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展开,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必须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因材施教,静心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新生态”,潜心研究不同学段教育“新内涵”,把落实国家课程要求与课后服务、校外研修、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加强中小学校“五项管理”(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等进行有效统筹,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学段尤其是义务教育进行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深度融合,使“立德树人”在课堂深耕厚植。为此,笔者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比较研究,提出打造“三个课堂”,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个课堂”的逻辑划分与概念诠释
  学校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任务,通过课堂课程及相关教学活动,为党和国家培育和输送大量人才后备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里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拓展学校“教”与“学”的时空范畴,融合不同场域的教育教学活动。长期以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场所、内容和方式,被普遍局限在课堂中,对学习要素配置、教育教学的方式改变和时空氛围营造的理解模糊而笼统,缺乏精细划分、深度挖掘和多元开发。我们可以通过打造“三个课堂”,实现教育要素的整合和科学配置,实现教育内容的时空环境优化组合,实现教育管理与组织体系的深度融通,培养学生敏于思考、富于创新、勤于实践、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品质,强力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三个课堂”,顾名思义是三种形式的课堂,是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能发展与人格养成的三种类型场所。可以按照学习内容和时空分布进行划分设置,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内课堂,也不全是教师授课的课堂,而是综合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内容,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通过“三个课堂”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的一体化课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
  具体来说,“第一课堂”是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主要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也是通常意义上所指在教室的上课或课堂。“第二课堂”仍是指校内的学习场所,是指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为深化和拓展“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场所,主要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三个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共同构建了“大课堂”概念,定位不同、各有侧重、相互融合、异曲同工,使得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实训、课内与课外、教师学生与管理者、社会文化学者、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发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传授学生应有知识、深化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熏陶学生艺术审美、养成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个课堂”的育人特征与路径选择
  “三个课堂”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层次类别、属性侧重点等不同,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构,统筹为一个整体,使教育教学规律得以充分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得以充分张扬,不同学校的特质得以充分体现。
  “三个课堂”定位不同。“第一课堂”主要是以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要求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相长,是有秩序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第二课堂”主要是深化学生在“第一课堂”所获得的间接认知,立足校本课程学校开发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主探究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第三课堂”没有固定教材,是学生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生活中的再现与迁移、实践与应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主要通过学生亲手做、亲眼看,体验和实践来完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个课堂”特征不同。“第一课堂”强调规范,所实施的课程、教材、课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根据学生学段、班级设定了相对固定的施教者,体现了国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第二课堂”彰显个性,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积淀,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和教育教學模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第三课堂”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整合,学生在看、学、思和环境情境介入中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既综合了“第一课堂”学生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又融合了“第二课堂”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知识技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思知行统一,达到全面发展、人人出彩、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个课堂”地域不同。“第一课堂”严格限制于校内,是以固定教室、实验室和专门的体育美术音乐场馆为教育教学训练场所,其教育教学方式由专职教师主导,有严格的教育教学程式和要求,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讲、教师的示范演示和学生的跟进训练。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吸收知识。“第二课堂”也是在校内实现,是学校依据自身条件,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自身目标定位而开发的功能部室为主要场所,辅之以对“第一课堂”教室等场所的课后再利用。其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是由管理、实验、辅导老师及家长、社会志愿者和学生共同完成。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与课后服务密切关联。“第三课堂”的实施地点在校外,是基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修养提高,学校利用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馆等社会提供的大众化教育教学训练场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没有所谓教材,只有基地知识元素和文化传承的介绍,使学生在看、学、思和环境情境介入中学习提高。   “三个课堂”主体差异。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我们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双主体的概念,但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双主体的侧重点和体系还是有区别的。基础教育学段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还是处于明显重要位置,“第一课堂”教师具有绝对优势的主体位置。教师要负责把国家常规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并加强训练,传授给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教与学的双主体性得以实现。“第二课堂”更多的是由辅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是学生基于课后作业完成、兴趣爱好培养、技能技术习得、身心健康锻炼而进行的素质拓展。学生也是教育主体的性质得以充分体现。“第三课堂”主要是发挥基地和场馆、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及家长作用,学生在参观中学、听讲中学、体验中学、交流中学、介入中学,使得更多的社会知识、社会经验、社会文明入脑入心,培养家国情怀和陶冶情操。其专职教师的组织作用和聘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统一,师生双主体概念得以更好体现。
  “三个课堂”要以大教育理念为主导,突破学科思维,统筹各科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能力提升,进而实现快乐和健康成长。“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打破了学生年龄、班级的界限,建立了教师学生在全学段、全领域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的理解记忆、拓展应用和再现实践中,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衔接,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构建“三个课堂”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一个全链条的保障体系。就学校教育来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通过着力打造“三个课堂”,实施课堂革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课堂物态形式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近年来,各地在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方面为确保各学段适龄学生入学需要,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花大力气加大投入,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与此同时,学校建设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不奢华也不落后。要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功能齐全,设备配备、功能部室及运动活动场所要符合安全需要,符合信息化教学手段需要和现代化教育教学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第一课堂”物态形式要重视教育教学方式变化,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条件下对智能教室和讨论式、探究式学习的需要。“第二课堂”要重视功能部室、室外运动活动场所多样化建设,应该是在基于学校地域实际、发展积淀基础上的,能够体现出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的规划建设。“第三课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要建立预设方案审查制度,采取共建、参建、合建等多种方式,确保环境设施和管理现代化,建设适应学生健康发展、对素质拓展有良好效果的设施条件。
