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数学素养,但从实际数学学习来看,小学生计算失误的问题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小学生计算能力成长辅助工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夯实学生基础、开展口算训练、培养审题习惯、注重计算检验、加强计算指导等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法则;口算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1)3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64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在数学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上存在欠缺。计算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大的问题,虽然有的是粗心导致计算错误,但绝大多数的计算错误是因为学生对题目的不理解、对计算方法运用不当造成的,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1]。
一、夯实学生基础,巩固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应注重学生计算基础的夯实,巩固学生对数学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在计算过程中学会正确计算数学内容,提高计算能力。巩固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实现了有迹可循而不是胡乱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形成固定的计算逻辑,通过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思维,实现有效计算的发展目标。
小学数学计算法则众多,其核心在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图形的公式。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一般性逻辑,在计算过程中学会利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对加减乘除的计算逻辑来看,教师应帮助学生强化计算先算小括号然后在算乘除,最后再算加减的计算逻辑,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计算逻辑混乱的情况;对于图形的公式计算则以记住公式、套用公式为主,如果公式记不住显然无法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2]。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在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计算的思维和逻辑,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法则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在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巩固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法则、公式、概念的解析工作,在讲解过程中既要注重计算的逻辑也要注重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从计算法则的原理上进行学习,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主动去灵活变通,避免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
二、开展口算训练,强化计算能力
口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计算能力,也是教师教学培养的重点。口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在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寻找计算的技巧和简便方式,实行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计算贯穿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逐步实现口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规律,口算教学应从低年级小学生开始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口算的难度和技巧的掌握。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应注重基础性内容,以简单的累加、减为主,在口算训练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口算思维,掌握计算的逻辑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中年级小学生的口算应注重知识的迁移,即小数点的位置确定,在口算过程中将整数计算、小数计算等进行合理的迁移,帮助学生在口算过程中找到计算的简便运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和水平;高年级学生的口算应侧重于口算的质量,养成口算的自觉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口算快速得到相应的结果,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在口算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口算的指导工作,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口算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口算的能力和水平。部分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较弱,对口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部分群体,要做好口算训练的指导,通过多种口算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口算能力,让口算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助力。口算已经成为小学生阶段必备的基础能力,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的学习与助力,帮助学生在口算训练中逐渐发展自身能力,不断探索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口算培训方案,助力小学生口算成长。
三、培养审题习惯,提取计算要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让学生正确审题,在审题过程中快速提取出相关的计算要素,构建计算的思维逻辑,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事实上,小学生计算失误很大一部分来自审题错误,答非所问,其根本在于提取计算要素时出现了逻辑问题,导致计算失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学会正确审题并提取计算要素,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审题是确保小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的必要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提取计算要素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况,要尊重小学生的计算逻辑规律,做好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思路,避免陷入惯性思维陷阱。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避免胡乱看一眼就解题的行为,部分学生喜欢粗略读题干然后就进行计算,最终的计算结果与问题不符合导致计算失败。通过通读题意的方式,学生需要对题干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寻找题干中的问题并进行回溯,根据题干中的问题回溯内容,分析需要涉及几个数据然后在进行计算。如求长方形面积必然需要长和宽的数据而正方形的面积则需要找到其中一个边的数据即可;求速度就需要指导时间和长度的数据。总之,在审题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逻辑分析的方式可以根据问题整理相关内容,提取计算的要素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此外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计算的速度而盲目审题,而是在审题过程中可以专门腾出几秒钟时间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哪些是无用数据,哪些是有用数据,将数学知识构建起联系然后在进行解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质量和效率。审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要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审题习惯,促使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学会正确审题,学会提取计算的要素,学会分析题干的计算逻辑性,在审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在计算中实现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 四、注重计算检验,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计算检验的习惯,导致学生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事实上只要稍微检验一下,一些常见的数学计算问题都可以找出来。由此可见,计算检验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检验习惯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计算检验的培训工作。
