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性时空特征

来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城镇化和粮食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性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显示:2000-2019年淮河经济带各市城镇化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进入协调发展区间的城市已由2000年的8个增加到2019年的26个.虽然城镇化、粮食生产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但也都呈现出日趋缩小的态势.除城镇化先行发展的少数港口和矿业城市外,早期城镇化受阻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目前只有8个农业大市城镇化相对滞后,说明城镇化与粮食生产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2020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逐渐演变为一场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并持续至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财务管理同非疫情防控期间相比产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服务保障等方面.高校财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回应师生“不见面”服务的基本诉求,有效履行岗位基本职责,精准提供疫情保障服务,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本文从疫情防控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即思想认识不充分、预算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精细、信息化水平不高、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最后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科学研判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经济效应,有助于完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案和健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围绕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经济效应的相关问题,本文主要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养老金收支效应、就业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养老金收支效应是有效还是无效?就业效应是挤出还是挤进?再分配效应是恶化还是改善?经济增长效应是正面还是负面?
基于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劳动力流动的背景,构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包含经济、交通、设施和环境四大因素的城市宜居性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性差异.全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宜居性四大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呈现显著但差别化的影响.经济富裕性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劳动力流动的动机通常首先是理想的工作和收入.紧随其后的是交通便捷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交通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设施便利性而言,医疗水平较高和文化设施较完善的地区将吸引劳动力流入,而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由于
基于联合国班轮航运双边连通性指数(LSBCI)数据,刻画了2006-2020年中国海运连通性的特征,采用拟泊松极大似然估计(PPML)考察了海运连通性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2006-2019年中国海运连通性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出现骤降,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点.海运连通性具有显著贸易增长效应,在替换因变量和考虑滞后影响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海运连通性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和增强双边市场引力两个渠道来实现中国国际贸易增长.海运连通性的贸易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内外、不同时段和
选择长三角为研究区,构建生态空间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可达性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人口、GDP、土地开发强度反映生态需求程度,分析生态空间质量的空间分布和生态空间满足人类需求程度的空间分异及演变特征.结果 表明:(1)通过融合可达性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生态空间供需平衡指数,能很好地识别生态空间供需“短板”.(2)长三角生态空间质量从北向南逐渐升高,1995-2015年生态空间质量较差的区域从各大城市中心部分扩大到城市周边地区.(3)长三角生态空间供需平衡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供给不足的区域主要是
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部署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新,推动着地方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工业机器人正在经历从自动化工具到智能化工具,甚至向创新工具转变的过程.理论分析认为其通用性特征和技术进步效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构建面板平滑转移回归(PSTR)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工业机器人冲击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空间上可大致划分为以胡焕庸线为界、东高西低的冲击区.(2)随着冲击的不断增大,物质资本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受到抑制,工业劳动力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
基于合作专利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群内和跨群双视角出发,对成渝城市群内以及跨城市群专利合作网络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成渝城市群合作专利总量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合作创新“中部塌陷区”较为明显.(2)群内已经形成以成都、重庆为核心,以绵阳、宜宾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合作创新网络,创新联系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庆,双核独大现象突出,次级城市数量较少;网络小世界性质较为明显,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稳定,但网络密度较小,发育仍不完善.(3)跨群专利合作路径主要分为东北、东南和东部3个方向,现已形成以成渝城市群为顶点,以
基于公路货运订单大数据,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城市货运联系网络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长三角公路货运网络呈现东强西弱的总体格局,上海、苏州、无锡之间的货运总量较大.(2)长三角地区整体上形成以上海市为核心的多层辐射的公路货运物流网络体系,合肥在安徽省内货运物流枢纽地位显著,南京和杭州在其省内的优势相对不够突出.(3)依据产业的不同,城市省内与省外的货运联系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4)长三角货运网络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且城市大致可被分为综合型、产地型和腹地型3种.在研究方法上探索性地提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成渝城市群整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城际绝对差距在扩大、城际均等化水平未显著提升.(2)公共服务子系统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环境保护、交通物流的均等化水平都显著改善,但社会保障的不均等化程度加剧.(3)空间上呈现“双核突出、中部塌陷”的结构,与城市位序规模法反映的城市等级体系不匹配.(4)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人口因素对成渝
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为例,从城市与区县两个尺度,研究住房价格、城市发展质量及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结果 表明:(1)3个都市圈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均呈现城市尺度大于区县尺度的特征.(2)住房价格与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一致性,“组团式”格局明显,南京都市圈的区域差异均最大.(3)3个都市圈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不高,处于中级及以下协调水平,且分布呈空间依赖性;住房价格与城市系统及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4个子系统发展质量的耦合协调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