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为了提供更好的现代化建筑设计应该全面实现两者的设计发展,确保生态建筑的设计拓展和实施。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特征、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要点,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节能;关系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is the fusion, promote each other,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should achieve the design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energy saving building green design point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provides Suggestions.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Green energy saving;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现代社会,建筑工程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环节是核心,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设计工程,应该重视节能建设设计。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特征、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要点,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1.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特征
  1.1节能能源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有节能作用,通过绿色环保的能源设计手段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例如:绿色设计中对植物和太阳能的利用就是节能设计的关键,对于植物的利用不仅让城市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还为建筑物的节能、景观、清洁能源提供设计辅助。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植物造景,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同时,植物造景的设计能够对建筑的自然通分设计有促进作用,避免了利用能源进行自然通分。总之,绿色建筑设计离不开节能的基本要求,设计理念就是要在提供生态化生活空间的同时进行节能控制。
  1.2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应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例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节约水资源,实行绿化的节约用水。又如: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要求应用更为先进的建筑材料,通过材料设计来节省绿色资源,保证建筑材料的可循环性。因此来讲,绿色建筑设计节约资源的基本特征也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体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2.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要点
  2.1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规划
  环保节能建筑由来已久,尤其是随着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节能建筑就显得更为重要。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必须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规划之中,包括:设计、施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生态理念的融合。这种融合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该有足够的体系,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建筑的理念,尽可能地采用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中,使建筑物能够充分适应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运动,使用对人体无害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来满足建筑物的能耗。这些循环利用、自然利用的生态理念能够实现绿色设计的理念,也使得建筑工程有了节约能源的空间。
  2.2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有序开发
  节能建筑设计要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必须要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进行全面、有序的开发利用。例如:现阶段应用的太阳能能源就是新能源技术,能够为建筑设施提供新型的环保能源,解决墙体保暖设计、实现热水无污染供应,全面提升了自然能源的利用率。又如:对热电联产(CHP)技术的应用,将热电站同有关工厂和城镇住宅集中布局在一定地段内,以取得最大的能源利用经济效益。同时、冷热电联产(CCHP)以高效的能源转换,为建筑物提供电力、制冷、采暖、卫生热水、蒸气和除湿等,控制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为了保证建筑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降低建筑垃圾,使得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延长,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总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有序开发是正确衡量能源消耗的指标,应该从系统的全过程的角度去考虑能源的利用。
  2.3跨行业的多功能节能应用
  建筑节能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集成了城乡规划、建筑学及土木、设备、机电、材料、环境、热能、电子、信息、生态等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又与技术经济、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密不可分,其本质是跨行业的多功能节能应用,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多种技术问题,从多种技术领域内获得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技术,以求减少消耗资源;实现结构用材的足够强度、耐久性;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洁能源;保证建筑材料的长生命用期,增多回收利用空间。
  3.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探析
  3.1發展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提高节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率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建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提高节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率,通过绿色设计使得节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从小方面来讲,绿色设计的植物、水资源、环境设计、生态规划等内容都使得建筑物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样就节约了对空间净化、空气流通的工业建设,使得节能建筑在空间设计方面节约了能源。从建筑材料方面来讲,绿色建筑极大的拓宽了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发展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资源。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使建筑住宅建设最高效、最少量的使用资源;使各种公共设施能够在二次运用的循环中发挥最有效,启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绿色建筑工程。总之,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环节,使得建筑工程设计中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有了新的理念要求和设计实施对策。
  3.2节能建筑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
  节能建筑的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适应地球环境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未来人类生活空间的预测可以看出,节能建筑的要求应该越来越广泛,其建筑发展应有着更为先进的技术要求。目前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有六个方面: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其中,节能虽然不是绿色建筑的全部,但它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因此节能建筑的不断完善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节能建筑对绿色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这种市场主导和需求主导的促进作用,必然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目前绿色建筑的构造设计除了满足其作为建筑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要求之外,还进一步对墙体、门窗等进行了节能设计。但是这些还是不能满足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然会朝着更为先进化的设计方向发展,通过人类的技术革新活动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例如:利用屋顶巾庭的采光顶,采用双屋玻璃形成“呼吸外壁”。这些看似困难的建筑设计已经在绿色设计技术的发展下逐步成为了现实。
  3.3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共同发展
  建筑工程的绿色设计理念从整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配套工程、制造技术与工艺装备等方面入手,做到低碳环保,履行社会责任。在这一理念之下,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之下,设计与节能的发展其本质是相同的,而合作发展的结果就是要实现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双向融合,会使得建筑业有更为新型、适应人类生活的设计。例如:Actelion商务中心开放的屋顶区域是由偏移的体块形成的,上面种植了绿色植物。顶层的办公室安装了倾斜的玻璃表皮,这样建筑自身的表皮就可以起到遮阳效果,降低室内温度。三层密封玻璃的自动调节百叶装置可以根据日照角度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实现了能源系统、植物系统、能源系统的全面绿色建筑设计的融合,绿色建筑植物系统设计充分注重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注重植物生态系统与绿色建筑系统的统一,尽可能增大绿地面积,减少热岛效应。能源系统的绿色设计原则实现了太阳能、风能等的回用,循环。总之,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是共同发展,并融合存在于现代化建筑设计之中的。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为了提供更好的现代化建筑设计应该全面实现两者的设计发展,确保生态建筑的设计拓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程俊恒. 绿色建筑的外墙绿化设计[J]. 科技风, 2009,(23):96-97.
