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2个参数探讨194 693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患病率及其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天津地区按学龄前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大学生组、成年人组、老年人组共194693例。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中的MCV及RDW水平,对部分铁缺乏症进行药物干预对照,并同时检查部分人群血清铁蛋白(SF)及骨髓铁染色作为对照。结果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男、女患病率分别为:学龄前组60.00%和59.99%、24.97%和25.97%、9.98%和10.36%;小学生组62.27%和62.33%、22.44%和22.99%、10.99%和12.25%;中学生组34.52%和44.52%、15.98%和27.46%、8.72%和14.98%;大学生组17.35%和38.86%、11.99%和20.51%、0.90%和6.66%;成年人组15.00%和44.72%、8.74%和17.00%、9.52%和18.00%;老年人组40.00%和44.20%、19.94%和19.97%、14.11%和25.57%。补充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2~3个月恢复,MCV 4~5个月恢复,RDW 6~9个月恢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铁缺乏的患病率: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说明隐性缺铁已成为营养性铁缺乏的主要问题。学龄前儿童、女性及老年人是铁缺乏的高发人群。结论应用MCV及RDW 2个参数可早期发现隐性铁缺乏人群,早期补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是一种简单、快捷、实用的隐性缺铁的筛查指标,特别适用于大样本人群体检及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