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如何调整心态,怎样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就业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工作,增强就业本领,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2009年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非常之年。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下岗失业人数(农民工失业)已达三千万。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几年来不断扩招,导致大批的大学生集中于今年毕业总人数达610万,加上往年沉积就业的人数达480万,加在一起可谓千万就业大军。就业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那么中职类,2009年毕业生有多少呢?现无完全统计数据,但从几年来,不断扩大规模的招生,如2009年招生达860万的数据分析,今年至少也应有百万中职类学生毕业,所以安排中职生就业的任务也是刻不容缓……
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同志是非常重视大中专学生就业,并多次做出指示。国家并为大中专学生就业提供了种种的优惠政策。但中职类的毕业生基本上还是靠本学校自行安排解决,所以“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是摆在中职类学校现实的问题。
中职生毕业就业率常见报上、刊物上、网络上、报告上谈达到95%以上,其实并非乐观,真正的巩固率连60%以上都达不到。
本人通过几年来带毕业班,并带毕业生进工厂实习,亲自安排过学生就业,通过跟踪调查了解中职生就业普遍存在心理脆弱,又由于年龄偏小,涉世不深,知识层次点低对社会、对职业、对就业认识较少,尤其是对自己将来去向很模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通过对毕业生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与走访学生家庭和家长交谈,与用人单位交谈,与职介公司交谈,总结出中职生就业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下面我谈一下今年三月下旬,我校安排一批毕业生去深圳、惠州就业体会。
本人做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亲自带队且见证了这次安排工作的全过程。对这批学生感到“汗颜”。加强毕业生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势在必行。现将这次就业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如下:
一、就业情况
这批就业生总人数280人。实际推荐安排上岗就业190余人,有近80余人因“体检”不合格未能上岗(工作自行解决)。还有几个跟去的学生不就业,总就业率达67%未尽理想。
二、就业生心理情况
此次安排上岗的就业生,对岗位满意度不高,有各种心理因素影响,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介服务、心理不舒。
一般学校毕业生就业是一大批,而职介公司是因有用工单位的委托,他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密切”的关系,也愿意接纳大批学生安排就业。但作为学校一定要找大的有名的职介公司,防止上“黑职介”的骗。今年三月我校就有近三百余名毕业生就业是通过他们安排的,地点在深圳比亚迪公司、惠州彩煌电子厂,学生心理虽然感觉不是很满意,但是又把“中介费”交给了给职介公司,心理还是不舒服。
(二)盲目骄傲、自作聪明。
自主择业,是学生个人自愿的行为,不服从学校安排的现象,难免发生。这次带学生就业中就有七名学生自认比别人聪明,出外自找其它职介公司介绍工作,结果被骗。这七个学生中其中有三对男女,原因是他们搞“拍拖”,愿意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以不愿让学校安排。他们是向其它职介交了服务费后就等消息,结果连对方电话都联系不上了……
另外还有一名女学生,是会计专业毕业的。自到一家职介公司找工作,她很快的找到了工作,她很高兴并自信地告诉带队老师:“我终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了。”第二天为了安全起见并派了一名带队老师领她去用人单位。结果用人单位只讲了三句话:她乖乖地回来了。第一句:你有大专文凭吗?第二句:你有工作经验吗?第三句:回去吧你不符合用人标准。结果职介费又白交了。到了深圳到处都有职介公司介绍工作,还有人主动帮介绍工作,但处处是陷阱、到处是骗子,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请看《南方日报》2009年4月2日的报导;“冒充大企业,招工诈骗上千人”经查“黑职介”今年一月底以来一个多月,受骗者就达一千一百四十六人,涉案金额达十九万元人民币。
