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在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鞘内置管并筛选出痛阈值合格的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配伍的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
【机 构】
:
三峡大学医学院国家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在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鞘内置管并筛选出痛阈值合格的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配伍的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用隔日腹腔注射长春新碱(125μg/kg)的方法建立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米诺环素组从建立化疗痛模型前1天起每日鞘内注射工具药米诺环素(100μg/rat,10μL),其他各组同步注射生理盐水。分别用Electronic von Frey测痛仪和热刺痛仪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标志物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相对升高(P<0.05),脊髓背角Iba1蛋白、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可能参与了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正>慢性疼痛的综合治疗原则已成为疼痛临床医生的共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如何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则一直是疼痛医师追求的目标
目的:研究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不同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作用。方法:雄性6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保留性脊神
目的:观察伊索霜对痤疮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对寻常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维A酸霜作对照,以青春期舍家兔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对痤疮动物模型的影响,以寻常痤疮患者为受试对象,观察该
<正>外周神经损伤会导致脊髓背角的形态及生理变化。本研究目的:外周神经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如何传入脊髓背角?实验方法:(1)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结扎并切断右侧隐神经。(2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和机制与生理性疼痛明显不同,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迄今,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仍
<正> 因特网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有结构有些不再适应于因特网。因特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的基础是数据传输的网络技术,从而
东盟国家在其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纷纷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便于吸引外资、融入国际潮流的专利保护制度。通过简要介绍、比较和分析东盟国家的专利制度,可
<正> 很多研究表明,词素意识比语音意识在中文阅读中起的作用更大,词素意识是影响汉语儿童早期词汇增长和阅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汉语词素意识尤其是学前儿童的汉语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痛敏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 ERK)、磷酸化c AMP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或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玻璃酸钠)、B组(玻璃酸钠+臭氧)、C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每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