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乡村聚落景观设计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探讨了村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并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村落景观的营造进行了思考。总结村落景观的设计原则,最后提出特色村落景观塑造策略。旨在推动村落景观理论的传承,探索特色美丽乡村设计模式。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落景观;设计策略
1.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寨、乡村旅游等社会热点有力的推动了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乡村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2017年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乡村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前国内对村落景观理论和方法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许多学者对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村落原生态景观被破坏,一些村落一味的推崇重建。重建的村落景观缺少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导致地域景观逐渐趋同化。总的来说就是缺乏正确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延续传统村落文化。同时村落建设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村落原有的生命力。
作为设计师,在研究村落景观中,应该多结合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民俗学、旅游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宏观的看待村落景观的形成和发展,合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并结合设计实践,创新研究村落景观。
2.乡村聚落景观要素分析
村落是自然形成的农村聚落,是村民居住、生产、社交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村落景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为村民聚居活动、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综合体。它是与城市景观相异的景观类型。主要包含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要素,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1自然景观要素
村落自然景观是指与村落相关联的自然环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气候、植被、土地、水体等宝贵资源构成了自然景观要素。气候反映了区域温度、湿度、气象的周期变化。因此形成了特定的行为反应和形式,村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都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村落景观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植物景观。运用当地的植物素材,采取与村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种植形式,构建本土植被群达成多样化的乡土植被景观。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印记。中国幅员辽阔,包含各种地貌特征,由此衍生了许多带有自然地域特征的乡村聚落。地貌是大自然赋予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合理的改造,达到人与自然大地和谐共生的状态。水是生命的源泉,村落景观中的水体有池塘、河流、水库等。
2.2人文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景观,是村落景观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要素。是人类通过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形成的产物。主要包括村落的整体布局、建筑、集市、农田、生活生产设施等。村落是村民居住的场所,其形态、分布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不同地区的村落形式、布局形式都有其特有的肌理。建筑是文化的沉淀,是适应外部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包括民居、公共建筑、牌坊等,这些建筑都是地方特色的体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农业景观包括农田、果园、茶园、菜园等,是原生态的景观。传统生产性农田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创意,转变成可游赏的观光农田。
3.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执行者和创造者,也是环境互动的参与者。只有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才能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从而建设出和谐的人居环境。
3.2 因地制宜原则
村落景观设计中涉及到材料、植被、耕地、地貌、文化等元素,因根据各个村落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景观设计。设计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就地取材,减少人工干预。使用本土材料和植被,让村民更有亲切感。也应切实保护耕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村落景观。每个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一个村落的发展应该以自己的文化方式去表现。从中提炼文化内涵,用文化元素去塑造特色景观。使景观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客观载体,从而达到彰显地域特色,增强村民的归属感。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村落景观的塑造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过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已形成适应自然环境的体系。只有以人的生产和发展为目标,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及空间布局,注重景观的外观审美等,从而促进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村落生态、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策略
村落景观设计并非针对乡村的外在体现,而是以其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为根本立足点,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设计。从景观要素入手,对村落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运用保护和发展的方式来塑造村落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4.1科学规划,迈向现代
村落景观设计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在改造之前要充分调研村落的基本情况,并对景观资源进行评估,以最科学的指导确定村落整体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其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改造,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给排水、通讯、电、公路等市政管道设施的处理。总之是将现代化与乡土化完美的结合起来。
4.2整体布局,传承文脉
在村落的整体布局中,充分尊重村落生态空间的文脉手法,把村落特有的山川河流、古树名木、山石等景观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中,营造独特的景观意境。根据自身悠久的地域文化从而规划设计出历史名村。最大限度地保护村落中的故居、祠堂、牌楼、廊桥等具有当地独特文化的构筑物,以科学创新的方式传承村落传统文化。设计出更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布局方式,打破千篇一律的整齐划一的布局模式。只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传承文脉,才能规划设计出美丽乡村特色村落景观。
4.3利用优势,完善产业
在美丽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改善村落的生态环境,所以,在规划整体布局时,需结合村落的本土特征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乡土品牌,实现村落经济和知名度的快速发展。通过利用村落自身产业的优势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4.4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村落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要素构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建筑民居等。只有尊重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突出村落的地方特色,提高村落整体环境质量,才能彰显地域特色。将原有的人文、自然要素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村落景观。特别是民居建筑、农田景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体现。做到不同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农田景观,以此彰显特色景观。
5. 结语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能改善乡村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增加村民的归宿感。设计者应与时俱进,善于创新,总结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策略,让村落景观设计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最终为村民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生态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鹏波,雷大朋,张立杰,吴军.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J].生态经济, 2016(7): 226 -227.
[2]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等. 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12):1563-1570.
