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且日益复杂,给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有关调研数据,探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影响,提出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优化丰富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政治信仰培育;社会热点问题; 教育对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93-02
政治信仰是支撑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它构成人的精神家园内核。[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终端普及的助推下,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速度及其社会影响力都在发生剧变,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给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我们通过腾讯问卷平台对江苏理工学院在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以期发现寻找对策。
一、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影响
(一)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敏感性
一方面从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频率来看,每天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人数比重最大,达49%。其次是隔天关注最新社会热点实事问题的人群,占比达到41%,与每天及时关注的同学占比相近。一周以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学占比最小,为9%。可见如今我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敏感性,都会实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而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群体关注社会热点的内容来看。娱乐热点是我校大学生首要的关注和最感兴趣的对象,比如:“王宝强离婚案”“林丹出轨事件”等。其次是民生和体育新闻新闻,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案”等。而军事、政法和科技类热点受关注度最低,如“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等,部分同学则不清楚。
(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泛娱乐化,政治模糊化
在回答调查问题“最关注和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种类”时,选择“娱乐新闻”的人数处于压倒性地位,占比达“39%”,紧接着是“民生新闻”和“国际新闻”,比重分别为“22.5%”和“15%”,而“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占比仅有“7.5%”和“4.5%”。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受部分媒体“眼球经济”和“娱乐至死”的报道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呈现泛娱乐化,政治模糊化的特征。一方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提倡言简意赅、用数百字傳情达意的“轻”型信息发布,在巧妙迎合了当今社会快节奏对资讯获取阅读要求的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每一个热点都理解不深入、不彻底、不系统、不全面,长此已久会将会养成对社会热点思考的惰性。因此往往浮光掠影,侧重于了解表面现实而忽视了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将会消解热点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深渊的意义。
(三)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体现政治观念多元化
在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及“您对宗教渗透、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意识形态竞争的看法”是,认为“很危险,应当警惕”的人数占比仅为59.3%,有29.1%的同学认为“这不一定是坏事”,也有8.8%的同学“不清楚,不了解”,还有2%的同学认为“不必担心”。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对宗教渗透、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意识形态竞争等有警惕意识。他们透过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有辩证和批判性的思考,也会冷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以上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 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有不少同学对于意识形态竞争,“分化”等没有足够认知。此外,还有不少大学生尚处在信仰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信仰方面出现困惑、迷失等现象,对意识形态竞争缺失警惕意识。这部分同学在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过程中,缺乏辩证思考,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常会摇摆不定。
(四)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首先,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动机进行分析,有90%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同时认为可以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娱乐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同学觉得,社会热点问题在帮助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准备时,还可以促使自己思考评论,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过,也有少部分同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仅仅是无聊时消磨时间。其次,从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过程观察,发现有65.5%的同学选择通过官方渠道关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阅读他人的观点评论,有理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冷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26%的同学会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关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阅读他人的观点评论,容易被一种评论观点左右,并产生持续影响。此外还有4%的同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偶尔会过激,缺乏理性思考。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话题,借助微博、微信、QQ、百度贴吧等平台,大学生在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的同时,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跨地域、跨年龄、跨文化地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2]原来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现出来的特性都能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显现。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推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二、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策略
(一)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造好“思想武器”、准备好充足的“精神食粮”。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建设[3],弘扬主旋律,坚定不移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通过“青马工程”“红色文化研习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4]其次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为基本准则,引导学生对于多元化的思潮批判性的甄别。对于错误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要敢于揭露和批判。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价值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去占领,其他社会思潮就会抢占大学生的头脑,容易在学生之间以讹传讹,影响其对正确价值观的接受。因此,积极使用好校园思想网络阵地,如校园主页微信平台,校园微博平台、校园PU平台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巩固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改进和创新两课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是要巩固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作为政治信仰培育“主要阵地”的地位,结合学生政治信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作出调整。二是要把社会热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丰富两课教育的内容。即把握社会热点的时效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形势政策课教育法等形式,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结合课本理论知识针对学生所关心的最新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三是要创新课内的教学方式。即把握社会热点的复杂性和可导性,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关心的时事热点问题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思考和评判,并在课内展示交流。在将不同复杂的社会问题背后的不同观点矛盾暴露在外的同时,借助社会热点的可导性,通过集体思考讨论、课内点评引导。不仅能够克服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过程中的快餐化、碎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有效地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起科学的政治信仰,构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三)拓展大学生实践教育载体,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落实。顺应学生对政治信仰教育的建议和期望,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对其政治信仰的培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除了可以经常组织學生们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场所,拓展实践教育载体,提高政治情感外,还可以结合近期时政热点,结合国家形势和学校自身情况,不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开设社会热点问题讲座。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鼓励学生结合社会最新热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巩固理论教育的成果,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秦法,潘炳如,宁德鹏.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及教育对策研究—基于25所高校实证调研的思考 [J].广西社会科学,2014,(9).
[2]赖练.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J]. 德育在线,2011,(7).
[3]唐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高效意识形态建 设[J].人民论坛,2015,(17).
[4]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EB/OL].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
2015-01/27/content_430247.htm?div=-1,2015.1.27.
