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文展示】
  夜深了才到家,望见窗下对着台灯绣花的母亲。(情境营造,有情有味。)
  我想起了这些年来许多相似的场景。弧灯,银针,彩线,还有一个渐渐老去的女人,不由得为之动容。(弧灯,银针,彩线,一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温馨、亲切的画面。)
  母亲开始绣花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似乎这一习惯自她年少时就孕育而生,那颗绣心好像丢在了唐朝,不经意间就长出了平地秋兰。(不忘绣心,犹如“平地生秋兰”。)
  记得有一段日子掀起了绣十字绣的浪潮。家家户户都拈起了针线,女人们捧着白色的底布,手中的针上下翻飞,绣着牡丹、山水、玫瑰或是蝴蝶。曾见过这样的画面,校外陪读的母亲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着自家的琐事,一边刺绣。橘色的灯光落在她们的手上,晕染着温柔的光泽,那些花鸟在一双双被油烟与时光熏染的手下,化成了敛翅的蝴蝶飞进了家人的梦里。(宕开一笔,意境更浓。)
  刺绣是艺术,但在千百年前,它只是一项技艺。如果说织素是古代每一位女性的使命,那么绣花则是她们的绝技。男子有养家糊口的重担,于是无数的女人端坐家中,手持一块用木环撑起的白绢,绣出心中的人间岁月。成品有的送上市面,换取金银借此持家,但更多留在家中,留在身上穿的素雅裙衫上,留给了心爱的人。当财富逐渐累积时,刺绣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艺,它成了中国女子千年不变的本性,深入到骨髓中,滋养着温润娴雅、沉默静美的性格。(追溯刺绣的历史,深度分析,展示了自己对刺绣的独到之见。)
  当中国逃离了传统境遇,一些传统技艺也不自觉地被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机器代替手工,当物质无限膨胀,我们所能见到的传统工艺已经寥寥无几了。没有人再去穿蓝印花布衣,没有人再去做荷包,缝纫机躲进了服装厂,织布机藏进了大山深处,而失去了这些技艺与工具的中国现代女人,仿佛一下被抽走了魂被斩断了根。(反观当下,刺绣的传统工艺已经渐趋沦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传统工艺衰落的无奈之情。)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宝钗坐在床前绣鸳鸯的情景,红莲浮动,群禽相戏,好不生动活泼。那样鲜亮的活计似乎只能用来配那一群心灵手巧、温柔可爱的女子。我们久久依恋的梦中古人,因这传统的手艺而更加亲切。同样,恰恰是刺绣的习惯,如古代的女子一般多了一份如水的心境。(联想宝钗绣鸳鸯的情境,“绣”出了一份如水般温柔清澈的意境。)
  我不知道该如何判定传统的去留,但恋旧情结始终萦绕在我的生命中。因为那些历经沧海桑田,走过千山万水的传统工艺有着现代技术所无法企及的高度。那种从刺绣上散发出的沉静、娴雅、温柔气息,让人们一时间就如落叶归根一样。(总结上文,“不知道”把道理说得恰到妙处。)
  传统的刺绣技艺何时才能重生,活在中国人的梦中呢?我不知道了。但我仍旧渴盼。
  它让我们时刻记着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寄托期望,意味悠长。)
  点评
  本文是一篇说理丰盈的议论类散文,文章亮点有三:一是善于联想,从母亲绣花想到绣十字绣的时髦,由刺绣的历史追溯到中国女子的性格,从机器代替手工到宝钗绣鸳鸯的场景描摹,纵横古今,颇具文化味和历史感,寄予对中國传统手工艺的追怀和深切的忧思;二是由浅入深的立意,作者从刺绣着手,不仅在写一种日渐衰落的传统工艺,而且还写出中国女子身上散发出的沉静、娴雅、温柔气息,深度解析了传统文化;三是联系当下的现实,走过千山万水,对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机器工业的语境下该如何去留提出了疑问,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作者对传统手工艺的忧与爱。
其他文献
上海市最近举行了以“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和“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小学生征文比赛。但令主办方感到意外的是,在沪600多所小学、逾两万名学生的参赛作品中,“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笔下成了“我家的传家宝”。不少学生将自家的传家宝聚焦在传统美德上,但落笔却都是“自己的铅笔用到很短很短了还不舍得扔掉”。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剖析了小学生“写作撒谎”的根源,是因为远离和失去了生活——“今
期刊