[3]段亚丽,顾真真.关于村落景观建设途径的探讨[J].园林园艺,2016(8)
[4]郭绯绯.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保护與创新研究[J].文艺生活, 2017(12)
[5]刘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策略探究[J].城乡建设与发展,2016(17):239-240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落景观;设计策略
1.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寨、乡村旅游等社会热点有力的推动了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乡村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2017年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乡村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前国内对村落景观理论和方法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许多学者对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村落原生态景观被破坏,一些村落一味的推崇重建。重建的村落景观缺少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导致地域景观逐渐趋同化。总的来说就是缺乏正确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延续传统村落文化。同时村落建设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村落原有的生命力。
作为设计师,在研究村落景观中,应该多结合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民俗学、旅游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宏观的看待村落景观的形成和发展,合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并结合设计实践,创新研究村落景观。
2.乡村聚落景观要素分析
村落是自然形成的农村聚落,是村民居住、生产、社交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村落景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为村民聚居活动、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综合体。它是与城市景观相异的景观类型。主要包含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要素,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1自然景观要素
村落自然景观是指与村落相关联的自然环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气候、植被、土地、水体等宝贵资源构成了自然景观要素。气候反映了区域温度、湿度、气象的周期变化。因此形成了特定的行为反应和形式,村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都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村落景观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植物景观。运用当地的植物素材,采取与村落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种植形式,构建本土植被群达成多样化的乡土植被景观。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印记。中国幅员辽阔,包含各种地貌特征,由此衍生了许多带有自然地域特征的乡村聚落。地貌是大自然赋予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合理的改造,达到人与自然大地和谐共生的状态。水是生命的源泉,村落景观中的水体有池塘、河流、水库等。
2.2人文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景观,是村落景观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要素。是人类通过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形成的产物。主要包括村落的整体布局、建筑、集市、农田、生活生产设施等。村落是村民居住的场所,其形态、分布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不同地区的村落形式、布局形式都有其特有的肌理。建筑是文化的沉淀,是适应外部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包括民居、公共建筑、牌坊等,这些建筑都是地方特色的体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农业景观包括农田、果园、茶园、菜园等,是原生态的景观。传统生产性农田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创意,转变成可游赏的观光农田。
3.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执行者和创造者,也是环境互动的参与者。只有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才能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从而建设出和谐的人居环境。
3.2 因地制宜原则
村落景观设计中涉及到材料、植被、耕地、地貌、文化等元素,因根据各个村落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景观设计。设计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就地取材,减少人工干预。使用本土材料和植被,让村民更有亲切感。也应切实保护耕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村落景观。每个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一个村落的发展应该以自己的文化方式去表现。从中提炼文化内涵,用文化元素去塑造特色景观。使景观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客观载体,从而达到彰显地域特色,增强村民的归属感。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村落景观的塑造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过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已形成适应自然环境的体系。只有以人的生产和发展为目标,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及空间布局,注重景观的外观审美等,从而促进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村落生态、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策略
村落景观设计并非针对乡村的外在体现,而是以其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为根本立足点,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设计。从景观要素入手,对村落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运用保护和发展的方式来塑造村落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4.1科学规划,迈向现代
村落景观设计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在改造之前要充分调研村落的基本情况,并对景观资源进行评估,以最科学的指导确定村落整体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其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改造,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给排水、通讯、电、公路等市政管道设施的处理。总之是将现代化与乡土化完美的结合起来。
4.2整体布局,传承文脉
在村落的整体布局中,充分尊重村落生态空间的文脉手法,把村落特有的山川河流、古树名木、山石等景观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中,营造独特的景观意境。根据自身悠久的地域文化从而规划设计出历史名村。最大限度地保护村落中的故居、祠堂、牌楼、廊桥等具有当地独特文化的构筑物,以科学创新的方式传承村落传统文化。设计出更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布局方式,打破千篇一律的整齐划一的布局模式。只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传承文脉,才能规划设计出美丽乡村特色村落景观。
4.3利用优势,完善产业
在美丽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改善村落的生态环境,所以,在规划整体布局时,需结合村落的本土特征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乡土品牌,实现村落经济和知名度的快速发展。通过利用村落自身产业的优势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4.4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村落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要素构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建筑民居等。只有尊重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突出村落的地方特色,提高村落整体环境质量,才能彰显地域特色。将原有的人文、自然要素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村落景观。特别是民居建筑、农田景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体现。做到不同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农田景观,以此彰显特色景观。
5. 结语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能改善乡村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增加村民的归宿感。设计者应与时俱进,善于创新,总结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策略,让村落景观设计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最终为村民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生态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鹏波,雷大朋,张立杰,吴军.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J].生态经济, 2016(7): 226 -227.
[2]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等. 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12):1563-1570.
[3]段亚丽,顾真真.关于村落景观建设途径的探讨[J].园林园艺,2016(8)
[4]郭绯绯.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保护與创新研究[J].文艺生活, 2017(12)
[5]刘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策略探究[J].城乡建设与发展,2016(17):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