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
单纯从录取场信息来看,直观反映的是考生录取进程、结果,很难将案例由表及里地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案例,不仅结合了录取场的录取进程、结果,还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和剖析。
很多人认为,填报志愿后被高校录取算是成功了。其实不然,即便是被高校录取,不代表志愿填报得到位、合理、科学,仔细分析或者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遗憾”。一些考生不由感叹:“早知道是这样,我当时如果……就好了啊”。那么,是什么被忽视了?不妨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两次错失
案例:2008年贵州理科考生唐某,少数民族,高考成绩560分,高出一本线39分。考生平常成绩一直很好,把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目标院校。但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拿到成绩填报志愿时,唐某不得不放弃了华中科技大学。因为在查阅华中科技大学近三年的录取线后,唐某发现该校近三年在贵州理科的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70分,被该校录取的几率太小,就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唐某将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本科一批的第一志愿。因为查阅该校近三年的录取线后,唐某发现该校近三年的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30~41分,而自己的分数加上10分加分,高出一本线49分,认为被该校录取的把握性比较大。而最后,唐某却被平行志愿中的贵州大学录取。
笔者在查阅唐某的投档轨迹后发现,该生档案投进了北京科技大学,因为该校录取线为556分。但该生报考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最低录取分都高于580分。而该生恰恰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能被退档。当唐某得知这情况,有些后悔:“我以为被北科大录取是没啥问题的,没想到……”
最让唐某惊讶的是,同班同学陈某的成绩是559分,比他低1分,却收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来,陈某也是少数民族考生,他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班。而该校当年在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最低线为559分。于是。唐某更是后悔:“我怎么不知道有少数民族预科班呢?错失上华中科大的好机会啊!”
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唐某错失北科大的原因。考生参考院校近三年的录取线,是比较科学的,但更科学的是参考院校录取平均分。尽管北科大近三年的录取线高出一本线30~41分,但录取平均分却高出一本线55~69分。尤其考生填报的是往年录取线都比较高的专业,更需要参考院校录取平均分甚至专业录取平均分,这样才稳妥些,另外,北科大当年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考生即使有10分的加分,在专业录取时,仍按照560分排序。唐某的分数并不算优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看少数民族预科。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定,少数民族预科录取时,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报考考生需参加高考,且分数不得低于报考学校当年在其省(区市)本科最低录取线下80分(不含民族照顾分),当然,达到了这一分数“底线”,并不意味着考生就能够被录取,各高校每年录取的情况有所不同,像唐某的同学,虽然没有上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线,但上了少数民族预科线,圆了重点大学梦。此外,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升入本科后与应届录取的新生混合编班,享受同等待遇,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也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这也是一种“巧妙”“合理”上大学的方法。
执迷“右”悔
案例:2009年四川省理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556分,比一本线高出63分。这样的成绩并不让张某满意,反而很郁闷。因为张某是复读生,2008年的高考成绩是655分,高于一本线62分。奋斗了一年,考试成绩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张某有些失落。在接下来的志愿填报中,张某想好好琢磨一下。
为什么要复读?原来张某成绩一直排名靠前,特别钟爱北京和上海的财经类院校,而对金融学专业更是青睐有佳。可高出一本线62分,并不是优势,起码要高出90分以上,才能有机会上北京、上海财经类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尽管这样,张某还是一意孤行,只填报北京某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不服从专业调剂),宁可落榜也不委屈自己选择别的院校和专业。最后,张某选择了复读。决心第二年再圆金融梦。
2009年,再次拿着志愿表,张某谨慎了很多。再也不能像去年那样骄傲了,还是跟北京、上海的财经院校说BYEBYE吧。多方考虑下,张某把西南财经大学作为本一批平行志愿的第一位。一是因为西南财经大学近三年在四川理科的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29~37分。二是家里人都希望她能选择省内高校读书。张某自信能被西南财大录取,选择了金融学双语实验班、会计学双语实验班、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等专业,服从专业调剂。最后,张某被调剂到市场营销专业录取。
接到通知书后,张某心情很沉重。一是因为自己没有被意向中的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录取的;二是听别人说,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并不太乐观,什么层次的人都可以做营销工作;三是比较自己去年的成绩和西南财大录取情况后,觉得自己亏了。
原来去年西南财大的录取线是630分,金融学专业的最低分是646分,以张某的655分的成绩还是有机会被该校金融学录取的,而且金融学正是张某的所爱。而2009年,张某却无缘被金融学录取(最低分是557),而意向中的其他专业都远远高于556分。还好,张某服从调剂,否则,很容易被退档。复读辛苦奋斗了一年,最后还是上西南财大。而且还是调剂录取,早知道这样,去年走西南财大多好啊?
分析:考生偏执,独爱巢一所院校或某一个专业,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有的考生幸运,偏执可以收获成功,有的考生不幸,偏执却造成遗憾落榜,张某本可以在2008年填好志愿,上一所好的一本院校。但她孤注一掷,放弃了填报其他高校的机会,复读,毕竟不代表来年就一定成功,心理压力的增大,考试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会造成“光景不如前”。其实,张某把自己的院校、专业志向范围放宽点,多给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最后没有被最满意的专业录取,上了大学仍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考研跨专业等渠道实现专业梦想。20)9年秋进了学校,张某的命运又有了“转机”。原来她参加了全校大一新生的考试,被选拔进“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大三后有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四个专业供选择)。后来,张某跟笔者感叹地说,“如果我去年进了西财,即使专业不如意,还是可以有很多机会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只怪自己太固执了,让自己浪费了一年的学习光阴啊!”
