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其生活的时期,国家分裂,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年少时“逸四海”的猛志根本不能实现。因看不惯官场贪污贿赂之风,不愿屈尊就辱继而毅然挂印辞官,归去来兮,到农村躬耕自足,融入風光迤逦的田园,从而开创我国田园诗派,成为大家。其高杨的气节,清新、魅力无穷的田园诗风格影响了后来众多的文学家和诗人。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影响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里,东晋的陶渊明因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而为人们所仰慕;因所抒发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芜,带月荷锄归”的田园情怀而怡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气节而超然;因生活在乱世,怀才不遇甚至晚年食不饱腹而伤怀。陶渊明生活在不幸的时代,却成就了文学上的斐然,影响了后来中国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学发展。
一、陶渊明的家世注定其入世的思想道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做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少年时代的陶渊明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对其影响很大,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其胸怀。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他的家庭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又对他十分不利,因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已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因此他钦敬其积极进取精神。但陶侃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想要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其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以后十多年里,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能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二、老庄道家思想的盛行为陶渊明的隐归找到了理由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盛行,陶渊明深受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早年便有爱慕自然,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所谓“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当他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恋这种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此后,他又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归隐后的陶渊明躬耕知足,寄情于山水田园,鸡鸣狗吠,桑麻桃菊,粗茶淡饭,悠哉游哉,与农民的深层接触,使之更加深刻的了解的政治统治阶层的腐败和无能,更加理解和同情底层的农民,也更加热爱田园自然风光。进而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三、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辞官归隐,躬耕田园,成就了一生诗、散文、辞赋多样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丰富。一是表现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和郭主簿》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桌为霜下杰。”《饮酒》第八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凌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作者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二是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咏贫士》第一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辉?”三是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强烈的不满。《饮酒》二十首里他借“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然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对驰逐的颓败士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四是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外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且着重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五是书写远离污浊的宦途现实,回到田园的归宿感受。如《饮酒》第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描写了避开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在悠然自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六是抒写在躬耕生活中与下层人民的交往和感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话桑麻”;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这完全融入到劳动人民之中,丰富的现实劳动人民生活内容充满了感人的生活气息。七是反映具体的劳动生活,也是中国文学上第一次直接正面歌颂劳动。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描绘了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诗人亲自参加了劳动,描写了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如《怀古田舍》、《归园田居》其二、《于西田获早稻》等大量的田园诗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晚清态度。八是描写诗人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如《示庞主簿邓治中》:“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九是表现丢掉嫉恶与除暴的不屈意志,如《读山海经》歌颂精卫和刑天虽死不屈的精神。
四、陶渊明的影响
一是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唐代的李白、高适受其影响很深。其次,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候,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嫉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如后来的辛弃疾、龚自珍等。其三他的桃花源思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如王安石、康与之等。其四他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如白居易、苏东坡等。
陶渊明在文学上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历史怎样变迁,陶渊明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的文学家。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影响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里,东晋的陶渊明因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而为人们所仰慕;因所抒发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芜,带月荷锄归”的田园情怀而怡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气节而超然;因生活在乱世,怀才不遇甚至晚年食不饱腹而伤怀。陶渊明生活在不幸的时代,却成就了文学上的斐然,影响了后来中国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学发展。
一、陶渊明的家世注定其入世的思想道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做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少年时代的陶渊明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对其影响很大,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其胸怀。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他的家庭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又对他十分不利,因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已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因此他钦敬其积极进取精神。但陶侃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想要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其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以后十多年里,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能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二、老庄道家思想的盛行为陶渊明的隐归找到了理由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盛行,陶渊明深受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早年便有爱慕自然,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所谓“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当他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恋这种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此后,他又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归隐后的陶渊明躬耕知足,寄情于山水田园,鸡鸣狗吠,桑麻桃菊,粗茶淡饭,悠哉游哉,与农民的深层接触,使之更加深刻的了解的政治统治阶层的腐败和无能,更加理解和同情底层的农民,也更加热爱田园自然风光。进而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三、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辞官归隐,躬耕田园,成就了一生诗、散文、辞赋多样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丰富。一是表现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和郭主簿》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桌为霜下杰。”《饮酒》第八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凌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作者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二是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咏贫士》第一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辉?”三是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强烈的不满。《饮酒》二十首里他借“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然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对驰逐的颓败士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四是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外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且着重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五是书写远离污浊的宦途现实,回到田园的归宿感受。如《饮酒》第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描写了避开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在悠然自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六是抒写在躬耕生活中与下层人民的交往和感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话桑麻”;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这完全融入到劳动人民之中,丰富的现实劳动人民生活内容充满了感人的生活气息。七是反映具体的劳动生活,也是中国文学上第一次直接正面歌颂劳动。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描绘了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诗人亲自参加了劳动,描写了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如《怀古田舍》、《归园田居》其二、《于西田获早稻》等大量的田园诗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晚清态度。八是描写诗人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如《示庞主簿邓治中》:“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九是表现丢掉嫉恶与除暴的不屈意志,如《读山海经》歌颂精卫和刑天虽死不屈的精神。
四、陶渊明的影响
一是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唐代的李白、高适受其影响很深。其次,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候,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嫉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如后来的辛弃疾、龚自珍等。其三他的桃花源思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如王安石、康与之等。其四他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如白居易、苏东坡等。
陶渊明在文学上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历史怎样变迁,陶渊明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