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的讽刺艺术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综合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讽刺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克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宣扬了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通过凯瑟琳夫人的形象刻画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小说《傲慢与偏见》 凯瑟琳夫人 讽刺艺术
  
  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的女作家简·奥斯丁,创作了一系列以绅士、淑女之间爱情与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她的作品为数不多,主题往往是绅士淑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她致力于描绘英国乡村恬静的田园生活,向读者展现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虽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很短,但她凭借为数不多的几部小说,为英语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简·奥斯丁之前,英国文学中盛行一股沉闷的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继奥斯丁之后,即将到来的是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其代表人物有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狄更斯和萨克雷等文学大师。所以,奥斯丁的文学创作在英国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奥斯丁的小说描写了中上阶层的乡间百姓闲适的日常生活,情节以人物的爱情和婚姻为主,文笔之间洋溢着浪漫和喜剧色彩、社会讽刺韵味和对人物心理深透的理解。她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和个性,描写出英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时期新女性的现代意识与腐朽观念的对抗,从而使作品脱离了18世纪的文学传统的轨迹而逼近现代社会”。[1]由此可见,奥斯丁匠心独运,善于运用讽刺艺术手法来刻画一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独树一帜地以浪漫和喜剧色彩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抨击人们腐朽的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观,从而使她的作品笼罩着一抹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一系列爱情与婚姻小说的代表作,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经久不衰的声誉。身为一位女作家,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笔触、机智诙谐的语言和极富喜剧、浪漫色彩的风格向读者描绘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生活风貌。在这部小说中,她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凭借机智诙谐的语言和一波三折的情节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轻松诙谐的格调和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她的创作开启了30年代现实主义的高潮”。[2]本文以凯瑟琳夫人的形象刻画为例来探讨奥斯汀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凯瑟琳夫人是在科林斯先生拍马溜须的同时又自命不凡地絮絮叨叨中登场的,从科林斯先生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窥见到的是一个“高贵善良的贵妇人”形象。无论在写给贝内特一家的信件中,还是在日常社交的琐碎交谈中,柯林斯先生都不忘抓住一切时机向别人炫耀高贵的凯瑟琳夫人对自己的垂青和提携照顾。在给贝内特一家的信件中,当提及自己很荣幸地得到圣职一事,科林斯先生是这样说的:“因为算我三生有幸,承蒙已故刘易斯德布尔夫人的恩赐,我已在复活节那天受了圣职。凯瑟琳夫人大慈大悲,恩重如山,提拔我担任该教区的教士,今后我当竭诚努力,感恩戴德,恭候夫人。”[3]当吃完饭后贝内特先生谈起柯林斯先生这位恩主时,科林斯先生滔滔不绝地谈起她:“柯林斯先生滔滔不绝地赞美起那位夫人来。他一谈起这个问题,态度变得异常严肃,只见他带着极其自负的神气说,他生平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有地位的人,能像凯瑟琳夫人那样和蔼可亲,那样体恤下情。”[4]不仅高贵,而且善良,在柯林斯先生的口中,凯瑟琳夫人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贵妇人:“夫人跟他讲起话来,总是拿他和其他有身份的人一样看待。”[5]总之,在拍马溜须的市井小人柯林斯先生的口中,凯瑟琳夫人高贵无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乐善好施。
  然而,当柯林斯夫妇带着伊利莎白到罗辛斯庄园作客时,凯瑟琳夫人直接进入读者的视线,其形象却与先前柯林斯先生唠唠叨叨的描述大相径庭,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很好的讽刺效果。她由一个高贵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转变成一个盛气凌人、傲慢无礼、尖酸刻薄的形象。奥斯丁对凯瑟琳夫人的讽刺往往通过情节的前后对照和语言来实现。“她的神态并不是很客气,接待客人的态度也不能使对方忘却自己的低微身分。她默不做声的时候倒不那么吓人,但是一说起话来,总是带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表明了她的自命不凡”。[6]此外,她还爱听些拍马溜须的话,喜欢教训别人,她喜欢亲自到村里去调解处理穷人之间的纷争,镇压、制服他们,还要骂得他们一个个相安无事,不再叫苦叫穷。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悍妇的形象,与先前柯林斯嘴里的贵妇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凯瑟琳夫人在和伊莉莎白聊天时连续问了几个问题,询问伊丽莎白家里的情况,伊丽莎白诚实地、不卑不亢地回答了她的所有问题。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凯瑟琳夫人以刻薄的语言和盛气凌人的态度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以其上流社会之尊对乡村中产阶级的略显简朴的生活的鄙视。而伊莉莎白对她那些问题的坦率的答复和嘲弄更加彰显了作者对凯瑟琳夫人的讽刺。
  凯瑟琳夫人的专横跋扈和傲慢无礼在她试图拆开伊莉莎白和达西的过程中暴露无遗。当得知达西要和伊莉莎白结婚时,她竟然当机立断决定要屈尊到贝内特先生当面表达自己对这桩婚姻的反对:“让我把话说明白,你不知道天高地厚,妄想高攀这门亲事,那是绝对不会得逞的。是的,绝对不会得逞。达西先生早和我的女儿定过婚了。好啦,你还有什么话要说?”[7]在这个专横跋扈的贵妇人眼中,婚姻不过是财产和资源的整合,门当户对最为重要,所以达西理所当然要和她的女儿结婚。对于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她千方百计加以阻止,对伊丽莎白横加指责:“你这个小妮子,一无门第,二无贵亲,三无财产,却要痴心妄想。这像什么话!真叫人忍无可忍。”[8]她还用这桩可能的婚姻所产生的后果来威胁伊莉莎白:“凡是与他沾亲带故的人,都会指责你,轻视你,厌恶你。你们的联姻成了一桩耻辱,我们甚至谁都不愿提起你的名字。”[9]然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凯瑟琳夫人竭尽全力要阻止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拆散这对恋人的目的,反而帮助达西向伊丽莎白传达了爱情的信息:他之所以拒绝和表妹成亲,是因为他爱伊莉莎白。凯瑟琳夫人在达西面前恶语中伤伊丽莎白,而达西却从她的话中得知伊丽莎白的心思,又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希望,于是准备去向她求婚。达西说:“凯瑟琳夫人蛮横无理,想要拆散我们,反而使我彻底打消了疑虑。”[10]伊丽莎白感慨:“凯瑟琳夫人帮了大忙,她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她就乐意帮忙。”