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日的下午,我到学校查看学生返校情况。走到宿舍门口,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提着裤子站在门边,满脸通红。我摸摸他的头,关切地问:“小朋友,怎么啦?”他说:“我拉肚(布依语,拉屎)放裤子了。”他说,中午跟爷爷在瓜地吃了很多西瓜,一到学校肚子就咕咕叫,刚把书包放好,憋不住就拉了。听罢,我急忙将挎包扔到一边,帮他脱掉裤子,抱他到卫生间清理干净,再找衣服给他换上。
帮这些刚进校门上厕所还不会擦屁股、经常提着裤子哭着走出来的学生擦屁股,在我们贵州省罗甸县第四小学(以下简称“罗甸四小”)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罗甸四小是一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有留守儿童1400余名,来自全县所有乡镇的农村家庭。许多学生因为家中无人照料或是离家太远,小小年纪便远离父母住在学校,自己照顾自己。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每每提起这些孩子,都会觉得格外酸楚。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如果不能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甚至社会的和谐。所以,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首要工作,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学校而言,唯有真正从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抓起,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才能够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罗甸四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在学校营造“像家庭一样的学校,像父母一样的教师,像兄弟一样的同学”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住址、家庭电话、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记录外出家长的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调查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具体情况,落实扶贫助学及帮扶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册,客观、公正地记录留守儿童的各项成长情况,做好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档案。
其次,为留守儿童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留守儿童管理制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办公室,有行动方案、有制度、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有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学校实行问题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发动全校教职工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建立教师联系留守儿童制度,鼓励各教师争当留守儿童特别是问题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各“代理家长”担起责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经济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同时,学校还将留守儿童的管理纳入教师考核,与教师的晋级、评先评优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多多关爱学校的留守儿童。
除了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学校和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受家庭的影响,学生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不讲卫生、言语粗鲁、厌学、邋遢等。针对此情况,每新学期一开学,学校会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养成教育,通过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帮助,规范学生的谈吐、穿着、卫生、就餐、仪容仪表、住宿、学习等行为习惯,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许多留守儿童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对自己缺乏自信。为此,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对结帮扶,倡导每一名教师都与几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其心理、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帮扶。建立起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教师针对心中有疑虑、行为有偏颇的学生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其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纠正行为。有时,教师也会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心里的问题,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五六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有一些女学生因为羞怯,所以总是把自己裹起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是两三件衣服不离身,结果不仅自己汗流浃背,教室里也有一股汗味。于是,一天下午,我把高年级的三百多名女生集中起来,跟她们谈心、聊家常,给她们讲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心理特征,告诉她们发育是正常的现象,无须害羞,说明她们正在成长。也教她们进入青春期,穿衣时应该在里面穿一件合适的内衣,外面再穿单衣,这样一来,不仅不用夏天捂好几层衣服,而且更显得阳光有气质。见到她们微微点头的样子,我很高兴,现在五六年级的女学生改变了这种怕羞心理,又变得阳光开朗了。
每年新生入学,最让我揪心的就是他们的生活问题,低年级学生普遍生活不能自理。通常开学的前一两个星期,我都住在学校,晚上去学生宿舍里,手把手地教学生摆放洗漱用品、叠放衣物和床上用品、使用卫生间、清洗衣物,等等。夜里还要巡寝两次,以防学生踢被子而感冒,特别是对有尿床现象的学生要提醒他起夜。有5个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时经常尿床,经过半个多月的巡寝提醒和指导后,他们基本形成了良好的生理习惯,不再尿床。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校讯通平台、电话、网络、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建立完善的家校联系网络,帮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遇到重大问题则请家长回家亲自参与解决。在春节农忙时,组织召开返乡劳务输出人员子女情况通报会、座谈会,以此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制定关爱留守儿童相关管理制度,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精准
帮扶。
曾有个一年级的住宿学生因为想家,下午放学以后偷偷从学校跑了出去,但是也并没有回家。得到消息后,学校迅速召开全体教师紧急会议,制订寻找学生的预案,布置了寻找学生的任务。会议一结束,教师们兵分几路,拿着学生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学生可能去的地方。游戏室、街道、广场、亲戚家,我们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从下午一直找到晚上9点,教师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更顾不上休息。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学生找到。
夜更深了,学生的安危时刻牵挂着我的心,我在心里呼唤着:孩子,你现在究竟在哪里?山里的夜晚格外黑,也格外危险。如果一直找不到他……我真的不敢想,也不愿意往下想。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终于,有消息传来,教师在学校附近的大口径排污水管里找到了他!所有人高高悬起的心终于放下了。家长从另一路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过来,拉住双手我的手,激动地说:“娃娃不听话,老师,让你们受累了……孩子在四小读书,我们家长是一千个放心、一万个放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钟,但回想起家长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工作的价值,守护这群孩子的幸福。
没想到我对学生的呵护和关爱,竟招来教师们的“嫉妒”。一次会议上,教师们对我说:“校长,你对那些孩子那么好,他们既不是你的孩子,又不是你亲戚朋友的孩子,而我们每天和你在一起,你却对我们那么严、那么苛刻,真是不公平。”我笑了:“如果你们和家长都说我对孩子不好,那我才要反省自己。对你们要求严格,那是对你们的爱,如果让你们随心所欲,那才是害你们。”会场先是安静了下,然后突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教师们异口同声地喊:“校长,为了我们学校1600多名留守儿童的快乐健康成长,我们一起努力吧!”我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份艰辛的工作能得到教师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教育圣地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播种、耕耘,我甘心,我愿意。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積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继续用一颗诚挚的心和满腔热血服务农村教育,让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享受教育,健康成长。
