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高科技技术,它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所遭受的损坏。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继而阐述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控制的几种常用技术。
关键词:结构抗震技术;建筑工程;策略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techn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high-tech technology,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and reduce buildings in the damage sustained by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technology's basic principle, then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principle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control the common technology.
Keywords: structure seismic technology; Building engineering; strategy
中圖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壳内部要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以能量波德形式向周围传递。在地震的波及范围内,它用输入能量的方式破坏建筑物,建筑物会产生激烈的振动,甚至遭到严重破坏而倒塌。地震时建筑物的振动剧烈程度与其本身的阻尼相关,建筑物的阻尼越小,其对地震能量的吸收和消耗就越小,那么振动就越剧烈,反之振动就越轻。
所以,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建筑物的阻尼,以增大对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吸收和消耗量,从而达到减轻振动、减少损害的目的。这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区别于传统抗震技术的根本所在,结构抗震技术是将地震看作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透过增加建筑物的阻尼的方式主动抗震,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而传统的抗震方法只是将地震看作是一种力的作用,透过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的方式实行被动防震,效果并不理想[1]。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技术设计中,为了实现预期的建筑物抗震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结构应具有连续性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应该使建筑物在结构上具备完整的连续性,这样就能够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为一个整体,促进其抗震功能的发挥。如果建筑物在地震中不能在结构上保持连续性,就不能有效地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导致建筑物遭受比较大的损坏。
2.2保证构件间的可靠连接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建筑物各构件之间的稳固连接,这样就能够使建筑物在地震的能量传递中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建筑物变形时保持一定的延展性,从而有效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遭受的破坏。
2.3增强房屋的竖向刚度
在设计和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应该使建筑物在横、竖两个方向上都具备足够的竖向刚度,同时确保建筑物基础部分的整体性,在地震中就会具备很好的坚韧性和延展性,以避免或者降低地震时建筑物所遭受的损害。
3.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控制的技术分析
3.1被动控制
被动控制的防震技术并不包含外部能源的抗震技术,通常是在建筑物的某个部位增加子系统,或者对建筑物的某些构建进行结构上的处理,以改变其动力特性。当前,建筑物的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有应用,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可以分为基础隔震以及耗能减震两个类别。
3.1.1基础隔震
建筑物的基础隔震技术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构建控制机构来阻隔地震时能量的向上传送,以达到减轻建筑物的振动,降低地震破坏的效果。从隔震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它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建筑物隔震技术在建筑业的运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广泛。建筑物隔震技术不但在近几年的一些新建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在旧有建筑物的防震加固中也时常用到。第二,建筑物隔震技术的结构形式设计日益多样化,已经从传统的砌体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为组合结构、钢结构以及木结构。第三,隔震技术可以选择的隔震装置日益增多。当前研究应用的建筑物震技术主要有:摩擦滑移隔震、层橡胶垫隔震、支撑式摆动隔震、珠及滚轴隔震以及混合隔震等[2]。
3.1.2耗能减震
建筑物耗能减震技术是将建筑物的一些部件设计成耗能元件,或者在建筑物的一些部位装配阻尼器。在小震以及风荷载的作用下,这些阻尼器和耗能元件都处于弹性状态,使建筑物的整个结构具备很强的侧向刚度,进而在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强烈地震发生时,阻尼器和耗能元件会进入非弹性状态,使建筑物的阻尼大大增加,大量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使建筑物的主体振动大大减小,进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效果。建筑物耗能减震技术的原理是将地震能量导向特别的元件或者机构并加以吸收和消耗,进而减轻建筑物主体的损耗,它有以下特点:第一,安全,凭借耗能装置来消耗地震能量,进而保护建筑物;第二,经济,成本不是很高;第三,合理;第四,维护费用低,适用范围广。当前,比较常用的耗能减震装置有复合型耗能器、摩擦耗能减震装置、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以及粘弹性阻尼器等。
3.2主动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主动控制抗震技术需要外部能源来实现,它需要透过施加和振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来进行建筑物减震。这种技术的原理是:传感器对建筑物的外部激励以及动力响应进行监测,然后将信号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再依据程序计算应该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然后经过外部的能源驱动控制系统产生所需求的作用力。当前建筑业已经研究和开发的建筑物主动控制抗震装置主要有:主动拉索系统、主动质量阻尼系统、主动空气动力挡风板系统、主动支撑系统以及气体脉冲发生器等。
3.3半主动控制
