能完全揭示文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实际上,这些都涉及文艺本质的关键问题。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艺的源泉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文艺要在认识历史现实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历史规律来进行审美创作和艺术加工,否则便脱离了文艺的社会基础。文艺评论在此方面也要遵循历史的标准,将文艺作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时具体实际加以分析,避免引导文艺实践走向宣扬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美化权威主义和极权专制主义的倾向,进而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错误。
远离人民群众的评判。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存在一种注重接受和欣赏主体性的“读者反应理论”,这种全新的“接受美学”理论虽然忽视了文本的作用,但也不无道理,因为文艺作品只有获得读者大众的广泛认同才可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了人民主体论的经典价值准则,坚持人民群众与文艺的密切联系。文艺评论家更应该采取一种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通俗的语言对文艺作品进行切实的评价,便于人民群众接受,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推荐一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 由于西方文艺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大量涌进,部分文艺评论家呈现“向内转”的趋势,过分追求对字里行间形式、语言、修辞、结构的分析。而对于群众中新出现的文艺形式、娱乐方式,如广场舞、“快闪一族”、“网红段子手”等却未能给予客观充分的评价以及方向上的引导,使得一些本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形式,只能在小范围内昙花一现,甚至走向了缺乏合理监管、触犯大众利益的局面,因而得不到全社会广泛认同,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背离民族传统文化。每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都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和民俗习惯。用荣格的理论来说,每个民族代代相传的集体无意识就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自本自根的”,是“从自己内部生命中培植生长的”,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厚的基础。我们有异彩纷呈的地域民族文艺形式,有独具魅力、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有何理由不去好好发扬呢?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工作正是通过对大众审美鉴赏的指导与推荐,来鼓励和引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西方文艺理论引进中国,当今文艺评论者似乎更容易接受和采用这些西方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当然这对于文艺评论的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宣扬美国英雄主义的大片逐步抢占国内的电影市场,西方文化思想被不断抬高推崇。在这个情况下,如何通过文艺评论去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当代文艺评论困境的解决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文艺理论界前进与发展的指南,讲话阐述了文艺工作的动机、任务、方向、评判标准以及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是当前形势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④将文艺评论工作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对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评论工作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他认为:“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⑤我们要切实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和要求,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不断发展。
树立以人民为导向的评判体系,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作为评判主体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方法和技巧尽管多种多样,但决不可脱离群众。进步的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艺的鉴赏能力,评论家必须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评论风格。如果只是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或者舍弃群众所熟稔的民族语言,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一味过分追求舶来词汇,这不仅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且也不能更好地发挥文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同时,文艺评论者对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不成熟的文艺形式不能只是一味的嘲讽甚至批判,而应该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鼓励并且教育他们健康合理地发展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新文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文艺评论的全面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一大精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应该把握当前我国文艺评论实践发展的现状,遵循文艺发展的规律性,做富于时代特色的文艺评论。文艺评论者对于一个文艺作品做出科学的分析,要基于对其作品文本全面的整体的把握,同时必须将其审美价值和它所反映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深刻把握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以及文本创作与具体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才可以全面深刻地把握一部文艺作品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深刻分析各个文化现象出现的具体背景和成因,努力借鉴西方有益的批评。受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影响产生的一系列批评方法,如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读者反应理论以及后形式主义、后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等,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但却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合理的概念和方法,我们也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艺评论的民族特色。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东方注重“意象”的营造,而西方则注重“形象”的塑造,“意象”这一概念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和哲学价值,反映了情景和意象的统一,是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也更多地利用浪漫主义描写方法去缔造一种回味无穷的氛围。“评论家评论每一部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有纵向上的兼容性,要有历史感,要有传承。”⑥在当代中国,我们更应该坚持民族特色。这需要文艺评论者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艺理论的合理成分,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新的基础上构建当代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化的文艺理论,积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充分肯定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努力推广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形式,采用通俗的形式去带动大众舆论的风向,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多创造、多推广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产品,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兼具文艺评论的社会效益,保持文艺的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文艺事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文艺生产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马克思曾提出过“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⑧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将文化看作一种大规模的生产活动的文化生产力观点。文艺评论作为文艺创作环节的一个关键步骤,具有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本民族精神,塑造本民族人民文化品格,指引人民群众的道德文化方向的重任。文艺评论者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义意识,具备一定的批判精神,不能对一些传播不良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装聋作哑,甚至出于某种利益考虑作出违背良心的恭维。 注释
①《毛泽东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第60页。
②鲁太光整理:《重建人民文艺的方法和可能——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暨新时期文艺观回顾与反思研讨会综述》,《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1期.
③钱穆:《文化学大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66页。
④⑤⑦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⑥仲呈祥:《文艺评论切忌迷失方向》,《中国艺术报》,2016年6月29日特刊。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责 编/樊保玲
Abstract: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tting China to hav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build itself into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has achieved great prosperity, but it also faces a range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resulting in some literary criticism losing the inherent spiritual value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This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contemporary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to play its role and also for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to develop in China. Only by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establishing a people-oriented evaluation system, can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win people’s support and help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to prosper.
Keywords: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Sinonization, people-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