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在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在本科治疗的5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2组,一组为常规鼻内镜下电凝治疗,另一组为鼻内镜下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60.0%(17/27),联合治疗组为96.4%(27/28),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术式简易微创,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蝶腭动脉
  [Abstract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tudy of stubborn epistaxis under nasal endoscope.Methods:5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ubborn epistaxis undergraduat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between January 2008 to May 2013.O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coagulation,another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blocking sphenopalatine artery,and the cure rates were compared.Results:All patients had successful surgery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was 100%.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or more,The cure rate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as 60.7%(17/27)and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was 96.2%(27/28),.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No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The endoscopic 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blocking sphenopalatine artery is effective.It can minimize the patients’ suffering and it is worth extending and utilizing in clinical.
  Keywords:epistaxis;nasal endoscope;sphenopalatine artery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处理后治愈[1]。但是少数患者因出血位置深且隐蔽,经反复规范鼻腔填塞或多次电凝效果不佳,出血量大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2]。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5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通过在鼻内镜下常规电凝治疗和采用鼻内镜下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治疗[3,4],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5例患者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均为单侧出血,其中右侧25例,左侧30例。所有患者均在外院或我院经过多次前鼻孔或(和)后鼻孔填塞,其中15例曾行微波或激光治疗,6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均排除鼻腔肿物、外伤性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等原因,所有患者中,伴鼻中隔偏曲11例、伴高血压6例、伴糖尿病4例、伴慢性支气管炎3例;其中1例为鼻腔肿瘤放疗后。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男19例,女9例。对照组27例:男19例,女8例。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与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1.2 分组:55例患者随机分2组,一组为常规鼻内镜下电凝治疗,另一组为鼻内镜下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鼻内镜下电凝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枕,气管插管(或喉罩麻醉)全身麻醉。取出鼻腔填塞物,用含有0.1%肾上腺素的2%地卡因喷洒鼻黏膜数分钟。吸去鼻腔血凝块及分泌物,在STORZ 0°鼻内镜下自前向后、自下而上的原则,依次观察鼻中隔、嗅裂区、下鼻甲、下鼻道、中鼻道、蝶筛隐窝、后鼻孔及鼻咽部的黏膜表面情况,疑为出血点时及时电凝(单极、双极电凝或带吸引器的电凝钳),电凝能量宜适中,局部黏膜变为灰白色、见到黏膜组织固定、剥离子碰触无出血即可。黏膜出血点往往为微血管瘤破裂所致,如检查中有活动性出血,则需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后再电凝。有多个黏膜异常病变、疑似出血点一并电凝。术毕。