建筑物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是使用控制机构来调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结构参数来实现减震目的的,这项技术对于外部能源的要求不高,不需要使用强电,只需要弱电装置来供应就可以了,比如蓄电池等。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通常使用开关来控制,透过开关来调节控制器的状态,进而改变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当前建筑业比较常用的建筑物半主动控制减震装置有:可变阻尼系统、可变刚度系统、可控液体阻尼器、主动调节参数质量阻尼系统以及可控摩擦式隔震系统等[3]。
3.4混合控制
建筑物混合控制抗震技术是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的综合应用。这种抗震技术充分运用了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的抗震优点,它既能够透过被动控制抗震系统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又能够运用主动控制抗震系统来达到抗震效果,所以混合控制抗震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建筑业比较常用的混合控制抗震装置主要有:阻尼耗能抗震与主动控制抗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抗震系统;调谐质量阻尼系统与主动质量阻尼系统组合的混合控制;滑掀体阻尼系统与主动质量阻尼系统结合的混合控制抗震系统;基础隔震抗震与主动控制抗震结合的混合控制抗震系统,等等。
在以上四种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中,主动控制抗震技术拥有最好的抗震效果,但是因为它所需外部能量大,再加上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运用上反而不够普及;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实用性比较大,当前发展迅速,应用最为广泛;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由于其精确度比较高,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混合控制抗震技术具备了几种抗震技术的优势,所以效果十分突出,前景也非常广阔。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抗震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建筑市场的结构抗震需求越来越大,抗震技术特点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建筑业新开发的结构抗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突出的优势,为新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和现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加固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建筑物结构抗震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的“硬碰硬”技术缺点,具有效果显著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日益走向成熟,为我国的建筑物抗震事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力军.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1(6)。
[2]刘青山.浅论我国建筑物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创新[J].华章,2010(4)。
[3]张丽霞.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1(16)。
[4]杜大成.论建筑物抗震中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11(4)。
[5]周海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关键词:结构抗震技术;建筑工程;策略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techn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high-tech technology,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and reduce buildings in the damage sustained by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technology's basic principle, then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principle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control the common technology.
Keywords: structure seismic technology; Building engineering; strategy
中圖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壳内部要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以能量波德形式向周围传递。在地震的波及范围内,它用输入能量的方式破坏建筑物,建筑物会产生激烈的振动,甚至遭到严重破坏而倒塌。地震时建筑物的振动剧烈程度与其本身的阻尼相关,建筑物的阻尼越小,其对地震能量的吸收和消耗就越小,那么振动就越剧烈,反之振动就越轻。
所以,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建筑物的阻尼,以增大对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吸收和消耗量,从而达到减轻振动、减少损害的目的。这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区别于传统抗震技术的根本所在,结构抗震技术是将地震看作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透过增加建筑物的阻尼的方式主动抗震,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而传统的抗震方法只是将地震看作是一种力的作用,透过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的方式实行被动防震,效果并不理想[1]。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技术设计中,为了实现预期的建筑物抗震效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结构应具有连续性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应该使建筑物在结构上具备完整的连续性,这样就能够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为一个整体,促进其抗震功能的发挥。如果建筑物在地震中不能在结构上保持连续性,就不能有效地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导致建筑物遭受比较大的损坏。
2.2保证构件间的可靠连接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建筑物各构件之间的稳固连接,这样就能够使建筑物在地震的能量传递中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建筑物变形时保持一定的延展性,从而有效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遭受的破坏。
2.3增强房屋的竖向刚度
