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陌生人溺水》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主要关注学者、作家与公共知识分子,曾采访过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等人。
麦克法夸尔拥有记者般的冷静态度和清晰简明的写作风格,她笔下那些人物角色都会给人一种典范的影响。它可能不仅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还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作品介绍:
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儿,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更高尚?
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片段摘录:
1.将一个人奉为圣人其实是一种切割和疏远,暗含的意思是,作为普通人的我无须像您那样行事。称赞其实只是伪装的借口罢了。
2.“行善者”这个词常常含有貶义。它可能意味着一种病态或入侵式的人格,这样的人总是好心办坏事。它也可能意味着过度热心、一本正经、自以为是,热衷于评判他人。
适用主题:责任和圣人;理性与热情;远离生活之物;行善者……
素材延伸:
以敬业之名,行善者之举
谁不曾许下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想要成为钟南山院士之辈的大国之士?谁不曾渴望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独特的价值,像“红旗小姐姐”薛梅丽那般成为有着自己名字的星?可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受制于客观条件,豪言可能成为空言,所谓的脱颖而出可能却是泯然众人。我们的价值在何?请看看那群最美逆行者吧,请看看他们身上是否有你我的影子,请看看小小的流萤舞出的漫天星辉吧!答案便昭然若揭了。
学生运用示例: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在《陌生人溺水》中曾这样描述了圣人:“他们以道德作为行事的唯一准则,把对所有人的大爱发挥到了极点,甚至做出了一些常人难以理喻的极端行为,他们是‘行善者’”。可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不分亲疏远近而广散大爱,虽然可能可以给其他人带来帮助与温暖,但更多的时候也许只会好心办坏事,非圣人也。
真正的圣人,应该明确亲疏之别,以他人的角度决定是否施与帮助,而非站在满足自我“帮助他人”需求的方面来给予善意。许多“行善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帮助他人的需求而对所有人伸出援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意识到自己给予的帮助是否是受惠者所急需的,因此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会被他人授以“圣人”的称号而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以表“高尚”,哪怕这并非真正的高尚。因此,圣人之道,乃是不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人需要帮助,而在应当帮助与适合帮助时伸出援手,下一场“及时雨”。
——浙江省新昌中学 王钦元《圣人之道》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于1952年生于北京。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作品介绍:
全书分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人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使人们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因为他,人们知道这世界还有智慧,还有有趣存在。
这本书所谈论的很多问题,在当今社会仍被关注着,其中也有作为作文命题材料的内容,比如,谈城市与喧嚣,谈一个人的心胸与其生活的关系等等。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王小波的观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所借鉴,而他那种举重若轻的说理方式,也可以为考生写好议论文带来启发。
片段摘录:
心胸与生活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觉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会以为它不值得一过。罗素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我同意他的意见。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勇于挑战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且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
适用主题:古迹保护;个人心胸;环境问题;挑战权威……
素材延伸:
“95后”博士生曹原,解决百年难题
自19世纪以来,电力就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量传输手段。但在电力从发电站传输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电能会随着运输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造成大量浪费。为了保证减少的损耗不会影响电力的正常使用,发电站只能通过消耗更多的煤炭、石油等初级能源来解决问题。而这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无数应用物理学家付出了巨大心血。1911 年,卡莫林发现超导体的存在,使得电力在传导过程中损耗近乎为零。不过,目前绝大多数超导体仅在接近 0K(-273℃ ) 温度下工作,维持低温使超导体的应用成本显著提升。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对于超导体的突破非常有限。但在2018年,中国一名“95后”博士生曹原,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破解了困扰世界物理学界一百多年的难题。
学生运用示例:
孔圣人那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时常在我们的耳畔警醒,夸赞的就是君子那一种因着坦荡心胸所带来的思想上和行为举止的坦率令人如沐春风般的向往。由此可见,拥有阔达的胸怀,非但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更是能因此让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使自己过得更快乐。
所以我非常欣赏王小波先生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所推崇的生活哲理: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不值得做。的确,人生只有这么一遭,生命也只有一次,既然自己的人生不能复盘,又何必心胸狭隘,过多纠结呢?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所以还是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吧,因为一旦拥有了这种智慧,与人相处则更为融洽,活在人世也能更为潇洒。
——上海市桃浦中学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主要关注学者、作家与公共知识分子,曾采访过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等人。
麦克法夸尔拥有记者般的冷静态度和清晰简明的写作风格,她笔下那些人物角色都会给人一种典范的影响。它可能不仅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还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作品介绍:
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儿,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更高尚?
