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贵州省依托大数据发展逐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青年信用体系建设也随之纳入建设行列。本研究通过问卷对贵州省五所高校大学生的诚信度、合约度、践约度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贵州省大学生 信用三维度 信用素养 信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8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Guizhou Province has gradual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credit system has also been included in the ranks of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analyses the honesty, contract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credit dimension; credit literacy; credit education
1调查概述与理论基础
1.1 问卷调查
本文以贵州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100份问卷,以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形式发放,调查对象为贵州省五所高校大学生,五所高校包含了211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大学和普通大专院校三種类型。
1.2 半结构深度访谈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五所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共访谈16名学生,访谈以访谈提纲为基础,依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访谈记录遵从当事人要求抹去个人详细信息,并对每一份记录进行了编号。
1.3 理论基础
吴氏三维度将信用分为三个维度,一维诚信度指信用主体的基本诚信素质,二维合规度指信用主体在非经济交往活动中遵守一般性社会规范的程度,三维践约度指信用主体在信用交易活动中遵守交易规则的能力。[1]
本研究以信用三维理论为基础,对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素养状态进行三维度分析,并从三个维度所属的不同领域出发分别寻找建设的突破口。
2 三维信用框架下的调查分析
2.1 一维诚信度调查分析
在三维信用理论中,一维信用主要关注诚信态度和认知,受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影响。
2.1.1 贵州省大学生诚信意识总体情况较好
问卷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对于他人、社会及自己某些信用行为的观点展开,另一方面围绕大学生诚信维度中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角色重要程度等展开。调查结果中,NPS分数绝对值都高于80,表现了被调查对象诚信意识水平正向发展的态势,同时反映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能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愿意为社会秩序、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2.1.2 多个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取向产生影响
(1)性别差异的影响。为了检验不同性别学生在诚信意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以性别为分组变量,以诚信一维度中态度、认知和意愿三方面内容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见表1)。
统计数据可知,贵州省大学生在性别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女生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在态度、认知、意愿三方面上的表现,总体上认为女生的诚信意识强于男生。该结论与信用管理领域中大量文献里关于性别差异的结论相符合。[2]
(2)专业差异的影响。将“专业”作为变量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专业因素在诚信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这一结果对于后续诚信教育工作“因材施教”的展开起到启示作用。
(3)生源地因素、民族因素、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将“民族”“生源地”“经济条件”作为分组变量进行差异检验,如表3所示,这三个变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即表明生源地、民族、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无直接因果关系。
这一结论启示我们,诚信意识作为一维信用,是一种内生力量,外在的贫富条件与诚信意识不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进行信用评价及其指标构建时,我们需要更多地从人性内部出发去探索信用行为动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贫富环境差异的识别。
2.1.3无动机失信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为了探究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展开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你有过什么样的失信行为”“你失信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通过访谈整理发现,缺乏诚信意识的大学生表现出一个共同特征,即他们既不关注自身的诚信状态,更不具备主动改善周围诚信环境的责任感,所产生的失信行为属无意为之,并无恶意和攻击性,这一行为符合信用动机理论中无动机失信的表现。 2.2 二维合约度调查分析
二维合规度体现的是信用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本文以吴氏“二维度”中合规度为指标,在问卷中设计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用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问题。
2.2.1 贵州省大学生信用行为在基础性社会规范层面表现较好
校园生活中58.19%的学生表示从未考试作弊,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作弊的行为,除了学生较强的信用意识自律约束外,还得益于学校规章制度的严格监管,62.24%的学生曾在高中以上阶段获得过道德品质类的奖励荣誉。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大学生的信用行为表现得也较好,例如62.38%的学生一定会主动遵守交通安全,77.72%的学生会主动排队,无人售票的情境下94.55%的学生坚持一定会付费,并有80.69%的人一定会按时缴纳各类公共费用。以上数据虽不是每一项都达到80%以上,但总体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基础性社会行为是符合公民道德要求的,并且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主动性。
