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曲《祝酒歌》红遍祖国各地,流传海内海外,这也使他的夫人王紫薇对丈夫的实力深信不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状况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看到身边有些过去与李光羲同时代,甚至比他还年轻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再登台演唱,王紫薇心中很着急:如何让丈夫永葆艺术青春呢?
从歌剧《茶花女》到歌曲《祝酒歌》,李光羲在舞台上赢得了数亿观众的青睐,得到了“歌坛常青树”的美誉。在生活中,妻子王紫薇更是像朋友一样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生活,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
阳春三月,笔者走进李光羲老师的家,听这对金婚夫妇讲述《祝酒歌》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
险些夭折的《祝酒歌》
平易随和是一种随时都能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东西,坐在我眼前90岁高龄的李光羲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他精力充沛、风趣健谈,身材保养得非常好,看上去至少年轻15岁。明媚、亲切、丰厚,与这样的大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你难以拒绝他的魅力。
几十年来,尽管李光羲和舞台做伴早已使他成为无人不知的著名歌唱家,但是,他却始终以一颗感恩平常的心去面对平淡而浪漫的人生。
1929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的李光羲,凭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接触到了世界顶级艺术大师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由此,他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唱歌。为了练歌,他参加了教会的唱诗班,在那里他学会了五线谱、西洋发声法。
17岁时,因为父亲的突然早逝,李光羲中学没有读完就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天津开滦矿务局的一名职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但是,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爱好,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参加演出。几年间,他竟唱遍了天津的每一家剧场,成为人尽皆知的业余歌手。
“1953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李光羲说,那年,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李光羲第一次接触歌剧,深受震撼。不久,李光羲报考中央歌剧院,当场被录取。虽然歌剧院的薪水很低,但他觉得在事业上找到了方向。凭借小时候的功底和多年来丰富的舞台经验,李光羲很快在歌剧院站住了脚。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的新中国第一部古典歌剧《茶花女》中,他扮演男主角并一举成功。继而,又接连出演了《货郎与小姐》中的阿斯克尔,俄罗斯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连斯基。李光羲的事业如日中天,经常是接连演出几个月,换场不换人。
一首歌能带给人们绵长而久远的往事与随想。谈起《祝酒歌》,李光羲兴奋地说:“这首歌我已经唱了30多年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喜事多,到处都是一派繁荣发展的新貌,每个人的心情都好,心气高,都喜欢听这首歌,所以我一直没断了唱。”
可是说起《祝酒歌》,当年还险些被“毙”了呢。“四人帮”垮台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作家韩伟、音乐家施光南把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变成音乐,写出《祝酒歌》。1977年的一天,李光羲排练结束后,兴冲冲地带着《祝酒歌》的歌本回家跟爱人王紫薇炫耀,说他遇到了一首一生难得的好歌。全家人听他这么一夸,也都好奇地想要一听为快,听完后大家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可惜这首被他们看中的得意作品,却在领导审批的过程中被无情地“枪毙”了。某些领导认为这首歌是劝人们喝酒的,还总“来来来”的,不能在公开场合演唱,怕影响不好。