有香港高考之称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近日发榜,今年共有6.8万考生参与,当中有4位考生荣膺“状元”。4名状元当中,有3名表示立志行医,1名表示想当律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状元中,竟无一人选择学医。近年来,在内地的确存在“学医爆冷”现象,有的省份医学专业分数线持續下降,医学院招不到优质生源等。甚至有权威媒体报道称,近八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一度引发全社会对医学行业的担忧
期刊
水是大自然最基本的元素,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水不仅是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性格。  水之刚毅  “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水是刚毅的。  一往无前,奔泻万里,惊涛拍岸。冲,若蛟龙出海;奔,若猛虎下山;荡,若大鹏展翅;泻,若万马奔腾。水的刚毅使人们义无反顾。  乌江边的项羽,力拔山兮,率江东子弟,破釜沉舟,势如破竹,而亡秦国。  黄河畔的曹操,横槊赋诗,统青州将士,背水
期刊
老王听到检票员的话,手里的车票颤抖了一下,险些掉下去,被他手忙脚乱地接住了。  “又是从黄牛那里买的吧?现在这种假票我可见多了!”检票员挥挥手,示意他离开。  老王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廉价西装,浑身散发着建筑材料的气味,他背着一个巨大的蛇皮袋,手足无措地用厚实的手掌摩挲着那张薄薄的票。  “不可能哩……那人跟我保证了!拿命保证的!”  排在他后面的人不耐烦地笑:“这种票贩子,一个人有一百条命!你快去
期刊
[ 本场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人们总太相信现实;其实,现实的背后往往才是真正的现实。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第一句话“有时候,人们总太相信砚实”,这句话有三个词需要注意:“有时候”“总”“太”。“有时候”强调不是所有的时候,而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总”强调的是一
期刊
梦境中,你来到天堂,你被赠予了一株花,半晌,梦醒,你低头发现你的手中有一株柯尔律治之花,它正在开放。  这是博尔赫斯的一种设想,现实与虚幻像被这一株花贯通了,它连接两头,它在传递些什么?何为现实?何又为假象?于是这株花成了意象,让我思考。  诚然,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现实提供什么,就抓紧什么。纵使思想的潮水咆哮着想要奔腾,你还是愿它不起波澜,这就使许多现实成了假象,需要强调的是,這个现实是你作为一
期刊
两面词是指本身包含两个相反意义词素的词语,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所以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或者语义含有两面的词,否则就会造成语义上的不对称。有的学生碰到此类题时,一看到只有一个两面词就判定是“一面与两面不能相承”,这其实是没有真正掌握一面对两面的搭配情况,现结合有关例子谈谈如何判定“两面词”应用的对与错。  我们在
期刊
在一般人看来,一篇好的议论文就像一道精美的大餐,必得有新鲜上好的食材方能完成;也如一件华美的衣袍,必得有上好的丝线方能织就。但是作文题目变化无穷,古今中外的人事典故浩如烟海,若没有非常深厚的语文功底和素养积累,没有博闻强记的天才大脑,我们能在考试中想得到、记得起、用得上的素材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考场作文就像要求一位绣娘只用几把棉条织成华服霓裳,这看起来不可能的事,现实中却完全可以做到,
期刊
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其实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学生的作文呢?最基本的方法是读写结合,基本的抓手则是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元素。还比如,典故、文化专著等,都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首先开展阅读活动,然后再以此为主体内容(素材)组织写作活动。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读写活动,既丰富了知识,濡养了心灵,也自然而然地提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自己成长的经历现身说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却不思进取,啃老族盛行,让人担忧。你认为青春应该是怎样的?是拼搏奋斗,还是佛系随安?请写一篇论述性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呈现  青春不放手搏,可好?  【这样的标题不适合作论述文的题目。文字戏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