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凝土浆料制作时原料的选择标准,并详细介绍水泥与骨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其次重点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将影响工程质量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总结。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将其应用在建设过程中,可大幅度提升工程质量,使用阶段也更具有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材料选取质量要求
1、混凝土施工水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材料搅拌时会添加适量的水,对其进行选择要遵从以下几方面要求。首先是杂质问题,天然湖泊中的水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是不允许的,因其中含有大量泥土杂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水泥与骨料之间的比例也会因此而改变。其次是水的化学性质,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时不可以使用海水,其中含有的盐分会腐蚀钢筋材料。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水也不可应用在其中,可能会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其他种类的杂质。在对混凝土施工用水进行判断时可参照饮用标准,使用前要选取样本进行检验,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2、混凝土施工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制作的重要原料,需根据建筑承重要求来选择强度标准,不同使用方向的水泥会根据成分进行划分。首先是普通水泥,多数由矿物质与硅酸盐制作而成,使用到建筑中承载性能一般,但造价成本低廉,可满足工程混凝土模块的基本要求。其次是特殊水泥,由于在其中添加了化学外加剂,因此具有常规水泥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例如快速凝固、遇水膨胀等。在制作混凝土前要对水泥强度进行计算,满足承重需求后不必增大强度标准,以免造成材料浪费。水泥采购后存放场地要干燥通风,并且有挡雨措施,也不可在阳光下暴晒。
同一建筑工程中会使用到多种不同强度的水泥材料,在采购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种类水泥的数量,并做好标记工作,避免使用阶段发生错误。采购时间较长的水泥在使用之前要对质量进行检查,观察化学性质是否有变化,其中含有结块可能是受潮导致,经过碾压处理可投入使用。若存放时与水分接触造成结块,很难再应用到施工中,应将变质部分祛除,正常部分可继续使用。
3、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的质量控制
骨料分为粗细两种,是根据直径尺寸进行划分的,在建筑施工中,将粒径超出4.75毫米的矿物质颗粒称之为粗骨料。骨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在调制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天然河沙,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河沙表面会存在风化孔,添加到混凝土中会影响材料渗透性能。同时此类骨料结构脆弱,建筑结构承载性能也会因此而降低。可使用人工爆破碾碎的岩石颗粒,计算合适的比例与尺寸来添加,可提高工程稳定性。骨料由于颗粒结构较大,很容易混入杂质,在使用前应对纯度进行测试,当颗粒大小不均不符合施工需求时,可借助设备来筛选,筛除的大颗粒矿物质可继续碾压使用。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配料,搅拌和运输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
即使技术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在混凝土制作阶段都要进行试验与计算,不可凭借感觉而盲目添加原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两种表述方法,首先是1立方米内各原料的含量。如混凝土结构单位立方米内需要水泥100千克、骨料30千克、水分60K。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显示比例,可应用在初期设计中,但为避免混凝土原料调制量超出使用需求,造成浪费,通常会将比例转换为上述用量。制作完成后可选取一部分样品来进行检测,任何一样原料比例失调都不能投入到使用中,要将工程的安全质量放在首位。
2、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的技术要点是振捣强度与时间,如果建筑施工需要的原料较多,可分批次進行搅拌,避免单次投入量过多泥灰与水分不能融合。各项原料的投放顺序也需要注意,由于水泥与砂石的颗粒大小不同,同时投入很容易发生结块现象,可依次进行。水泥遇水后最外层会发生变化,在振捣时会有一部分粘在设备容器壁中,这时技术人员可使用工具对水泥罐外部进行敲打,使混凝土材料搅拌均约。搅拌后若不及时使用材料会出现沉积现象,水分与各原料脱离,因此在浇筑前要注意观察,必要时可再次进行搅拌。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运输管理
施工场地较小时会将混凝土预制,再运送到工程现场。运输时要做好防雨措施,尽量保持称装容器平稳,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材料溢出造成浪费。运输时间要尽可能的缩短,选择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场地来预制。运输前要对材料强度类型进行标注,并将资料交由现场技术人员,避免发生使用错误。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混凝土浇筑前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开展施工前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将其中含有的杂质全部清除干净。浇筑需要在模板中进行,这时要注意的是模板摆放位置与规格,为达到承载需求,建筑承重结构施工时会在其中安放钢筋材料,此时要注意浇筑是否会对钢筋摆放位置造成影响。任何钢筋材料摆放位置偏离后都会对承重性能造成影响。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对浇筑部分进行标准,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进展。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较厚时可分阶段开展浇筑,避免材料内部水分不能及时散发,表面出现有害裂缝。分层浇筑时要重点主要每层混凝土材料的粘合问题,并对表面平整度进行检验。承重墙体中含有大量钢筋材料,要保障墙体两侧的浇筑厚度相同,否则相对薄弱的一面会出现断裂、破损,需要再次返工重新修筑。
3、混凝土的浇筑应持续进行
混凝土材料浇筑施工时不可以发生中断,要连续进行,否则中断期间混凝土材料表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凝固,结构浇筑完成后,内部水分含量不均等,养生时间很难控制。当工程进展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不得不中断混凝土浇筑施工,此时应尽可能的缩短间隔时间,并对已完成部分进行保护,避免水分过快蒸发以及表面被垃圾所污染。
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早期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会与后浇筑结构之间形成施工缝,通常是由于浇筑施工出现终止造成的,需要对其进行修补处理,否则继续开展后续施工会造成承载能力下降。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2、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是指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构件的外形正确,表面的平整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和其它性能的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就需要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新入模的混凝土可以充满模板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排出气泡,使混凝土的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3、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是水泥和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则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需要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来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这种措施就叫做混凝土的养护。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风吹、暴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现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的对其实施养护技术。
小结: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通过本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献锋,常记周.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河南科技,2013(08).