  治疗组:鼻内镜下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行蝶腭动脉的阻断。先于中鼻道外侧壁用含有0.1%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液做黏膜下局部浸润,再于中鼻甲后端附着部的外侧约8mm的鼻腔外侧壁行垂直切口,长约1.5cm,下方切口止于下鼻甲附着缘。用鼻中隔剥离子切开粘骨膜,显露鼻腔外侧壁骨面,向前、后剥离出粘骨膜瓣,寻找筛骨嵴,其后下方即为蝶腭孔,前缘略呈半椭圆状,蝶腭动脉即由此发出,多数情况下出蝶腭孔后已分为两支,即鼻腭动脉与鼻后外侧动脉。咬骨钳咬除部分蝶腭孔前缘骨质,充分显露血管神经束,再用鼻内镜探针分离出蝶腭动脉,双极电凝夹住血管电凝,并分别电凝其分支。复回粘骨膜瓣,表面用止血纱布覆盖,术毕。   1.4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月以上,未再次发生鼻出血则为治愈,并进行统计治愈率。
  1.5统计方法: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治愈 有效率(%)
  对照组 28 17 60.7
  治疗组 27 26 96.2
  3.讨论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常见的急症,约60%的人群曾发生过鼻出血[5]。鼻出血传统治疗方法是鼻腔填塞法,止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效果欠佳,而且填塞相对而言,患者比较痛苦,容易导致鼻粘膜损伤、感染、中耳炎等并发症。鼻内镜具有视野清楚、视角广、光线亮的特点,可直视下进行探查鼻腔深部及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定位。
  对于难治性鼻出血,传统观点认为鼻腔后部的Woodruff静脉丛是主要出血部位,主要与该部位血管丰富且较易曲张有关。鼻内镜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对难治性鼻出血部位的仔细检查和准确定位提供了可能。借助鼻内镜放大作用及良好的照明和各种角度的转换,同时可通过适度移位中、下鼻甲,可对鼻腔进行多角度观察,理论上可以迅速找到出血点,在直视下用带有吸引器的电凝头对出血点进行吸引的同时可进行准确的止血。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治疗时往往在出血的间歇期,处于非出血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鼻内镜治疗,不应局限于对鼻腔内黏膜异常处单纯进行电凝、烧灼,还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方法,即对支配鼻腔主要血供的血管进行阻断[6],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蝶腭孔及蝶腭动脉的解剖[7]。蝶腭动脉是颈外动脉来源的颌内动脉翼腭段的直接延续,经蝶腭孔入鼻腔后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蝶腭孔由蝶骨体与腭骨垂直板形成,前缘在腭骨眶突,后缘是蝶突,蝶腭孔侧面通向翼腭间隙。外侧支分成数量不等的鼻后外侧动脉,继而分出下甲动脉、中甲动脉及上甲动脉(偶伴缺如),分布在各个鼻甲以及鼻腔外侧壁后部、下部、鼻腔底;内侧支也叫鼻腭动脉,横行于鼻腔顶部,经蝶窦开口的前下方至鼻中隔后部,分出鼻后中隔动脉,供应鼻中隔的后部和下部,虽然鼻腔的血供来自筛动脉和蝶腭动脉,但蝶腭动脉是主要的供应血管,尤其是在鼻腔的后部。蝶腭动脉在鼻腔黏膜的血液供给中占支配地位[8,9]。一般来说,由于循环多有交通吻合支的原因,结扎的动脉离出血部位越近,止血成功率越高[10]。鉴于这种观念,考虑结扎鼻腔供血最末端的蝶腭动脉治疗鼻腔出血应为首选,其次才是上颌动脉和颈外动脉。
  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治疗手术方法及技巧体会如下:①手术开始时对任何活动性出血都要用血管收缩剂或双极电凝充分止血,术中保持清晰视野尤为重要,可采用适量0.1%肾上腺素液作黏膜注射。②带角度刀子与Freer剥离子在中鼻甲后端作约8 mm切口,与中鼻甲下缘延伸方向垂直。切口下达骨质时要注意,因为此处腭骨很薄,若疏忽易进入上颌窦。③完成切口后用Freer剥离子向后掀起黏骨膜瓣,推至下方蝶腭隐窝。大多数蝶腭孔相当于中鼻甲游离端后缘,可见筛骨嵴。手术中始终要确定腭骨筛骨嵴的位置[11],它是蝶腭孔的门坎,它的后面就是蝶腭孔,孔内存在有神经血管蒂(蝶腭动脉、静脉与鼻腭神经),在入孔之前动脉一般无分支,找到此孔对识别和结扎蝶腭动脉非常重要。④一旦神经血管蒂暴露出来,明确蝶腭动脉分支数目[12](蝶腭动脉从蝶腭孔至鼻腔不是1个分支,而是2支、3支或更多),分离蒂后,双极电凝夹住血管电凝,并分别电凝其分支。⑤再次彻底检查术野,确信完全、彻底电凝结扎动脉。⑥术毕,回复黏骨膜瓣,不需填塞鼻腔,患者可在24 h内顺利出院。
  鼻内镜下电凝联合阻断蝶腭动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术式简易微创,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条件的医院应该积极开展此项手术并总结经验,逐步提高难治性后鼻出血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Rezende GL,Soares VY,Moraes WC,et al.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a surgical challenge in epistaxis[J].Braz J Otorhinolaryngol. 2012,78(4):42-47.
  [2]Elahi MM,Parnes LS,Fox AJ,et al.Therapeutic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5,121(1):65-69.
  [3]Loughran S,Hilmi O,Mcgarry GW.Endoscopic sphenopalatine artery ligation--when,why and how to do it.An on-line video tutorial[J].Clin Otolaryngol,2005,30:539-543.