基础性合规度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程度,总体上看,贵州省大学生在基础性社会规范层面的行为表现得较好,在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合规行为,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良好榜样作用,是和谐社会、规则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2.2.2 贵州省大学生信用行为在发展性社会规范层面出现偏差
发展性合规度是进一步评价大学生在二维信用素养的重要指标,关注的是大学生在个人利益面前,如果没有严格的国家法律、学校规章、社会规则要求,是否也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社会各方面规则,例如不钻法律、规章漏洞,不利用规则做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因个人利益受损而放弃遵守规则等。
以“是否有求职信息作假”的问题为代表,“绝对没有作假”的学生只占了12.57%,剩余约85%的学生均有过信息作假的行为。除此以外,通过访谈了解到,近八成的大学生不管是在寻找兼职工作、实习工作,还是毕业正式工作,都会在就业压力、无核查环节、无后果承担的影响下虚报个人获奖信息、成绩信息、实践经历信息等,以期获得更高的录取率和更高的薪酬。
与此同时,为了解大学生多领域的发展性合规度,本文还设计了“是否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信息作假”“是否在实践活动中有投机取巧行为”“是否在资格证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等问题,检验结果与上文相似,即在更涉及个人切身利益却又缺乏明确规章制度约束的公共生活领域中,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行为出现偏差。
2.3 三维践约度调查分析
三維践约度将关注点聚焦于经济交易领域,根据吴氏三维理论对践约度的理解,本文从经济实力、经济履约率、经济信用发展能力三个度量要素进行分析。
2.3.1 贵州省大学生经济实力普遍偏低
经济能力是信用主体维持践约能力的重要基础,持续并稳定的经济收入能够保证信用主体履行契约。在调查中,99.31%的贵州省大学生是依靠父母提供的资金作为学习生活的来源,但在家庭收入调查中,有84.46%的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贵州统计年鉴2018》中贵州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也就意味着省内就读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贫困的家庭。
进一步调查学生的日常经济消费情况,发现生活结余超过200元的仅占28.72%,大学生们维持基本生活学习费用后,难有更多闲余资金进行其他经济交易行为,也使得这部分大学生群体缺失了一定的信用交易保障。
整体上看,贵州省大学生的经济基础较薄弱,缺乏信用践约的经济实力,因此在经济交易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应树立适度消费的消费观,不宜过早或者过多地进行信贷消费。
2.3.2 贵州省大学生履约行为主要受一维、二维信用影响
履约能力一般是通过金融交易的违约率来表示和检验,并利用历史履约率来预测未来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是践约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问卷调查表明,不管是通过传统民间途径,还是运用现代金融方式,贵州省大学生的金融交易行为的违约率都较低,民间借贷逾期率为18.72%,信用卡借贷逾期行为则在规范严格的金融管理制度下仅为3.96%。
现代信用理论认为,资金实力、获利能力是促成履约行为的基础要素,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大学生群体在客观条件约束下,经济能力都处于偏低的水平,综合问卷分析数据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经济履约率较高,这表明该群体的履约行为受经济实力要素的影响力有限,而个人信用意识、道德观念、法规制度、社交关系等一维、二维信用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3.3 贵州省大学生信用发展的专业知识极度匮乏
信用发展能力是信用主体未来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表现,是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未来有无限可能性的大学生而言,信用发展能力可以聚焦在他们是否具有与信用经济相适应的信用观念、是否系统性地学习信用知识、是否具备应用信用工具的能力、是否能够主动且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用权益等方面。
通过访谈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行为是出于本能反应,他们不理解现代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能够按时遵守协约多出于本能或制度约束,而这种约束力量仅是围绕一维诚信度和二维合规度展开,在这个遵守的过程中他们很少去思考过“信用价值”“信用资本”“信用权”等问题,信用行为缺乏内生性的、稳定性的、持续性的动力,使得信用行为常常随着外界不确定因素变化而变化。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82%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个人信用的查询方式和地点,9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对当前我国的信用经济工具、信用机构、征信制度等信用经济现状知之甚少,少于1%的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关注个人信用记录,这一定程度商暴露了当前信用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的问题。
3 调查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素养在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各异,其中一维诚信度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较高的认同和遵守;大学生的二维合规度,在基础规范层面表现较好,但在发展性社会规范层面出现偏差;大学生在三维践约度上,受经济实力、履约能力、专业知识等因素制约,整体表现不尽理想。 信用三维度能够综合性地体现信用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信用状态,针对以上调查结论,对贵州省大学生信用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3.1巩固前期信用教育成果
