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分别从课文的意境中、课文的人物形象中、课文的语言中、课文的结构中来发掘美,从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美;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09-01
一直以来,美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向学生们传达美、展现美。首先教材所选取的文章语言文字准确优美,是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范本。另外,在价值取向上,是“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的相统一。有表现孝亲内容的,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追求创新进取的,有爱国教育的等。文章简洁但不平庸,有着很高的品味,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美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
一、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绵邈。诗人对挚友离分时的描述,是为抒发人与人之间本该存在的那些无限深厚的情谊。其意含蓄,耐人寻味。我们在教学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蕴含的“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去深入体会诗情画意。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的区分美和丑,明确:①征服,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的懦夫懒汉、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②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③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尧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二、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对工作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都铭刻心中。我们启发同学们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到美。更有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那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扫路人身上的淳朴、勤劳、善良,虽然不是那样伟大,他们的形象同样是美的是可敬的。对于这些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
三、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在语言的使用上都具有严谨、含蓄、生动、精辟、明快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是让学生一方面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而又严密的性质。我们在《三亚落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句眼”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蓝蓝的天與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对这样写景的文章,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①在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中感受语言的美。句子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颜色,衬托了落日的光彩。其中的“担心”、“蘸蓝”表达得准确、鲜明、具体、美感效应强烈。这样经过仔细推敲的,句式中既准确又深刻的字眼,我们移为句眼。试想,语言同一个人一样,没有传神的眼睛会美吗?②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我们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角度去使用语言,又必须注意到“句眼”的实在,而决不是词藻的堆砌,形容词的罗列。不注意这一点,只会降低语言美的程度,降低表达效果。
四、从课文的结构中发掘美。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也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
请看《半截蜡烛》一文的内容结构。文章紧紧围绕半截蜡烛展开,在半截蜡烛中藏下情报——德军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吹息——德军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又端走烛台——德军夺回烛台、危机即将爆发——杰奎琳请求用一盏灯上楼、蜡烛不久熄灭——保住了情报机密,从这一链条中可深深感受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富有戏剧性。我们引导学生领略作者以“半截蜡烛”为主线,将其运用自如,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用来做标题,而且贯穿全文,表现人物的性格,寄托思想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完美结构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完美的充分表达。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时,着重考虑内容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如何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使其对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个明白无误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
关键词:美;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09-01
一直以来,美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向学生们传达美、展现美。首先教材所选取的文章语言文字准确优美,是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范本。另外,在价值取向上,是“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的相统一。有表现孝亲内容的,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追求创新进取的,有爱国教育的等。文章简洁但不平庸,有着很高的品味,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美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
一、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绵邈。诗人对挚友离分时的描述,是为抒发人与人之间本该存在的那些无限深厚的情谊。其意含蓄,耐人寻味。我们在教学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蕴含的“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去深入体会诗情画意。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的区分美和丑,明确:①征服,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的懦夫懒汉、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②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③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尧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二、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对工作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都铭刻心中。我们启发同学们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到美。更有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那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扫路人身上的淳朴、勤劳、善良,虽然不是那样伟大,他们的形象同样是美的是可敬的。对于这些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
三、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在语言的使用上都具有严谨、含蓄、生动、精辟、明快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是让学生一方面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而又严密的性质。我们在《三亚落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句眼”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蓝蓝的天與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对这样写景的文章,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①在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中感受语言的美。句子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颜色,衬托了落日的光彩。其中的“担心”、“蘸蓝”表达得准确、鲜明、具体、美感效应强烈。这样经过仔细推敲的,句式中既准确又深刻的字眼,我们移为句眼。试想,语言同一个人一样,没有传神的眼睛会美吗?②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我们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角度去使用语言,又必须注意到“句眼”的实在,而决不是词藻的堆砌,形容词的罗列。不注意这一点,只会降低语言美的程度,降低表达效果。
四、从课文的结构中发掘美。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也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
请看《半截蜡烛》一文的内容结构。文章紧紧围绕半截蜡烛展开,在半截蜡烛中藏下情报——德军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吹息——德军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又端走烛台——德军夺回烛台、危机即将爆发——杰奎琳请求用一盏灯上楼、蜡烛不久熄灭——保住了情报机密,从这一链条中可深深感受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富有戏剧性。我们引导学生领略作者以“半截蜡烛”为主线,将其运用自如,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用来做标题,而且贯穿全文,表现人物的性格,寄托思想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完美结构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完美的充分表达。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时,着重考虑内容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如何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使其对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个明白无误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