在设计和对建筑物进行施工时,应该使建筑物在横、竖两个方向上都具备足够的竖向刚度,同时确保建筑物基础部分的整体性,在地震中就会具备很好的坚韧性和延展性,以避免或者降低地震时建筑物所遭受的损害。
3.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控制的技术分析
3.1被动控制
被动控制的防震技术并不包含外部能源的抗震技术,通常是在建筑物的某个部位增加子系统,或者对建筑物的某些构建进行结构上的处理,以改变其动力特性。当前,建筑物的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有应用,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可以分为基础隔震以及耗能减震两个类别。
3.1.1基础隔震
建筑物的基础隔震技术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构建控制机构来阻隔地震时能量的向上传送,以达到减轻建筑物的振动,降低地震破坏的效果。从隔震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它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建筑物隔震技术在建筑业的运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广泛。建筑物隔震技术不但在近几年的一些新建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在旧有建筑物的防震加固中也时常用到。第二,建筑物隔震技术的结构形式设计日益多样化,已经从传统的砌体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为组合结构、钢结构以及木结构。第三,隔震技术可以选择的隔震装置日益增多。当前研究应用的建筑物震技术主要有:摩擦滑移隔震、层橡胶垫隔震、支撑式摆动隔震、珠及滚轴隔震以及混合隔震等[2]。
3.1.2耗能减震
建筑物耗能减震技术是将建筑物的一些部件设计成耗能元件,或者在建筑物的一些部位装配阻尼器。在小震以及风荷载的作用下,这些阻尼器和耗能元件都处于弹性状态,使建筑物的整个结构具备很强的侧向刚度,进而在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强烈地震发生时,阻尼器和耗能元件会进入非弹性状态,使建筑物的阻尼大大增加,大量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使建筑物的主体振动大大减小,进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效果。建筑物耗能减震技术的原理是将地震能量导向特别的元件或者机构并加以吸收和消耗,进而减轻建筑物主体的损耗,它有以下特点:第一,安全,凭借耗能装置来消耗地震能量,进而保护建筑物;第二,经济,成本不是很高;第三,合理;第四,维护费用低,适用范围广。当前,比较常用的耗能减震装置有复合型耗能器、摩擦耗能减震装置、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以及粘弹性阻尼器等。
3.2主动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主动控制抗震技术需要外部能源来实现,它需要透过施加和振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来进行建筑物减震。这种技术的原理是:传感器对建筑物的外部激励以及动力响应进行监测,然后将信号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再依据程序计算应该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然后经过外部的能源驱动控制系统产生所需求的作用力。当前建筑业已经研究和开发的建筑物主动控制抗震装置主要有:主动拉索系统、主动质量阻尼系统、主动空气动力挡风板系统、主动支撑系统以及气体脉冲发生器等。
3.3半主动控制
建筑物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是使用控制机构来调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结构参数来实现减震目的的,这项技术对于外部能源的要求不高,不需要使用强电,只需要弱电装置来供应就可以了,比如蓄电池等。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通常使用开关来控制,透过开关来调节控制器的状态,进而改变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当前建筑业比较常用的建筑物半主动控制减震装置有:可变阻尼系统、可变刚度系统、可控液体阻尼器、主动调节参数质量阻尼系统以及可控摩擦式隔震系统等[3]。
3.4混合控制
建筑物混合控制抗震技术是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的综合应用。这种抗震技术充分运用了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的抗震优点,它既能够透过被动控制抗震系统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又能够运用主动控制抗震系统来达到抗震效果,所以混合控制抗震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建筑业比较常用的混合控制抗震装置主要有:阻尼耗能抗震与主动控制抗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抗震系统;调谐质量阻尼系统与主动质量阻尼系统组合的混合控制;滑掀体阻尼系统与主动质量阻尼系统结合的混合控制抗震系统;基础隔震抗震与主动控制抗震结合的混合控制抗震系统,等等。
在以上四种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中,主动控制抗震技术拥有最好的抗震效果,但是因为它所需外部能量大,再加上控制系统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运用上反而不够普及;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实用性比较大,当前发展迅速,应用最为广泛;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由于其精确度比较高,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混合控制抗震技术具备了几种抗震技术的优势,所以效果十分突出,前景也非常广阔。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抗震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建筑市场的结构抗震需求越来越大,抗震技术特点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建筑业新开发的结构抗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突出的优势,为新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和现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加固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建筑物结构抗震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的“硬碰硬”技术缺点,具有效果显著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日益走向成熟,为我国的建筑物抗震事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力军.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1(6)。
[2]刘青山.浅论我国建筑物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创新[J].华章,2010(4)。
[3]张丽霞.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1(16)。
[4]杜大成.论建筑物抗震中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11(4)。
[5]周海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