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点燃了教育界久违的对美育教学的探索热情。而这一切需要从中小学美育抓起,更不能忽视农村的美育教学。
一、美育的本质与内涵
美育即审美教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所谓“教育”,指教化育人,它强调人内在潜能和素质的开发与引导。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能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一)美育——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与学生郊游时,田里堆满了垃圾臭气熏天,苍蝇到处飞。此时我们都想尽快离开这里。作为老师的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隐藏于丑陋之中的美。看旁边有郁郁葱葱的小草还有含苞待放的花朵。美育就是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育孩子要多留心,多观察,不歧视丑陋,而是用眼睛去发现美丽。
(二)美育——引导孩子感受美
1. 自然美。大自然是诱人的,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无不给孩子带来乐趣和遐想。春天来了,让他们去寻找春天,桃花开了,蝴蝶飞来了,孩子们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啊”。之后就让孩子们将这些美好表达出来,有的画画,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孩子们都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2. 生活美。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引导孩子从细微处去感受生活的美。每天早晨,值日生早早来校,帮助老师做值日,使他们感受到勤劳就是一种美。还倡导“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强化语言美。
(三)美育——引导孩子创造美
教师要善于利用美育的优势,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孩子创造美的能力。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秸秆、树叶等,采取裁剪、粘贴、绘画、编织的手法,孩子们想象天马行空,亲手创造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
二、美育的三种实践方法
如何将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完美的融合,这是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方法:人本美育、生活美育、生态美育。
(一)人本美育
美育应从人本性出发,把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上。美育应该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成长,陶冶儿童情操,使他们发展良好人格特质。美育应注重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并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
(二)生活美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欣赏贴近生活又易于理解的作品。如欣赏齐白石的虾、蟹、青蛙;迪斯尼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还可以欣赏那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年画、挂历、图片等。这样的活动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均有极大作用。
(三)生态美育
发展美育不能停留在生活美育,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生态的方式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装点自己的用具,使环境更漂亮,生态更美好,此即生态美育的内涵。学校应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泥塑、插花、舞蹈、绘画、京剧表演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生态美。如孩子爱花、爱草,经常画它、摸它,这是“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需要引导孩子懂得怎样插花才好看,从中体会到大自然可以创造美,然后引导孩子依据花的形式和规律,大胆地进行创造,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最后,进行相互欣赏、相会交流,当一盆盆美丽、造型独特的插花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是那么的高兴,整个活动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将这些美丽的插花“搬”到教室中来,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儿童的性情,使孩子感受到生态的美,体现到了艺术的美。
美育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实现其情感和理性的和谐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美育的本质与内涵
美育即审美教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所谓“教育”,指教化育人,它强调人内在潜能和素质的开发与引导。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能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一)美育——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与学生郊游时,田里堆满了垃圾臭气熏天,苍蝇到处飞。此时我们都想尽快离开这里。作为老师的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隐藏于丑陋之中的美。看旁边有郁郁葱葱的小草还有含苞待放的花朵。美育就是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育孩子要多留心,多观察,不歧视丑陋,而是用眼睛去发现美丽。
(二)美育——引导孩子感受美
1. 自然美。大自然是诱人的,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无不给孩子带来乐趣和遐想。春天来了,让他们去寻找春天,桃花开了,蝴蝶飞来了,孩子们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啊”。之后就让孩子们将这些美好表达出来,有的画画,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孩子们都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2. 生活美。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引导孩子从细微处去感受生活的美。每天早晨,值日生早早来校,帮助老师做值日,使他们感受到勤劳就是一种美。还倡导“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强化语言美。
(三)美育——引导孩子创造美
教师要善于利用美育的优势,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孩子创造美的能力。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秸秆、树叶等,采取裁剪、粘贴、绘画、编织的手法,孩子们想象天马行空,亲手创造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
二、美育的三种实践方法
如何将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完美的融合,这是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方法:人本美育、生活美育、生态美育。
(一)人本美育
美育应从人本性出发,把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上。美育应该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成长,陶冶儿童情操,使他们发展良好人格特质。美育应注重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并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
(二)生活美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欣赏贴近生活又易于理解的作品。如欣赏齐白石的虾、蟹、青蛙;迪斯尼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还可以欣赏那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年画、挂历、图片等。这样的活动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均有极大作用。
(三)生态美育
发展美育不能停留在生活美育,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生态的方式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装点自己的用具,使环境更漂亮,生态更美好,此即生态美育的内涵。学校应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泥塑、插花、舞蹈、绘画、京剧表演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和理解生态美。如孩子爱花、爱草,经常画它、摸它,这是“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需要引导孩子懂得怎样插花才好看,从中体会到大自然可以创造美,然后引导孩子依据花的形式和规律,大胆地进行创造,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最后,进行相互欣赏、相会交流,当一盆盆美丽、造型独特的插花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是那么的高兴,整个活动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将这些美丽的插花“搬”到教室中来,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儿童的性情,使孩子感受到生态的美,体现到了艺术的美。
美育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实现其情感和理性的和谐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