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作 蜚声四海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佩秋,1923年2月生于昆明。祖籍河南南阳,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大,国立艺专,现为上海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朵云轩顾问。
  
  打开当代著名女画家陈佩秋先生的画卷,会有一阵幽香古风迎面扑来,极具沁人心脾的感觉。
  陈佩秋先生绘画上独树一帜的画风,古画鉴定的博学多才及逆向思维,大胆推断的过人魄力,令人敬佩不已。
  陈佩秋先生和我父亲程十发十分投缘,他们二人相差一岁,见面都是谈古论画。我父亲十分敬重陈佩秋先生的绘画,更是对她研究古代字画的认真精神,以及其精到的见解十分认可。而陈佩秋先生也对程十发的绘画另有精辟的评论;她曾对我说:“你父亲聪明在于20世纪50年代人家不画少数民族,他画少数民族,开创了当时国画的新风,少数民族既适合国画创作,又迎合老百姓喜爱,人家不画,你父亲画,这是他的聪明之处。”两人互相欣赏和交流成就了当今画坛的一段佳话。
  陈佩秋先生一生都在求学,直至今日。她学无止境,确实令人敬佩。先生19岁进西南联大攻读理工科,两年后因兴趣所致改读重庆国立艺专,60多年来,她没有一天停止钻研,才使她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陈佩秋先生虽然是位女画家,但总让人有种巾帼不让须眉之感。
  读陈佩秋先生的画,首先让人感觉到绘画人的高雅脱俗。她的画传递给我们一种清新古朴之感,犹如古琴曲。她的画属现代国画,但她的画中仍透露着古典的意境。
  陈佩秋先生28岁进上海文管会工作就接触古画、临摹古画,她临摹的宋元名画不胜枚举。她熟读古画是超乎常人的,首先她临摹真迹,思想上和古代大师直接交流;其次因工作要求,她必须一丝不苟地反映真迹神韵、笔触、色彩,不能夹杂个人感情,纯粹地表现古画。她和古人几乎零距离的交流,使她的画深得传统绘画的精髓,陈佩秋先生以此为基础加上她作为艺术家对现代事物的敏感,创作出当今人们见到的那一幅幅飘逸、古风、清香的国画。
  


  陈佩秋先生山水、花鸟俱工俱佳,而且她不断有变化,永不停止追求新意。使她80多岁仍像年青人一样充满朝气。前几年我一直在搞动画制作,对于陈佩秋先生喜欢卡通造型“史努比”十分好奇。有一次我问她,“听说你很喜欢‘史努比’,为什么?”她说:“你看它的造型很生动,线条多么简单。”这下我明白了,她不是看动画内容,而是从“史努比”线条简单的造型来体味中国传统绘画的真谛。
  陈佩秋先生的精力也非常人所能企及的,她每天下午会客,上午睡觉,不是偷懒,而是她每晚或读书、或创作直至天亮。她对我讲过,唯一不被打扰的时间是深夜。
  陈佩秋先生非常鼓励晚辈的创新,尤其是在精研传统的基础上。前年我陪她去参观上海香山画院年青画家作品展,看到我的一幅作品时,她对我说:“你的画比有些人好。”我说:“怎么讲?”她说“你画得和你的父亲不像。不能像你父亲的,画得像不好。”我深为感激她切入要点的教导。
  在今日,大量有志青年在中国画艺术天地摸索,伸展自己才艺时,应该从陈佩秋先生的艺术实践中借鉴她的经验,陈佩秋先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历代画家们的传承和创新后,创立了自己的画风,正应了李可染先生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陈佩秋先生反对年轻一辈在传统绘画还没有了解或半知半解时就已经在创造自己的画风了,以为这肯定是断线的风筝和无根的浮萍。
  我们作为晚辈要学习陈佩秋先生刻苦钻研传统艺术的精神,精研传统之后大胆冲出来的魄力。虽然我们后辈很难达到像她对历代古画研究的专业知识,但从她的艺术道路中,也可以找到并借鉴她的成功经验。我想引用我父亲程十发一段文字来概括陈佩秋先生:“任何人从事任何一门艺术,要推陈出新,自成一家。首先必须在基本功即传统技法上深下苦功,于是得心应手后,始能溶入一己心血,跳出窠臼再进一步,则可随心所欲不逾矩,即能独树一帜,又能不脱规范,终于蔚然自成一家、一派。”
  


  


  

