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并非培养专业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能方面要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系列化,教学途径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以便学生通过学习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系列化,教学途径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差异化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2.教学内容系列化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途径灵活化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4.考核评价多样化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优秀的舞蹈教师要具备善学、会跳、能教的素质,只要我们有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坚持训练,我们就能教出出色的幼儿舞蹈教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系列化,教学途径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差异化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2.教学内容系列化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途径灵活化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4.考核评价多样化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优秀的舞蹈教师要具备善学、会跳、能教的素质,只要我们有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坚持训练,我们就能教出出色的幼儿舞蹈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