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文化生命的弹性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命的进程总是很艰难的,但正因为艰难,才使文化生命在某个坐标出现重叠。重叠彰显了文化生命的张力,呈现了文化生命强有力的弹性。这样,文化生命也便有了辉煌,文明也便有了辉煌。
  每次读完苏东坡的《密州出猎》,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总是困扰着我。三十五岁的苏东坡为什么会吟出如此苍老的感慨?整首词充斥着年迈的豪情,当然也不乏无奈。在了解了他宦海沉浮、大起大落的经历之后,才发现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重叠能折射出文化生命的大气与豪迈——原来文化生命的辉煌也需要重叠。
  重叠,使文化生命具有了弹性。每一次悲剧性的重叠都激活了文化生命的智慧;每一次悲剧性的重叠都彰显了文化生命的活力。这是文化生命的强悍。
  文化生命是厚重而充满艰辛的,似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都伴随着艰辛与苦难。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得乃编《春秋》,屈原遭贬流放乃赋《离骚》,嵇康的广陵绝响……每次进入文化史,都感觉到步履艰难,心情沉重,仿佛背着一个沉重的文化生命的枷锁行走在满是哀叹的文化长廊里,艰辛得让我们想脱身而逃却又无法卸下对文化所担负起的责任。从长城到漠北,从江南到边塞,从长江到黄河……每一个地方所充斥的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伤痛;每一条江河流淌的都是文化生命的苦难。作为文化生命子孙的我们也太沉重了。虽然文化生命需要也离不开艰辛与苦难,但它同样需要灵气与洒脱,也需要苍老中劲力般的冲动。也就是说,苍老的年龄可以吟叹年少的冲动;而年少的稚嫩可以高歌苍老的成熟。这是生命的重叠,也是文化的重叠。
  我们可以以一种沧桑的姿态去领略文化的苦旅;我们也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感悟生命的率真。苏东坡的咏叹,就像季节的篇章重叠进了春日的喜悦与寒秋的凝重。融进了夏日的冲动与冬日的冷静,文化生命方能焕发生机。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思想的浮躁和行动的匆忙之中。应该承认,过分长久的历史确实给了我们民族某种重压,但我们已无法让历史负责,就只能承担文化生命的压力。那在渭城劝酒的赠言,也已变成了漫漫阳关之雪;而从永州再次遭贬到柳州的柳宗元,也只能在这种重叠的打击之下化作柳公祠的雕像,让混顿的柳州变得清晰很多,不再在中国的版图上躲躲闪闪。文化生命让这些地名稳重厚实,但厚实得多少让人有些遗憾、,有点窒息。我们这个民族的遗憾也太多了,多得让我们不知怎样才能消散,唯有这份厚重的文化让我们踏实心安,使我们伫立流连。
  但是,文化生命出现了重叠式的生命弹性——年轻与年迈的重叠,成熟与率真的叠加,冲动与老练的搭建,就连温文尔雅的孔子都有“吾与点也”的率气。文化生命在厚重之中灵动了起来。这种文化不再让我们感到文化的艰难困苦,也不让我们感到生命的痛苦多舛。于是,年龄重叠着年龄,地名重叠着地名,足迹重叠着足迹,命运重叠着命运……文化生命呈现了异彩。
  千年的琥珀,我们总能透过文化的凝聚窥见生命的涅槃。百岁老人冰心以孩童的心态去打量这个世界,沧桑与磨难的心所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童心之爱的阳光世界。这时候,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重叠经纬出的坐标是文化生命的活力点,亦是文化生命的勃发点。文化生命在这种时候更显得厚重与广博。生命的真正姿态不应该是某个年龄的姿态,而应该是两个或几个年龄重叠的姿态,文化的姿态亦是如此。
  文化生命的艰难命运也能重叠出。浔阳江头的荻花,滕王阁边的孤鹜,岳阳楼上的阴风,醉翁亭中的浊酒……都在重叠着相同的命运。即使苏东坡能从黄州突围,他也踏上了从京城到海南,从海南到京城的旅途,覆盖了以前文人留下的无数足迹。文化生命又出现了重叠的命运:踩踏着同样的足迹;吟叹着同样的心情;演绎着同样的命运。文化生命重叠出了它厚重的丰韵。
  文化生命的辉煌说到底是人的辉煌。人的经历和人生的轨迹可以重叠,但辉煌是不可能重叠的。
  可以说,重叠让生命不死,重叠让文化延续,重叠让文化永恒。
其他文献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备初步的口头表达、文字运用以及初级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具有初步语言文化素养和鉴赏的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把小学语文教“活”是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的“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活”的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的“活”,首先是语文教师的“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学语文教
期刊
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篇目不少,据统计约占篇目的50%。它的编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但是,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教学环节,认为教学时间紧张,认为自读课文是中考不考编目,因而不是让学生草草看看、敷衍了事,就是跳过去随之任之。我认为,对自读课文,教师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对待。面面俱到是不科学的,在具体实践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内容可以各取所需。下面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在此,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过不断探索,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
期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充分做到了教学互动,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教师也才能高效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和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教师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情景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化教学呢?笔者借此谈点教学体会: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
期刊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时,坚持以激励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评价学生。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时应注意把评价引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人认为,作文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首要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