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白眉派 传国粹 延续武林情
白眉派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拳术,属於南方拳的一个流派,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广东、香港、澳门、英美等地,白眉派拥有众多爱好者,皆热衷练习此拳,且发展出不同地域的门派分支。虽然由此演绎出不同的形式,但白眉派发劲刚强凶猛,连贯性强,刚柔並济,路线宽广的特点卻没有改变。
“白眉派是一种类似截拳道的武术,可以快速地击倒对手。而且不提倡使用蛮力,要求人们掌握诀窍,懂得发力,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又重视调整呼吸,与太极相似,刚柔並济,特点较为鲜明。”杨宝利先生小的时候跟不同的师傅学过詠春、洪拳等,直到20多岁时因缘接触白眉派後,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从此一心一意钻研此拳,愈发迷恋。苦练技法、累积心得,身体力行,茁壮成长。他参与了一场场的比赛,取得不俗的成绩;也投身於一次次的交流,督促自己,光耀门派。今日,已经成为白眉派第七代传人之一的杨宝利先生,对此拳拥有深厚的情谊,並以向後辈教授武艺为荣,而一旦获机向他人介绍白眉派,便是情不自禁,滔滔不绝:“白眉派拳属於南方之短打内家拳种,有拳诗曰‘内家拳白眉,练就寸寸肌,双眼炯炯明,身轻燕子飞’。该拳术以步法和发关节劲为主,以修练‘直劲’、‘沉索劲’、‘升劲’为中心所在,其中又以升劲最为高深。马步採用不丁不八,诀曰:‘马不丁不八,你不来我不发’,发拳由肘部弹出,拳到位时才握紧,属爆发劲,每拳六劲齐发,劲力源源不绝,发拳时咬牙和收紧腹肌,防头部因发劲而受伤,练白眉派拳尚要腰背吻合,身似轮行,立如山嶽,步似流水,顶平顺项,溜臀收肛,不用蛮力,故有拳诗曰‘似刚实柔,似柔实刚,刚柔並济,连绵不断’……”
随着杨宝利先生在武业界上不断取得成就,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熟悉了他的名气从而拜入其门下学艺。“我收徒弟重视人品,不要求对方是否拥有武术基础,只要是秉性善良的人,我都愿意悉心栽培。”一方面,杨宝利师傅风格严肃,不轻易放低对学生的要求,以保证对方习得正确的技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仁慈的师长,对学生的成长细心照顾,在行动上、思想上皆做出正确的引导。因此,习武之中不时透出点点温馨,让他回味无穷:“有时师徒相处堪比家人,学生们懂得尊敬师长,会将心比心与人相处,还在细节中关怀他人,是我教学中最大的收穫,也是我服务白眉派最大的动力。”
多构想 促发展 本守武林心
2015年,杨宝利先生凭藉傑出的成就,从世界各地众多武林名家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名师”,殊荣所至,多项工作陆续进行,接受传媒、拍摄纪录片、在马来西亚的纪念碑上留下铭文等等,皆是其全心全意回馈白眉派的成果。坐拥这一殊荣,杨宝利先生在欣喜之餘,更下定决心,要继续为推动门派发展,宣扬白眉派拳法而尽心尽力:
首先,他强调传承白眉派的内涵与精神,要求学习者了解拳法背後的历史与体系,从而提升自我的境界,修炼高尚的武德。他分析道:“白眉拳创始人白眉禅师、第二代传人广慧禅师、第三代传人竹法云禅师三代传人皆为佛教中人,直至第四代传人张礼泉宗师方由佛入俗,可见白眉派体系中带有很多佛理禅意,讲究修身养性、尊师重道。所以即使今天学习白眉派的人未必信佛,但也要坚守门派的理念,不忘祖师遗训,並参透其中哲理以裨益人生。”他希望增强青少年群体学习白眉派的兴趣和动力,不仅能帮助门派发扬光大,更对他们日後漫长的人生有所影响,使之包容懂礼,造福社会。因此若有政府与学校的支持,加以形成推广的网络,杨宝利先生将顺势开展多项推动白眉派发展的工作,让心中的蓝图逐步成真。
