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首个网红美食当属云南的大米粑粑。关心民生的领导人,亲自体验并制作传统美食大米粑粑。新华社赞许:“一个个红、白、黄等不同颜色的大米粑粑摆放在砧板上,模子上印出来的兰花草、四叶花等图案和福、寿、喜等字样,寄托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云南粑粑,亲民的“滇式中点”
我国西南地区把饼叫做粑粑。云南的稻米多,所以云南的“粑粑”种类更多,也更美味,且都有云南的特色。因此,亦有人称之为“滇式中点”。“滇式”就是在制作美食时,利用云南的食材,揉进云南的手法,融入云南的情怀。而“中点”不言而喻,即中国式的点心。在制作粑粑时,山上可食用的植物的根、花、茎、叶都可以成为馅料,同时云南独有的食材,如宣威火腿、食用玫瑰、,高寒苦荞、糯米等,也都可以藏进粑粑中。在粑粑的香气中,云南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生活中不仅有粑粑,还有“粑粑节”
在云南你一定听过彝族的火把节,然而在大小凉山等地的彝族同胞欢度火把节的时候,作为彝族支系的他留人,却在这一天欢庆着自己的盛大节日——粑粑节。
他留人自称他鲁苏(苏在他留语中为人的意思),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只有民间祭司(铎系)掌握着一种在民间祭司活动过程中使用的专用象形符号。所以,他留的历史都是靠世代口头的相传与传承。粑粑节,是他留部族的盛大节日。粑粑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是他留人的传统祭礼,给老祖先敬献祭品——糯米粑粑。无论岁月怎样无情、时代如何变迁,他留,人民都世世代代继承着这份对于先祖的最古老、最朴素的怀念与感恩之情。
这一天他留村寨热闹非凡。每年的这个日子他留子民们都会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风雨无阻赶回来。各家都蒸好他留糯米饭,用石碓舂糯米饭,做成糯米粑粑,这个糯米粑粑实际就是糍粑粑粑从大到小、比例均匀、共有12个,垒成塔形。全家人用过早餐,刚好旭日东升时,一个个身着节日盛装,打扮一新,户主领着一家老小在村中集中,以村为单位,由把目(村长)带队到他留人墓地聚集,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用糯米塔形粑粑敬献阿皮阿波,即他留人的老祖先。
祭祀用的他留粑粑则用他留糯米碾制而成,12个从大到小比例均匀的他留粑粑垒成塔,形成祭祀他留粑粑,一般年份用12个他留粑粑垒成塔,闰年则用13个。糯米做的塔形粑粑是用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感谢祖先开辟了良田,修建了沟渠,使他留人有了栖居之地。感谢祖先们所给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细数云南各地的“粑粑”
云南人喜欢吃"粑粑”,也把对美食的创意融在粑粑中。每个地州都有自己的粑粑代表,食材更是融入了当地特产,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云南各地的粑粑。
昆明官渡粑粑
作家陶振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说爱昆明地处高原,气候像瑞士的日内瓦,夏不热,冬不冷;也不说爱一汪滇池水,养育昆明一城人。我只说我生活的一个地方——官渡,我爱上昆明就从这里开始,因为只是一个粑粑,你就可以看见官渡人的淳朴和善良。”官渡粑粑是烤制的香甜馅饼,馅料品种丰富,包括豆沙馅、白糖花生馅等。
大理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面麦烧饼。面粉加适量的碱揉透,再加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放在圆形砧板上,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锅中烘烤。烤出来的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廉价实惠。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风味的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和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丽江粑粑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穷。特点二是不易变质变味,做好后放置数天,不会发霉,无论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用担心,只要到时候把它拿出来简单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丽江粑粑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干粮,.就因其放置多日不会变质变味,倍受旅人喜爱。
