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微小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0-02
钙化是乳腺癌常见征象,而微小钙化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征象[1-2]。由于X线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早期微小钙化(<3mm)检出率也随之增高,一旦发现,需进一步鉴定是良性钙化还是恶性钙化。钼靶X线发现致密乳腺组织内的钙化及显示乳癌钙化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钼靶乳腺摄影发现有微小钙化征象的1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微小钙化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中出现微小钙化的乳腺疾病患者136例,均为女性,年龄28-76岁,平均46.6±5.9岁,临床以乳房疼痛、腺体增厚、溢液或触及肿物就诊。
1.2 设备和方法 采用GE senographe2000D全视野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机。常规摄双侧头尾位、内侧斜位,部分加摄侧位,病灶观察均加局部放大处理。根据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资料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型标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从微小钙化的大小、数量、密度、形态及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意见不一时协商解决。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明确诊断,并由1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对病理切片进行复阅。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
2 结 果
2.1 乳腺微小钙化灶的病理类型 136例微小钙化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79例,以导管内癌为主51例、导管癌早期浸润5例、浸润性癌23例;乳腺良性病变57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共33例,包括小叶增生22例、囊性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9例、腺管型腺病2例;此外,还有慢性炎症8例、腺病7例、乳头状瘤4例、腺纤维瘤趋势3例、脂肪坏死2例。
2.2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对比分析及统计结果 将微小钙化的性质与病理对照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微小钙化灶的大小、密度、类型及是否沿导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内钙化数量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突出优势是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极高,能显示乳腺癌的钙化灶,特别是能检出微小的钙化灶。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病变中均可出现,发现钙化需进一步鉴别是良性钙化还是恶性钙化。本研究通过对136例乳腺微小钙化与病理关系的研究,旨在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提高影像科医师正确处理各种钙化的能力。
乳腺微小钙化灶的密度、大小及形态对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意义。笔者参照文献[3]将小钙化密度分为:①浅钙化:钙化灶密度淡,接近乳腺腺体组织,观察中只能隐约可见;②中间密度钙化:钙化灶密度较浅钙化略高,在乳腺病灶中相对容易发现;③高密度钙化:钙化灶密度明显高于乳腺腺体与软组织病变,形成明显对比。本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大部分钙化直径小于1.0mm,密度多为中间密度、浅密度,这与文献报道恶性肿瘤钙化密度较低一致[4]。而良性病变的大部分钙化直径多>1.0mm,且以高密度为主,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小钙化形态常多种多样,以2种或2种以上多种形态同时出现较多见,亦可以单一形态出现。本组研究中有61例乳腺癌表现为多种形态钙化同时出现,包括线样、分支状、蠕虫状、不规则形、点状及杆状钙化,钙化边缘可模糊或清晰;而另外18例乳腺癌表现为形态较为单一点状钙化。良性钙化中,20例表现为多种形态钙化同时出现,而37例钙化形态较单一,且钙化边缘多较清晰。良恶性微小钙化的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钙化沿导管分布是诊断恶性病灶的有力证据。研究发现导管原位癌中92%的钙化,呈棒状、颗粒状沿导管分布,另有研究证实[5]沿导管分布的微小钙化与乳腺癌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组资料沿导管分布的微小钙化共68例,其中51例(75%)为乳腺恶性病变,可见沿导管分布的微小钙化多数为高恶性率型钙化。
乳腺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微小钙化总数超过30枚和每平方厘米微小钙化数超过20枚表明有恶性肿瘤的可能[6];也有学者[7]认为,微小钙化颗粒总数超过10枚,N/S>5就有诊断价值。本组研究显示,如果单纯对比良恶性病变的每平方厘米内的钙化数量,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良性病变中,大部分N/S<5,但钙化都较粗大;恶性病变中,N/S<5与>5的病例数相接近,但N/S<5的病例多表现为细小钙化。
根据本组病例的X线表现分析,尽管乳腺良恶性钙化有一定重叠性,但微小钙化灶在良恶性病变中有各自的特点。对于乳腺微小钙化,诊断和鉴别诊断时需结合其大小、密度、形态及分布综合考虑,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赵俊京,杨光,李智岗.乳腺内微钙化X线征象再认识[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6):789-792.
[2] 赵玉梅,郎荣刚,张俊义.微小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的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2):219-222.
[3] 刘碧华,郑晓林,陈曌,等.乳腺X线摄片中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30-33.
[4] 卢简言,倪晨曦,吴东.乳腺良恶性钙化的评分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9):385-387.
[5] 唐睿,许建荣,华佳,等.乳腺微小钙化余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10-1213.