(三)怕苦怕累、工作没劲。
通过用人单位的“选拨”好不容易过关,被送进厂家,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麻烦接踵而至。工厂培训部负责人讲话时说:你们一定要能吃苦耐劳才行,我厂经常有加班加点工作,有时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下子吓跑了一批学生……当讲到我们这里有些工种是站着工作时,一下子又吓跑了一批学生……剩下的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工作中有的三天两头就给家长打电话,不是报平安,而是叫苦连天,什么伙食不合口,快饿死我了、累死我了、烦死我了……快接我回家吧!搞得家长左右不放心,常常打电话询问带队老师了解情况。其实,这些学生平时都是依赖家庭,过份享乐主义作怪。同时学校也应反省自己,就业前教育工作未做到位,才使学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就业失业、巩固率低。
如三月份安排无论去深圳比亚迪工厂、德昌电子厂还是惠州彩煌电子厂工作的学生,仅在一周内就有部分学生闹辞工。原因很简单:工作太辛苦,坚持不下去。在一个月内又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辞工,原因是:除了工作太辛苦外,那就是专业不对口,工作没兴趣,认为没有前途。其实并非这样:如我所带的06秋模具①班,有个叫李景军的学生仅工作了三天,到第四天的时候就被人事部调去工作了,因他在填写员工登记表时写了一手好字,加上经单位观察该生素质较好,这就是被选用的原因。我班冯德成、黄桂杰、覃科添学生仅工作十余天,就被选上当品管(质量检查员)了。进了工厂专业不对口,绝对不等于没有前途,工厂越大发展空间就越大,前途越无量。
为何就业就失业,频繁在就业生身上发生呢?主要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上出现了问题。中职生专业不对口,难道就没有前途了吗?学校应该就此话题大讲特讲,甚至开展公开辩论赛、公开演讲赛,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校要在此项工作上多下功夫才行。
三、影响就业因素
(一)部分学生怕就业。
学生就业,说明学业已完成,走向社会生活自理,未来的路就靠自己走。可就偏有这样的学生并找种种理由拒绝就业,我们带去的这批学生中就有几个人。再如我班四十余人中,就有两名学生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年龄太小,害怕吃不了苦就不跟学校去就业了。”这就是典型“啃老族”的那种学生,让他们去享乐吧!
(二)部分学生素质差。
学生素质差,与学生在校平时的教育有关。这次带的这批学生素质差在:
①礼貌性差。
到深圳我们早上下车后,由职介公司负责带队进厂时,整队半天学生站不好队伍还有怨言。我们的学生对职介公司负责带队人的讲话,语气也很不和蔼。进到人事大厅后,讲话大声不断,令用人单位反感,对该校没有留下好印象……②形象差。学校在带学生就业出发前,曾多次强调男学生不能留长发、刺猬发型、不戴首饰、不穿拖鞋。但就是有学生听不进去,最后还是有男生女生穿拖鞋面试。其结果有部分学生在面试时就被淘汰出局。
(三)用人单位歧视“亚健康”学生。
我们带去的这批学生中,通过各个用人单位的体检关,有近60余人因有乙肝、近视、身材矮小、身体有疤痕等原因未被录用上岗。这是用人单位故意过分的挑剔,是国家劳动法不允许的……
(四)有其他教师(班主任)传递不良信息。
我们每安排一名学生就业,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当学生刚稳定下来时,有的学生就接到了某班主任发来的有更好工作的信息,造成前边安排就业,后边闹着辞工,这样的事情发生说明了有的班主任是受“职介费”利益熏陶的影响,故意与学校作对,把学生拉走,学校应该加强整顿就业纪律。
四、解决就业存在问题办法
要解决就业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努力。①在学校选一个懂学生心理,有说服力,口才好,敬业心强的人,专门做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②学校要配有专人经常去联系用工单位,安排有关学生就业的工作,免去收“职介费”的服务,减轻学生、家长心理和家庭经济负担。③在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有吃苦耐劳精神。
