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扼杀创新力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大英百科全书》创造了6.5亿美元的销售记录。六年后,这家出版史上最优秀的百科全书公司,就因销售业绩严重下滑,以1.35美元被卖出。
  《大英百科全书》的出版公司商业模式核心在于销售,销售人员卖出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就能有500~600美元的收入。1985年,微软曾提出合作,出版光盘形式的《大英百科全书》,被出版商一口回绝。出版公司已经意识到价格更低的电子版《大英百科全书》,极有可能对现有的商业模式造成冲击。维持稳定的现状,让他们本能地拒绝了微软的建议。出版公司没有洞察到电子书市场吗?恰恰相反,《大英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在1989年,出版了第一套光盘版的《康普顿百科全书》,这套电子图书受到广泛好评。只是现有的市场的主导地位,让他们失去了转型的先机。
  这是许多公司的缩影:一方面渴望洞察先机,一方面又追求一切尽在掌握。殊不知,洞察力本身就是对不可预测之事的观察,公司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正来自于这种无法预测。它就像是一个总是带着礼物而来的不速之客,难以掌控但总有惊喜。而公司更偏爱可控的因素——可控的流程、可控的管理、可控的市场、可控的员工。对于公司来说,不可控可能意味着“犯错”、“大麻烦”。这让“富有洞察力的公司”看上去像一个悖论,这一点在员工管理上尤为明显。
  公司喜欢表现出色的员工,这体现在两方面:少犯错,多创新。公司再三强调,一定要减少错误,或许对于管理者而言,减少错误比鼓励洞察力更容易。毕竟错误都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付出代价,也会使人颇为难堪。
  我们将员工表现力总结为下面的公式:
  表现力提高= 错误↓ + 洞察力↑
  怎样才能推进向上的箭头?这是许多公司都想知道的答案。
  完美主义是创新的天敌
  公司之所以会把洞察力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由它们最根深蒂固的基因所决定的:它们重视的是事物的可预见性,最恐惧的就是意外,凡事追求完美,不能出错。对于降低不确定性和减少失误,公司总是充满热诚,致使它们陷入了预判性陷阱和完美主义陷阱当中。
  预判性陷阱
  不妨设想一下,领导交给你一项重要的复杂项目,让你进行管理。你想让项目团队拿出最好的结果,凭借成员的洞察力让项目一炮而红。同时,你还要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并且不会超出预算。你设置好了时间表,标明了每个步骤的起止时间。你还精心计算了每个步骤所需要投入的资源——不管是所要花费的金钱还是投入的工作时间,你明确了负责每个步骤的具体人员。你的计划,应该可以带领你和整个团队走向成功。
  这个时候,你已经陷入了预见性的陷阱了。跟大多数经理人―样,你开始把可预见性视为最优先级了。而洞察力正好是可预见性的反面,洞察力是不期而至的,会以出乎意料的形式,给你带来未曾料到的机遇。对项目进度报告来说,洞察力是一个麻烦,因为洞察力的出现需要重设之前的任务,甚至是改变整个项目的目标。
  洞察力意味着风险,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无法预料的复杂情况,以及会给你带来种种麻烦的重重陷阱。洞察力让你的工作更加辛苦:你准备好要加班了吗?当项目启动之后,要思考、要检测的内容已经有很多了,你根本就没有脑力去预测这些洞察力会带来何种问题。
  完美主义陷阱
  可以把“完美”定义为不出错,公司自然倾向于不出错。错误嘛,不管是定义,测量还是控制,其实并不难。人们对于完美这种不出错的表现总是充满了渴求。对于可预见性,公司有着同样强烈的渴求。这两者是运营一家机构最本质的东西。
  公司不喜欢错误,其中原因有很多:错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影响团队协作、导致资源浪费、降低项目成功的可能性,破环公司文化、甚至可能会吃官司,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作为项目经理,你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寻找和解决错误上。你总在评判,下级的工作表现是不是达到了标准。如果你发现有所偏差,就必须快速行动,保证一切重回正轨。减少错误比获得更多的洞察力要容易得多,也不容易遇到什么挫折。你知道寻找错误方法,但是你却不知道怎么鼓励大家获得洞察力,只能往墙上贴些鼓励性的海报。
  洞察力带给我们的收获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完美地执行那么简单。借助洞察力,我们能够想到各种方法来改善之前的计划,如果获得了新的发现,为什么要压抑自己,而不是在此基础之上调整最初的目标?不过,根据你的管理经验,现在你肯定已经知道答案了。如果一味追求完美,能够获得的收益其实很少,但是如果失败的话付出的代价却很大。一旦陷入完美主义陷阱,你就会被欲望裹挟,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去实现最初的目标。这种欲望如此强烈,这让追求好产品、好结果的目标,完全不值一提。你甚至给自己的工作定了一条标准,就是少犯错。
