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穹 探月宫 家国栋梁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阅读他的一生,就如同阅读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代表孙家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良师引导踏上航天路
  
  回想一生走过的道路,孙家栋说:“钱老(钱学森)是我尊敬的领导和良师益友,他的谦虚、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我一生受用。”
  1958年4月,孙家栋从苏联归国,被分配到当时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总体部,那年“五一”节前,他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工作中,钱学森的言传身教让孙家栋深受触动。
  一次,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箭即将运往发射基地,按惯例产品出厂前要完成装配、测试工作。其中惯性制导系统平台上的4个陀螺应完成精确装配后,再拆下来重新包装运输。由于时间紧,车间师傅找孙家栋商量:“4个陀螺是同一批次生产的,第一个能装上,其他3个应该没问题。是不是可以不装了?”孙家栋觉得有一定道理,便同意了。没想到在发射场装配时,有个陀螺却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立即向钱学森报告。
  钱学森听了汇报后没有批评孙家栋,而是让大家仔细加工研磨后再试装,并亲自来到现场察看。孙家栋回忆道:“那种精密部件研磨起来很费时间,可钱老没有不耐烦。我们从下午1点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装好,他在现场就一直陪到凌晨4点。”这件事给孙家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钱老没有直接提出批评,但那种无声的力量让人感到比批评更严厉。”此后,他在工作中严抓质量,再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勇克困难奏响东方红
  
  1967年7月29日,北京正值盛夏,骄阳似火。
  在这个酷热的午后,孙家栋正伏案进行导弹设计。这时一位不速之客推门而入,开门见山:“我是国防科委的汪永肃参谋。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聂荣臻推荐你了,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时,国家已经确定了1970年发射,卫星要“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总体目标。孙家栋参与进来时,时间已十分紧迫。
  在钱学森的鼓励下,他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十八勇士”的聚会,使卫星总体设计部如虎添翼。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向太空迈进的序曲。卫星上的全部元器件、设备和材料,以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难关的攻克,都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和成果,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
  
  身经百战嫦娥终奔月
  
  自古以来,“嫦娥奔月”这个凄美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令文人骚客感慨万千,让百姓对遥远的月球充满了向往。
  对于我国航天人来说,这份向往显得更为迫切。
  从1958年至1976年,美国和苏联一共进行了118次对月探测活动,那时起,我国科学家便一直关注其进展。1994年,我国经济实力逐渐雄厚,载人航天工程也已经立项,表明我国已经具备实现载人航天的技术能力和工程能力,再加上航天技术获得了多项成就,以此为基础,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开始对开展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孙家栋也参与其中。
  刚进入新世纪,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开始频繁联系孙家栋,两位在业内极具影响力的“老航天”一拍即合。他们认为,按照国家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只要能正确把握需求牵引关系,即可着手考虑工程实施的大思路。
  2004年1月,绕月探测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已经75岁的孙家栋接受了新的挑战,出任工程总设计师,此举让周围的人十分敬佩。
  孙家栋担任五大系统总设计师后,不但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关系技术问题,甚至在许多细节上都作出了周全的考虑。在他的勾画下,庞杂的工程变得井然有序。
  2007年11月26日9点41分,国家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发布仪式前,温家宝总理来到孙家栋面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家栋,你是身经百战啊,你辛苦了!”
其他文献
2010已渐行渐远,这一年里所有宏大叙事都已载入史册。而崭新的2011年,则“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不是所有的结束,最终会梦想成真;但一切的开始,都要以梦想开启。创新从梦想伊始,梦想因创新成真,创新让科技跨越,科技让梦想触手可及。在我们刚刚走过的一年中,我们为梦想而拼搏不息,为锐意创新激情澎湃,为科技腾飞欢呼雀跃,为远景蓝图欢欣鼓舞。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是几十年前一位伟人的感
“狗力”踏板车    美国一名男士由于厌倦遛狗,发明了一种以狗为动力的踏板车,为遛狗增添不少乐趣。这项独特发明引起众人兴趣,被称为最新“遛狗科技”。  这部狗拉踏板车看起来与老款的边三轮摩托车相似:主人把狗用皮带套在踏板车一侧,用刹车和车把控制方向,通过狗跑时产生的动力拉动踏板车和狗主人。一辆踏板车最多可以加3个挽具,这样可以方便一些狗主人同时遛多只狗。“我们都曾看到过狗主人大声叫喊,控制狗拉雪橇
魏岳江 编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噪音已经成为了飞机的致命问题。因此,各国军事家正在努力对它进行改造。现在的军用飞机设计师除了在改进隐形飞机外,还试图设计出一种飞行时悄无声息的无声飞机。  目前,常规客机的噪音一般都高达90分贝。长期在机场周围生活的人,会出现听力下降、血压上升的情况,甚至神经系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所谓的无声飞机并非飞机发动后旁边的人听不到任何声音,而是指飞机起飞时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是“美食”,为了减肥还要“节食”,但在30年前,普通百姓最希望的是“能吃饱饭”。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对此深有感触。  那是1972年,还是一个吃饭要粮票的年代。当时我在湖北光化水泥厂工作,我的同事吴大嘴是钳工,每月的粮食定量标准是30斤,可他却不够吃,原因是他有一张特别大的嘴。要是生活在现在,就凭他有张能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嘴,肯定可以赚不少钱,吃喝不在话下。  要说吴大嘴的嘴
据记载,在封建社会里群臣在朝见皇帝的时候,总要“山呼万岁”。那么这个“山呼万岁”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为什么要在“万岁”一词的前面加上“山呼”呢?  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都听到从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此事也记载于汉武帝自己下的诏书里。由于是在嵩山上听到的,所以,“山呼”又被称为“嵩呼”。  本来从山中传出“万岁”的声音纯属无稽之谈,但当时的汉武帝和
  
日前,日本一位艺术家设计发明了一艘拉链外形的摩托艇,有望载客运行。  日本艺术家铃木康麽设计了一艘巨大的拉链形状的摩托艇,摩托艇驶过,海面上泛起的波浪好似拉链的链齿。在最近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上,铃木康底展出了这艘摩托艇。  据悉,这艘拉链艇会往返高松(日本四国岛东北岸港市)和高松市的女木岛。    折叠电动三轮车    这辆折叠电动三轮车车身可以自由变换。正常适合购物时使用。通常情况下,它的两个
核心提示:2008年8月1日,我国投运的第一条轮轨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始正式运营。京津城际快速铁路工程于2005年7月4日开工,总投资133.24亿元,西接北京南站东端,东至天津站,全长115.2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最大通过能力20对/小时,每列车定员900人,最大输送能力18000人/小时。京津城际快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京津两地在30分钟内通达。  据介绍
污浊的印染废水,经过清浊分流,层层过滤、净化后“重获新生”,回到生产车间被再利用;一个项目,集成数项先进技术,多次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被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21家企业广泛应用,近3年为企业节支近7000万元……这些场景和数字无不与一个名为“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下简称“印染废水大通量膜”)的科研项目有关。近日,这个由东华大学领衔研制的科研项目凭借其出色的技术创新和
日记的作者是日军十三师团一一六连队第八中队的上等兵中野信术。这篇报道是他一年来日记的摘译。读完这篇报道后,不仅今人对“孤人之子,寡人之妻”的日本军阀,增加万分的憎恨;就是对那些羔羊式的被驱策到战场来的日本士兵,也不由得要给予同情。当然,抵抗暴日,全赖我们自己努力;可是呻吟在日本军阀淫威之下的日本士兵,终有一天会由消极的厌战,走上积极之途,而推翻他们的压迫者。这一件事,从这篇报道中,也可以窥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