同时,他意识到电影一类影视作品容易对现代人思想产生快速的影响,如果製作精良、情节引人,加之适合的运营,相信既能实现商业效益,又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推广白眉派的工作能与之结合,如《一代宗师》、《叶问》一类作品带动詠春风潮,也是杨宝利师傅在推广白眉派工作的创新突破。
而且,积极的交流互动,也是扩大白眉派知名度的方法之一。杨宝利师傅创办了白眉杨宝利体育会,坚守着:“传承武术,光耀白眉”。秉承宗师励精图治、做人处世、风高亮节的气节,教育下一代高尚的武术情操;携手弘扬、普及这极具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让白眉派武术晋身康体运动行列;更有迈步国际”的创会宗旨,屡屡参与了龙舟比赛、醒狮表演、同学会、佳节联欢、关圣帝君宝诞、武林师傅寿宴、白眉派宗师张礼泉宝诞、民间节庆、各种武术比赛、内地宗教活动、内地同界交流活动及卖旗慈善筹款活动、探访社区老人中心等众多活动。也相应地配合脸书、视频等网络媒介进行推广,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白眉派人在武林之外的另一面。
此外,鉴於目前武术走向擂台的趋势,杨宝利先生也鼓励徒弟参加搏击比赛,並告诫道,上台竞技输赢乃兵家常事,因此不要以胜败衡量参赛的意义。而应该通过自己与别人的切磋,帮助门派摸索出实践的道路。而後辈也可以通过擂台,锻炼自己,获得经验,回馈白眉派。
未来,杨宝利先生会有更多的计划,帮助白眉派取得新的发展,例如参与社会服务、慈善工作、少年警讯等,让白眉派贡献於不同的领域。在众多的工作中,他坚持着一个中心:提倡行善止恶。希望人们从自身出发,尊重别人、爱护朋友,实现“武”字的真谛——止戈为武。
中华武术,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成为华夏文明最鲜明的标誌之一,被人们称为“国粹”。无数热心人在传承此道的路上前赴後继,无私奉献。今日杨宝利先生同样如此,而且他把更多的意义赋予其中,让仁爱与道义伴随着国粹的发展,带来有更多人文的情愫,进而汇入大爱的潮流,温暖人间。
白眉派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拳术,属於南方拳的一个流派,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广东、香港、澳门、英美等地,白眉派拥有众多爱好者,皆热衷练习此拳,且发展出不同地域的门派分支。虽然由此演绎出不同的形式,但白眉派发劲刚强凶猛,连贯性强,刚柔並济,路线宽广的特点卻没有改变。
“白眉派是一种类似截拳道的武术,可以快速地击倒对手。而且不提倡使用蛮力,要求人们掌握诀窍,懂得发力,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又重视调整呼吸,与太极相似,刚柔並济,特点较为鲜明。”杨宝利先生小的时候跟不同的师傅学过詠春、洪拳等,直到20多岁时因缘接触白眉派後,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从此一心一意钻研此拳,愈发迷恋。苦练技法、累积心得,身体力行,茁壮成长。他参与了一场场的比赛,取得不俗的成绩;也投身於一次次的交流,督促自己,光耀门派。今日,已经成为白眉派第七代传人之一的杨宝利先生,对此拳拥有深厚的情谊,並以向後辈教授武艺为荣,而一旦获机向他人介绍白眉派,便是情不自禁,滔滔不绝:“白眉派拳属於南方之短打内家拳种,有拳诗曰‘内家拳白眉,练就寸寸肌,双眼炯炯明,身轻燕子飞’。该拳术以步法和发关节劲为主,以修练‘直劲’、‘沉索劲’、‘升劲’为中心所在,其中又以升劲最为高深。马步採用不丁不八,诀曰:‘马不丁不八,你不来我不发’,发拳由肘部弹出,拳到位时才握紧,属爆发劲,每拳六劲齐发,劲力源源不绝,发拳时咬牙和收紧腹肌,防头部因发劲而受伤,练白眉派拳尚要腰背吻合,身似轮行,立如山嶽,步似流水,顶平顺项,溜臀收肛,不用蛮力,故有拳诗曰‘似刚实柔,似柔实刚,刚柔並济,连绵不断’……”
