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超声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标准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根据直肠癌淋巴结超声特征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率的研究很少。传统观点认为,转移淋巴结具备短径大于或等于1cm、低回声、圆形和边界光滑4个特征。但肺癌、食管癌及胰腺癌的相关研究已证实,通过相关特征诊断淋巴结转移并不理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T对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的CT表现特点有:(1)十二指肠水平段未达腹中线或达中线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向右下方绕行:(2)回肓部异位;(3)具有环形皱壁的空肠位于右、中腹部而肠壁较光滑的回肠位于左腹部;(4)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正常排列关系消失,且SMV以SMA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5
结肠幼年性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经腹超声检查由于其无创、简单易行具有独特的优势[1].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间将经腹超声检查技术应用于17例结肠幼年性息肉病的诊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病理特点,以探讨相应预防对策.方法 整理分析1964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胃癌术后108例发生切端残留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手术切端残留癌患者占同期有完整资料的胃癌手术患者1670例的6.5%.男女比例为1.4:1.0:年龄23~82(中位年龄54)岁.根治性、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残留癌发生率分别为3.6%(48/1333)和17.8%(60/337)
随着大型手术患者的年龄有增大趋势,谵妄将成为外科、特别是胸外科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1].但是术后谵妄在临床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项研究表明.有78%的术后谵妄患者被临床医师误诊[2].因此,了解大型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非常必要的。
期刊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在新辅助化疗后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间经病理确诊的45例进展期胃腺癌(Ⅱ、Ⅲ、Ⅳ期M0)患者,其中15例根据本人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先用FOLFOX7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予以手术(试验组):另外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比较试验组患者新辅化疗后胃癌分期的变化、两组施行腹腔镜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
小肠间质瘤约占胃肠道间质瘤的3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了26例小肠间质瘤,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期刊
患者女,56岁.体检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贲门至胃体小弯侧4 cm×3 cm凹陷性病灶,于2007年7月12日入院.胃镜取材病理检查:胃低分化腺癌.体查: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检查示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甲胎蛋白(AFP)5.3μg/L,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糖链抗原50(CA50)正常;肝功能止常;乙肝HBsAg阳性,丙肝标志物阴性.CT平扫显示胃贲门小弯侧胃壁不规则增厚,增
期刊
第二届全国消化道早癌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定于2009年4月17~1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协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期刊
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承办的2009中国胃肠肿瘤圆桌会议于2009年11月2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200余位临床与基础研究专家与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正纲教授主持会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汪建平教授、胃肠外
期刊
目的 评价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局部注射对于肛门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肛门手术患者分为4组,手术结束时分别予以创口局部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氢溴酸高乌甲素、亚甲蓝及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组患者术后短期、中期、长期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7.5%、92.5%和9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组患者术后对氨酚待因及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