小学生计算检验习惯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1)检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计算检验习惯需要注重检验方法,让学生灵活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是口算检验和公式检验等内容。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竖式计算以后需要对计算式进行口算检验,通过口算与竖式计算的结果对比来判断自身的计算是否正确,而公式的验算也是计算检验的一种。在公式计算完成以后,教师要利用公式的推导公式再次对计算进行推导,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总之,计算检验方法指导对提升学生计算检验能力,培养学生检验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计算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有效辅导的教育发展目标。(2)检验效果评估。计算检验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检验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效果,学会分析检验前后的实际对比。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计算检验都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计算问题,通过检验效果的评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从而在计算后进行检验。(3)自主检验意识培养。计算检验意识的培养主要涉及计算后的检验。在平时数学计算训练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计算以后先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验算后对比答案进行评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验算习惯,在正常的考试中自主地进行验算,对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进行检验,从而提高自身在计算中的准确率,形成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加强计算指导,给予学生信心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指導,通过计算指导给予学生信心,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和动力。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即使学生通过多次验算以后也无法百分之百避免出现错误,同时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计算失误、计算错误责备自己,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指导工作,给予学生计算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计算错误。学生对待计算错误的心理呈现两极化现象,有的学生因为计算错误埋怨自己,有的学生不重视计算错误,将计算错误简单归属于“马虎”。这两种心理都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成长。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计算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价值和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轻视看待,从思想上重视数学计算的工作。二是提高学生计算质量。学生的计算问题看似简单,但有很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是自己没有验算的习惯导致,有的是基础不夯实。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计算失误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计算经验,取长补短,在计算过程中逐渐改进自己的计算行为,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三是教师要积极地采用鼓励策略,同时对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属于自己的计算节奏,找到计算的思维和逻辑,进而实现数学计算有效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计算中树立起自信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积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注重口算能力和审题习惯的培养,在计算过程中通过检验形成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艳.传承育发展 实践促创新——浅析珠算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珠算与珠心算,2020(6):36.
[2]张秀林.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A3):9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法则;口算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1)3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64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在数学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上存在欠缺。计算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大的问题,虽然有的是粗心导致计算错误,但绝大多数的计算错误是因为学生对题目的不理解、对计算方法运用不当造成的,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1]。
一、夯实学生基础,巩固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应注重学生计算基础的夯实,巩固学生对数学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在计算过程中学会正确计算数学内容,提高计算能力。巩固计算法则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实现了有迹可循而不是胡乱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形成固定的计算逻辑,通过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思维,实现有效计算的发展目标。
小学数学计算法则众多,其核心在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图形的公式。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一般性逻辑,在计算过程中学会利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对加减乘除的计算逻辑来看,教师应帮助学生强化计算先算小括号然后在算乘除,最后再算加减的计算逻辑,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计算逻辑混乱的情况;对于图形的公式计算则以记住公式、套用公式为主,如果公式记不住显然无法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2]。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在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计算的思维和逻辑,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法则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在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巩固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法则、公式、概念的解析工作,在讲解过程中既要注重计算的逻辑也要注重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从计算法则的原理上进行学习,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主动去灵活变通,避免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
二、开展口算训练,强化计算能力
口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计算能力,也是教师教学培养的重点。口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在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寻找计算的技巧和简便方式,实行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计算贯穿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逐步实现口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规律,口算教学应从低年级小学生开始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口算的难度和技巧的掌握。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应注重基础性内容,以简单的累加、减为主,在口算训练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口算思维,掌握计算的逻辑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中年级小学生的口算应注重知识的迁移,即小数点的位置确定,在口算过程中将整数计算、小数计算等进行合理的迁移,帮助学生在口算过程中找到计算的简便运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和水平;高年级学生的口算应侧重于口算的质量,养成口算的自觉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口算快速得到相应的结果,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在口算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口算的指导工作,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口算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口算的能力和水平。部分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比较弱,对口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部分群体,要做好口算训练的指导,通过多种口算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口算能力,让口算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助力。口算已经成为小学生阶段必备的基础能力,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的学习与助力,帮助学生在口算训练中逐渐发展自身能力,不断探索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口算培训方案,助力小学生口算成长。