(作者系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第四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agjszz.cn
帮这些刚进校门上厕所还不会擦屁股、经常提着裤子哭着走出来的学生擦屁股,在我们贵州省罗甸县第四小学(以下简称“罗甸四小”)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罗甸四小是一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有留守儿童1400余名,来自全县所有乡镇的农村家庭。许多学生因为家中无人照料或是离家太远,小小年纪便远离父母住在学校,自己照顾自己。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每每提起这些孩子,都会觉得格外酸楚。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如果不能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甚至社会的和谐。所以,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首要工作,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学校而言,唯有真正从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抓起,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才能够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罗甸四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在学校营造“像家庭一样的学校,像父母一样的教师,像兄弟一样的同学”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住址、家庭电话、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记录外出家长的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调查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具体情况,落实扶贫助学及帮扶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册,客观、公正地记录留守儿童的各项成长情况,做好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档案。
其次,为留守儿童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留守儿童管理制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办公室,有行动方案、有制度、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有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学校实行问题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发动全校教职工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建立教师联系留守儿童制度,鼓励各教师争当留守儿童特别是问题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各“代理家长”担起责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经济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同时,学校还将留守儿童的管理纳入教师考核,与教师的晋级、评先评优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多多关爱学校的留守儿童。
除了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学校和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受家庭的影响,学生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不讲卫生、言语粗鲁、厌学、邋遢等。针对此情况,每新学期一开学,学校会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养成教育,通过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帮助,规范学生的谈吐、穿着、卫生、就餐、仪容仪表、住宿、学习等行为习惯,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许多留守儿童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对自己缺乏自信。为此,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对结帮扶,倡导每一名教师都与几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其心理、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帮扶。建立起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教师针对心中有疑虑、行为有偏颇的学生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其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纠正行为。有时,教师也会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学生心里的问题,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五六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有一些女学生因为羞怯,所以总是把自己裹起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是两三件衣服不离身,结果不仅自己汗流浃背,教室里也有一股汗味。于是,一天下午,我把高年级的三百多名女生集中起来,跟她们谈心、聊家常,给她们讲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心理特征,告诉她们发育是正常的现象,无须害羞,说明她们正在成长。也教她们进入青春期,穿衣时应该在里面穿一件合适的内衣,外面再穿单衣,这样一来,不仅不用夏天捂好几层衣服,而且更显得阳光有气质。见到她们微微点头的样子,我很高兴,现在五六年级的女学生改变了这种怕羞心理,又变得阳光开朗了。
每年新生入学,最让我揪心的就是他们的生活问题,低年级学生普遍生活不能自理。通常开学的前一两个星期,我都住在学校,晚上去学生宿舍里,手把手地教学生摆放洗漱用品、叠放衣物和床上用品、使用卫生间、清洗衣物,等等。夜里还要巡寝两次,以防学生踢被子而感冒,特别是对有尿床现象的学生要提醒他起夜。有5个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时经常尿床,经过半个多月的巡寝提醒和指导后,他们基本形成了良好的生理习惯,不再尿床。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校讯通平台、电话、网络、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建立完善的家校联系网络,帮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遇到重大问题则请家长回家亲自参与解决。在春节农忙时,组织召开返乡劳务输出人员子女情况通报会、座谈会,以此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制定关爱留守儿童相关管理制度,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精准
帮扶。
曾有个一年级的住宿学生因为想家,下午放学以后偷偷从学校跑了出去,但是也并没有回家。得到消息后,学校迅速召开全体教师紧急会议,制订寻找学生的预案,布置了寻找学生的任务。会议一结束,教师们兵分几路,拿着学生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学生可能去的地方。游戏室、街道、广场、亲戚家,我们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从下午一直找到晚上9点,教师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更顾不上休息。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学生找到。
夜更深了,学生的安危时刻牵挂着我的心,我在心里呼唤着:孩子,你现在究竟在哪里?山里的夜晚格外黑,也格外危险。如果一直找不到他……我真的不敢想,也不愿意往下想。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终于,有消息传来,教师在学校附近的大口径排污水管里找到了他!所有人高高悬起的心终于放下了。家长从另一路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过来,拉住双手我的手,激动地说:“娃娃不听话,老师,让你们受累了……孩子在四小读书,我们家长是一千个放心、一万个放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钟,但回想起家长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工作的价值,守护这群孩子的幸福。
没想到我对学生的呵护和关爱,竟招来教师们的“嫉妒”。一次会议上,教师们对我说:“校长,你对那些孩子那么好,他们既不是你的孩子,又不是你亲戚朋友的孩子,而我们每天和你在一起,你却对我们那么严、那么苛刻,真是不公平。”我笑了:“如果你们和家长都说我对孩子不好,那我才要反省自己。对你们要求严格,那是对你们的爱,如果让你们随心所欲,那才是害你们。”会场先是安静了下,然后突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教师们异口同声地喊:“校长,为了我们学校1600多名留守儿童的快乐健康成长,我们一起努力吧!”我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份艰辛的工作能得到教师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教育圣地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播种、耕耘,我甘心,我愿意。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積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继续用一颗诚挚的心和满腔热血服务农村教育,让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享受教育,健康成长。
(作者系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第四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a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