但是李光羲认准的东西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于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一次迎接外宾的演出中和自己的小乐队合作了这首《祝酒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歌竟得到了在座的李先念主席和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78年除夕之夜,李光羲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第一次唱了《祝酒歌》,2分59秒,就震动了全国。短短两个月里,从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到电视台播出的音乐节目,把100万张录制的唱片抢购一空……中央電视台收到了16万封观众来信,都是要求点播这首歌的。
“现在同我岁数差不多的歌唱演员上台演出的很少了,我能够躲过各种坎坷和灾难,坚持住自己的方向和愿望,确实是挺难的,不少和我同辈的人都打退堂鼓了——从“文革”到80年代,一批一批地退下来了,坚持下来的非常少。不管怎样,只要观众爱听我的歌我就尽力唱好。”透过这些真诚的言语,不难看到李光羲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护花使者”相濡以沫
李光羲23岁时与15岁的王紫薇在合唱团相识。李光羲第一眼看到王紫薇时,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娶她。”可见他对这个女孩是何等的爱慕。为了能和王紫薇套近乎,他撒谎说自己的叔叔家就住在她家前面,然后每次排练结束后送她一起回家,担当“护花使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紫薇也渐渐喜欢上了身高1.80米、英俊潇洒,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为人真诚的李光羲。
1954年,李光羲考入了中央歌剧院。1955年,王紫薇也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他们在北京又相聚了。也许是王紫薇给了他艺术上的灵感,1956年李光羲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很快成为中央歌剧院的主演,他先后主演了当时红遍全国的歌剧《茶花女》和《货郎与小姐》。
1958年初,李光羲被下放到河北省阜宁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当时王紫薇在大学念二年级,李光羲就大着胆子向她提出结婚。他们两个倒是很默契,可女方家里坚决反对。因为王紫薇出身于富商之家,家里有码头、工厂、仓库以及两所带花园的洋房、汽车等等,家里条件优越,且成员情况简单,只有两个哥哥。父母很难接受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家境贫寒且兄弟姐妹有8个之多的男人。
可是王紫薇铁了心,非李光羲不嫁。在母亲数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她自己做主与李光羲结了婚。在婚后的两年里,她与家人就再无联系,写回去的书信都被父母无情地退了回来,直到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才缓和了和家里的关系。
婚后的日子虽然贫寒,但是两人却过得有滋有味。有一年,快到王紫薇的生日了,可单位还没发工资,两人身上也只剩下两块钱了,这可如何是好?机灵的李光羲就揣上这两元钱和一台在苏联买来的彩色相机,带着爱人来到颐和园,在那里玩了一整天,还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出来饿了就在马路边买了一份炒饼两人一块儿享用,这样简简单单过了一个生日。40年过去了,当年他们在白塔前的生日合影一直珍藏到现在。 李光羲家里有3个闺女,分别叫李棠、李和核和李纳新。说起这3个名字,还真有不少故事呢。大女儿出生在困难年代,她出生之后,王紫薇和母亲的关系也缓和了,母亲还来帮她带孩子。大女儿被姥姥视为“糖疙瘩蜜”,就是说糖疙瘩还不够甜还得粘上蜜,所以取了“tang“这个音。二女儿出生于1965年,当年氢弹爆炸成功,全国人民都备感自豪,所以他们就打算给女儿取名叫“核核”,但事后李光羲又觉得不太合适,就把第一个“核”改为和平的“和”,叫“李和核”,意思是和平使用原子能。三女儿出生于1968年,当时毛主席下达了一个最高指示叫作“吐故纳新”,所以李光羲战斗队的同志们就说叫“纳新”好听,于是他们两人就满意地采纳了。
在他们的培养下,3个女儿一个个成才了。大女儿李棠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到战友歌舞团工作,1987年赴美国学习,获得了音乐硕士学位,并在许多音乐比赛中得了大奖。二女儿李和核从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在北京工业大学艺术教研室任教,现又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三女儿李纳新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与丈夫一起到日本发展,现已定居日本。
作为著名的歌唱家,李光羲一直是许多观众心中的偶像。每次演出完,都有许多观众跑到后台去,甚至等在外面,要亲眼目睹一下他的风采。他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的魅力,加上他英俊潇洒的外表,使许多女性观众为之着迷,充满爱慕之词的信件雪片般纷至沓来。李光羲总是让王紫薇帮助他处理信件,每当看到向李光羲表达爱意的信时,王紫薇出于理解、尊重和信任,都交给李光羲自己处理,从不插手。李光羲因其工作特点,经常要与女演员合作、配戏,在文艺圈里,因为这种男女之间的合作所引发的猜疑、吃醋、家庭纠纷屡见不鲜,而王紫薇非常理解李光羲,相信他的人品。她一直都对李光羲十分支持。为此,李光羲十分自豪,他说,有了王紫薇做他的后盾,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事业中。