  好的,历经一番周折之后,我们回到了那个关于工作表现的等式。这个等式教导我们,如果想要改进我们的表现,就需要做到两件事情。向下的箭头是我们想要控制的东西,也就是错误和不确定性。许多公司既关注完美主义,也重视可预见性,所以再加上不确定性这一点。向上的箭头则是我们想要增加或提高的东西,也就是得更多的洞察力。想要提高自己的表现,我们就必须控制错误和不确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洞察力。
  表现提高= 错误和不确定性↓ + 洞察力↑
  不幸的是,这两个箭头经常打架。
  严苛的流程将创新思维挡在门外
  我们已经看到了,为什么公司的某些出发点会扼杀洞察力产生。现在,我们需要来研究一下,它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流程越精细,公司越缺乏创造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曾经栽过跟头。BBC不加思索,直接引用英国防部一名雇员关于伊拉克的言论,引发了外界强烈地诟病。为了在将来保护自己,BBC尝试着建立层级流程,例如更加严格的规定和上级审议制度。经理层必须提交正式的表格,明确地指出即将播出的节目可能遭致的所有反对意见。到了2012年,这项编辑指导意见的厚度达到215页,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只能望其项背。   这样的安排,其结果就是上级不相信工作人员,而只相信所谓的制度。在某些关键时刻,是需要那些富有经验的BBC职员和经理进行专业判断的,但这些人却不在岗位上:要么休假去了,要么因为预算减少而下岗了。与此同时,依靠流程也是不够的。
  BBC一度收到爆料,说撒切尔夫人的政府内阁有娈童者。BBC报道了这则失真的消息,令自己再次蒙羞。很明显,没有人真的去调查爆料人是否可信,或者与其针对的对象进行沟通,看看他对于指控是否有话要说。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并不在岗——有的去报道美国总统大选了,有的则从吉米·萨维尔事件之后,就发誓不再碰任何关于娈童的新闻——这么看来,这份厚达215页的新闻指南还是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肩负决策重责的那个小圈子,没有把心思放在提出正确的问题之上,他们关心的只是新闻编辑有没有贯彻这份指南;他们担忧的是,如果没有正确地填写所有这些表格,他们的工作是否会不保。
  层级越多,对“黑天鹅”事件洞察力越弱
  “公司”这个概念,意味着既定的权力关系体系,这种权力关系是通过有关权力的规定以及义务的分配来定义的。洞察力会带来我们在思维、行动、认知、目标以及情感方面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洞察力会打乱秩序。
  洞察力在公司的等级体系下会层层流失。想要让最高决策层批准某项创新,那么它必须通过由下至上的层层审核。如果初级情报分析员发现异常,并且公布了出来,那么他们的信息很可能会在向上传达的过程中,在某一层的节点上被压制住。这就是“组织机构的压制”。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的两个月,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肯尼斯·威廉姆斯在亚利桑那州发现可疑之处。他发现有几位阿拉伯男子在菲尼克斯地区学习开飞机。自相矛盾的情况是,他们并不想学习起飞和降落的技术,这两项技能恰恰是最难掌握的飞机驾驶技能。为什么有人想要学开飞机,但却完全不想学会起飞和降落呢?威廉姆斯脑中“摆动犯规”的警报被拉响了。2011年7月10日,他给联邦调查局总部写了一封信,提醒他们可能会发生恐怖袭击,这封信就是著名的“菲尼克斯备忘录”。
  然而,他所发出的警示显得耸人听闻,并没有得到联邦调查局高层们的认可,他们拒绝实施他的建议,“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联邦调查局的主管罗伯特·穆勒公开宣称,他们的机构在此前完全不知道此次袭击的任何信息。很明显,在这一点上,穆勒的下级们压制“菲尼克斯备忘录”的行为,倒是颇为高效。
  公司如何平衡两个箭头
  为了控制错误、减少不确定性所采取的那些措施却阻碍了洞察力的激发。因此,公司必须把握两者的平衡。但是,平衡往往被打破,它们过分地强调了向下的箭头,公司更加关心的是怎么控制失误和不确定性,而不是怎么获得新的发现。因此,它们就陷入了预判性陷阱和完美主义陷阱。
  需要弱化的过滤机制
  我们与其试图强化向上的箭头,还不如关注向下的箭头,让它不要阻碍创新思维发挥作用。组织机构有一种倾向,就是在不断改变想法的过程中,扼杀好的想法。有一种办法能够改变这种倾向,就是设立一条单独的汇报渠道,让创意工作者们能够直接表达他们的想法,而不需要经过传统的审核流程。这条新的传递渠道能够防止对洞察力和创意的层层过滤。不幸的是,这个办法好像在理论上能够行得通,但在实际情况下却不然。人们不想成为“讨厌鬼”,他们想通过实际参与的项目和撰写的报告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公司知道,这意味着必须经历全线审核和修改流程。