单纯从录取场信息来看,直观反映的是考生录取进程、结果,很难将案例由表及里地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案例,不仅结合了录取场的录取进程、结果,还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和剖析。
很多人认为,填报志愿后被高校录取算是成功了。其实不然,即便是被高校录取,不代表志愿填报得到位、合理、科学,仔细分析或者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遗憾”。一些考生不由感叹:“早知道是这样,我当时如果……就好了啊”。那么,是什么被忽视了?不妨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两次错失
案例:2008年贵州理科考生唐某,少数民族,高考成绩560分,高出一本线39分。考生平常成绩一直很好,把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目标院校。但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拿到成绩填报志愿时,唐某不得不放弃了华中科技大学。因为在查阅华中科技大学近三年的录取线后,唐某发现该校近三年在贵州理科的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70分,被该校录取的几率太小,就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唐某将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本科一批的第一志愿。因为查阅该校近三年的录取线后,唐某发现该校近三年的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30~41分,而自己的分数加上10分加分,高出一本线49分,认为被该校录取的把握性比较大。而最后,唐某却被平行志愿中的贵州大学录取。
笔者在查阅唐某的投档轨迹后发现,该生档案投进了北京科技大学,因为该校录取线为556分。但该生报考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最低录取分都高于580分。而该生恰恰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能被退档。当唐某得知这情况,有些后悔:“我以为被北科大录取是没啥问题的,没想到……”
最让唐某惊讶的是,同班同学陈某的成绩是559分,比他低1分,却收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来,陈某也是少数民族考生,他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班。而该校当年在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最低线为559分。于是。唐某更是后悔:“我怎么不知道有少数民族预科班呢?错失上华中科大的好机会啊!”
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唐某错失北科大的原因。考生参考院校近三年的录取线,是比较科学的,但更科学的是参考院校录取平均分。尽管北科大近三年的录取线高出一本线30~41分,但录取平均分却高出一本线55~69分。尤其考生填报的是往年录取线都比较高的专业,更需要参考院校录取平均分甚至专业录取平均分,这样才稳妥些,另外,北科大当年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考生即使有10分的加分,在专业录取时,仍按照560分排序。唐某的分数并不算优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看少数民族预科。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定,少数民族预科录取时,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报考考生需参加高考,且分数不得低于报考学校当年在其省(区市)本科最低录取线下80分(不含民族照顾分),当然,达到了这一分数“底线”,并不意味着考生就能够被录取,各高校每年录取的情况有所不同,像唐某的同学,虽然没有上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线,但上了少数民族预科线,圆了重点大学梦。此外,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升入本科后与应届录取的新生混合编班,享受同等待遇,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也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这也是一种“巧妙”“合理”上大学的方法。
执迷“右”悔
案例:2009年四川省理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556分,比一本线高出63分。这样的成绩并不让张某满意,反而很郁闷。因为张某是复读生,2008年的高考成绩是655分,高于一本线62分。奋斗了一年,考试成绩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张某有些失落。在接下来的志愿填报中,张某想好好琢磨一下。
为什么要复读?原来张某成绩一直排名靠前,特别钟爱北京和上海的财经类院校,而对金融学专业更是青睐有佳。可高出一本线62分,并不是优势,起码要高出90分以上,才能有机会上北京、上海财经类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尽管这样,张某还是一意孤行,只填报北京某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不服从专业调剂),宁可落榜也不委屈自己选择别的院校和专业。最后,张某选择了复读。决心第二年再圆金融梦。
2009年,再次拿着志愿表,张某谨慎了很多。再也不能像去年那样骄傲了,还是跟北京、上海的财经院校说BYEBYE吧。多方考虑下,张某把西南财经大学作为本一批平行志愿的第一位。一是因为西南财经大学近三年在四川理科的录取线都高出一本线29~37分。二是家里人都希望她能选择省内高校读书。张某自信能被西南财大录取,选择了金融学双语实验班、会计学双语实验班、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等专业,服从专业调剂。最后,张某被调剂到市场营销专业录取。
接到通知书后,张某心情很沉重。一是因为自己没有被意向中的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录取的;二是听别人说,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并不太乐观,什么层次的人都可以做营销工作;三是比较自己去年的成绩和西南财大录取情况后,觉得自己亏了。
原来去年西南财大的录取线是630分,金融学专业的最低分是646分,以张某的655分的成绩还是有机会被该校金融学录取的,而且金融学正是张某的所爱。而2009年,张某却无缘被金融学录取(最低分是557),而意向中的其他专业都远远高于556分。还好,张某服从调剂,否则,很容易被退档。复读辛苦奋斗了一年,最后还是上西南财大。而且还是调剂录取,早知道这样,去年走西南财大多好啊?
分析:考生偏执,独爱巢一所院校或某一个专业,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有的考生幸运,偏执可以收获成功,有的考生不幸,偏执却造成遗憾落榜,张某本可以在2008年填好志愿,上一所好的一本院校。但她孤注一掷,放弃了填报其他高校的机会,复读,毕竟不代表来年就一定成功,心理压力的增大,考试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会造成“光景不如前”。其实,张某把自己的院校、专业志向范围放宽点,多给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最后没有被最满意的专业录取,上了大学仍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考研跨专业等渠道实现专业梦想。20)9年秋进了学校,张某的命运又有了“转机”。原来她参加了全校大一新生的考试,被选拔进“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大三后有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四个专业供选择)。后来,张某跟笔者感叹地说,“如果我去年进了西财,即使专业不如意,还是可以有很多机会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只怪自己太固执了,让自己浪费了一年的学习光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