永葆艺术青春的秘诀
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少不了“贤内助”。在生活中,妻子王紫薇像朋友一样和他相濡以沫地生活了半个世纪,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生活。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李光羲看起来精神矍铄、红光满面。问其原因,他笑了。原来,李光羲从小爱好体育,这是受其父母的影响。1936年他才8岁时,父母就带他去天津观看华东运动会。在父亲的引导下,他很小就知道了许多中外体育明星,如刘长春、杨秀琼、傅宝卢、牟作云、欧文斯等等。
“我幼时最喜欢游泳,10岁的时候和邻家的大孩子一起,背着家里,带着窝头到天津南郊水坑去游泳。这项运动在以后的60多年从没间断过,现在,我每星期要游泳好几次,距离从几百米至几千米不定,你说我体形保持得好,大概是游泳起了决定性作用。‘文革’期间,我在干校种稻子,闲暇时就在海河里游泳,纪录是3小时游6000米。我特佩服横渡渤海的张健,英雄啊!”
当了演员后,李光羲深知一名演员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演一场歌剧,除了在艺术上的综合表现外,还是对体力的一个考验。“1962年在上海大舞台,应观众的要求,我一人连演30场歌剧。1966年以后,中央歌剧院的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每次出台总要唱上6-7首中外歌曲,不管多大的剧院,只用一架钢琴伴奏,当时没有扩音设备,那是艺术才能和体力的检验,可见,演唱艺术没有体力和嗓子是不行的。”
生活中的李光羲很少喝饮料,基本不喝酒,爱吃粗粮。他懂得排遣忧虑,对荣誉、名利淡泊处之。谈到今日的健康,李光羲十分感谢夫人王紫薇,在日常锻炼中他们也是夫妻相伴。当年演唱《祝酒歌》的成功,使王紫薇对丈夫的实力深信不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状况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看到身边有些过去与李光羲同时代,甚至比他还年轻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再登台演唱,王紫薇心中很着急:如何让丈夫永葆艺术青春呢?
王紫薇经过多方请教,了解到锻炼是最好的方法。于是,她一有時间就陪李光羲散步,无论到多远的地方,都坚持不坐车。直到今天,他们每星期都骑着自行车到游泳馆去游泳。为了让李光羲多游些时间,王紫薇每次都与李光羲比赛,看谁游的时间长。为此,她常常累得精疲力竭。
我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在北京有个演出活动,约好下午五点我在门前等他,左一辆车有一辆车的停过来,就是不见李光曦先生,等了好一会才在不远处看到李光曦先生身穿长风衣,精神抖擞的向我走来,告诉我说演出地点离家里很近,就步行过来了。演出结束后,李光曦老师告诉我,前些年,他的自行车丢了。按他们的经济条件,出门办事完全可以打车,但夫人王紫薇怕坐车坐惯了人就懒了,于是就鼓励李光羲步行,那段时间,李光羲在北京不管去哪儿办事,都走着去。有时,他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也因此,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身体也越来越棒了。
李光羲老师家的客厅里摆放的“朝阳区五好文明家庭”奖状很显眼,李光羲乐呵呵地说,因为自己热心公益活动,经常利用自己的所长为大家服务,还有,家庭生活和谐,所以得了这个荣誉,“也算是个鼓励吧。”
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光羲不负众望,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议案,为了使不尽合理的某路公共汽车延长一站,他多次与公交公司等部门协商,历时一年终于“玉成其好事”。
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李光羲,格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说到高兴处,还会唱上两句。他说:“一个人心态平衡是生活最高值。人要学会自己找快乐,多干些对别人有用的事,会感到活得很充实。”
夕阳无限好,微霞尚满天。走进新时代,开启新航程。始终不曾离开舞台的李光羲,将用爱与激情谱写一首首更加辉煌的艺术之歌。
从歌剧《茶花女》到歌曲《祝酒歌》,李光羲在舞台上赢得了数亿观众的青睐,得到了“歌坛常青树”的美誉。在生活中,妻子王紫薇更是像朋友一样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生活,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
阳春三月,笔者走进李光羲老师的家,听这对金婚夫妇讲述《祝酒歌》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
险些夭折的《祝酒歌》
