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撼大别山,三代守英魂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在那血与火的烽火岁月里,从这里先后走出59位共和国将军。
  2006年4月5日上午,清明节。在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村大别山海拔1300多米的一个山坡上,一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宏伟石墓前,来自安徽霍山、金寨等县党政机关及学校1000多名各界群众,料峭春寒中跋涉泥泞至山顶,来此吊唁长眠于此的红军英烈忠魂。一位名叫郑为栋的36岁汉子,恭敬虔诚地在墓碑前摆好鲜花、猪头、羊肉、水果等祭品后,又取出一包香烟,20支全部点燃插在湿地上。随后,在郑为栋父亲60岁老人郑以清主持下,祭拜仪式正式开始,鞭炮、鞠躬、默哀后,郑以清老人开始讲述墓中人和70多年前发生在此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原来,住在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村民组大别山深处的郑家是一户特殊家庭,多年来一直用拜祭祖先的方式缅怀在此战斗牺牲的400多名红军英烈们。
  
  爷爷毕生为烈士守墓
  
  1934年隆冬,为钳制与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清剿”,红25军82师师长周世觉率本部和皖西第3路游击师共800余人,奉命突破敌人的封锁线。12月5日晚,为解决部队装备给养严重不足问题,周世觉和3路游击师师长高开文率领战士们在金寨县城突袭土豪劣绅后,携带许多战利品到达燕子河长岭乡乌凤沟宿营,拟次日返回苏区根据地熊家河。没料到半夜时分,我军遭到尾追过来的国民党ll路军4个团兵力的夹击,情况万分危急。周、高两师长沉着指挥我军与10倍于己的敌人英勇奋战至拂晓,红军战士已死伤近1/3。情急之下,周师长命令高开文突围,他自己仅带领一个班利用一个小石庙作掩护吸引敌人火力,打到天大亮时只剩3个人,弹药已全部耗尽。“决不让敌人抓去!”周师长大喝一声,和另外两名战士端起上好刺刀的枪冲向敌群肉搏。疯狂的敌人连他们自己人也不顾,几挺机枪一齐朝周师长射击,周师长及两名战士连向30多名敌人一齐倒下了。由于周师长的火力吸引,高开文率领的一部突围成功,但我红军官兵共400多人却英勇牺牲在长山冲中。
  血战发生在距乌凤沟村不足1里路的村旁山坡上,年仅13岁的郑学才在一个山洞中看羊,亲眼目睹了红军突围奋力拼杀的壮烈一幕。他看到红军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自己天天走过的半山腰羊肠小道,染红了山路边的大青石和山下几百米处的山涧小溪。这场惊心动魄的血战自此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战斗结束后,等敌人全部撤走至天黑,郑学才才敢喊来爷爷及乡亲们含泪将烈士们就近掩埋,在几座山坡松林中垒立起大小近20个坟墓。由于当时怕被国民党发现,不能竖碑,细心的郑学才在每个墓前挖条1米多长1尺深的槽沟作为标识。一直忙到次日天亮,战死的英烈们才被全部掩埋。
  在白色恐怖中,郑学才对英烈进行的缅怀,只能选在清明和春节的晚上。那时,他偷偷上山逐个墓前摆上祭品,烧点纸钱。六安解放后,已近30岁的郑学才带着妻儿跪在烈士坟较集中的一个山坡上,高兴得大哭一场。他对妻子说:红军的血没有白流。以后,家中农活交给你,我要把英雄们的墓好好修一修,让后代子孙记住他们。那些烈士有不少是才十几岁的娃娃呀,冰天雪地只穿双烂草鞋,死得多惨哪!