从调查结果可见,贵州省大学生整体诚信意识水平良好,信用教育的前期成果显著,除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人发展等因素的作用,还得益于中小学阶段严格且规范的基础教育,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已普遍接受并内化诚实、守信道德品质。
良好的前期信用教育成果,有利于后续青年信用知识宣传、信用行为规范、信用能力提升等信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推进,这为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素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信用教育工作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正确引导。
3.2注重信用教育的差異化
性别、专业等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果之间的相关性启示我们,在信用教育过程中需关注特殊因素,并进行差异化的教育设计,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佳化。
另外,在分析中可知生源地因素、民族因素、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差异化的教育中应减少上述因素的参与,即不应以学生的城乡户籍、民族差异、经济贫困程度等进行区别化信用教育。
3.3拓展相适应的信用教育内容
无动机失信是诚信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信用教育是解决无动机失信的重要手段,要想逐一打破诚信意识空白、信任观念淡薄、信用形象树立追求动机不足、信用环境的奉献精神缺乏等问题,需在信用教育的内容上进行针对性地拓展,[3]实现内容的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在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消费观的同时,还将信用经济、信用记录、信用价值等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信用资源的应用能力。
3.4强化信用的规则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履约率较高,但这种履约行为的动因主要受个人信用意识、道德观念、法规制度、社交关系等一维、二维信用影响;与此同时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却又缺乏明确规章制度约束的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信用行为出现较大偏差,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二维信用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结论可知,信用教育过程中应当强化规则教育,[4]使学生在课堂上、实践中知晓并遵守不同社会领域的信用规则,如经济生活的法律规则、交通领域的安全规则、涉外交往的礼仪规则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履行信用行为、养成信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晶妹.现代信用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8.
[2] 孙志飞.当代大学生信用素养调查分析[J].青少年学刊,2015(05):7-9.
[3] 李傲霜.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J].教育,2009(06):32-34.
[4] 吴晶妹,冉辰阳.个人道德与信用管理——一个创新性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6(02):30-32.
关键词 贵州省大学生 信用三维度 信用素养 信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8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Guizhou Province has gradual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credit system has also been included in the ranks of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analyses the honesty, contract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credit dimension; credit literacy; credit education
1调查概述与理论基础
1.1 问卷调查
本文以贵州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100份问卷,以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形式发放,调查对象为贵州省五所高校大学生,五所高校包含了211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大学和普通大专院校三種类型。
1.2 半结构深度访谈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五所高校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共访谈16名学生,访谈以访谈提纲为基础,依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访谈记录遵从当事人要求抹去个人详细信息,并对每一份记录进行了编号。
1.3 理论基础
吴氏三维度将信用分为三个维度,一维诚信度指信用主体的基本诚信素质,二维合规度指信用主体在非经济交往活动中遵守一般性社会规范的程度,三维践约度指信用主体在信用交易活动中遵守交易规则的能力。[1]
本研究以信用三维理论为基础,对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素养状态进行三维度分析,并从三个维度所属的不同领域出发分别寻找建设的突破口。
2 三维信用框架下的调查分析
2.1 一维诚信度调查分析
在三维信用理论中,一维信用主要关注诚信态度和认知,受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影响。
2.1.1 贵州省大学生诚信意识总体情况较好
问卷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对于他人、社会及自己某些信用行为的观点展开,另一方面围绕大学生诚信维度中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角色重要程度等展开。调查结果中,NPS分数绝对值都高于80,表现了被调查对象诚信意识水平正向发展的态势,同时反映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能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愿意为社会秩序、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2.1.2 多个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取向产生影响