平易随和是一种随时都能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东西,坐在我眼前90岁高龄的李光羲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他精力充沛、风趣健谈,身材保养得非常好,看上去至少年轻15岁。明媚、亲切、丰厚,与这样的大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你难以拒绝他的魅力。
几十年来,尽管李光羲和舞台做伴早已使他成为无人不知的著名歌唱家,但是,他却始终以一颗感恩平常的心去面对平淡而浪漫的人生。
1929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的李光羲,凭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接触到了世界顶级艺术大师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由此,他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唱歌。为了练歌,他参加了教会的唱诗班,在那里他学会了五线谱、西洋发声法。
17岁时,因为父亲的突然早逝,李光羲中学没有读完就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天津开滦矿务局的一名职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但是,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爱好,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参加演出。几年间,他竟唱遍了天津的每一家剧场,成为人尽皆知的业余歌手。
“1953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李光羲说,那年,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李光羲第一次接触歌剧,深受震撼。不久,李光羲报考中央歌剧院,当场被录取。虽然歌剧院的薪水很低,但他觉得在事业上找到了方向。凭借小时候的功底和多年来丰富的舞台经验,李光羲很快在歌剧院站住了脚。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的新中国第一部古典歌剧《茶花女》中,他扮演男主角并一举成功。继而,又接连出演了《货郎与小姐》中的阿斯克尔,俄罗斯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连斯基。李光羲的事业如日中天,经常是接连演出几个月,换场不换人。
一首歌能带给人们绵长而久远的往事与随想。谈起《祝酒歌》,李光羲兴奋地说:“这首歌我已经唱了30多年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喜事多,到处都是一派繁荣发展的新貌,每个人的心情都好,心气高,都喜欢听这首歌,所以我一直没断了唱。”
可是说起《祝酒歌》,当年还险些被“毙”了呢。“四人帮”垮台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作家韩伟、音乐家施光南把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变成音乐,写出《祝酒歌》。1977年的一天,李光羲排练结束后,兴冲冲地带着《祝酒歌》的歌本回家跟爱人王紫薇炫耀,说他遇到了一首一生难得的好歌。全家人听他这么一夸,也都好奇地想要一听为快,听完后大家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歌曲。可惜这首被他们看中的得意作品,却在领导审批的过程中被无情地“枪毙”了。某些领导认为这首歌是劝人们喝酒的,还总“来来来”的,不能在公开场合演唱,怕影响不好。
但是李光羲认准的东西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于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一次迎接外宾的演出中和自己的小乐队合作了这首《祝酒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歌竟得到了在座的李先念主席和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78年除夕之夜,李光羲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第一次唱了《祝酒歌》,2分59秒,就震动了全国。短短两个月里,从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到电视台播出的音乐节目,把100万张录制的唱片抢购一空……中央電视台收到了16万封观众来信,都是要求点播这首歌的。
“现在同我岁数差不多的歌唱演员上台演出的很少了,我能够躲过各种坎坷和灾难,坚持住自己的方向和愿望,确实是挺难的,不少和我同辈的人都打退堂鼓了——从“文革”到80年代,一批一批地退下来了,坚持下来的非常少。不管怎样,只要观众爱听我的歌我就尽力唱好。”透过这些真诚的言语,不难看到李光羲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护花使者”相濡以沫
李光羲23岁时与15岁的王紫薇在合唱团相识。李光羲第一眼看到王紫薇时,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娶她。”可见他对这个女孩是何等的爱慕。为了能和王紫薇套近乎,他撒谎说自己的叔叔家就住在她家前面,然后每次排练结束后送她一起回家,担当“护花使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紫薇也渐渐喜欢上了身高1.80米、英俊潇洒,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为人真诚的李光羲。
