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娇艳花朵,浓郁香气,芍药绽放出生命的精彩;千娇照水,优雅清香,莲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性;点点洁白,枝头绽放,梨花代表着正直坦荡的胸襟……在诗人的笔下,百花千卉,皆具神韵,皆有情思。
芍 药
【唐】韩 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
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
身在仙宫第几重?
译文
芍药花开,那硕大的花朵,浓烈的香气,都是我从未见过、闻过的。红艳艳的花朵像是灯笼一般,叶子在花托下细心地呵护衬托着它们。我一觉醒来,独自对着盛开的芍药,神思还有点恍惚,心里惊疑不定。眼前对着如此美景,鼻间缭绕着香气,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忖度,难道我是置身于哪位神仙的宫殿里吗?
品读
诗的第一句,以一个“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用一个“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言简意丰,利落传神。“红灯烁烁绿盘龙”,幕布拉开,芍药亮相了!这里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一是把芍药的花比作闪闪发光的红灯;二是把芍药的叶比作盘旋而走的碧龙,化静态为动态,显得生机勃勃,而且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红绿色彩的对比,“灯光”红光外泄与“龙身”盘曲内裹的对比,交相辉映,使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末尾这一提问,不仅把自己由人间幻化入仙宫,反衬出芍药是九天降下的奇花,而且增强了诗趣,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咀嚼,去想象,去补充。
莲 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译文
碧绿荷塘,摇曳的荷花激起的涟漪好像连接着银河,船桨在荷塘划动,发出“轧轧”声响。船驶入水草中,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直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
品读
此诗前两句描写塘景,总体上以池水的“摇滟”和“兰桡轧轧”的动态效果来描绘塘景。具体来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摇滟”与“星津”这水天两处的景色呈现在读者眼前,“星津”一词还突出了时间之“晚”;第二句则用“入”字把水草的动态美写得活灵活现。后两句并不直接描写莲花,而是将莲叶、花等笼统地形容为“洛神”的袜,写出其轻盈之姿。“香尘”二字突出莲之香气弥留至今,令人心动。
东栏梨花
【宋】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发白,柳条吐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品读
诗歌首句描绘了“淡白”色梨花、深青色柳叶,以柳青衬梨花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如烟柳絮飞满城,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飘飞夹带梨花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顿时显现。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第三句“一株雪”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正廉洁,坦蕩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
惜牡丹花(其一)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所有的花应该都会被吹落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败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它们。
品读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读来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晚上的花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
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一转,从猜想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芍 药
【唐】韩 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
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
身在仙宫第几重?
译文
芍药花开,那硕大的花朵,浓烈的香气,都是我从未见过、闻过的。红艳艳的花朵像是灯笼一般,叶子在花托下细心地呵护衬托着它们。我一觉醒来,独自对着盛开的芍药,神思还有点恍惚,心里惊疑不定。眼前对着如此美景,鼻间缭绕着香气,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忖度,难道我是置身于哪位神仙的宫殿里吗?
品读
诗的第一句,以一个“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用一个“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言简意丰,利落传神。“红灯烁烁绿盘龙”,幕布拉开,芍药亮相了!这里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一是把芍药的花比作闪闪发光的红灯;二是把芍药的叶比作盘旋而走的碧龙,化静态为动态,显得生机勃勃,而且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红绿色彩的对比,“灯光”红光外泄与“龙身”盘曲内裹的对比,交相辉映,使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末尾这一提问,不仅把自己由人间幻化入仙宫,反衬出芍药是九天降下的奇花,而且增强了诗趣,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咀嚼,去想象,去补充。
莲 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译文
碧绿荷塘,摇曳的荷花激起的涟漪好像连接着银河,船桨在荷塘划动,发出“轧轧”声响。船驶入水草中,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直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
品读
此诗前两句描写塘景,总体上以池水的“摇滟”和“兰桡轧轧”的动态效果来描绘塘景。具体来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摇滟”与“星津”这水天两处的景色呈现在读者眼前,“星津”一词还突出了时间之“晚”;第二句则用“入”字把水草的动态美写得活灵活现。后两句并不直接描写莲花,而是将莲叶、花等笼统地形容为“洛神”的袜,写出其轻盈之姿。“香尘”二字突出莲之香气弥留至今,令人心动。
东栏梨花
【宋】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发白,柳条吐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品读
诗歌首句描绘了“淡白”色梨花、深青色柳叶,以柳青衬梨花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如烟柳絮飞满城,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飘飞夹带梨花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顿时显现。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第三句“一株雪”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正廉洁,坦蕩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
惜牡丹花(其一)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所有的花应该都会被吹落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败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它们。
品读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读来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晚上的花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
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一转,从猜想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