其他文献
公元2005年10月22日,农历乙酉年九月二十,星期六。  我今天醒的很早,五点多时就睡不踏实了,数日前小手术,击碎结石的部位还在隐隐的痛。索性起身,拿了床侧的书斜靠着翻看。几本书翻过,时间接近八点。起身喝下一大杯水后,洗漱出门,晨风拂面,甚是清冷,几十分钟的车程,到了书肆。有阳光的地方暖洋洋的,没有阳光的地方多了丝丝寒意。售书的小贩也离开墙跟,站到太阳地里,边晒暖,边吆喝生意。腰腹痛,人就缩,所
期刊
2003年“非典”期间,筹划多年的《何涵宇花鸟画精品集》终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实施出版。到6月底,一切案头工作基本完成,只缺一篇序文。经认真考虑拟请资深美评家刘龙庭先生写篇评论小文代序。至于书名也不准备麻烦哪位名家锦上添花,排个黑体字即可。后来责编看到1998年出版的《何涵宇画集》是启功先生题写的,就提议采用启先生的题签更好。我说那是为那本书题的字,如果想用启先生的题字,不妨求启先生为此书再题一
期刊
健身气功功法特点和动作要领中都讲到了形松意充、松柔舒缓、松静自然。可见,松柔在健身气功习练中的重要性。  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sàn),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法则),最后才是松化。这些都是健身气功松柔的不同层次,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松柔体会,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事,要加强基本功的修炼,并在健身气功功法习练中加以应用。  一、节节松开
期刊
颜梅华,号雪庵,江苏苏州人,1927年生。早年追随颜文樑西画之精微,后师承吴湖帆。颜梅华的书画艺术早在50年代初期便驰誉画坛,其时他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物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荣宝斋画谱(人物部分)》、《历代名家名将画谱》、《怎样画马》、《颜梅华历史人物画册》、《颜梅华写意花卉》、《马与猴》、《画猴技法资料》、《颜梅华教兰》等。    初次听到颜梅
期刊
温永波 苏秀珍:耄耋之年的健身气功指导员  温永波离休前曾任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统计局局长,老伴苏秀珍也是离休干部,他们俩以年过八旬的年纪,居然双双担任一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这在全国来说实在少见。  早在2003年,老俩口就办起了盘锦市第一个老年人习练八段锦辅导站。2005年8月,经县体育局批准正式成立大洼县四新社区健身气功活动站。从此,两位老人就把站点当作自己的家,每天起早贪黑,言传
期刊
马新林,男,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祖籍山东省莱西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指导教师尚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    作画用的是心力而非体力。画画到后来就是画学问了。  画家可以性格各异,风格百出:或粗眉大眼,雄浑壮阔;或小家碧玉,精到秀逸;但是读书攒学问,既是对画家一致的要求,也是终生的要求。有史以来,
期刊
这段时间,互联网上一则消息引人注目,内容是新中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卖出了18万元天价,其中第一号邮封的美术原图《婆媳上冬学》的作者是汤文选。据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寓居京城的汤文选先生。    记者:汤老,据《收藏》和《上海集邮》杂志介绍:1957年,我国邮政部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全套28枚,其美术原图均系当时的名家大师,如徐悲鸿的《喜鹊登梅》为第5号邮封,齐白石的《虾趣》为第11号邮封,而您创作的
期刊
夏德起,1953年出生于山东寿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寿光市文化局副局长兼书画院院长、中国同泽书画院理事、中国民盟盟员。其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有《夏德起画集》。    夏德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汉子,他为人厚道淳朴,执着探索,守望在赋予他生命哺育他成长的可爱的家乡,徜徉在家乡的如歌的景色中,沉淀着自己的艺术积存,发掘着丰厚的生活经历中的富庶宝库,追寻理想的艺术天地中的光荣与梦想
期刊
最近人们从拍卖场中见到了许多程十发从未露面的旧作,都禁不住赞叹不已他极富个人魅力的国画作品,线条流畅、构图生动、色彩亮丽、气质高雅、稚真古朴、气势荡漾。程十发集古今之大成,开时代之先河,成为近代海派绘画的新型代表。程十发能有这样的成就,除了出于他惊人的勤奋之外,也源自于历史长河和地域文化造就了一位大师,本文想略谈的就是这方面的体会。我作为儿子,先从程十发生活的演变到艺术上的追逐开始,加上零距离的观
期刊
问:我们去年一年做了六位大师夫人的访谈,今年准备从您开始做至少六位大师子女的访谈,但第一个问题还是想问关于您的母亲,您觉得您的母亲对您父亲的影响有多大?  答:我母亲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她人很通情达理,也很贤惠,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现在我父亲的一幅画可以拍得很高,但过去几十年我父亲也遭受到了一些很不公平的待遇,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我母亲始终没有一句怨言,一直陪伴我父亲从很艰苦的环境一路走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