1954年,李光羲考入了中央歌剧院。1955年,王紫薇也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他们在北京又相聚了。也许是王紫薇给了他艺术上的灵感,1956年李光羲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很快成为中央歌剧院的主演,他先后主演了当时红遍全国的歌剧《茶花女》和《货郎与小姐》。
1958年初,李光羲被下放到河北省阜宁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当时王紫薇在大学念二年级,李光羲就大着胆子向她提出结婚。他们两个倒是很默契,可女方家里坚决反对。因为王紫薇出身于富商之家,家里有码头、工厂、仓库以及两所带花园的洋房、汽车等等,家里条件优越,且成员情况简单,只有两个哥哥。父母很难接受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家境贫寒且兄弟姐妹有8个之多的男人。
可是王紫薇铁了心,非李光羲不嫁。在母亲数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她自己做主与李光羲结了婚。在婚后的两年里,她与家人就再无联系,写回去的书信都被父母无情地退了回来,直到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才缓和了和家里的关系。
婚后的日子虽然贫寒,但是两人却过得有滋有味。有一年,快到王紫薇的生日了,可单位还没发工资,两人身上也只剩下两块钱了,这可如何是好?机灵的李光羲就揣上这两元钱和一台在苏联买来的彩色相机,带着爱人来到颐和园,在那里玩了一整天,还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出来饿了就在马路边买了一份炒饼两人一块儿享用,这样简简单单过了一个生日。40年过去了,当年他们在白塔前的生日合影一直珍藏到现在。 李光羲家里有3个闺女,分别叫李棠、李和核和李纳新。说起这3个名字,还真有不少故事呢。大女儿出生在困难年代,她出生之后,王紫薇和母亲的关系也缓和了,母亲还来帮她带孩子。大女儿被姥姥视为“糖疙瘩蜜”,就是说糖疙瘩还不够甜还得粘上蜜,所以取了“tang“这个音。二女儿出生于1965年,当年氢弹爆炸成功,全国人民都备感自豪,所以他们就打算给女儿取名叫“核核”,但事后李光羲又觉得不太合适,就把第一个“核”改为和平的“和”,叫“李和核”,意思是和平使用原子能。三女儿出生于1968年,当时毛主席下达了一个最高指示叫作“吐故纳新”,所以李光羲战斗队的同志们就说叫“纳新”好听,于是他们两人就满意地采纳了。
在他们的培养下,3个女儿一个个成才了。大女儿李棠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到战友歌舞团工作,1987年赴美国学习,获得了音乐硕士学位,并在许多音乐比赛中得了大奖。二女儿李和核从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在北京工业大学艺术教研室任教,现又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三女儿李纳新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与丈夫一起到日本发展,现已定居日本。
作为著名的歌唱家,李光羲一直是许多观众心中的偶像。每次演出完,都有许多观众跑到后台去,甚至等在外面,要亲眼目睹一下他的风采。他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的魅力,加上他英俊潇洒的外表,使许多女性观众为之着迷,充满爱慕之词的信件雪片般纷至沓来。李光羲总是让王紫薇帮助他处理信件,每当看到向李光羲表达爱意的信时,王紫薇出于理解、尊重和信任,都交给李光羲自己处理,从不插手。李光羲因其工作特点,经常要与女演员合作、配戏,在文艺圈里,因为这种男女之间的合作所引发的猜疑、吃醋、家庭纠纷屡见不鲜,而王紫薇非常理解李光羲,相信他的人品。她一直都对李光羲十分支持。为此,李光羲十分自豪,他说,有了王紫薇做他的后盾,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事业中。
永葆艺术青春的秘诀
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少不了“贤内助”。在生活中,妻子王紫薇像朋友一样和他相濡以沫地生活了半个世纪,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生活。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李光羲看起来精神矍铄、红光满面。问其原因,他笑了。原来,李光羲从小爱好体育,这是受其父母的影响。1936年他才8岁时,父母就带他去天津观看华东运动会。在父亲的引导下,他很小就知道了许多中外体育明星,如刘长春、杨秀琼、傅宝卢、牟作云、欧文斯等等。
“我幼时最喜欢游泳,10岁的时候和邻家的大孩子一起,背着家里,带着窝头到天津南郊水坑去游泳。这项运动在以后的60多年从没间断过,现在,我每星期要游泳好几次,距离从几百米至几千米不定,你说我体形保持得好,大概是游泳起了决定性作用。‘文革’期间,我在干校种稻子,闲暇时就在海河里游泳,纪录是3小时游6000米。我特佩服横渡渤海的张健,英雄啊!”