迪庆水汽粑粑
水汽粑粑是迪庆特有的,看上去很一般,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因为它是伴着酥油茶一起吃的,掰上一小块水汽粑粑,沿着碗边蘸着酥油茶花,让粑粑浸满香浓的茶再放进嘴里,慢慢嚼上一嚼,暖暖的滋味和浓浓的奶香和着粑粑的麦香涌入胃中。
楚雄荞粑粑
荞粑粑是楚雄彝族的最爱,而且荞麦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荞麦粑粑一般使用甜荞做的,吃起来略微带有点苦味,所以吃的时候蘸着蜂蜜吃,味道清香,蜜汁的甜味也刚好盖过苦味,是一道很美味的点心。
怒江石板粑粑
石板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通常选取背阴背风的山崖上的石块,用撬杆撬下后,将大小合适的石料,用刀砍削修整,背下山再打磨抛光,放在火塘边烘烤一两个月,水分烤干后就可以使用了。把石板放在三角火塘上,把野生甜荞粉搅成的糊倒在石板上开始烙制。在火的烘烤中,石板渐渐有了温度,荞麦粑粑边缘的气孔中溢出焦香,粑粑熟了,再蘸上一点蜂蜜,十分美味。
西双版纳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实做法是选用上好的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的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合成粉团状,然后在芭蕉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这种粑粑可以保存一周,变硬可以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普洱三角粑粑
三角粑粑,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呈三角形,普洱景东、景谷、墨江等地都会做这个点心。选优质糯米和饭米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吊浆,取少量的吊浆做成熟浆疙瘩后搓调入吊浆内始成可塑性筋面。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等做成咸馅。要吃甜味的,就用白糖,花生,蜂蜜,核桃,芝麻,鸡油做成甜馅,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手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再用芭蕉叶做垫,放在蒸笼内蒸熟。三角粑粑吃法多样,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烤着吃,既可当点心又可当主食。 临沧茴香粑粑
临沧人在和面的时候,放入茴香一起,做出来的粑粑带着茴香特有的香气,这道美味一直是喜酸辣的临沧人最爱的小吃。
文山面蒿粑粑
每年清明节前后,适逢面蒿生长,在文山很多田间地头,都可采摘食用,故又称清明菜。以面蒿为主要原料做成的面蒿粑粑,是文山一道传统美食。做面蒿粑粑全是手工活,工细特别复杂和讲究。首先要选清明节前去地里采摘最肥嫩的面蒿洗净沥水。接下来就用面蒿、包谷面(也可以用糯米面)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按比例配好,搅拌均匀。后用木甑蒸约2小时。
蒸熟后,舀出来舂细。最后,再用手掐成各种造型,散发着自然清香,绿白色的绿色美食面蒿粑粑终于呈现在眼前了。
红河哈尼族糯米粑粑
哈尼糯米粑粑是哈尼人一切大小节日里不能缺少的佳品,用产于哈尼山乡洁白如雪的优质糯米,用原始的木器或石器春打而成。在哈尼人的节日里,不论何方客人,只要到哈尼人家,首先以糯米粑粑款待你,离别时还少不了送几块用清香的芭蕉叶包着的粑粑。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时,双方家里互送糯米粑粑,相互问候。
德宏黄花粑粑
“三月三,黄花粑粑吃一餐!”这里说的黄花不是黄花菜,而是鼠曲草。黃花粑粑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黄花与泡过的糯米饭放在一起蒸熟、舂后,捏成一个个圆形的粑粑,等其晾干后放在火里烤吃或用油炸了吃,这样的粑粑又香又甜,特别耐嚼,很受欢迎。另一种是将黄花春碎后再与糯米面放微量水后合在一起春,使细碎的黄花与面搅掺和得更加均匀,然后再放糖,捏成一个个粑粑放在蒸笼里蒸。这样做出的黄花粑粑又软又甜,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味。
保山酱粑粑
保山酱粑粑,类似烧饵块。粑粑压成薄饼状,放在炭火上细细炙烤40-70秒后,香气随着皮面鼓起的泡泡一起,在空气中升腾。烤好的粑粑搭配上独家秘制的酱料,再辅以豆芽、酱肉、腌菜、花生米、油条,卷在一起后,趁热咬上一口,汁香米糯,其余味绝对值得花上一个早晨去细细地品尝。
甩手粑粑
