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以生活为基点,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寻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从而实现学生从消极等待到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教学中以建立生活为圆心的“生活磁场”,以生活为主题统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遵循“生活——课堂——生活”的流程。惟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政治;新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理论性比较强,这使得学生很难真正走近这门学科,并产生共鸣。为扭转这一尴尬的局面,回归生活便成了此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强音。回归生活,通过生活焕发教育的力量,思想政治课才能真正实现其育人的功能。
一、创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课的育智功能和育人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便是知识作为一种外在的东西强行地被赋予给学生,因而难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强化生活环节,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理论、观点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新的认知与其原有的情感体验发生碰撞,把外在的道德认识纳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之中,从而真正将教师的空洞说教内化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笃信和认同。
2.有利于建构真实、民主、探究、互动的政治新课堂
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学生首先被当作生活中的人来看待,他们和教师同样作为生活主体参与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情味的对话与交流。这样学生就有了被尊重的满足,沉睡心底的主体意识被不断唤醒,就会很自然地流溢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态度,主动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愿望。
3.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把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搬到课堂中来,主张在生活中学习并成长,学生不必每天被禁锢在书本和教室里,而是尽可能地实现和生活的结合,在生活中,他们的头、手、眼、嘴都被解放出来,这样思维具有了较大的思考自由度,创造的潜能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实施的策略
1.教学理念生活化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呼唤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全新模式,因此,教师不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对话”引入课堂,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展开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被尊重,才会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思维的潜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音乐、笑话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消除紧张和戒备心理,以更加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能更加自如地展开课堂交流、互动,这样民主的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持续生成。
2.资源开发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反思过去的课程意识,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死书”为“教活书”。可以说,教师能否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并能够准确开发和利用对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现行教材为例,新教材直接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与生活》作为4个必修课程模块的标题,既强化生活与课程的联系,又凸显“生活化”的主旋律,说明学生所要接触的课程内容和我们面对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课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亲近课程,就是亲近生活本身,从而拉近了书本和学生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再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新教材图文并茂、异彩纷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诸多调整,逐步实现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政治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图找到教材知识的生活支撑点,开发和利用书本中的生活资源,使课堂不再囿于狭窄的教室里,学生也不再被束缚在纯粹的文本中,实现课内教学课外化、生活化,用生活的手段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践行、去分析、去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教学手段生活化
为了顺利完成课程设置的具体目标,较好地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的达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令课堂大放异彩;而一个糟糕的教学方法,往往则会令课堂听取“鼾”声一片。因此,在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必须努力找到实现生活、再现生活的教学方法。
例如:情境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主动投入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立体的学习环境,给他们的学习留有足够思考、探究、合作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探究教学法则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对预设教学内容的主动建构。
可见,将生活引入课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便成为政治教师教学实践的必然选择,相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会走出“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宣言全集》(四)[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政治;新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理论性比较强,这使得学生很难真正走近这门学科,并产生共鸣。为扭转这一尴尬的局面,回归生活便成了此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强音。回归生活,通过生活焕发教育的力量,思想政治课才能真正实现其育人的功能。
一、创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课的育智功能和育人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便是知识作为一种外在的东西强行地被赋予给学生,因而难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强化生活环节,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理论、观点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新的认知与其原有的情感体验发生碰撞,把外在的道德认识纳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之中,从而真正将教师的空洞说教内化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笃信和认同。
2.有利于建构真实、民主、探究、互动的政治新课堂
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学生首先被当作生活中的人来看待,他们和教师同样作为生活主体参与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情味的对话与交流。这样学生就有了被尊重的满足,沉睡心底的主体意识被不断唤醒,就会很自然地流溢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态度,主动产生想学习要学习的愿望。
3.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把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搬到课堂中来,主张在生活中学习并成长,学生不必每天被禁锢在书本和教室里,而是尽可能地实现和生活的结合,在生活中,他们的头、手、眼、嘴都被解放出来,这样思维具有了较大的思考自由度,创造的潜能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实施的策略
1.教学理念生活化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呼唤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全新模式,因此,教师不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对话”引入课堂,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展开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被尊重,才会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思维的潜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音乐、笑话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消除紧张和戒备心理,以更加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能更加自如地展开课堂交流、互动,这样民主的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持续生成。
2.资源开发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反思过去的课程意识,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死书”为“教活书”。可以说,教师能否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并能够准确开发和利用对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现行教材为例,新教材直接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与生活》作为4个必修课程模块的标题,既强化生活与课程的联系,又凸显“生活化”的主旋律,说明学生所要接触的课程内容和我们面对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课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亲近课程,就是亲近生活本身,从而拉近了书本和学生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再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新教材图文并茂、异彩纷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诸多调整,逐步实现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政治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图找到教材知识的生活支撑点,开发和利用书本中的生活资源,使课堂不再囿于狭窄的教室里,学生也不再被束缚在纯粹的文本中,实现课内教学课外化、生活化,用生活的手段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践行、去分析、去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教学手段生活化
为了顺利完成课程设置的具体目标,较好地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的达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令课堂大放异彩;而一个糟糕的教学方法,往往则会令课堂听取“鼾”声一片。因此,在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必须努力找到实现生活、再现生活的教学方法。
例如:情境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主动投入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立体的学习环境,给他们的学习留有足够思考、探究、合作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探究教学法则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对预设教学内容的主动建构。
可见,将生活引入课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便成为政治教师教学实践的必然选择,相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会走出“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宣言全集》(四)[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