总之,这是本人带队安排学生就业中的体会,也请各中技学校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也要把调整就业生的心理状态工作常抓不懈,才能使学校的学生就业工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2009年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非常之年。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下岗失业人数(农民工失业)已达三千万。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几年来不断扩招,导致大批的大学生集中于今年毕业总人数达610万,加上往年沉积就业的人数达480万,加在一起可谓千万就业大军。就业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那么中职类,2009年毕业生有多少呢?现无完全统计数据,但从几年来,不断扩大规模的招生,如2009年招生达860万的数据分析,今年至少也应有百万中职类学生毕业,所以安排中职生就业的任务也是刻不容缓……
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同志是非常重视大中专学生就业,并多次做出指示。国家并为大中专学生就业提供了种种的优惠政策。但中职类的毕业生基本上还是靠本学校自行安排解决,所以“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是摆在中职类学校现实的问题。
中职生毕业就业率常见报上、刊物上、网络上、报告上谈达到95%以上,其实并非乐观,真正的巩固率连60%以上都达不到。
本人通过几年来带毕业班,并带毕业生进工厂实习,亲自安排过学生就业,通过跟踪调查了解中职生就业普遍存在心理脆弱,又由于年龄偏小,涉世不深,知识层次点低对社会、对职业、对就业认识较少,尤其是对自己将来去向很模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通过对毕业生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与走访学生家庭和家长交谈,与用人单位交谈,与职介公司交谈,总结出中职生就业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下面我谈一下今年三月下旬,我校安排一批毕业生去深圳、惠州就业体会。
本人做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亲自带队且见证了这次安排工作的全过程。对这批学生感到“汗颜”。加强毕业生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势在必行。现将这次就业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如下:
一、就业情况
这批就业生总人数280人。实际推荐安排上岗就业190余人,有近80余人因“体检”不合格未能上岗(工作自行解决)。还有几个跟去的学生不就业,总就业率达67%未尽理想。
二、就业生心理情况
此次安排上岗的就业生,对岗位满意度不高,有各种心理因素影响,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介服务、心理不舒。
一般学校毕业生就业是一大批,而职介公司是因有用工单位的委托,他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密切”的关系,也愿意接纳大批学生安排就业。但作为学校一定要找大的有名的职介公司,防止上“黑职介”的骗。今年三月我校就有近三百余名毕业生就业是通过他们安排的,地点在深圳比亚迪公司、惠州彩煌电子厂,学生心理虽然感觉不是很满意,但是又把“中介费”交给了给职介公司,心理还是不舒服。
(二)盲目骄傲、自作聪明。
自主择业,是学生个人自愿的行为,不服从学校安排的现象,难免发生。这次带学生就业中就有七名学生自认比别人聪明,出外自找其它职介公司介绍工作,结果被骗。这七个学生中其中有三对男女,原因是他们搞“拍拖”,愿意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以不愿让学校安排。他们是向其它职介交了服务费后就等消息,结果连对方电话都联系不上了……
另外还有一名女学生,是会计专业毕业的。自到一家职介公司找工作,她很快的找到了工作,她很高兴并自信地告诉带队老师:“我终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了。”第二天为了安全起见并派了一名带队老师领她去用人单位。结果用人单位只讲了三句话:她乖乖地回来了。第一句:你有大专文凭吗?第二句:你有工作经验吗?第三句:回去吧你不符合用人标准。结果职介费又白交了。到了深圳到处都有职介公司介绍工作,还有人主动帮介绍工作,但处处是陷阱、到处是骗子,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请看《南方日报》2009年4月2日的报导;“冒充大企业,招工诈骗上千人”经查“黑职介”今年一月底以来一个多月,受骗者就达一千一百四十六人,涉案金额达十九万元人民币。