  说干就干,郑学才卷起铺盖带着马灯,在离家1里多地一个无名山坡上用毛竹和松枝搭起一个窝棚,白天抡起大锤和铁凿开采石头,独自搬运堆砌培土。天黑收工,夜里他又当起了守墓人。陪伴他的是一条家狗和一盏昏黄的马灯。乌凤沟深山海拔1300多米,豹子、野狼、野猪等猛兽经常出没,这没能把他吓倒;大雪封山零下10摄氏度,酷暑难耐蚊虫成把抓,未动摇郑学才意志。郑学才用将近两年时间,把大小20个墓堆砌成了简易石墓,这才使得以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墓穴没被泥沙掩埋。完成砌墓的第一项工程后,郑学才白天种庄稼,夜晚仍到山中小棚里守墓。此后,年复一年的清明、春节、冬至等节气里,郑学才总会花费两天时间仔细捡扫墓上的枯枝败叶,清除杂草加固墓穴。每一场雨雪过后,他都要上山清查烈士墓,挖条疏通雪水雨水的通道,避免污损墓石。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山上暴雨连下半月,导致山洪暴发,郑家和乡亲们都住在两座大山中间的低洼处,乡亲们惊骇中紧急转移财物和牲畜,而郑学才面对山洪第一反应则是担心山上烈士墓的安危。郑家儿子和媳妇都在外地打工,他把极度危险的家交给了老伴,自己拿起一把铁锹涉过洪水上山检查烈士墓。风雨雷电交加的山路太滑,郑学才每走一步挖个坑,就像抢救国宝一样,把所有的烈士墓四周疏通出导水沟,并将冲掉的墓基石块全部垒好,做完这些已是深夜。下山时极度疲惫,又累又饿的他一脚踩空跌滚下山梁,幸被半山腰一排松树拦住救了性命。当他忍着巨痛鲜血淋漓满身是伤地回到家时,老伴正对着屋前哗哗奔腾的山洪落泪。原来家中最大的财产——头黄牛、四只羊全被洪水冲进谷底,泥土屋也裂开一道长缝。郑学才丢下铁锹,紧拥住老伴大声劝说道:“牲畜没了可再养,让我心宽的是,烈士墓完好无损呀!”
  岁月流逝,郑学才渐渐老了,然而乌凤沟大山坡上的无名烈士墓和大山苍松翠柏一样,满眼苍翠依旧。一年中的清明节是郑学才最累最高兴也是最伤心的日子。清明节前后,乡里及周边乡镇的学生们,会成批成批来山上扫墓凭吊先烈,郑学才既当“导游”,还不忘做解说员,一遍遍地把1934年那晚自己亲眼看见的那场惨烈战斗讲述给人们听。
  现在,每年的清明、春节、正月十五、冬至、农历七月十五等节气里,当地群众在郑学才的感染下都会雷打不动上山祭奠烈士。这些日子里,乌凤沟村20多户山民比过大年还要忙乎还要热闹。他们已形成风俗,每户都要上墓前摆上自己舍不得吃喝的猪头、羊肉与瓶装酒,燃响一挂特响的浏阳河金钢炮告慰先烈们,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全村安全。他们家家还都准备一两桌丰盛饭菜,包括把自己过年过节都舍不得吃的熏肉、咸鸭等留下来,用来招待陌生的扫墓人,因为全村人都已将烈士们当成祖先来敬拜了。
  郑学才从30多岁在山上搭棚守墓一直到72岁那年,重症缠身的他每天不忘督促儿子郑以清扛起锄头上山巡墓。郑学才的孙子叫郑为栋,18岁时到山外打工,23岁从湖北带了个媳妇回家,后来离开爷爷、父母到山下小镇上做生意。郑学才生病下山时,他已在山下长岭乡街道上开饭店盖楼房结婚成了家,并给郑学才生了个重孙。老人最喜欢大孙子郑为栋,称其头脑灵活会经商。郑为栋也非常乐意把老爷子接下山享几年清福尽尽孝道,可爷爷没住几天,大白天抱着重孙却像丢了魂似的不开笑脸,天天念叨着把红军坟集中起来修几个大墓。老人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山上的烈士墓若能有个好归宿,千秋万代让世人敬仰,那才是 他最大的心愿,因为红军坟已经成了老人的命根子。
  在孙子家没过满两个月,老人就像吵架一样逼着孙子把他背进深山里的破家。此后,老人小病不断,尽管山上医疗条件极差,倔强的老人却一次次拒绝下山,每天撑着根竹棍坚持巡查红军墓,扫扫树叶拔拔坟头杂草,在守墓棚中静坐几个时辰。直到老人73岁那年春,因患上“上鼻腔动脉性血管破裂”,病情加重呼吸困难,才被孙子和乡亲们强行抬下山,送进县医院治疗。孰料,老人病情稍稳定后,又偷偷跑上山,冒险攀上山坡查墓,当他看到自己住了50多年的守墓棚,因山林承包到户被别人拆掉后,禁不住老泪纵横号啕大哭。从此,他只得恋恋不舍地下了山,把修墓、守墓的接力棒正式交给了儿孙。
  
