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教师就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计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数学教师,要把学习数学的兴趣之火点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习数学的持久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前提。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呢?下面本人谈谈十方面的策略。
[策略一]进行学习目的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四化建设对数学知识更加需要的教育,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介绍数学家、科学家的事迹和他们对科技作出的卓越贡献。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等,说明数学在科技中的重要地位,用事实激发、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数学,将来为四化建设和推进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再者,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如在教“年、月、日”和“土地面积”等这些知识前,说明这些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关系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语言魅力,就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充满启发性的语言,把数学知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巧设悬念,巧设导语,语言简炼准确,妙趣横生,有声有色;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和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出现 + = 的错误,教师此时
除了要讲清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意义外,还要用形象的语言说:“半个烧饼加上半个烧饼仍等于半个烧饼吗?”这样教师就把抽象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易懂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
[策略三]结合教材,挖掘其思想性。
在讲“圆的周长”时,通过讲解及用不同直径的圆进行演示、计算,让学生反复印证之后告诉学生:“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他
所算出的圆周率(圆周率的近似值: )值比欧洲还早一千
多年。这充分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不愧为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国不愧为伟大的文明古国,进而使学生感到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而自豪。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
[策略四]传授知识与启迪学生理想结合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把传授知识与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小数除法时,学生作业中常把小数点的位置点错,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中除了少数学生由于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外,多数学生是由于粗心造成的。于是老师启发学生:“你们当中,有未来的工程师、农艺师、解放军战士……你们想过吗?如果到那时,你若计算失误,那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就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受到很大的震动,数学作业中计算失误的现象大大减少,作业质量随之提高。
[策略五]精讲巧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不要总是在讲,这种作法不好。”教师在课堂中要精讲,只讲要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知识,教师只需激发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解决问题。如教学时,因这是已学过的“两位数乘
法”知识的扩展,教师只引导学生: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314时,得数末位应和哪一位对齐呢?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独立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三位数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总结出三位数乘法法则,这样在课堂上精讲巧练,少布置家庭作业,就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策略六]变换和精选数学方法,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优选教学方法,尽量运用教具操作和电化教学,进行观察思考,增强真实感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当小小营业员,实地操作当场购买学习用品、兑换货币。又如教学“年、月、日”时先问:“有个小朋友已经12岁了,才刚刚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了这一节,你就明白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争着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教具操作演示或放投影,学生直观地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的过程,这样既理解掌握了知识,又激发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七]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感。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形成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辅导,尤其是做好后进生和缺课学生的补课工作,运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异步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成功的欢快唤起后进生的希望;对于稍复杂的问
题启发、引导优生去发现、解决;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充分尝试成功的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正是由于成功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各类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数学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高。
[策略八]形式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
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中重要一环。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与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运用板演、口答、游戏、竞赛等形式,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判断、选择、改错,给条件补问题或给问题补条件等题型,对应用题“借题发挥”,并引导学生“因题制宜”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练习,充分发挥其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救学生出作业的“海洋”,既激发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策略九]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出示题目后,讲一些充满刺激性或挑战意味的话(这些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的“妙语”),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兴趣,解题结束后,对特别好的解题思路给予夸奖,让全体学生分享思维成果、解题成功和积极参与的快乐。这样的积极参与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就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策略十]运用情感因素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虽然知道学生对数学容易产生“乏味感”而“厌学”,但还是要尊重、热爱学生,想办法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上你教的数学课,乐于听你讲的知识,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求索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既让优生品尝成功的甘甜,也更多地让一般学生有成功与希望的机会。给他们多一些阳光雨露。对后进生提一些较浅显的问题,避免“难堪”或“受指责”,一旦有成功点,就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信心。在生活和思想情感中交流、沟通,成为学生情感上的朋友。让他们经常能感觉到你在关心、爱护、喜欢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你感到亲切、愉快。这样,他们就会亲近你、敬佩你、崇拜你,倾听你的每一句话,即使是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评语,都会渗入学生的心灵,产生激励效应,他们以欢乐积极的心境,跟着你学习。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以轻松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去追求、探索、学习、进步,这为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果做到这些,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呢?下面本人谈谈十方面的策略。