对甩手粑粑不熟悉的话,那印度飞.饼大家一定都熟悉。制作甩手粑粑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把饼甩飞起来,使手中的饼逐渐变大变薄。待饼薄到几近透明时,再在上面抹上炼乳、鸡蛋液、白糖和水果调成的馅糊,烤熟后把饼折叠成四方形,切开食用,口感香酥。
昭通桐子叶粑粑
桐子叶粑粑,主要在中元节和中秋节时吃。昭通的桐子粑粑也是深受昭通人青睐的粑粑,取新鲜老嫩适中的油桐叶包上,包的时候将桐叶尾部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原料后将头部盖上,形状一头尖一头平,最后放在蒸笼里蒸,蒸熟后还会有种特殊的清香味,吃着软糯香甜,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洋芋粑粑
将洋芋洗干净,煮熟,剥皮,捣成泥状,加入适量的面粉制成的糊放在勺中,浸在油锅里炸至金黄,取出后即成一圆勺状,边上较薄,中间稍厚的粑粑,撒上椒盐和辣椒面,吃起来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是云南街头巷尾,小吃摊上常见的小吃。到了后来,洋芋已经不再是粑粑唯一的主角,豌豆,虾米等都纷纷出场,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洋芋粑粑。
苞谷粑粑
包谷粑粑是把大米粉和玉米浆混和后蒸制而成的。苞谷粑粑香糯润滑,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吃。
糍粑
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水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放在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在云南,冬至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糍粉用碎花生仁、芝麻、红糖、红豆沙等和成,花生仁不能太碎。做好的糍粑温乎乎、香喷喷的,咬一口甜津津的,嚼劲十足,节味儿也随之弥漫开来。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起源于老昆明“椒盐饼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带动昆明小吃革新,使西洋风味与传统老昆明风味完美结合到一起,尽显昆明美食强大的包容性。因西南联大时期摩登的女学生们热衷这种黄油面粉小饼,人们便将其称为“摩登粑粑”。在传统的昆明椒盐饼基础上大胆创新,把美国黄油加入面粉制成的小饼“摩登粑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云南粑粑,亲民的“滇式中点”
我国西南地区把饼叫做粑粑。云南的稻米多,所以云南的“粑粑”种类更多,也更美味,且都有云南的特色。因此,亦有人称之为“滇式中点”。“滇式”就是在制作美食时,利用云南的食材,揉进云南的手法,融入云南的情怀。而“中点”不言而喻,即中国式的点心。在制作粑粑时,山上可食用的植物的根、花、茎、叶都可以成为馅料,同时云南独有的食材,如宣威火腿、食用玫瑰、,高寒苦荞、糯米等,也都可以藏进粑粑中。在粑粑的香气中,云南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生活中不仅有粑粑,还有“粑粑节”
在云南你一定听过彝族的火把节,然而在大小凉山等地的彝族同胞欢度火把节的时候,作为彝族支系的他留人,却在这一天欢庆着自己的盛大节日——粑粑节。
他留人自称他鲁苏(苏在他留语中为人的意思),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只有民间祭司(铎系)掌握着一种在民间祭司活动过程中使用的专用象形符号。所以,他留的历史都是靠世代口头的相传与传承。粑粑节,是他留部族的盛大节日。粑粑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是他留人的传统祭礼,给老祖先敬献祭品——糯米粑粑。无论岁月怎样无情、时代如何变迁,他留,人民都世世代代继承着这份对于先祖的最古老、最朴素的怀念与感恩之情。
这一天他留村寨热闹非凡。每年的这个日子他留子民们都会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风雨无阻赶回来。各家都蒸好他留糯米饭,用石碓舂糯米饭,做成糯米粑粑,这个糯米粑粑实际就是糍粑粑粑从大到小、比例均匀、共有12个,垒成塔形。全家人用过早餐,刚好旭日东升时,一个个身着节日盛装,打扮一新,户主领着一家老小在村中集中,以村为单位,由把目(村长)带队到他留人墓地聚集,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用糯米塔形粑粑敬献阿皮阿波,即他留人的老祖先。
祭祀用的他留粑粑则用他留糯米碾制而成,12个从大到小比例均匀的他留粑粑垒成塔,形成祭祀他留粑粑,一般年份用12个他留粑粑垒成塔,闰年则用13个。糯米做的塔形粑粑是用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感谢祖先开辟了良田,修建了沟渠,使他留人有了栖居之地。感谢祖先们所给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细数云南各地的“粑粑”