[11]凯瑟琳夫人在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中“忙乎”,意欲拆散他们,结果却适得其反,促成了这对完美姻缘,极具讽刺意味。由此可见,对凯瑟琳夫人的刻画不仅使用了语言的讽刺,而且使用了情节的讽刺,可谓是多种讽刺手法的综合运用。在讽刺中,一个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专横跋扈的腐朽的贵夫人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总之,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在语言、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运用了讽刺手法,且运用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颇具奥斯丁特色的个性化的语言极其幽默诙谐,在嬉笑怒骂中,揭示了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顽固的男权思想下所存在的种种社会弊端。她所描写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和绅士淑女们的日常生活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凯瑟琳夫人所代表的是顽固腐朽的贵族阶层,他们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和优越的社会地位,鄙视比他们地位低的中产阶级和下层劳动人民。当达西对伊莉莎白产生爱情并准备向伊莉莎白求婚时,这位上流社会的卫道士立即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地来反对这桩对于她来说意味着奇耻大辱的婚姻。作者对她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语言、情节等各种讽刺手法,使得她的专横跋扈、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维屏主编.英国小说人物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1.
  [2]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上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118.
  [3][4][5][6][7][8][9][10][11]简·奥斯丁著.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67,70,70,165,344,346,345,370,37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文章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德育教育 现状 工作方法和途径    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特别是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照管,久而久之,隔代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隔代亲的教育造成了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从而致
摘 要: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南通市F大学的学生对创业现状的描述和评价,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现状 促进对策 
摘 要: 《杜子春》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根据中国唐代传奇《太平广记·杜子春》改写而成的童话。异时空下的两部作品,虽然主人公相同、故事情节相似,但立意相去甚远。原作的故事承袭自佛教,以修仙炼道为主题,而芥川更深化了杜子春内心世界的探索,肯定了人性中爱之伟大。  关键词: 《太平广记·杜子春》 唐代传奇 芥川龙之介 人性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日本文坛
摘 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旨在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素质与能力的各种手段与方法,能纳入教学艺术的要素很多,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历史与现实的“切换”艺术;激发参与、倒入历史纵深的布白艺术,等等。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教学艺术 学科特点    近几年来,承载中国教育理想的新课程改革逐渐进入各省的千万所中小学校,尤其是广东、海南、山东和宁夏等地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江苏也不甘落
摘 要: 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以阿瑟·威利的译作《猴》为例,通过描述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分析考察《西游记》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 《西游记》 阿瑟·威利 译本《猴》 译者主体性    一、引言  翻译对于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长时间来,人们在承认翻译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对翻译文化的创造者——译者却评价
摘 要: 为了增强古典文献学这样说明性强的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者以为应该积极减弱其单调的说明介绍,采用叙事的授课方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切入授课进程。为了提高授课效益,甚至可以添加授课情节。同时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彰显教学重点,摆脱一般性的琐碎的知识点,并佐以讨论辨析,寓教于乐。最后将古典文献学与当前的古籍收藏市场相关联,展现古典文献在当代的价值与影响,从功利的角度刺激学生对古典文献
摘 要: 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为此,绵阳师范学院展开了积极探索,主要的措施有:以选修课程为纽带,实现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的“共赢式”发展;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实现课程质量的“阶梯式”推进;以电脑网络为平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互动式”共享;以优秀师生为表率,实现师生素质的“连带式”提高。  关键词: 高校优质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
摘 要: 《蝴蝶君》作为黄哲伦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一经上映便因其巨大的成功而备受评论界关注,并成为华裔戏剧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本文试图运用热奈特的五种“跨文本关系”分析《蝴蝶君》的创作,以揭示黄哲伦卓越的创作手法,即通过积极互文,使得文本获得颠覆性的新意。  关键词: 《蝴蝶君》 “跨文本关系” 互文性    1.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汤婷婷、谭恩美、李健孙、雷祖
摘 要: 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整篇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忧郁氛围。这种忧郁烘托了环境,映照了人物,使整个作品烙上深深的忧郁“气质”。作者构建作品忧郁氛围运用了多种方法、多重意象,包括“忧郁的月亮”“忧郁的雾气”“忧郁的人们”,他们的忧郁共同构建了鴜鹭湖的忧郁,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鴜鹭湖的忧郁之中。  关键词: 小说《鴜鹭湖的忧郁》 忧郁 月亮 雾气 人们    “九一八”后的东北平原
摘 要: 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可以起到串联教与学的活动板块,避免提问零碎、肤浅、繁杂,增强教学有效性等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主问题”的设计,带动学生对课文整体解读,长时间、深层次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课堂效率 主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里的“问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