[策略一]进行学习目的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四化建设对数学知识更加需要的教育,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介绍数学家、科学家的事迹和他们对科技作出的卓越贡献。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等,说明数学在科技中的重要地位,用事实激发、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数学,将来为四化建设和推进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再者,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如在教“年、月、日”和“土地面积”等这些知识前,说明这些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关系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语言魅力,就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充满启发性的语言,把数学知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巧设悬念,巧设导语,语言简炼准确,妙趣横生,有声有色;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和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出现 + = 的错误,教师此时
除了要讲清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意义外,还要用形象的语言说:“半个烧饼加上半个烧饼仍等于半个烧饼吗?”这样教师就把抽象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易懂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
[策略三]结合教材,挖掘其思想性。
在讲“圆的周长”时,通过讲解及用不同直径的圆进行演示、计算,让学生反复印证之后告诉学生:“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他
所算出的圆周率(圆周率的近似值: )值比欧洲还早一千
多年。这充分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民族不愧为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国不愧为伟大的文明古国,进而使学生感到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而自豪。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
[策略四]传授知识与启迪学生理想结合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把传授知识与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小数除法时,学生作业中常把小数点的位置点错,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中除了少数学生由于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外,多数学生是由于粗心造成的。于是老师启发学生:“你们当中,有未来的工程师、农艺师、解放军战士……你们想过吗?如果到那时,你若计算失误,那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就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受到很大的震动,数学作业中计算失误的现象大大减少,作业质量随之提高。
[策略五]精讲巧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不要总是在讲,这种作法不好。”教师在课堂中要精讲,只讲要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知识,教师只需激发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解决问题。如教学时,因这是已学过的“两位数乘
法”知识的扩展,教师只引导学生: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314时,得数末位应和哪一位对齐呢?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独立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三位数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总结出三位数乘法法则,这样在课堂上精讲巧练,少布置家庭作业,就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策略六]变换和精选数学方法,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优选教学方法,尽量运用教具操作和电化教学,进行观察思考,增强真实感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学习数学。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当小小营业员,实地操作当场购买学习用品、兑换货币。又如教学“年、月、日”时先问:“有个小朋友已经12岁了,才刚刚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了这一节,你就明白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争着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教具操作演示或放投影,学生直观地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的过程,这样既理解掌握了知识,又激发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七]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感。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形成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辅导,尤其是做好后进生和缺课学生的补课工作,运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异步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成功的欢快唤起后进生的希望;对于稍复杂的问
题启发、引导优生去发现、解决;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充分尝试成功的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正是由于成功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各类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数学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高。
[策略八]形式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
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中重要一环。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与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运用板演、口答、游戏、竞赛等形式,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判断、选择、改错,给条件补问题或给问题补条件等题型,对应用题“借题发挥”,并引导学生“因题制宜”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练习,充分发挥其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救学生出作业的“海洋”,既激发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策略九]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出示题目后,讲一些充满刺激性或挑战意味的话(这些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的“妙语”),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兴趣,解题结束后,对特别好的解题思路给予夸奖,让全体学生分享思维成果、解题成功和积极参与的快乐。这样的积极参与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就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策略十]运用情感因素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虽然知道学生对数学容易产生“乏味感”而“厌学”,但还是要尊重、热爱学生,想办法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上你教的数学课,乐于听你讲的知识,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求索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既让优生品尝成功的甘甜,也更多地让一般学生有成功与希望的机会。给他们多一些阳光雨露。对后进生提一些较浅显的问题,避免“难堪”或“受指责”,一旦有成功点,就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信心。在生活和思想情感中交流、沟通,成为学生情感上的朋友。让他们经常能感觉到你在关心、爱护、喜欢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你感到亲切、愉快。这样,他们就会亲近你、敬佩你、崇拜你,倾听你的每一句话,即使是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评语,都会渗入学生的心灵,产生激励效应,他们以欢乐积极的心境,跟着你学习。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以轻松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去追求、探索、学习、进步,这为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果做到这些,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