云南人喜欢吃"粑粑”,也把对美食的创意融在粑粑中。每个地州都有自己的粑粑代表,食材更是融入了当地特产,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云南各地的粑粑。
昆明官渡粑粑
作家陶振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说爱昆明地处高原,气候像瑞士的日内瓦,夏不热,冬不冷;也不说爱一汪滇池水,养育昆明一城人。我只说我生活的一个地方——官渡,我爱上昆明就从这里开始,因为只是一个粑粑,你就可以看见官渡人的淳朴和善良。”官渡粑粑是烤制的香甜馅饼,馅料品种丰富,包括豆沙馅、白糖花生馅等。
大理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面麦烧饼。面粉加适量的碱揉透,再加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放在圆形砧板上,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锅中烘烤。烤出来的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廉价实惠。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风味的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和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丽江粑粑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穷。特点二是不易变质变味,做好后放置数天,不会发霉,无论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用担心,只要到时候把它拿出来简单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丽江粑粑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干粮,.就因其放置多日不会变质变味,倍受旅人喜爱。
迪庆水汽粑粑
水汽粑粑是迪庆特有的,看上去很一般,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因为它是伴着酥油茶一起吃的,掰上一小块水汽粑粑,沿着碗边蘸着酥油茶花,让粑粑浸满香浓的茶再放进嘴里,慢慢嚼上一嚼,暖暖的滋味和浓浓的奶香和着粑粑的麦香涌入胃中。
楚雄荞粑粑
荞粑粑是楚雄彝族的最爱,而且荞麦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荞麦粑粑一般使用甜荞做的,吃起来略微带有点苦味,所以吃的时候蘸着蜂蜜吃,味道清香,蜜汁的甜味也刚好盖过苦味,是一道很美味的点心。
怒江石板粑粑
石板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通常选取背阴背风的山崖上的石块,用撬杆撬下后,将大小合适的石料,用刀砍削修整,背下山再打磨抛光,放在火塘边烘烤一两个月,水分烤干后就可以使用了。把石板放在三角火塘上,把野生甜荞粉搅成的糊倒在石板上开始烙制。在火的烘烤中,石板渐渐有了温度,荞麦粑粑边缘的气孔中溢出焦香,粑粑熟了,再蘸上一点蜂蜜,十分美味。
西双版纳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实做法是选用上好的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的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合成粉团状,然后在芭蕉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这种粑粑可以保存一周,变硬可以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普洱三角粑粑
三角粑粑,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呈三角形,普洱景东、景谷、墨江等地都会做这个点心。选优质糯米和饭米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吊浆,取少量的吊浆做成熟浆疙瘩后搓调入吊浆内始成可塑性筋面。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等做成咸馅。要吃甜味的,就用白糖,花生,蜂蜜,核桃,芝麻,鸡油做成甜馅,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手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再用芭蕉叶做垫,放在蒸笼内蒸熟。三角粑粑吃法多样,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烤着吃,既可当点心又可当主食。 临沧茴香粑粑
