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机 构】
: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广州市雕塑学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其他文献
我希望未来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起床后,我穿上一件“万能衣”就能出门。这种衣服能根据天气变化自行调节温度,炎炎夏日里能使人感到凉爽,严寒的冬季中又能让人觉得温暖如春。梳(shū)洗完毕,来到厨(chú)房,厨房里的地板会根据我的脚步测量出我今天所需的全部营养,然后马上做出“万能丸(wán)”。这是一种高营养的食物,能保证人体一天之内所需的全部营养。一切准备就绪,驾上飞船,我要去电子大厦(shà)
Spectral efficiency (SE) and energy efficiency (EE) in secure communications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due to the fact that 5G wireless networks aim to achieve h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13例BP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例BPD患儿12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住院时间(66.64±26.76)d,最长130d,出院时体重(2516.36±501.30)g.结论 在早产儿并发BPD治疗过程中,发育支持性护理、合理用氧、保持气道通畅、积极预防院内感染、经PICC或脐
目的 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10个试点病房的住院患者,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理服务整体评价满意度由工作开展前的91.99%上升到开展后的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65,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各个方面也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 优质护
目的 探讨加强中班这一特殊时段的优质护理以降低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方法.方法 通过流程改进,将中班护士的工作内容前移,以保证中班护士有足够的时间为患者持续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中班护士的护理工作内容前移后,中班护士更加注重优质护理服务,中班护士在患者床旁开展优质服务的时间明显延长,3个护理单元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结论 中班这一特殊时段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降低护理差错事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人性的态度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性,为护生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hristic和Geis编制的马氏量表Ⅳ与自制临床实践能力量表,对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对人性的态度平均得分(93.58±11.27)分,中等偏下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平均得分为(98.72±16.34)分,中等水平者占74%.护生对人性的态度与临床实践能力呈正相关(r
目的 探讨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奖金分配方案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奖金分配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实施奖金绩效分配,绩效奖金根据护理质量、工作量、护士能级和附加考核发放.结果 18名护士对现行奖金分配制度的评价中“分配制度公平公正”得分最高为(6.7±1.7)分;实施后科室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物品、专科护理的得分分别为(97.7±0.96),(95.5±1.91),(95.4±1.14),(97.0±1.
目的 分析落实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效果.方法 从2009年逐步对危重患者实施重点管理,2010年进一步强化、细化、规范“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及配套的相关规定,以评价实施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压疮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落实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
目的 保证急救药品、物品、器械100%处于应急状态,确保抢救效率.方法 采用封条管理抢救车.将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器械统一标准和规格,放置标识明确后,用医院统一制作的封条贴封.结果 抢救车急救物资均完好,100%处于应急状态.结论 使用封条管理抢救车的方法使抢救车真正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目的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报告的5 497例丙类传染病病例,掌握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4年在中国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