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片段摘录:
1.将一个人奉为圣人其实是一种切割和疏远,暗含的意思是,作为普通人的我无须像您那样行事。称赞其实只是伪装的借口罢了。
2.“行善者”这个词常常含有貶义。它可能意味着一种病态或入侵式的人格,这样的人总是好心办坏事。它也可能意味着过度热心、一本正经、自以为是,热衷于评判他人。
适用主题:责任和圣人;理性与热情;远离生活之物;行善者……
素材延伸:
以敬业之名,行善者之举
谁不曾许下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想要成为钟南山院士之辈的大国之士?谁不曾渴望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独特的价值,像“红旗小姐姐”薛梅丽那般成为有着自己名字的星?可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受制于客观条件,豪言可能成为空言,所谓的脱颖而出可能却是泯然众人。我们的价值在何?请看看那群最美逆行者吧,请看看他们身上是否有你我的影子,请看看小小的流萤舞出的漫天星辉吧!答案便昭然若揭了。
学生运用示例: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在《陌生人溺水》中曾这样描述了圣人:“他们以道德作为行事的唯一准则,把对所有人的大爱发挥到了极点,甚至做出了一些常人难以理喻的极端行为,他们是‘行善者’”。可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不分亲疏远近而广散大爱,虽然可能可以给其他人带来帮助与温暖,但更多的时候也许只会好心办坏事,非圣人也。
真正的圣人,应该明确亲疏之别,以他人的角度决定是否施与帮助,而非站在满足自我“帮助他人”需求的方面来给予善意。许多“行善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帮助他人的需求而对所有人伸出援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意识到自己给予的帮助是否是受惠者所急需的,因此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会被他人授以“圣人”的称号而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以表“高尚”,哪怕这并非真正的高尚。因此,圣人之道,乃是不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人需要帮助,而在应当帮助与适合帮助时伸出援手,下一场“及时雨”。
——浙江省新昌中学 王钦元《圣人之道》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于1952年生于北京。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作品介绍:
全书分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人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使人们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会中间。因为他,人们知道这世界还有智慧,还有有趣存在。
这本书所谈论的很多问题,在当今社会仍被关注着,其中也有作为作文命题材料的内容,比如,谈城市与喧嚣,谈一个人的心胸与其生活的关系等等。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王小波的观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所借鉴,而他那种举重若轻的说理方式,也可以为考生写好议论文带来启发。
片段摘录:
心胸与生活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觉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会以为它不值得一过。罗素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我同意他的意见。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勇于挑战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且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
适用主题:古迹保护;个人心胸;环境问题;挑战权威……
素材延伸:
“95后”博士生曹原,解决百年难题
自19世纪以来,电力就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量传输手段。但在电力从发电站传输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电能会随着运输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造成大量浪费。为了保证减少的损耗不会影响电力的正常使用,发电站只能通过消耗更多的煤炭、石油等初级能源来解决问题。而这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无数应用物理学家付出了巨大心血。1911 年,卡莫林发现超导体的存在,使得电力在传导过程中损耗近乎为零。不过,目前绝大多数超导体仅在接近 0K(-273℃ ) 温度下工作,维持低温使超导体的应用成本显著提升。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对于超导体的突破非常有限。但在2018年,中国一名“95后”博士生曹原,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破解了困扰世界物理学界一百多年的难题。
学生运用示例:
孔圣人那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时常在我们的耳畔警醒,夸赞的就是君子那一种因着坦荡心胸所带来的思想上和行为举止的坦率令人如沐春风般的向往。由此可见,拥有阔达的胸怀,非但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更是能因此让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使自己过得更快乐。
所以我非常欣赏王小波先生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所推崇的生活哲理: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不值得做。的确,人生只有这么一遭,生命也只有一次,既然自己的人生不能复盘,又何必心胸狭隘,过多纠结呢?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所以还是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吧,因为一旦拥有了这种智慧,与人相处则更为融洽,活在人世也能更为潇洒。
——上海市桃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