  2.高少华.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9):35-36.
  3.杨亚琛. 浅谈在建筑设计中的思维方法[J]. 华章, 2011,(20):78-7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管道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水平与建设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施工建设又是管道周期内重要的环节,可以说管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施工管理系统的目的、意义、及目标入手,着重的论述了施工管理信息业务分与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绿化造景的发展。本文以城市园林中园路设计项目,阐述了绿化造景的运用,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  关键词:道路,生态园林,植物造景;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odern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期刊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渠系工程是最常见的输配水工程,包括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渠系工程测量就是把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线位置和高程测定出来,为设计渠道(流量確定、断面设计)提供充分资料。渠系工程测量是在地面上沿选定渠系工程中心线及其两侧测出纵、横断面,并绘制成图。然后计算工程量,编制概算或预算,作为方案比较或施工的依据,渠系工程的勘察放线,是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
期刊
摘要:无论何种项目其管理以及控制都是影响项目的基石,也是项目能够实现预定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项目实现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但是管理和控制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够实现,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策略。本文就是从项目管理及控制的内容入手,然后浅析项目管理及控制策略。  关键词:项目管理控制策略  Abstract: no matter what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ject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7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广州地铁八号线昌岗中路站至沙园站区间矿山法隧道线路出昌岗中站后,随即下穿宿舍楼和宏基广场,进入沙园站。  昌沙区间隧道左线长824.582m,断面面积34.3~45.53m2(见图1及图4),主要穿越Ⅲ、Ⅳ级围岩。        图1重叠隧道断面    本区间土、岩层从上到下主要有:〈1〉人工填土;〈4-1〉粉质粘
期刊
摘要 对于有侧移的框架结构,应该考虑其二阶效应的影响。而二阶效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常用的有 和层增大系数法。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会使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也发生变化。本文讨论了采用 和层增大系数法两种计算方法考虑二阶效应时对结构的构件的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二阶效应 ;偏心受压 ; 法;层增大系数法  Abstract: The lateral to have the frame s
期刊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园林道路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中之中。园林道路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象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景点联成整体。所以,它具有与人行道路相同的交通功能外,还有许多特有的功能和性质,了解这些功能和性质,有助于更好
期刊
摘要: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住宅是人类居住生活不可缺少的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提高,设计更高水准的住宅成为规划、建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任务。本文从对居住区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现代居住小区的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一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高校老校区开始面临建设开发渐趋饱和、用地空间极度受限的现实障碍,旧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的校园建设反映在校园面貌上则往往过于强调理性而缺乏人文气息的体现,过于强调人工的元素而缺乏自然生态的景观,校园景观单调刻板,而不得不走上以设施更新和环境改造的内部文化环境建构之路。雕塑作为环境要素之一,在高校校园建设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雕塑建设为例,探讨校园雕塑
期刊
摘要:目前,建筑市场上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在建筑施工中能更规范地使用附着式脚手架。  关键词:新型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问题研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s to lift the scaffol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as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