  倾家产修墓了心愿
  
  郑为栋知道,修缮烈士墓费用不菲。但金寨是六安最穷的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政府财力不足,只能高度赞誉他的想法表示现时爱莫能助。可爷爷夕阳西下等不及呀,要是在他老人家有生之年看不到英烈遗骸有个好归宿,那就是自己最大的不孝呀!最后,郑为栋选择了自费。
  乌凤沟乡亲们在老人事迹和心愿的感召下,表示愿无偿随时出工出力。在郑为栋的组织下,烈士墓修建工程于2002年春节后全面启动。从长岭街道的山脚下走40分钟七八里山路,便是乌凤岭山涧一片开阔处,溪谷北面的山体被掏空成一个椭圆形大洞,裸露出犬牙交锗的白森森岩石,第一个主基建造点便选择在距谷底500米高的山坡上。乡亲们从山下运来水泥、炸药等,男女老少齐上阵,放弃农活全心筑墓。在半山腰上挖建个拜台并不难,难的是炸山后石料向山坡上搬运异常艰难。记者在墓场发现,从谷底爬上主墓平台,是条几近陡直不拐弯的山道,平常人不负重也得弓着腰脸贴地气喘吁吁20分钟才能爬上去。为保证工程质量,砌墓的石头每块小则50多公斤,大的有1吨多重,这样用水泥垒砌起来坚固异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座占地近700平方米的四阶次主墓,乡亲们仅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就建好了。除掉刮风下雨下雪天无法作业,工程耗去乌凤沟乡亲们400多个工时,石料数千方,所有重物乡亲们全部肩挑手抬。令郑为栋感动的是,修墓初期他曾建议买来薄大理石砌墓体,这样自己虽然多花点钱,可乡亲们少流汗少受伤少流血。但乡亲们不答应,一致认为就地取材更显示出本色,更能体现烈士墓的历史价值。更令人震撼的是,工程期间,村上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十二三岁的儿童都出了工,最多的一家6个月共出了180个工。全村76人除去嗷嗷待哺的婴儿及生病老人外,68名村民全部上过工地。轰山炸石搬运石材,他们连最起码的手套等劳保设施都没有,几乎每个人的手脚都被石头蹭砸出累累伤痕。几年过去了,记者从石墓外围的少数石头上依然能依稀辨认出上面淡淡的黑色血迹。大爱无言,这就是贫苦的乌凤沟父老乡亲们用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精神,凭借老区人对先烈的一腔热血,在没有一台施工机械的情况下,众志成城创造出的人间奇迹!
  那年夏天,金寨籍开国老红军洪学智上将返乡省亲,得知了郑家三代70年守建烈士墓不为名不图利的感人事迹后,回到北京后于当年10月6日手书“红军烈士墓”5个碑字,由中央军委办公厅用特快专递寄至金寨县委,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派专车把碑名底稿送到了郑学才儿子郑以清手中。郑以清和妻子激动得彻夜未眠。他告诉儿孙们,我们郑家好大的面子啊,这几个字是无价国宝,你得把它收藏得好好的,一般人不要给他看。有趣的是,村民储成国听说了这事,迫不及待想看看洪学智老将军的手迹墨宝,不想郑以清一口拒绝:原件是军事机密,我不敢泄露!储成国央求道,洪学智老将军这么大年纪,九十多岁了还给我们题字,这不仅是你们郑家荣誉,也是乌风沟全体村民乃至50万金寨父老的荣耀,还是拿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吧。第二天郑以清还是拿出了洪学智老将军的题字让全村人观赏共享,郑以清憋足嗓门告诉乡亲们:你看这大红印章,乖乖,中央军委办公厅的大印,全中国有几个人能有幸瞧见过!我可以讲,这是我们乌凤沟人的光荣,祖宗八辈的伟大骄傲!