当了演员后,李光羲深知一名演员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演一场歌剧,除了在艺术上的综合表现外,还是对体力的一个考验。“1962年在上海大舞台,应观众的要求,我一人连演30场歌剧。1966年以后,中央歌剧院的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每次出台总要唱上6-7首中外歌曲,不管多大的剧院,只用一架钢琴伴奏,当时没有扩音设备,那是艺术才能和体力的检验,可见,演唱艺术没有体力和嗓子是不行的。”
生活中的李光羲很少喝饮料,基本不喝酒,爱吃粗粮。他懂得排遣忧虑,对荣誉、名利淡泊处之。谈到今日的健康,李光羲十分感谢夫人王紫薇,在日常锻炼中他们也是夫妻相伴。当年演唱《祝酒歌》的成功,使王紫薇对丈夫的实力深信不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状况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看到身边有些过去与李光羲同时代,甚至比他还年轻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再登台演唱,王紫薇心中很着急:如何让丈夫永葆艺术青春呢?
王紫薇经过多方请教,了解到锻炼是最好的方法。于是,她一有時间就陪李光羲散步,无论到多远的地方,都坚持不坐车。直到今天,他们每星期都骑着自行车到游泳馆去游泳。为了让李光羲多游些时间,王紫薇每次都与李光羲比赛,看谁游的时间长。为此,她常常累得精疲力竭。
我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在北京有个演出活动,约好下午五点我在门前等他,左一辆车有一辆车的停过来,就是不见李光曦先生,等了好一会才在不远处看到李光曦先生身穿长风衣,精神抖擞的向我走来,告诉我说演出地点离家里很近,就步行过来了。演出结束后,李光曦老师告诉我,前些年,他的自行车丢了。按他们的经济条件,出门办事完全可以打车,但夫人王紫薇怕坐车坐惯了人就懒了,于是就鼓励李光羲步行,那段时间,李光羲在北京不管去哪儿办事,都走着去。有时,他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也因此,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身体也越来越棒了。
李光羲老师家的客厅里摆放的“朝阳区五好文明家庭”奖状很显眼,李光羲乐呵呵地说,因为自己热心公益活动,经常利用自己的所长为大家服务,还有,家庭生活和谐,所以得了这个荣誉,“也算是个鼓励吧。”
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光羲不负众望,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议案,为了使不尽合理的某路公共汽车延长一站,他多次与公交公司等部门协商,历时一年终于“玉成其好事”。
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李光羲,格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说到高兴处,还会唱上两句。他说:“一个人心态平衡是生活最高值。人要学会自己找快乐,多干些对别人有用的事,会感到活得很充实。”
夕阳无限好,微霞尚满天。走进新时代,开启新航程。始终不曾离开舞台的李光羲,将用爱与激情谱写一首首更加辉煌的艺术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