(三)怕苦怕累、工作没劲。
通过用人单位的“选拨”好不容易过关,被送进厂家,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麻烦接踵而至。工厂培训部负责人讲话时说:你们一定要能吃苦耐劳才行,我厂经常有加班加点工作,有时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下子吓跑了一批学生……当讲到我们这里有些工种是站着工作时,一下子又吓跑了一批学生……剩下的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工作中有的三天两头就给家长打电话,不是报平安,而是叫苦连天,什么伙食不合口,快饿死我了、累死我了、烦死我了……快接我回家吧!搞得家长左右不放心,常常打电话询问带队老师了解情况。其实,这些学生平时都是依赖家庭,过份享乐主义作怪。同时学校也应反省自己,就业前教育工作未做到位,才使学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就业失业、巩固率低。
如三月份安排无论去深圳比亚迪工厂、德昌电子厂还是惠州彩煌电子厂工作的学生,仅在一周内就有部分学生闹辞工。原因很简单:工作太辛苦,坚持不下去。在一个月内又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辞工,原因是:除了工作太辛苦外,那就是专业不对口,工作没兴趣,认为没有前途。其实并非这样:如我所带的06秋模具①班,有个叫李景军的学生仅工作了三天,到第四天的时候就被人事部调去工作了,因他在填写员工登记表时写了一手好字,加上经单位观察该生素质较好,这就是被选用的原因。我班冯德成、黄桂杰、覃科添学生仅工作十余天,就被选上当品管(质量检查员)了。进了工厂专业不对口,绝对不等于没有前途,工厂越大发展空间就越大,前途越无量。
为何就业就失业,频繁在就业生身上发生呢?主要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上出现了问题。中职生专业不对口,难道就没有前途了吗?学校应该就此话题大讲特讲,甚至开展公开辩论赛、公开演讲赛,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校要在此项工作上多下功夫才行。
三、影响就业因素
(一)部分学生怕就业。
学生就业,说明学业已完成,走向社会生活自理,未来的路就靠自己走。可就偏有这样的学生并找种种理由拒绝就业,我们带去的这批学生中就有几个人。再如我班四十余人中,就有两名学生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年龄太小,害怕吃不了苦就不跟学校去就业了。”这就是典型“啃老族”的那种学生,让他们去享乐吧!
(二)部分学生素质差。
学生素质差,与学生在校平时的教育有关。这次带的这批学生素质差在:
①礼貌性差。
到深圳我们早上下车后,由职介公司负责带队进厂时,整队半天学生站不好队伍还有怨言。我们的学生对职介公司负责带队人的讲话,语气也很不和蔼。进到人事大厅后,讲话大声不断,令用人单位反感,对该校没有留下好印象……②形象差。学校在带学生就业出发前,曾多次强调男学生不能留长发、刺猬发型、不戴首饰、不穿拖鞋。但就是有学生听不进去,最后还是有男生女生穿拖鞋面试。其结果有部分学生在面试时就被淘汰出局。
(三)用人单位歧视“亚健康”学生。
我们带去的这批学生中,通过各个用人单位的体检关,有近60余人因有乙肝、近视、身材矮小、身体有疤痕等原因未被录用上岗。这是用人单位故意过分的挑剔,是国家劳动法不允许的……
(四)有其他教师(班主任)传递不良信息。
我们每安排一名学生就业,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当学生刚稳定下来时,有的学生就接到了某班主任发来的有更好工作的信息,造成前边安排就业,后边闹着辞工,这样的事情发生说明了有的班主任是受“职介费”利益熏陶的影响,故意与学校作对,把学生拉走,学校应该加强整顿就业纪律。
四、解决就业存在问题办法
要解决就业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努力。①在学校选一个懂学生心理,有说服力,口才好,敬业心强的人,专门做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②学校要配有专人经常去联系用工单位,安排有关学生就业的工作,免去收“职介费”的服务,减轻学生、家长心理和家庭经济负担。③在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有吃苦耐劳精神。
总之,这是本人带队安排学生就业中的体会,也请各中技学校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也要把调整就业生的心理状态工作常抓不懈,才能使学校的学生就业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