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非其人,终致大祸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帝尝谓高力士曰a:“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大盛,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帝曰:“卿勿言,朕徐思之。”自去秋水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b,以灾沴归咎于岘。九月,贬岘长沙太守。帝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帝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c,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高力士侍侧,帝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
  帝默然。
  臣祖禹曰:明皇之言未为失也,其失者任非其人也,诚使朝事付之相如姚、宋d,边事付之将如王忠嗣e,夫复何忧哉?而以奸宄为贤能,巨猾为忠良,是以祸乱成而不自知也。自李林甫之时f,言路塞绝,以妄言为实,以实言为妖。杨国忠知其君之可欺也而欺之,公卿大夫百执事之人,宴安宠禄,谀佞成风,大乱将作,凡民且能知之,而无一人敢言者,盖其君子皆去,其立于朝者皆小人也。高力士,帷幄之臣,非有深谋远虑,心知其事,而不忍噤默,此非其忠义过人,盖朝廷无贤,百官失职,而至于宦者言天下之事,明皇亦可以悟矣,而曾不之省,以及于乱,
  不亦宜乎?
  (《唐鉴》)
  注释:
  a 帝:指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 高力士:唐玄宗时期著名宦官。
  b 杨国忠: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族兄,在杨贵妃得宠后飞黄腾达,并升任宰相。任宰相期间,他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李岘(xiàn):唐朝宗室。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玄宗天宝时为京兆尹,因被杨国忠排挤,出任长沙太守。代宗时,官至宰相。
  c 房琯(guǎn):唐代官員,开元时任卢氏县令,颇有政绩。天宝中,又任宜昌、琅琊、扶风等郡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他跟从玄宗逃往成都,升任为宰相。
  d 姚、宋:即姚崇、宋璟。两人均为唐代名相,为唐朝的发展励精图治,贡献力量。
  e 王忠嗣:唐代名将。因受宰相李林甫的嫉恨而被诬陷,并受到审讯,不久后抑郁而终。
  f 李林甫:唐朝宗室,唐玄宗时官至宰相。担任宰相期间,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大意:
  玄宗曾对高力士说:“朕现在已经老了,朝廷的事交付给宰相,边境的事交付给各位将领,还有什么担忧呢?”高力士回答说:“臣听说在云南几次战败丧师,而且边境将领拥兵太盛,陛下用什么来控制他们?臣怕一旦祸乱爆发,就再不能挽救,怎么说无忧呢?”玄宗说:“卿不要说了,朕慢慢考虑一下。”自去年秋天水灾旱灾相继出现,关中大饥,杨国忠厌恶京兆尹李岘不依附自己,把天灾归咎于李岘。天宝十三载(754)九月,把李岘贬为长沙太守。玄宗担忧久雨会伤害庄稼,杨国忠拿来长得好的庄稼献给玄宗,说:“雨虽然下得多,但没有伤害庄稼。”玄宗以为确是如此。扶风太守房琯报告所管辖的地区发生了水灾,杨国忠让御史写奏章揭发他的过失。这一年,天下没有人敢说有灾害。高力士在旁边侍候,玄宗说:“淫雨久不停止,卿有什么话可以全部说出来。”高力士回答说:“自陛下把大权交给宰相,赏罚没有章法,阴阳已经失去常度,臣哪里敢说话?”玄宗沉默不语。
  臣下我范祖禹评论说:唐明皇的话没有说错,他的失误是任用的人不对。如果真把朝廷的事交给像姚崇、宋璟那样的宰相,边境的事交给像王忠嗣那样的将领,那还有什么担忧呢?可是他却把奸邪之人当作贤能之人,把巨猾当作忠良,所以祸乱已经形成而自己还不知道。自李林甫当宰相的时候起,进言之路就已被堵塞了,把欺妄的话当作实话,把实话当作妖言。杨国忠知道这个君主可以欺骗,于是就欺骗他,朝廷里的公卿大夫以及众多的官员,只知享受平安和贪图恩宠及俸禄,阿谀奸佞成风,大祸乱将要爆发,凡是百姓都能知道这一点,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这是因为君子都离开了朝廷,立于朝廷的都是小人了。高力士是侍候玄宗生活的人,并不是有深谋远虑的人,他心中知道这些情况,而不忍沉默不言,他不是忠义过人的人,只是因为朝廷中已经没有贤才,所有的官员都失职了,以至于宦官来讲天下的事,唐明皇也应该有所醒悟了,可是他还是没有醒悟,最后终于出现了大乱,不也是应该的吗?