(1)性别差异的影响。为了检验不同性别学生在诚信意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以性别为分组变量,以诚信一维度中态度、认知和意愿三方面内容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见表1)。
统计数据可知,贵州省大学生在性别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女生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在态度、认知、意愿三方面上的表现,总体上认为女生的诚信意识强于男生。该结论与信用管理领域中大量文献里关于性别差异的结论相符合。[2]
(2)专业差异的影响。将“专业”作为变量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专业因素在诚信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这一结果对于后续诚信教育工作“因材施教”的展开起到启示作用。
(3)生源地因素、民族因素、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将“民族”“生源地”“经济条件”作为分组变量进行差异检验,如表3所示,这三个变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即表明生源地、民族、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无直接因果关系。
这一结论启示我们,诚信意识作为一维信用,是一种内生力量,外在的贫富条件与诚信意识不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进行信用评价及其指标构建时,我们需要更多地从人性内部出发去探索信用行为动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贫富环境差异的识别。
2.1.3无动机失信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为了探究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展开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你有过什么样的失信行为”“你失信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通过访谈整理发现,缺乏诚信意识的大学生表现出一个共同特征,即他们既不关注自身的诚信状态,更不具备主动改善周围诚信环境的责任感,所产生的失信行为属无意为之,并无恶意和攻击性,这一行为符合信用动机理论中无动机失信的表现。 2.2 二维合约度调查分析
二维合规度体现的是信用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本文以吴氏“二维度”中合规度为指标,在问卷中设计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用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问题。
2.2.1 贵州省大学生信用行为在基础性社会规范层面表现较好
校园生活中58.19%的学生表示从未考试作弊,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作弊的行为,除了学生较强的信用意识自律约束外,还得益于学校规章制度的严格监管,62.24%的学生曾在高中以上阶段获得过道德品质类的奖励荣誉。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大学生的信用行为表现得也较好,例如62.38%的学生一定会主动遵守交通安全,77.72%的学生会主动排队,无人售票的情境下94.55%的学生坚持一定会付费,并有80.69%的人一定会按时缴纳各类公共费用。以上数据虽不是每一项都达到80%以上,但总体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基础性社会行为是符合公民道德要求的,并且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主动性。
基础性合规度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程度,总体上看,贵州省大学生在基础性社会规范层面的行为表现得较好,在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合规行为,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良好榜样作用,是和谐社会、规则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2.2.2 贵州省大学生信用行为在发展性社会规范层面出现偏差
发展性合规度是进一步评价大学生在二维信用素养的重要指标,关注的是大学生在个人利益面前,如果没有严格的国家法律、学校规章、社会规则要求,是否也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社会各方面规则,例如不钻法律、规章漏洞,不利用规则做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因个人利益受损而放弃遵守规则等。
以“是否有求职信息作假”的问题为代表,“绝对没有作假”的学生只占了12.57%,剩余约85%的学生均有过信息作假的行为。除此以外,通过访谈了解到,近八成的大学生不管是在寻找兼职工作、实习工作,还是毕业正式工作,都会在就业压力、无核查环节、无后果承担的影响下虚报个人获奖信息、成绩信息、实践经历信息等,以期获得更高的录取率和更高的薪酬。
与此同时,为了解大学生多领域的发展性合规度,本文还设计了“是否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信息作假”“是否在实践活动中有投机取巧行为”“是否在资格证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等问题,检验结果与上文相似,即在更涉及个人切身利益却又缺乏明确规章制度约束的公共生活领域中,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行为出现偏差。
2.3 三维践约度调查分析
三維践约度将关注点聚焦于经济交易领域,根据吴氏三维理论对践约度的理解,本文从经济实力、经济履约率、经济信用发展能力三个度量要素进行分析。
2.3.1 贵州省大学生经济实力普遍偏低
经济能力是信用主体维持践约能力的重要基础,持续并稳定的经济收入能够保证信用主体履行契约。在调查中,99.31%的贵州省大学生是依靠父母提供的资金作为学习生活的来源,但在家庭收入调查中,有84.46%的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贵州统计年鉴2018》中贵州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也就意味着省内就读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贫困的家庭。
进一步调查学生的日常经济消费情况,发现生活结余超过200元的仅占28.72%,大学生们维持基本生活学习费用后,难有更多闲余资金进行其他经济交易行为,也使得这部分大学生群体缺失了一定的信用交易保障。
整体上看,贵州省大学生的经济基础较薄弱,缺乏信用践约的经济实力,因此在经济交易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应树立适度消费的消费观,不宜过早或者过多地进行信贷消费。
2.3.2 贵州省大学生履约行为主要受一维、二维信用影响
履约能力一般是通过金融交易的违约率来表示和检验,并利用历史履约率来预测未来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是践约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问卷调查表明,不管是通过传统民间途径,还是运用现代金融方式,贵州省大学生的金融交易行为的违约率都较低,民间借贷逾期率为18.72%,信用卡借贷逾期行为则在规范严格的金融管理制度下仅为3.96%。