三、培养审题习惯,提取计算要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让学生正确审题,在审题过程中快速提取出相关的计算要素,构建计算的思维逻辑,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事实上,小学生计算失误很大一部分来自审题错误,答非所问,其根本在于提取计算要素时出现了逻辑问题,导致计算失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学会正确审题并提取计算要素,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审题是确保小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的必要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提取计算要素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况,要尊重小学生的计算逻辑规律,做好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思路,避免陷入惯性思维陷阱。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避免胡乱看一眼就解题的行为,部分学生喜欢粗略读题干然后就进行计算,最终的计算结果与问题不符合导致计算失败。通过通读题意的方式,学生需要对题干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寻找题干中的问题并进行回溯,根据题干中的问题回溯内容,分析需要涉及几个数据然后在进行计算。如求长方形面积必然需要长和宽的数据而正方形的面积则需要找到其中一个边的数据即可;求速度就需要指导时间和长度的数据。总之,在审题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逻辑分析的方式可以根据问题整理相关内容,提取计算的要素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此外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计算的速度而盲目审题,而是在审题过程中可以专门腾出几秒钟时间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哪些是无用数据,哪些是有用数据,将数学知识构建起联系然后在进行解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质量和效率。审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要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审题习惯,促使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学会正确审题,学会提取计算的要素,学会分析题干的计算逻辑性,在审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在计算中实现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 四、注重计算检验,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计算检验的习惯,导致学生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事实上只要稍微检验一下,一些常见的数学计算问题都可以找出来。由此可见,计算检验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检验习惯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计算检验的培训工作。
小学生计算检验习惯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1)检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计算检验习惯需要注重检验方法,让学生灵活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是口算检验和公式检验等内容。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竖式计算以后需要对计算式进行口算检验,通过口算与竖式计算的结果对比来判断自身的计算是否正确,而公式的验算也是计算检验的一种。在公式计算完成以后,教师要利用公式的推导公式再次对计算进行推导,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总之,计算检验方法指导对提升学生计算检验能力,培养学生检验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计算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有效辅导的教育发展目标。(2)检验效果评估。计算检验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检验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效果,学会分析检验前后的实际对比。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计算检验都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计算问题,通过检验效果的评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从而在计算后进行检验。(3)自主检验意识培养。计算检验意识的培养主要涉及计算后的检验。在平时数学计算训练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计算以后先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验算后对比答案进行评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验算习惯,在正常的考试中自主地进行验算,对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进行检验,从而提高自身在计算中的准确率,形成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加强计算指导,给予学生信心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指導,通过计算指导给予学生信心,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和动力。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即使学生通过多次验算以后也无法百分之百避免出现错误,同时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计算失误、计算错误责备自己,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指导工作,给予学生计算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计算错误。学生对待计算错误的心理呈现两极化现象,有的学生因为计算错误埋怨自己,有的学生不重视计算错误,将计算错误简单归属于“马虎”。这两种心理都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成长。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计算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价值和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轻视看待,从思想上重视数学计算的工作。二是提高学生计算质量。学生的计算问题看似简单,但有很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是自己没有验算的习惯导致,有的是基础不夯实。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计算失误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计算经验,取长补短,在计算过程中逐渐改进自己的计算行为,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三是教师要积极地采用鼓励策略,同时对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属于自己的计算节奏,找到计算的思维和逻辑,进而实现数学计算有效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计算中树立起自信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积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注重口算能力和审题习惯的培养,在计算过程中通过检验形成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艳.传承育发展 实践促创新——浅析珠算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珠算与珠心算,2020(6):36.
[2]张秀林.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A3):95.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