  【点评】
  唐玄宗统治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开元年间),玄宗励精图治,勤政爱民,重用贤才,创造出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后期(天宝年间),玄宗则沉湎于享乐,不思进取,更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邪之人为宰相,他们把持了朝政大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惨剧,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此文强调的是用人的问题。《论语·宪问》篇记载了一则故事,孔子说卫灵公无道,季康子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他还没有失去国君的位置呢?”孔子回答:“有仲叔圉负责接待宾客,有祝鮀负责治理宗庙,有王孙贾负责治理军事。卫灵公怎么会失去国君的位置呢?”仲叔圉、祝鮀、王孙贾都是卫国的贤人,有他们辅佐国君,便能纠正国君的过失,国家自然会太平无事。反观唐玄宗晚年,用人不当,朝中不是小人就是平庸之辈,贤能之人则被排挤在外,最终只能等着祸乱的到来。(海涛)
其他文献
由汉以来,苟进言于天子,无不以犬马自予者。呜呼!犬马之贱,诚若是甚矣。夫治国守道之臣,进以义,退以礼,而犬马之说不已贬乎?使夫乱国偷容之臣,进以利,退以刑,而犬马之说不已僭乎a?  夫犬之为人用也,不过受一器之食,然而外则有获兽之效,内则有御寇之猛,斯可谓适其材矣。今夫马之为人用也,不过尽一钧之刍b,然而外则有兵战之捷,内则有驰猎之奉,斯亦可谓适其材矣。故功著而利不益,身勤而事不害。如虽廉能之士,
期刊
有一次,送一本自己写的书给一位老先生。他翻开来,见到扉页的题签,笑了:阁下这印章,想必是在马路边小摊刻  的吧。  好眼力,真是让他猜个正着。  一些时日以后,此老将一方镌有我名姓的印石,和另一枚闲章,送了给我。果然,出手不凡,印在样张上,多了一点书卷味,少了一点匠人气。  “您老的手艺?”  “老来无事,玩些雕虫小技,向你卖弄卖弄。”  那闲章怪有趣,不圆不方,什么形状也说不上,字刻得不篆不隶,
期刊
陈芸是谁?《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美妻,又称芸娘。林语堂赞她:“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人说《浮生六记》是小《红楼梦》,陈芸有如大观园中的人物。不错,陈芸是有点像,那么,陈芸像谁?  有点像探春。缘何?曹雪芹和沈复描摹二人时不约而同都用了同一个词——“顾盼神飞”,眸子明亮灵动,神采飞扬。这样的眼神告訴我们:主人聪慧,有主见,行事练达。不是吗?探春理家,把乱象丛生的大观园整顿得有声有色
期刊
面向党员干部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月刊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958  2.网上購买。①通过当当网、亚马逊网上商城、京东网、杂志铺订购。  ②通过中华书局读者服务部网站订购。  3. 邮购。均挂号邮寄,单本总价10 元,全年总价120 元。  ①邮局汇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注明期数、数量、联系电话,如需发票请注明单位名称。汇款地址:(100073)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收
期刊
送走生机盎然的春季,经过暑热难耐的夏季,我们又将迎来凉爽宜人的秋季。一年又一年,季节的轮转无止无休。  提到“季”字,大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季节”,然而实际上,“季”最初的意思并非如此,而是跟排行有关。这个意思从它的字形上就能看出端倪。  “季”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上面是“稚”的省略,下面是“子”。“稚”表示晚种的农作物,含有“时间在后”的意思,同时也兼表读音。“子”则表示跟人有关。上下两部分
期刊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是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为郑成功祠题写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也是他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被赐国姓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名将,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本名森,字大木,又字明俨。他的父亲郑芝龙是当时福建海商中的一个重要首领,以中国台湾为据点,在中国、日本、
期刊
中国古代考核制度源远流长。据古籍记载,舜的时候就实行过“三载考绩,三考黜陟”(黜,罢免;陟,升迁)的定期考核办法,以后逐步完善,一直到清末。古人在长期的用人实践中,根据用人的实际需要创造了若干不同的考核形式:有结合任期的定期全面考核,称为“考课”“考绩”“上计”“考满”等;有以廉政、整顿官员队伍为目的的考核,称为“刺察”“访察”“京察”“外察”等;有以选拔任用为目的的考核,一般称为“考察”等。这些
期刊
女儿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将《三国演义》列为课外阅读书目,对于认字不多的她,读这样一部文白夹杂的“名著”是有相当难度的。结果可想而知,书没有翻上几页便合上了。想想自己与她年纪相仿时,是通过听书才知道三国故事的。  “听书”,这是我们家乡的说法。最早接触评书,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听的第一部大书应该是《岳飞传》吧。那时电台里只在午间播放评书,而幼儿园里是没有广播可听的。所以每星期其实只有周日才能听到一
期刊
四、家人皇帝  梁武帝在家族问题上,基本上不把国法当回事。好像他只是萧家的家长,而不是梁朝的皇帝;好像管制好自己的亲属,只是处理家族的私人事务。  萧衍从雍州谋划起兵,其兄弟在建康者都受到了牵连,大哥萧懿更是死于非命。因此称帝之后,兄弟昆侄,个个高官厚禄,违法之事,萧衍颇为纵容,有罪不惩,反而呵护有加。我们这里举三个亲属的例子。  第一个是六弟临川王萧宏(473—526)。  萧宏比萧衍小九岁,长
期刊
清雍正皇帝曾御书四个大字作为匾额赐给吏部,这四个大字是:“公正持衡”。“持衡”就是保持公平,“公正持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正公平”的意思。在用人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意义重大,它是确保用人工作正常进行、保证用人效果的法宝。倘若用人不公,一是会使德才兼备的人才无法发挥作用,很多重要职位被无德无才者占据,从而造成效率低下,政事混乱;二是长此以往,优秀人才不服,难免意气消陈,而小人竞进,投机钻营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