  [4]Gandomi B,Arzaghi MH,Khademi B,et al.Endoscopic Cauterization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to Control Severe and Recurrent Posterior Epistaxis[J].Iran J Otorhinolaryngol. 2013,25(72):147-154.
  [5]Howe DJ,Wazir U,Skinner DW.Outcomes of endoscopic sphenopalatine artery ligation for epistaxis:a five-year seri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Ear Nose Throat J. 2012,91(2):70-72.   [6]Kim YW,Baek MJ,Kim HD,et al.Massive epistaxis due to pseudoaneurysm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a ra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orthognathic surgery[J].J Laryngol Otol. 2013,127(6):610-613.
  [7]Gede LL,Aanaes K,Collatz H,et al.National long-lasting effect of endonasal endoscopic sphenopalatine artery clipping for epistaxis[J].Acta Otolaryngol. 2013,133(7):744-748.
  [8]Mlynsk G.Surgery of the nasal septum[J].Facial Plast Surg,2006,22:223-229.
  [9]Boccieri A,Macro C.Septal considerations in revision rhinoplasty[J].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2006,14:357-371.
  [10]Dedhia RC,Desai SS,Smith KJ,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ic sphenopalatine artery ligation versus nasal packing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osterior epistaxis[J].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13,3(7):563-566.
  [11]Lakhani R,Syed I,Qureishi A,et al.The Wexham Criteria:defining severe epistaxis to select patients requiring sphenopalatine artery ligation[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3,270(7):2039-2043.
  [12]Babin E,Moreau S,Derugy MG,et a1.Anatomic variations of the arteries of the nasal fossa[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3,128:236-239.
  作者简介:徐松波,出生年月:1981年5月,性别:男,籍贯:湖北省大悟县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科室:耳鼻喉科,学位:学士学位。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临床表现以及转归等特点,以减少临床中误诊情况的发生。方法:对116例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研究分析。结果:患儿中5~8岁71例;发病季节:秋季43例,冬季31例;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90例,食物过敏7例,接触花粉5例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116例,胃肠道症状43例,关节症状34例,肾脏症状7例。治疗后114例过敏性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研究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患者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神经外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GCS的评分,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抢救时院前急救和转运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我院12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院前急救相比入院的病人和未院前抢救送入院的病人的恶化率及死亡率。结果:前者的恶化率及死亡率低于后者。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窒息是脑溢血患者恶化和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进行院前急救有重要意义,也是实际可行的。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意外;急救
期刊
摘要:目的对防阻塞冲洗吸引装置临床应用中的优点、缺点进行研究 分析,进一步改进其性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 将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180例关节置换手术分为两组。每组90例手术,编为A组和B组。A组手术中使用防阻塞冲洗吸引装置,B组手术中仍使用传统吸引装置,用30ml注射器冲洗。对比分析该装置与普通吸引装置临床应用的优势所在。结果 平均每台手术时间缩短了10-20分钟,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经 CT检查后,选择出血量在 30ml 以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111 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死亡率低,本组 111 例仅死亡 6 例,死亡率 5.4%,后遗症少。结论 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宜保守治疗,早期应卧床,少搬动。但对占位效应不大,水肿范围小的可提倡早期适量活动。保守治疗费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颅脑手术后患者高血压,使其平衡的度过监护危险期。方法:对63例发生术后高血压的患者根据其诱发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治疗。结果:59例经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相应治疗后血压均恢复正常;3例及时发现继发颅内血肿而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未手术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分析术后高血压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相应治疗是保证颅脑手术后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的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喉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术后做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各种护理工作如体位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口腔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活动护理、吞咽训练、出院指导等。结果:30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喉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之间。对于晚
期刊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我们对508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预后及病情判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996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80例肝硬化患者,男3166例,女1914例,平均57.4±11.6岁。诊断均符合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会制订的标准。  1.2方法 在日本产HITACHI7150全自动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X线片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院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对其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腰间盘突出症的X线特点。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24例表现为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宽窄一致,占80%,21例表现为突出间盘相邻椎体缘的硬化和唇样增生,占70%,20例表现为腰椎曲度变化,占66.67%,18例表现为椎体后缘后翘,占60%,18例表现为许莫氏结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临床治疗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道恢复时间分别是(1.42±0.33)小时、(14.43±2.90)天以及(23.43±10.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