现代信用理论认为,资金实力、获利能力是促成履约行为的基础要素,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大学生群体在客观条件约束下,经济能力都处于偏低的水平,综合问卷分析数据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经济履约率较高,这表明该群体的履约行为受经济实力要素的影响力有限,而个人信用意识、道德观念、法规制度、社交关系等一维、二维信用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3.3 贵州省大学生信用发展的专业知识极度匮乏
信用发展能力是信用主体未来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表现,是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未来有无限可能性的大学生而言,信用发展能力可以聚焦在他们是否具有与信用经济相适应的信用观念、是否系统性地学习信用知识、是否具备应用信用工具的能力、是否能够主动且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用权益等方面。
通过访谈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行为是出于本能反应,他们不理解现代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能够按时遵守协约多出于本能或制度约束,而这种约束力量仅是围绕一维诚信度和二维合规度展开,在这个遵守的过程中他们很少去思考过“信用价值”“信用资本”“信用权”等问题,信用行为缺乏内生性的、稳定性的、持续性的动力,使得信用行为常常随着外界不确定因素变化而变化。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82%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个人信用的查询方式和地点,9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对当前我国的信用经济工具、信用机构、征信制度等信用经济现状知之甚少,少于1%的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关注个人信用记录,这一定程度商暴露了当前信用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的问题。
3 调查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素养在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各异,其中一维诚信度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较高的认同和遵守;大学生的二维合规度,在基础规范层面表现较好,但在发展性社会规范层面出现偏差;大学生在三维践约度上,受经济实力、履约能力、专业知识等因素制约,整体表现不尽理想。 信用三维度能够综合性地体现信用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信用状态,针对以上调查结论,对贵州省大学生信用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3.1巩固前期信用教育成果
从调查结果可见,贵州省大学生整体诚信意识水平良好,信用教育的前期成果显著,除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人发展等因素的作用,还得益于中小学阶段严格且规范的基础教育,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已普遍接受并内化诚实、守信道德品质。
良好的前期信用教育成果,有利于后续青年信用知识宣传、信用行为规范、信用能力提升等信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推进,这为贵州省大学生的信用素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信用教育工作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正确引导。
3.2注重信用教育的差異化
性别、专业等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果之间的相关性启示我们,在信用教育过程中需关注特殊因素,并进行差异化的教育设计,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佳化。
另外,在分析中可知生源地因素、民族因素、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诚信价值观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差异化的教育中应减少上述因素的参与,即不应以学生的城乡户籍、民族差异、经济贫困程度等进行区别化信用教育。
3.3拓展相适应的信用教育内容
无动机失信是诚信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信用教育是解决无动机失信的重要手段,要想逐一打破诚信意识空白、信任观念淡薄、信用形象树立追求动机不足、信用环境的奉献精神缺乏等问题,需在信用教育的内容上进行针对性地拓展,[3]实现内容的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在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消费观的同时,还将信用经济、信用记录、信用价值等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信用资源的应用能力。
3.4强化信用的规则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履约率较高,但这种履约行为的动因主要受个人信用意识、道德观念、法规制度、社交关系等一维、二维信用影响;与此同时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却又缺乏明确规章制度约束的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信用行为出现较大偏差,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二维信用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结论可知,信用教育过程中应当强化规则教育,[4]使学生在课堂上、实践中知晓并遵守不同社会领域的信用规则,如经济生活的法律规则、交通领域的安全规则、涉外交往的礼仪规则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履行信用行为、养成信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晶妹.现代信用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8.
[2] 孙志飞.当代大学生信用素养调查分析[J].青少年学刊,2015(05):7-9.
[3] 李傲霜.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J].教育,2009(06):32-34.
[4] 吴晶妹,冉辰阳.个人道德与信用管理——一个创新性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6(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