  我有—个朋友是三星上将,当我把这个过滤洞察力的问题告诉他时,他向我介绍了他避开等级制度的一个办法。他会找到一位判断力受到认可的人,跟他建立联系。此人的等级比他低一点儿,是少校或者中尉。这样一来,他就能够在那些想法和洞察力被层层过滤之前得知它们。那些高级的军官并不喜欢不按流程办事的下级,但是他告诉他们别在意这些——他就是这么做的。如果下属们希望创意或洞察力能够直接被他知道,而不是只期望不出错,他们就要告诉他最真实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会让他觉得不舒服。
  强化公司的意志力
  公司的问题可能不只是阻碍洞察力、过滤创意。很多情况下,问题不在于人们有没有洞察力,而在于如何依据洞察力采取行动。公司缺乏做出改变的意志力,对于紧急情况可能视而不见。领导者们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但是他们无法鼓起勇气采取行动。珍珠港战役的时候,斯塔克上将对于塔兰托战役的洞察力是完全正确的,即日军有可能袭击珍珠港,他提出采用鱼雷网进行防卫,但组织机构却对此建议嗤之以鼻,他无法对抗来自机构的这种阻力。
  哈佛商学院的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是领导力和组织机构研究方面的权威。她对于公司缺乏意志力的情况非常失望。她讲道:“时至今日,我看到许多总裁们依旧缺乏勇气或者知识,他们之前就因此错过了一些创新的机会。”他们声称自己想要促进创新,但是他们又会问,“还有其他人在这么做吗?”他们嘴上说愿意寻求新的创意,但是私底下却对新的创意进行打击。
其他文献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九条标准国家科委最近提出了9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一、从事规定范围内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业务(单纯商业经营除外)。二、实
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 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narrating the growth of a rural primary school l
江苏省如皋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被誉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铁军”,撑起“铁军”这面旗帜的是一串响当当的数字:从1992年以来发生在如皋市境内的132起凶杀案全部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6645名,挽回经
丙肝病毒感染时病毒诱导自身免疫:一种罕见现象[英]/McfartaneBM…//JMedVirul.-1994;42(1).-66~72Garson等提出丙肝病毒(HCV)可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该文作者通过对16例急性HCV感染者系列血清检... Virus-induced autoimmunity when infec
农业结构调整中,少数农村干部做了一些既不受农民欢迎又劳民伤财的事情。现列举几种:一是竖牌子。一些乡村不论农业 I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 few
手机短信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联合举办了以“青春感动中国”为题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如
360°考核方法,特别是基于多视角的考核主体评价,因其可以全面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非常流行。但是当国内企业纷纷仿效时,考核结果却不甚理想。笔者经分析后发现:缺乏对自身考核目的、企业文化、管理基础等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是考核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考核主体设置,会严重影响考核的实施与效用。   科学合理的考核主体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考核目的导向原则。为了将晋升
夜幕下的罪恶之火2002年4月6日,一个漆黑的夜晚。沈阳市二环南街。已是夜间11点多了,昏暗的路灯映照着静谧的街巷,街头的林家食杂店里却谈笑风生,店里的麻将屋内10多人正在兴冲冲
本文通过对构成素描的基本元素的阐述和学习素描基本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对素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In this paper, students are given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