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曾许诺“要为足坛带来空前的盛况与戏剧性”,在短短几天内,他们便兑现了诺言——却是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4月18日,12家欧洲豪门足球俱乐部联合宣布要打破现有比赛格局,自立门户,成立“欧洲超级联赛”。这12家包括英超六大俱乐部(阿森纳、切尔西、利物浦、曼城、曼联与热刺),西甲的三个足球豪门(巴塞罗那、马德里竞技与皇家马德里),以及意甲的三家俱乐部(AC米兰、国际米兰与尤文图斯)。对此,投资者喜闻乐见,球迷却是骂声一片,广播公司也不买账,各国政府更是强烈反对,誓言介入。短短48小时内,随着半数创始俱乐部的先后退出,欧超联赛计划宣告胎死腹中。
欧超联赛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旨在夺取对精英足球的控制权,不过就结果来看,倒像是一粒自损八百的乌龙球。这项超级联赛原计划于今年八月开赛,共20家欧洲俱乐部参加。15家创始俱乐部每年可获得固定席位,剩余5个名额则实行竞争制。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为该联赛的起步提供了33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有计划开展欧超女子联赛。
根据欧超联此前发表的声明,此举是为了跳出欧洲冠军联赛的限制,为顶级俱乐部创造更多的碰撞机会。历史上,巴塞罗那和拜仁慕尼黑交锋的次数屈指可数。而更多的豪门碰撞显然可以吸引更多观众,也能带来更多收入。按照这12家豪门俱乐部的构想,欧超联赛的赛事转播权每年能换来40亿欧元的收入,而2018—2019赛季欧冠联赛的总奖金池为24亿欧元,相比之下,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此外,免除降级压力、确保直接晋级的吸引力更是巨大。与美国不同,欧洲各俱乐部在开放式联赛中比赛,战绩差的会被降级到较低的级别,转播收入与赞助费也会随之减少。因此,俱乐部老板往往不惜牺牲利润,也要慷慨投资,押宝在提高球队级别上。而在像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这样的封闭赛事中,俱乐部不用面对降级风险,因此往往更乐意合作。封闭体系中的“选秀”制度可以更公平地分配人才,而且工资往往是封顶的,欧超联似乎也有意通过签署支出框架协议的方式效仿这种模式。对于封闭联盟中的俱乐部而言,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来自其他对手联盟的经济竞争。不过相应地,前期投入也会比开放式联赛大得多。
更低的风险,更少的人才竞争,却能为俱乐部老板带来更高的利润。在去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球队价值榜50强中,有43支为美国球队。相比之下,欧洲的足球事业可谓风险重重。例如,从1992年至2014年,英国前三级别的联赛中累计有45家俱乐部破产,法国为40家,德国则有30家。密歇根大学的体育经济学家斯特凡·西曼斯基指出:“足球本质上就是入不敷出的。”如果没有财力雄厚的老板,大多数俱乐部都难以为继。曼联和利物浦等球队背后都有美国老板。恩德斯分析公司的弗朗索瓦·戈达尔说,他们看不懂欧洲的足球体系,不明白“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从何而来”。这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对欧洲超级联赛计划青睐有加。组建欧超联赛的消息一经宣布,第二天曼联股价的涨幅便达到10%,尤文图斯的股价更是大涨19%。
