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幼儿园教师形象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少数幼儿园教师的虐童行径经媒体传播后致使幼儿园教师形象呈现断崖式坍塌。站在教育学立场反思,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幼师的培养未能先行、幼教舆论工作的缺位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力。为此,在未来实践中,需着重加强部分新进幼儿园教师培训、促进各方协同推进幼教舆论工作以及针对关键性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客观现实、媒介建构以及公众认知三个不同的互动侧面重塑幼儿园教師的良好形象。
  一、着重加强部分新进幼师培训,优化现实外化形象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初期,一批非科班出生的人员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在比较的意义上看,他们因为缺乏一些必需的素质而更有可能成为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当务之急更应针对这部分新进教师展开考核培训。具体而言,首先是适当地考核,如可以采取适当的心理测试,这种测试应能真正把深层的素质测出来,以便能够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否真正适合当幼儿园教师加以甄别,确实不合适就应当淘汰。其次是针对性培训,这主要是针对个性心理特征符合幼儿园教师要求而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有所欠缺的部分群体。对于他们来说,培训的目标在于使其由不合格转为合格。当然,如果想上述两方面的措施能够得到切实执行,相关的教育制度保障不可或缺。
  二、促进各方协同推进幼教舆论工作,修缮媒介建构形象
  媒体建构形象既是客观真实形象的再现,也是公众认知形象的中介,在三者互动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的关键作用。因此,如果说优化客观真实形象是防患于未然,那修缮当下媒体上有关幼儿园教师的刻板印象便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过程中,各方教育主体应共同参与、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介入大众媒体的话语空间,形成正面幼教舆论的强大合力。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负面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公关固然重要,但平时工作中的积极引导更加不可忽视。当幼儿园教师群体面临“媒介形象颠覆”时,我们更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只有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教育专家、教育媒体工作者等各方履行相应角色,幼儿园教师才能获得积极、合理的舆论支持,才更有可能在舆论场域中受到公正评价,其媒介形象方能得到及时修缮。
  三、针对关键性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扭转公众认知形象
  优化现实外化形象与修缮媒体建构形象均有助于公众认知形象的扭转。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转变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实效,尤其是在新闻报道环境并不良好的当下。因而,通过提高关键性群体的媒介素养尤其是批判性素养便显得更为直接有效。一直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大众主动意识,使得大众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甄辨媒介及其传播内容的正价值与负价值。”无疑,如果幼儿家长等关键性群体能够批判性地认知有关幼儿园教师的负面报道、甄辨式地看待幼师虐童的个别事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错误认知便能迅速扭转。
  幼儿园教师形象关系到教师的职业效能,关联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更关乎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因此,有效扭转当前社会中弥漫着的对幼儿园教师形象的错误认知,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中不得不加以考虑的重要课题。无疑,客观现实、媒介建构以及公众认知是重塑幼儿园教师形象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互动侧面,每一类形象的改观均有利于另外两类形象的提升,三者协同推进则能最为有效地重塑幼儿园教师的良好形象。
其他文献
一、造房子棋   目标:   1.了解方格棋盘中移动棋子吃子的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积累按方格路径行棋的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做事的计划性。   准备:   1.方格棋盘上共有64(8×8)个或81(9×9)个大小相同的棋格(见图1)。  2.骰子一枚,骰子的6个面分别为数字1~6。   3.用现成的乐高小人或花朵作为棋子,2~4枚。   4.将11~15块乐高4孔积木作为“造房
学前教育立法的首要目的是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规范学前教育实施。儿童受教育权不只是教育机会的获得,还应包括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保护儿童受教育权涉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有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幼儿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儿童受教育权、促进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立法的出发点,也
我喜欢读科普类的书,特别喜欢周蜜蜜写的《听!听!说不完的风中传奇》。在这本书中,作者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红嘴相思鸟之之和老榕树的对话,让人们了解香港几棵有名的大树背后的故事,呼吁大家保护树木。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关于香港有名的许愿树的故事。这棵树很古老,可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它的树枝上挂了许多“许愿宝碟”和香烛制品,以致它支持不住,当场压伤了老人和小孩。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
再见了,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因为,你们都很开朗,准确地说都是猴子的性格。最舍不得的是班里的女生,因为我跟女生的交往次数最多,更舍不得的是方心如和刘田雨,她俩在一起肯定少不了打打闹闹,即使在车上也是。  每次和她俩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几乎都得用手捂着脸走,因为她俩弄出搞笑的事很多,而且都让我哈哈大笑,所以脸就笑得很疼。只要她俩在一起就没有无聊的时候。  我和方心如,还有刘田雨在寒假
关于幼儿的学习,有一种来自现实的主张,认为可以把小学生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拼音、诗词背诵、乘法口诀等,提早“教”给孩子,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这无疑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且从“识字”说起。   识字,是涉及音、形、义的学习。音,是靠“读”,形主要是识别,即“看”进而也涉及写,而义是抽象的,要靠“理解”。对于幼儿而言,“读”和“看”基本没有问题,但对“义”的理解则
我家有个活泼可爱的弟弟,他是妈妈最宠爱的孩子。而我,却被妈妈忽视了。妈妈的偏心让我感到委屈,不信你听听我家的这件小事。  一天,我肚子正饿,妈妈炒了许多拿手好菜。我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妈妈终于心疼起我来啦!谁知当我飞快地冲到我的“宝座”,准备大饱口福时,弟弟抢先一步坐到了本来属于我的位置上。弟弟个子小,出于安全考虑,妈妈一直让弟弟坐一张小板凳,哪知这不安分的弟弟早就打起我座位的主意来了。妈妈看着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越秀公园。温煦的阳光,晒过的风,仿佛也柔和许多,吹得人心舒畅。  走了没多久,我们就看见了五羊雕像。五羊雕像用130块花岗石精心雕刻而成,连基座高10余米,体积为53立方米。主羊头部的一块石料,重达2吨。长达2米的羊角,就重千斤以上。  我们又登上了五层楼,里面的历史文物一件件陈列在橱柜里。爸爸想起来以前家里的一件老“古董”,说:“有一个小火炉,是用来吃火窝的,只不过,我们从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警示我们:健康是每个人生存的根本,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生命健康的有效保障。“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已成为疫情期间人们的健康信条和行为规范。笔者长期关注幼儿健康教育,此时对重视、加强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再进行深入思考。  一、凸显幼儿主体地位,适时协助和引导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是发展的独立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
星期六的下午,我、爸爸和妈妈一家三口去体育公园玩。到了体育公园,我看到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放风筝,还有的人在滑滑板,可热闹了。  于是我拿起滑板迫不及待地跑到人行道上去玩。首先,我用左脚轻轻地踩上滑板,右脚也快速地踩上滑板,然后有节奏地滑。我站在滑板上,感觉好极了,觉得大树向我招手,花儿向我微笑。突然,滑板撞到草坪上,我摔了下来。“小心点!”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说:“没事。”移正滑板,我又
当下,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渐成学界热点,面对主流实践中“儿童剧演出”和“表演区游戏”存在的诸多问题,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探索尤显必要和迫切。学前儿童戏剧经验的特殊性和我国幼儿园教育场域的特殊性,都要求我们必须超越西方教育戏剧和创造性戏剧两大范式,提出生长戏剧的概念。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应遵从学前儿童戏剧经验建构的规律,在真实情境与虚构情境的不断转换中,促发“角色—情节—对话”的螺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