[责任编辑:秦 超]
【关键词】政治信仰培育;社会热点问题; 教育对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93-02
政治信仰是支撑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它构成人的精神家园内核。[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终端普及的助推下,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速度及其社会影响力都在发生剧变,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给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我们通过腾讯问卷平台对江苏理工学院在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以期发现寻找对策。
一、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影响
(一)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敏感性
一方面从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频率来看,每天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人数比重最大,达49%。其次是隔天关注最新社会热点实事问题的人群,占比达到41%,与每天及时关注的同学占比相近。一周以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学占比最小,为9%。可见如今我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敏感性,都会实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而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群体关注社会热点的内容来看。娱乐热点是我校大学生首要的关注和最感兴趣的对象,比如:“王宝强离婚案”“林丹出轨事件”等。其次是民生和体育新闻新闻,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案”等。而军事、政法和科技类热点受关注度最低,如“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等,部分同学则不清楚。
(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泛娱乐化,政治模糊化
在回答调查问题“最关注和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种类”时,选择“娱乐新闻”的人数处于压倒性地位,占比达“39%”,紧接着是“民生新闻”和“国际新闻”,比重分别为“22.5%”和“15%”,而“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占比仅有“7.5%”和“4.5%”。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受部分媒体“眼球经济”和“娱乐至死”的报道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呈现泛娱乐化,政治模糊化的特征。一方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提倡言简意赅、用数百字傳情达意的“轻”型信息发布,在巧妙迎合了当今社会快节奏对资讯获取阅读要求的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每一个热点都理解不深入、不彻底、不系统、不全面,长此已久会将会养成对社会热点思考的惰性。因此往往浮光掠影,侧重于了解表面现实而忽视了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将会消解热点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深渊的意义。
(三)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体现政治观念多元化
在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及“您对宗教渗透、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意识形态竞争的看法”是,认为“很危险,应当警惕”的人数占比仅为59.3%,有29.1%的同学认为“这不一定是坏事”,也有8.8%的同学“不清楚,不了解”,还有2%的同学认为“不必担心”。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对宗教渗透、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意识形态竞争等有警惕意识。他们透过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有辩证和批判性的思考,也会冷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以上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 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有不少同学对于意识形态竞争,“分化”等没有足够认知。此外,还有不少大学生尚处在信仰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信仰方面出现困惑、迷失等现象,对意识形态竞争缺失警惕意识。这部分同学在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过程中,缺乏辩证思考,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常会摇摆不定。
(四)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首先,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动机进行分析,有90%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同时认为可以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娱乐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同学觉得,社会热点问题在帮助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准备时,还可以促使自己思考评论,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过,也有少部分同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仅仅是无聊时消磨时间。其次,从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过程观察,发现有65.5%的同学选择通过官方渠道关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阅读他人的观点评论,有理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冷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26%的同学会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关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阅读他人的观点评论,容易被一种评论观点左右,并产生持续影响。此外还有4%的同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偶尔会过激,缺乏理性思考。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话题,借助微博、微信、QQ、百度贴吧等平台,大学生在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的同时,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跨地域、跨年龄、跨文化地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2]原来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现出来的特性都能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显现。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推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二、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策略
(一)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造好“思想武器”、准备好充足的“精神食粮”。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建设[3],弘扬主旋律,坚定不移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通过“青马工程”“红色文化研习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4]其次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为基本准则,引导学生对于多元化的思潮批判性的甄别。对于错误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要敢于揭露和批判。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价值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去占领,其他社会思潮就会抢占大学生的头脑,容易在学生之间以讹传讹,影响其对正确价值观的接受。因此,积极使用好校园思想网络阵地,如校园主页微信平台,校园微博平台、校园PU平台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巩固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改进和创新两课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是要巩固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作为政治信仰培育“主要阵地”的地位,结合学生政治信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作出调整。二是要把社会热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丰富两课教育的内容。即把握社会热点的时效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形势政策课教育法等形式,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结合课本理论知识针对学生所关心的最新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三是要创新课内的教学方式。即把握社会热点的复杂性和可导性,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关心的时事热点问题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思考和评判,并在课内展示交流。在将不同复杂的社会问题背后的不同观点矛盾暴露在外的同时,借助社会热点的可导性,通过集体思考讨论、课内点评引导。不仅能够克服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过程中的快餐化、碎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有效地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起科学的政治信仰,构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三)拓展大学生实践教育载体,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落实。顺应学生对政治信仰教育的建议和期望,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对其政治信仰的培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除了可以经常组织學生们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场所,拓展实践教育载体,提高政治情感外,还可以结合近期时政热点,结合国家形势和学校自身情况,不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开设社会热点问题讲座。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鼓励学生结合社会最新热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巩固理论教育的成果,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秦法,潘炳如,宁德鹏.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及教育对策研究—基于25所高校实证调研的思考 [J].广西社会科学,2014,(9).
[2]赖练.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J]. 德育在线,2011,(7).
[3]唐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高效意识形态建 设[J].人民论坛,2015,(17).
[4]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EB/OL].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
2015-01/27/content_430247.htm?div=-1,2015.1.27.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