与趋之若鹜的投资者相比,球迷的态度截然不同。曼联球场外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穷人业,富人窃”。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公司YouGov的一项民调显示,79%的英国球迷反对该联赛,其中“強烈反对”的人数占到68%。而英超除了这六家之外的其他俱乐部球迷,反对之声更甚。包括天空电视台和亚马逊在内的广播公司也察觉到了这种抵触情绪,忙不迭地与欧超联撇清关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誓言介入,“要不遗余力地终结这个荒唐的计划”。4月20日,六支英超球队集体退出,紧随其后的是马德里竞技和两支米兰球队。至此,随着创始俱乐部纷纷退出,欧超联赛项目宣告夭折。
这样的行为对球迷而言无异于“犯罪”,前英超曼联队长这样评价。曼联队为格雷泽家族所有,这个家族同时也拥有美国坦帕湾海盗队。利物浦俱乐部的队长及经理也表示了谴责。利物浦大部分股权掌握在美国老板约翰·亨利手中。14家英超俱乐部没有参与该计划,其中部分俱乐部的球迷烧毁了利物浦队的球衣。在欧超联赛宣布成立的48小时后,利物浦和其他豪门一样,慌忙从联赛退出,约翰·亨利随即也放低姿态,向利物浦球迷道歉:“我很抱歉,责任都在我。”将美国体育的经营模式生搬硬套到欧洲,此举遭到了欧洲球员、教练以及球迷的联合抵制,也点燃了他们共同的怒火。
美国投资者故意忽视欧洲的足球文化。此前,欧超联曾表示比赛会在周中进行,以期增加豪门球队之间的碰撞,并不会影响到各队在本国的联赛。然而实际上,受此影响,各豪门对国内联赛的投入肯定会大打折扣,球迷也因此骂声一片。这样密集的赛程安排,在美国的经营体系中可谓家常便饭,但对欧洲体育文化而言,却是格格不入的。美国体育市场诞生不过百年,以联盟间的相互竞争为经营模式,这些联盟通常由企业家创立,依靠联盟内的城市球队吸引投资。例如,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便是国家联盟与美国联盟竞争之后再合并的产物。这样的体系往往伴随着联盟与球队的变动,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美国球迷的流动性。相比之下,欧洲体育的基本单位并非联盟,而是俱乐部。较之商业球队,俱乐部的形成要早得多,它们扎根于当地,拥有更多死忠。英国大多数领先的俱乐部都已成立超过一个世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许多俱乐部同样历史悠久,它们都与所在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名于当地的历史或神话传说。
利物浦的宿敌并非曼彻斯特,而是埃弗顿,两队的球场相距仅一英里,关系却是长期势同水火。巴塞罗那俱乐部更是背负着加泰罗尼亚的民族主义事业。从本质上来说,欧足联定下的升降级制度只是一种手段,用以维持俱乐部间早就存在的竞争关系。欧超联赛这样的封闭赛事一旦形成,升降级机制被取缔,原有的竞争机制会遭到破坏,联赛也就失去了意义——毕竟,足球绝不只是豪门碰撞这样简单。
泛欧足球赛事已经有125年的历史了。球迷们深信,经历了国内赛事的激烈角逐,最终突出重围获得的出线资格是对球队的认可,这也是他们最关心的。即便是上述12家豪门俱乐部的支持者也不愿失去这一环节。一名切尔西球迷高举“精英草根,一视同仁”的条幅,抗议切尔西俱乐部加入欧超联赛。此外,更伤球迷心的,是另一种不无道理的说法,即欧超联赛的成立本身就不是为了这些当地球迷,而是面向数百万亚洲和美洲的外国球迷。如果是在利益至上的美国体育市场,这很正常,因为新球迷和老球迷一样有价值;但是在欧洲足球界,这就是异端邪说。
所谓的欧超联赛不过是精英足球的表演秀,称不上是真正的比赛。加入其中的俱乐部甚至都不是欧洲最好的,仅仅只是最富有的而已。美国房地产大亨斯坦·克伦克所有的阿森纳俱乐部便是一例,它在英超压根无法跻身顶级球队之列。这整个就是对美式体系的拙劣模仿。失去真正竞争的欧超联赛,就好比棒球联盟只剩下吸金的季后赛。可是,如果没有常规赛的艰苦拼搏,季后赛只会变得漫长而毫无意义。
其实,早有先例告诫美国投资者要谨言慎行。当年格雷泽家族入主曼联,就被义愤填膺的球迷骂得体无完肤。如果他们懂得吸取教训,如今就不会对欧洲足球妄加干涉。不过,美国投资者一意孤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毕竟他们大部分都从中牟利甚巨。说到底,他们傲慢的源头是贪婪。
[编译自英国《经济学人》]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