[6] 丁荏芬,陈曌,刘碧华,等.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误诊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5,20(7):609-6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0-02
钙化是乳腺癌常见征象,而微小钙化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征象[1-2]。由于X线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早期微小钙化(<3mm)检出率也随之增高,一旦发现,需进一步鉴定是良性钙化还是恶性钙化。钼靶X线发现致密乳腺组织内的钙化及显示乳癌钙化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钼靶乳腺摄影发现有微小钙化征象的1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微小钙化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中出现微小钙化的乳腺疾病患者136例,均为女性,年龄28-76岁,平均46.6±5.9岁,临床以乳房疼痛、腺体增厚、溢液或触及肿物就诊。
1.2 设备和方法 采用GE senographe2000D全视野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机。常规摄双侧头尾位、内侧斜位,部分加摄侧位,病灶观察均加局部放大处理。根据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资料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型标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从微小钙化的大小、数量、密度、形态及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意见不一时协商解决。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明确诊断,并由1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对病理切片进行复阅。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
2 结 果
2.1 乳腺微小钙化灶的病理类型 136例微小钙化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79例,以导管内癌为主51例、导管癌早期浸润5例、浸润性癌23例;乳腺良性病变57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共33例,包括小叶增生22例、囊性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9例、腺管型腺病2例;此外,还有慢性炎症8例、腺病7例、乳头状瘤4例、腺纤维瘤趋势3例、脂肪坏死2例。
2.2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对比分析及统计结果 将微小钙化的性质与病理对照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微小钙化灶的大小、密度、类型及是否沿导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内钙化数量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突出优势是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极高,能显示乳腺癌的钙化灶,特别是能检出微小的钙化灶。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病变中均可出现,发现钙化需进一步鉴别是良性钙化还是恶性钙化。本研究通过对136例乳腺微小钙化与病理关系的研究,旨在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提高影像科医师正确处理各种钙化的能力。
乳腺微小钙化灶的密度、大小及形态对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意义。笔者参照文献[3]将小钙化密度分为:①浅钙化:钙化灶密度淡,接近乳腺腺体组织,观察中只能隐约可见;②中间密度钙化:钙化灶密度较浅钙化略高,在乳腺病灶中相对容易发现;③高密度钙化:钙化灶密度明显高于乳腺腺体与软组织病变,形成明显对比。本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大部分钙化直径小于1.0mm,密度多为中间密度、浅密度,这与文献报道恶性肿瘤钙化密度较低一致[4]。而良性病变的大部分钙化直径多>1.0mm,且以高密度为主,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小钙化形态常多种多样,以2种或2种以上多种形态同时出现较多见,亦可以单一形态出现。本组研究中有61例乳腺癌表现为多种形态钙化同时出现,包括线样、分支状、蠕虫状、不规则形、点状及杆状钙化,钙化边缘可模糊或清晰;而另外18例乳腺癌表现为形态较为单一点状钙化。良性钙化中,20例表现为多种形态钙化同时出现,而37例钙化形态较单一,且钙化边缘多较清晰。良恶性微小钙化的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钙化沿导管分布是诊断恶性病灶的有力证据。研究发现导管原位癌中92%的钙化,呈棒状、颗粒状沿导管分布,另有研究证实[5]沿导管分布的微小钙化与乳腺癌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组资料沿导管分布的微小钙化共68例,其中51例(75%)为乳腺恶性病变,可见沿导管分布的微小钙化多数为高恶性率型钙化。
乳腺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微小钙化总数超过30枚和每平方厘米微小钙化数超过20枚表明有恶性肿瘤的可能[6];也有学者[7]认为,微小钙化颗粒总数超过10枚,N/S>5就有诊断价值。本组研究显示,如果单纯对比良恶性病变的每平方厘米内的钙化数量,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良性病变中,大部分N/S<5,但钙化都较粗大;恶性病变中,N/S<5与>5的病例数相接近,但N/S<5的病例多表现为细小钙化。
根据本组病例的X线表现分析,尽管乳腺良恶性钙化有一定重叠性,但微小钙化灶在良恶性病变中有各自的特点。对于乳腺微小钙化,诊断和鉴别诊断时需结合其大小、密度、形态及分布综合考虑,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赵俊京,杨光,李智岗.乳腺内微钙化X线征象再认识[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6):789-792.
[2] 赵玉梅,郎荣刚,张俊义.微小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的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2):219-222.
[3] 刘碧华,郑晓林,陈曌,等.乳腺X线摄片中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30-33.
[4] 卢简言,倪晨曦,吴东.乳腺良恶性钙化的评分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9):385-387.
[5] 唐睿,许建荣,华佳,等.乳腺微小钙化余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10-1213.
[6] 丁荏芬,陈曌,刘碧华,等.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误诊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5,20(7):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