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一种新的正义视野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84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的大自然不仅化生了万物,而且蕴涵着调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奇妙法则——和谐正义法则,为人类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启迪。所谓和谐正义,就是为了达到万有存在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而调适互为对象性存在的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共同法则。作为正义全新视野的和谐是万有存在的共赢选择,是万有存在各得其所的正义,是平衡万物价值的金规则,而不是某一类或某几类“优等存在”的“专利”。既然是和谐正义,就必须以和谐法则、运用和谐手段、经由和谐路径通达和谐正义。平等、平衡和共赢构成有机联系的和谐正义三原则。和谐正义法则蕴涵的和谐精神,既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因而,敬畏万有存在的互动秩序,弘扬和谐正义,构筑万有存在共同的和谐基础,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安身立命问题。
其他文献
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概念宜采用发现式学习 ,定义性概念宜采用接受式学习。运用该理论指导生物学概念教学使概念教学科学化 ,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讨论指导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具体内容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慢 ,农民的贫困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除了自然条件差、文化教育发展落后以外 ,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是其中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就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资金筹措的主要途径等进行了探索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 ,“生态城市”将是 2 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主导方向。本文在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 ,提出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目标模式应是建设生态城市 ,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 ,青藏地区的城市建设只有以生态城市为目标 ,才能使该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相互协调 ,才能缩小该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差距 ,也才能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对远程教育系统的分析 ,概述了课程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组成与作用 ,在此基础上 ,利用系统的方法对课程运行系统作了系统化分析 ,结合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观点 ,描述了远程教育课程的涵义 ,提出一些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理念
词语的民族性问题研究 ,是汉藏翻译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从民族语文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出发 ,以民族语汇中的基本词汇为依据 ,对民族词语 (音和义 )的构成 ,运用或搭配方式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特征 ,从民族的生态环境、物质文化、心理习俗、信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民族中很早就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其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力水平低、耕作粗放、作物品种单一、重视园田业、商品率低等特点 ,本文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2003年11月29日至30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人学学会联合主办召开了“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该研讨会结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如何树立正确全面的发展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讨。著名环境科学院士和专家关君蔚、陈俊愉、董智勇、陈炳浩等以及人文科学著名学者黄楠森、邢贲
美国旅行家盖洛在20世纪初数次来华考察中国的人文地理,着重研究和考察了长江流域、长城、18行省省会和五大名山,对长城烽火台和嘉峪关以西的城墙有过重要的发现,并且用相机记录了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有关中国文化、民俗、社会各界人物和自然地理风景的大量图片资料,同时还收集了众多拓片、方志和通俗文学的文本。他的一系列著作和研究成果应该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隆重举办了“北京大学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大会”。李岚清同志专门为大会及北京大学即将成立的艺术学院题词:“文化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93岁高龄的季羡林教授发表了书面讲话并为大会题词:“德艺双培”。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靖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而这样一个“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的人,“那末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