  (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专兼职教师德才兼备。近年来,为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问题,党和国家及各地方教育系统采取了加大投入、加大教师招聘引进力度、加大教师事业编扩充和加大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等措施,确保师范教师供给。加大音体美教师的补充及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不断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办公条件,开展“三级三类”优秀教师遴选,加大教师培训培养等一系列措施。要继续巩固这些好的做法,并且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创新工作模式,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按生师比配备教师的督导标准,加强管理教师、实践实验教师和音体美教师及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使“第一课堂”专任教师补得进、留得住、教得好。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一方面挖掘“第一课堂”专任教师潜力,在其自愿情况下,承担一定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选拔配备使用工作,使其安心工作发挥作用,并享有与专任教师的同等待遇。“第二课堂”要与课后服务管理有效对接,可聘用一批有热心、有特长的优秀志愿者。“第三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社会学者、讲解员、研究员、管理工作者的兼职聘任,造就一批优秀的兼职教师。“三个课堂”实施过程中,专职教师为先,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形成“一主三类”全员育人体系,专兼职相结合,严把师德师风,确保“立德樹人”师者的良好形象,造就一批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教育情怀的、热心热爱教育教学的名师名家。
  (三)深入开展“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确保基础教育成效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不断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和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成长需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适时提出了“课堂革命”的概念,我们陕西在高等教育学段深化开展“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在基础教育学段也全面开展,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教学及大练兵活动全学段开展。通过“课堂革命”,让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改变,使教育教学的物态基础得以完善,“三个课堂”的物态形式得以改善改变。通过课堂创新大赛让每位老师自觉投入教研教改,自觉钻研教育教学,自觉投入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堂课,打造精品课程、创新一课,通过“第二课堂”打造一批精品优质的课后服务项目,通过“第三课堂”打造精品社会实践、多彩社会活动。站好三尺讲台,从而讲好每一个故事、开好每一次讲座,教育教学的物态与形态相形相向,实现课堂课程教学教法学习相辅相成,产生学校教书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效果。
  (四)深化交流合作与个性化机制建设,实现特色多样化发展新格局。基础教育点多、线长、面广、人口多,相较于高等教育,交流机会少,协同合作不够,资源共享不够。在现代社会的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便捷路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名校+体制”“一校多长制”“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以及师资互聘、资源分享、嵌入式培训、管理模式输出、校本文化建设等方面,从一校管理走向多校治理,从单校发展走向多校融合,充分挖掘了各校特色文化,放大了各自优势,个性化开展“三个课堂”教育教学,在协同发展基础上,促进特色提升,实现高质量育人,打通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最后一公里”,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区域学校个性化发展,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为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同时,各地各校也应据其办学历程、地域特点、生源结构及办学理念,形成“一市一县一校一品”,因地制宜、彰显特点,使“三个课堂”在不同学段呈现出差异化的物态和形态,以不同课堂、不同学校的特质反映不同学校的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实现学校个性化、高水平发展。
  杜威曾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去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三个课堂”的构建与融通就是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基于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依托新技术,进行根植现实、面向未来的课堂革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合阳县教育局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四个转变”下好党建“一盘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党百年献礼。  “布棋局”有高度,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坚持高起点谋划、宽视野布局,以模范机关创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为抓手,不断优化设置,着力解决党建工作“形到实
期刊
每当看到当下随处可见的电脑,都会使我想起我和它的那些“爱情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电脑是在1997年,为了一睹它的“芳容”,我们全班同学接受了好几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DOS系统知识、五笔字字根的反复背诵以及各类操作等,把人学得稀里糊涂。即便如此,内心还是急不可耐地想见到它。好不容易熬到了上机的时刻,经过一系列“安檢”程序才进入了计算机教室。掀开覆盖在电脑上面的“红盖头”,终于见到了它的“闭月羞
期刊
本刊讯 2020年4月24日下午,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召开工委委员会(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和平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时的讲话要求。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董小龙主持会议并组织学习,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传达会议精神。  会议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要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来陕
期刊
近期,少数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收取秋季甚至更长时期的培训费,有的线上培训超期收取培训费,违背了培训机构收费管理的有关政策,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为此,教育部提醒如下:  一、提醒各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的相关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过拆分合同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
期刊
本刊讯 4月21日,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在教育领域共下达中省预算投资55.26亿元,实施项目700余个,有效改善了省内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省发改委围绕推进陕西省教育现代化目标,紧抓教育领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稳投资工作,通过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调整省级预算内投资结构,在教育领域共下达中省预算投资55.26亿元,实施项目700余個,共
期刊
本刊讯 2020年4月20日至21日,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赴西安市、韩城市调研检查春季开学、疫情防控等工作。他强调,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守护好师生平安健康和校园安全,要聚焦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确保“收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收官。  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方光华认真听取了该院开学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现场检查了师生
期刊
初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在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用“四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下面谈谈多年来我当班主任的心得体会:  爱心是天使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应该充满幸福,洋溢浓浓的暖意。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学生有什么苦恼、郁闷、悲伤,都可以向班主任倾诉。友善真诚地与学
期刊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不期而至,造成广大中小学生长时间居家隔离,严重影响其学习、社交、生活及心理状态。不过现在,各地区中小学已经陆续复学,如何准确把握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其能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成为中小学复学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  复学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密集群体焦虑心理  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接受
期刊
最好的未来在当下,一群人,一个梦,一起筑。  2016年9月,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敞开温暖的怀抱,迎来了她的第一批孩子。依托后宰门小学集团化办学理念和80余载丰厚的育人积淀,浐灞二小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了“自然、开放、多元、可持续”的生态办学理念,通过构建多维、多元的课程图谱,文化育品、活动铸行、课程赋能、实践修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西安市品质课程实验校、西安市智慧
期刊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全面认识到党史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强化对党史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而且还要运用各种方式自觉地把党史渗透到思政课当中,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