临沧人在和面的时候,放入茴香一起,做出来的粑粑带着茴香特有的香气,这道美味一直是喜酸辣的临沧人最爱的小吃。
文山面蒿粑粑
每年清明节前后,适逢面蒿生长,在文山很多田间地头,都可采摘食用,故又称清明菜。以面蒿为主要原料做成的面蒿粑粑,是文山一道传统美食。做面蒿粑粑全是手工活,工细特别复杂和讲究。首先要选清明节前去地里采摘最肥嫩的面蒿洗净沥水。接下来就用面蒿、包谷面(也可以用糯米面)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按比例配好,搅拌均匀。后用木甑蒸约2小时。
蒸熟后,舀出来舂细。最后,再用手掐成各种造型,散发着自然清香,绿白色的绿色美食面蒿粑粑终于呈现在眼前了。
红河哈尼族糯米粑粑
哈尼糯米粑粑是哈尼人一切大小节日里不能缺少的佳品,用产于哈尼山乡洁白如雪的优质糯米,用原始的木器或石器春打而成。在哈尼人的节日里,不论何方客人,只要到哈尼人家,首先以糯米粑粑款待你,离别时还少不了送几块用清香的芭蕉叶包着的粑粑。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时,双方家里互送糯米粑粑,相互问候。
德宏黄花粑粑
“三月三,黄花粑粑吃一餐!”这里说的黄花不是黄花菜,而是鼠曲草。黃花粑粑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黄花与泡过的糯米饭放在一起蒸熟、舂后,捏成一个个圆形的粑粑,等其晾干后放在火里烤吃或用油炸了吃,这样的粑粑又香又甜,特别耐嚼,很受欢迎。另一种是将黄花春碎后再与糯米面放微量水后合在一起春,使细碎的黄花与面搅掺和得更加均匀,然后再放糖,捏成一个个粑粑放在蒸笼里蒸。这样做出的黄花粑粑又软又甜,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味。
保山酱粑粑
保山酱粑粑,类似烧饵块。粑粑压成薄饼状,放在炭火上细细炙烤40-70秒后,香气随着皮面鼓起的泡泡一起,在空气中升腾。烤好的粑粑搭配上独家秘制的酱料,再辅以豆芽、酱肉、腌菜、花生米、油条,卷在一起后,趁热咬上一口,汁香米糯,其余味绝对值得花上一个早晨去细细地品尝。
甩手粑粑
对甩手粑粑不熟悉的话,那印度飞.饼大家一定都熟悉。制作甩手粑粑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把饼甩飞起来,使手中的饼逐渐变大变薄。待饼薄到几近透明时,再在上面抹上炼乳、鸡蛋液、白糖和水果调成的馅糊,烤熟后把饼折叠成四方形,切开食用,口感香酥。
昭通桐子叶粑粑
桐子叶粑粑,主要在中元节和中秋节时吃。昭通的桐子粑粑也是深受昭通人青睐的粑粑,取新鲜老嫩适中的油桐叶包上,包的时候将桐叶尾部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原料后将头部盖上,形状一头尖一头平,最后放在蒸笼里蒸,蒸熟后还会有种特殊的清香味,吃着软糯香甜,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洋芋粑粑
将洋芋洗干净,煮熟,剥皮,捣成泥状,加入适量的面粉制成的糊放在勺中,浸在油锅里炸至金黄,取出后即成一圆勺状,边上较薄,中间稍厚的粑粑,撒上椒盐和辣椒面,吃起来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是云南街头巷尾,小吃摊上常见的小吃。到了后来,洋芋已经不再是粑粑唯一的主角,豌豆,虾米等都纷纷出场,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洋芋粑粑。
苞谷粑粑
包谷粑粑是把大米粉和玉米浆混和后蒸制而成的。苞谷粑粑香糯润滑,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吃。
糍粑
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水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放在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在云南,冬至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糍粉用碎花生仁、芝麻、红糖、红豆沙等和成,花生仁不能太碎。做好的糍粑温乎乎、香喷喷的,咬一口甜津津的,嚼劲十足,节味儿也随之弥漫开来。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起源于老昆明“椒盐饼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带动昆明小吃革新,使西洋风味与传统老昆明风味完美结合到一起,尽显昆明美食强大的包容性。因西南联大时期摩登的女学生们热衷这种黄油面粉小饼,人们便将其称为“摩登粑粑”。在传统的昆明椒盐饼基础上大胆创新,把美国黄油加入面粉制成的小饼“摩登粑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