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各国都非常注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对于我国汽车业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已成为我国汽车业实现跨越的重大机遇。
有资料显示,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准人管理规则》等政策以及国家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引导下,经过多年的研发,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正处于由科研转入产业化的发展时期。吉利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具体时间表和市场接受度仍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做好技术储备,循序渐进是企业的工作重点。”有专家认为,开发新能源汽车之路任重道远,不是单个企业能完成的,需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来逐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对全球汽车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但也进一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可以看出,从今年以来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我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也是不断出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今年初,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原则通过,在提振车市信心的同时,也更加体现出国家对于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规划提出,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 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为加快落实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也紧随其后出台。2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由该部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据了解,财政部、科技部计划未来四年内,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试点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6J7辆以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据悉,此次补贴的主要对象则是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除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补助资金外,《暂行办法》也要求,地方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
“国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企业有很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的起步阶段,国家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赵福全说,吉利早已将企业使命调整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并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利企”的重要基点之一。
3月20日,国内汽车业期盼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发布。《规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即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各企业需要对自身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进行梳理与调整,《规划》要求广大汽车企业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一汽集团在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上汽集团组建专门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子公司,并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开发;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也都在努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此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明确将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而且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这一明确的信号,也被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捕捉到,并做出了快速反应。在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城、华晨、吉利、海马、众泰等国内汽车企业,都展出了电动汽车的技术储备。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进程刚刚进入爬坡阶段,此次《规划》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描绘了一幅未来的技术路线图。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否得到大发展也取决于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接受度。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安全、方便、可靠的使用环境,而这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北京市计划用5亿元启动“绿标”公交车队计划,未来预计购买1000辆新能源汽车。上海明确表示,今后两年将投入60亿元资金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计划于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量产规模。有汽车企业希望,各地政府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多出台一些实际措施。例如以新能源汽车组建城市公交运营车队和出租车车队等,尤其是政府的采购车辆应尽可能采用新能源汽车,对于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和产业化进程作用会更大。
新能源汽车要大规模推广应用,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有关部门已经在建立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据了解,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部件标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课题组2008年共制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各8项,加之以前制定的多项混合动力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这将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形成有力的支撑。
尽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业共同的选择,但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却有着众多方案,目前都在探索阶段。对于中国汽车来说,既需要开阔视野,寻找新的可行性方案,又需要有的放矢,争取少走弯路。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此次管理规则出台,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分类,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服务制定了详细的准人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向规范的产业化进程更加迈进了一步。
如此密集的推出鼓励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厚望。而国内的汽车企业也在不断推进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计划。据统计,目前国内接近30家企业已发布或展示了70多种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在内的新能源轿车和客车,部分车型计划在今明两年实现量产。其中,奇瑞的新能源车型将于2010年底前实现量产,上汽荣威750中混合动力轿车计划于2010年面市。
同时,也有业内专家希望国家能够扩大支持范围,一些过渡性的节能环保技术,反而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实际上,中国传统发动机的优化潜力还很大,能够带来的节能空间是很可观和直接的,希望国家对这方面的自主研发和市场投入也给予支持。
有资料显示,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准人管理规则》等政策以及国家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引导下,经过多年的研发,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正处于由科研转入产业化的发展时期。吉利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具体时间表和市场接受度仍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做好技术储备,循序渐进是企业的工作重点。”有专家认为,开发新能源汽车之路任重道远,不是单个企业能完成的,需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来逐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对全球汽车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但也进一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可以看出,从今年以来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我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也是不断出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今年初,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原则通过,在提振车市信心的同时,也更加体现出国家对于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规划提出,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 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为加快落实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也紧随其后出台。2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由该部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据了解,财政部、科技部计划未来四年内,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试点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6J7辆以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据悉,此次补贴的主要对象则是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除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补助资金外,《暂行办法》也要求,地方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
“国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企业有很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的起步阶段,国家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赵福全说,吉利早已将企业使命调整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并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利企”的重要基点之一。
3月20日,国内汽车业期盼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发布。《规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即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各企业需要对自身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进行梳理与调整,《规划》要求广大汽车企业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一汽集团在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上汽集团组建专门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子公司,并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开发;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也都在努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此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明确将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而且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这一明确的信号,也被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捕捉到,并做出了快速反应。在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城、华晨、吉利、海马、众泰等国内汽车企业,都展出了电动汽车的技术储备。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进程刚刚进入爬坡阶段,此次《规划》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描绘了一幅未来的技术路线图。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否得到大发展也取决于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接受度。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安全、方便、可靠的使用环境,而这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北京市计划用5亿元启动“绿标”公交车队计划,未来预计购买1000辆新能源汽车。上海明确表示,今后两年将投入60亿元资金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计划于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量产规模。有汽车企业希望,各地政府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多出台一些实际措施。例如以新能源汽车组建城市公交运营车队和出租车车队等,尤其是政府的采购车辆应尽可能采用新能源汽车,对于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和产业化进程作用会更大。
新能源汽车要大规模推广应用,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有关部门已经在建立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据了解,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部件标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课题组2008年共制定《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各8项,加之以前制定的多项混合动力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这将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形成有力的支撑。
尽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业共同的选择,但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却有着众多方案,目前都在探索阶段。对于中国汽车来说,既需要开阔视野,寻找新的可行性方案,又需要有的放矢,争取少走弯路。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此次管理规则出台,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分类,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服务制定了详细的准人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向规范的产业化进程更加迈进了一步。
如此密集的推出鼓励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厚望。而国内的汽车企业也在不断推进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计划。据统计,目前国内接近30家企业已发布或展示了70多种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在内的新能源轿车和客车,部分车型计划在今明两年实现量产。其中,奇瑞的新能源车型将于2010年底前实现量产,上汽荣威750中混合动力轿车计划于2010年面市。
同时,也有业内专家希望国家能够扩大支持范围,一些过渡性的节能环保技术,反而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实际上,中国传统发动机的优化潜力还很大,能够带来的节能空间是很可观和直接的,希望国家对这方面的自主研发和市场投入也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