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会因人而异,从高一到高三,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对不同的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的方法做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阶段
高中数学的教学,既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又强调能力立意。以数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各个年级阶段,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教学的方法当然也有所差异。
一、高一阶段的数学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一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而不能一味的强度难度,学生学的轻松了,而且能激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他们能从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二)注重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过渡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而且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复习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中新内容,如在高一和初中衔接的阶段,每次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都要注意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铺垫,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
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较好的过渡,要设计好教学程序,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类比、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为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高二阶段的数学教学
(一)全面复习打实基础
基础部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所谓基础,是指比较简单、一般学会就能拿分的题目。例如今年四川高考数学题出现了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求通项,甚至还有关于集合或是虚实数的题目等等。笔者称这类题目为“大杀器”。这类题往往让人心烦意乱:做出来觉得理所应当,要是突然“糟了”便是五雷轰顶,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最简单的基础题会成为埋伏在茫茫试卷间的“大杀器”?正是因为“理论上讲”这些题都是照搬知识点,认真学了肯定做得来。于是做不来时会慌张,下来突然想起时会懊恼,恨不得回去做个十遍八遍。这个心理战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大量的时间被投向基础,正如方法二,合理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不仅是学习数学结论,更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不能只满足于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教师讲课,完成布置的作业,考试考出好成绩,而应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也认为: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可见,学生参与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而学生这种意识的获得,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高三阶段的数学教学
(一)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突出重点、因人而异
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几个层次。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他的内容和方法就迎刃而解。
四、总结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由于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也有差异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侧重点也应该有偏差,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的同时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10).
[2]肖金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阶段
高中数学的教学,既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又强调能力立意。以数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各个年级阶段,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教学的方法当然也有所差异。
一、高一阶段的数学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一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而不能一味的强度难度,学生学的轻松了,而且能激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他们能从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二)注重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过渡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而且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复习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中新内容,如在高一和初中衔接的阶段,每次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都要注意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铺垫,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
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较好的过渡,要设计好教学程序,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类比、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为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高二阶段的数学教学
(一)全面复习打实基础
基础部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所谓基础,是指比较简单、一般学会就能拿分的题目。例如今年四川高考数学题出现了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求通项,甚至还有关于集合或是虚实数的题目等等。笔者称这类题目为“大杀器”。这类题往往让人心烦意乱:做出来觉得理所应当,要是突然“糟了”便是五雷轰顶,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最简单的基础题会成为埋伏在茫茫试卷间的“大杀器”?正是因为“理论上讲”这些题都是照搬知识点,认真学了肯定做得来。于是做不来时会慌张,下来突然想起时会懊恼,恨不得回去做个十遍八遍。这个心理战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大量的时间被投向基础,正如方法二,合理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不仅是学习数学结论,更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不能只满足于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教师讲课,完成布置的作业,考试考出好成绩,而应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也认为: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可见,学生参与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而学生这种意识的获得,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高三阶段的数学教学
(一)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突出重点、因人而异
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几个层次。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他的内容和方法就迎刃而解。
四、总结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由于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也有差异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侧重点也应该有偏差,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的同时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10).
[2]肖金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