[2]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015(05).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材料选取质量要求
1、混凝土施工水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材料搅拌时会添加适量的水,对其进行选择要遵从以下几方面要求。首先是杂质问题,天然湖泊中的水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是不允许的,因其中含有大量泥土杂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水泥与骨料之间的比例也会因此而改变。其次是水的化学性质,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时不可以使用海水,其中含有的盐分会腐蚀钢筋材料。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水也不可应用在其中,可能会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其他种类的杂质。在对混凝土施工用水进行判断时可参照饮用标准,使用前要选取样本进行检验,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2、混凝土施工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制作的重要原料,需根据建筑承重要求来选择强度标准,不同使用方向的水泥会根据成分进行划分。首先是普通水泥,多数由矿物质与硅酸盐制作而成,使用到建筑中承载性能一般,但造价成本低廉,可满足工程混凝土模块的基本要求。其次是特殊水泥,由于在其中添加了化学外加剂,因此具有常规水泥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例如快速凝固、遇水膨胀等。在制作混凝土前要对水泥强度进行计算,满足承重需求后不必增大强度标准,以免造成材料浪费。水泥采购后存放场地要干燥通风,并且有挡雨措施,也不可在阳光下暴晒。
同一建筑工程中会使用到多种不同强度的水泥材料,在采购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种类水泥的数量,并做好标记工作,避免使用阶段发生错误。采购时间较长的水泥在使用之前要对质量进行检查,观察化学性质是否有变化,其中含有结块可能是受潮导致,经过碾压处理可投入使用。若存放时与水分接触造成结块,很难再应用到施工中,应将变质部分祛除,正常部分可继续使用。
3、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的质量控制
骨料分为粗细两种,是根据直径尺寸进行划分的,在建筑施工中,将粒径超出4.75毫米的矿物质颗粒称之为粗骨料。骨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在调制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天然河沙,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河沙表面会存在风化孔,添加到混凝土中会影响材料渗透性能。同时此类骨料结构脆弱,建筑结构承载性能也会因此而降低。可使用人工爆破碾碎的岩石颗粒,计算合适的比例与尺寸来添加,可提高工程稳定性。骨料由于颗粒结构较大,很容易混入杂质,在使用前应对纯度进行测试,当颗粒大小不均不符合施工需求时,可借助设备来筛选,筛除的大颗粒矿物质可继续碾压使用。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配料,搅拌和运输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
即使技术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在混凝土制作阶段都要进行试验与计算,不可凭借感觉而盲目添加原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两种表述方法,首先是1立方米内各原料的含量。如混凝土结构单位立方米内需要水泥100千克、骨料30千克、水分60K。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显示比例,可应用在初期设计中,但为避免混凝土原料调制量超出使用需求,造成浪费,通常会将比例转换为上述用量。制作完成后可选取一部分样品来进行检测,任何一样原料比例失调都不能投入到使用中,要将工程的安全质量放在首位。
2、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的技术要点是振捣强度与时间,如果建筑施工需要的原料较多,可分批次進行搅拌,避免单次投入量过多泥灰与水分不能融合。各项原料的投放顺序也需要注意,由于水泥与砂石的颗粒大小不同,同时投入很容易发生结块现象,可依次进行。水泥遇水后最外层会发生变化,在振捣时会有一部分粘在设备容器壁中,这时技术人员可使用工具对水泥罐外部进行敲打,使混凝土材料搅拌均约。搅拌后若不及时使用材料会出现沉积现象,水分与各原料脱离,因此在浇筑前要注意观察,必要时可再次进行搅拌。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运输管理
施工场地较小时会将混凝土预制,再运送到工程现场。运输时要做好防雨措施,尽量保持称装容器平稳,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材料溢出造成浪费。运输时间要尽可能的缩短,选择距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场地来预制。运输前要对材料强度类型进行标注,并将资料交由现场技术人员,避免发生使用错误。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混凝土浇筑前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开展施工前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将其中含有的杂质全部清除干净。浇筑需要在模板中进行,这时要注意的是模板摆放位置与规格,为达到承载需求,建筑承重结构施工时会在其中安放钢筋材料,此时要注意浇筑是否会对钢筋摆放位置造成影响。任何钢筋材料摆放位置偏离后都会对承重性能造成影响。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对浇筑部分进行标准,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进展。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较厚时可分阶段开展浇筑,避免材料内部水分不能及时散发,表面出现有害裂缝。分层浇筑时要重点主要每层混凝土材料的粘合问题,并对表面平整度进行检验。承重墙体中含有大量钢筋材料,要保障墙体两侧的浇筑厚度相同,否则相对薄弱的一面会出现断裂、破损,需要再次返工重新修筑。
3、混凝土的浇筑应持续进行
混凝土材料浇筑施工时不可以发生中断,要连续进行,否则中断期间混凝土材料表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凝固,结构浇筑完成后,内部水分含量不均等,养生时间很难控制。当工程进展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不得不中断混凝土浇筑施工,此时应尽可能的缩短间隔时间,并对已完成部分进行保护,避免水分过快蒸发以及表面被垃圾所污染。
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早期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会与后浇筑结构之间形成施工缝,通常是由于浇筑施工出现终止造成的,需要对其进行修补处理,否则继续开展后续施工会造成承载能力下降。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2、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是指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构件的外形正确,表面的平整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和其它性能的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就需要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新入模的混凝土可以充满模板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排出气泡,使混凝土的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3、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是水泥和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则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需要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来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这种措施就叫做混凝土的养护。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风吹、暴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现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的对其实施养护技术。
小结: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通过本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献锋,常记周.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河南科技,2013(08).
[2]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