随着杨宝利先生在武业界上不断取得成就,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熟悉了他的名气从而拜入其门下学艺。“我收徒弟重视人品,不要求对方是否拥有武术基础,只要是秉性善良的人,我都愿意悉心栽培。”一方面,杨宝利师傅风格严肃,不轻易放低对学生的要求,以保证对方习得正确的技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仁慈的师长,对学生的成长细心照顾,在行动上、思想上皆做出正确的引导。因此,习武之中不时透出点点温馨,让他回味无穷:“有时师徒相处堪比家人,学生们懂得尊敬师长,会将心比心与人相处,还在细节中关怀他人,是我教学中最大的收穫,也是我服务白眉派最大的动力。”
多构想 促发展 本守武林心
2015年,杨宝利先生凭藉傑出的成就,从世界各地众多武林名家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名师”,殊荣所至,多项工作陆续进行,接受传媒、拍摄纪录片、在马来西亚的纪念碑上留下铭文等等,皆是其全心全意回馈白眉派的成果。坐拥这一殊荣,杨宝利先生在欣喜之餘,更下定决心,要继续为推动门派发展,宣扬白眉派拳法而尽心尽力:
首先,他强调传承白眉派的内涵与精神,要求学习者了解拳法背後的历史与体系,从而提升自我的境界,修炼高尚的武德。他分析道:“白眉拳创始人白眉禅师、第二代传人广慧禅师、第三代传人竹法云禅师三代传人皆为佛教中人,直至第四代传人张礼泉宗师方由佛入俗,可见白眉派体系中带有很多佛理禅意,讲究修身养性、尊师重道。所以即使今天学习白眉派的人未必信佛,但也要坚守门派的理念,不忘祖师遗训,並参透其中哲理以裨益人生。”他希望增强青少年群体学习白眉派的兴趣和动力,不仅能帮助门派发扬光大,更对他们日後漫长的人生有所影响,使之包容懂礼,造福社会。因此若有政府与学校的支持,加以形成推广的网络,杨宝利先生将顺势开展多项推动白眉派发展的工作,让心中的蓝图逐步成真。
同时,他意识到电影一类影视作品容易对现代人思想产生快速的影响,如果製作精良、情节引人,加之适合的运营,相信既能实现商业效益,又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推广白眉派的工作能与之结合,如《一代宗师》、《叶问》一类作品带动詠春风潮,也是杨宝利师傅在推广白眉派工作的创新突破。
而且,积极的交流互动,也是扩大白眉派知名度的方法之一。杨宝利师傅创办了白眉杨宝利体育会,坚守着:“传承武术,光耀白眉”。秉承宗师励精图治、做人处世、风高亮节的气节,教育下一代高尚的武术情操;携手弘扬、普及这极具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让白眉派武术晋身康体运动行列;更有迈步国际”的创会宗旨,屡屡参与了龙舟比赛、醒狮表演、同学会、佳节联欢、关圣帝君宝诞、武林师傅寿宴、白眉派宗师张礼泉宝诞、民间节庆、各种武术比赛、内地宗教活动、内地同界交流活动及卖旗慈善筹款活动、探访社区老人中心等众多活动。也相应地配合脸书、视频等网络媒介进行推广,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白眉派人在武林之外的另一面。
此外,鉴於目前武术走向擂台的趋势,杨宝利先生也鼓励徒弟参加搏击比赛,並告诫道,上台竞技输赢乃兵家常事,因此不要以胜败衡量参赛的意义。而应该通过自己与别人的切磋,帮助门派摸索出实践的道路。而後辈也可以通过擂台,锻炼自己,获得经验,回馈白眉派。
未来,杨宝利先生会有更多的计划,帮助白眉派取得新的发展,例如参与社会服务、慈善工作、少年警讯等,让白眉派贡献於不同的领域。在众多的工作中,他坚持着一个中心:提倡行善止恶。希望人们从自身出发,尊重别人、爱护朋友,实现“武”字的真谛——止戈为武。
中华武术,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成为华夏文明最鲜明的标誌之一,被人们称为“国粹”。无数热心人在传承此道的路上前赴後继,无私奉献。今日杨宝利先生同样如此,而且他把更多的意义赋予其中,让仁爱与道义伴随着国粹的发展,带来有更多人文的情愫,进而汇入大爱的潮流,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