  来自老将军的巨大鼓励,极大鼓舞了郑家三代人决心举办个隆重的烈士墓竖碑落成仪式。
  
  守墓接力棒传儿孙
  
  2002年11月26日上午,寂静的乌凤沟大山里,天刚亮就响起了鞭炮声,金寨县武装部、宣传部的干部来了,山上山下2000多名乡亲像赶大集一样来看烈士墓。郑学才老人激动得一夜未眠,前一天到集上理了发,刮净了胡子,当晚又洗了个澡,清晨换上新呢褂,由3个壮汉轮换背他上山到了墓前。老人一见到气派雄伟的主墓,几十年梦想成真,禁不住双膝跪地号啕大哭:“先烈们,后人都来看你们来了,你们的血没有白流哇……”
  老人哽咽着告诉乡亲们,这个墓中埋的红军最多,有180多人……修第一个墓除去政府送来的价值400多元炸药雷管外,其他如民工生活费、石碑费、石匠工钱等,郑为栋共花掉l万多元。
  第一个墓修好后不到5个月,老人病情恶化。他让孙子背着去乡党委交完5元钱最后一次党费,仍牵挂乌凤沟山坡上零星墓穴中埋葬的红军遗骨。在得到孙子“一定会再修一座烈士墓,全力修好上山的道路”的承诺后,老人辞世。
  为了能让爷爷含笑九泉之下,郑为栋在爷爷离开自己一年多后的2004年冬农闲时,启动第二项修墓工程。第二座墓与第一座距离4华里,离山下12里山路。尽管时值隆冬滴水成冰,但丝毫未减村民们的筑墓热情。第二个墓和第一个墓同样需要石料两千余方,大家决定在春耕前把墓修好。郑为栋和他的父母天天都要来干几个小时,到2005年1月6日,第二个占地800余平方米的主墓基础工程接近完工。1月7日,一尊重达700多公斤的大石碑被10多名壮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抬到墓台上,郑为栋和乡亲们在刺骨的寒风中用滑轮顺利将大石碑竖上基顶。第二个主墓装殓所有散落的红军坟中二百多位烈士遗骨。郑为栋的父亲郑以清向记者亮了家底:为了修好这两个墓,儿子掏光了积蓄,儿媳妇及家人们没有一句怨言,由于把精力全投入到修墓中,郑为栋无心经营,饭店生意日渐萧条,去年一年纯收入仅二三千元。无奈之下他只得跑到铜陵去,找打工的二儿子凑了几千元好将墓尽快修好。
  2005年4月3日,第二个主基终于竣工落成!郑为栋在倾尽家资之后终于对爷爷有了个彻底圆满的交待。郑为栋为修好第二个墓耗资近2万元。已经60岁的郑以清现在最大的期盼是,自己也老了,也快干不动了,郑家的财力毕竟有限,在两墓之间修个大亭子竖个大牌匾,把这两座墓的来历告诉后人,是当务之急。但是,建亭子的几千元费用目前还没有着落。村民组长老储也道出了村民们的朴素愿望:修好墓的目的是教育后人,为了能让更多的后人来瞻仰,修建一条从山下通往山上烈士墓的好路,的确迫在眉睫。
  对于乡亲们的渴盼,长岭乡政府负责人表示,这两座红军烈士墓已被县里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在烈士墓前凭吊红军英烈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为郑家祖孙三代72年如一日守护红军墓,并倾尽家资3万筑成两座1500多平方米烈士墓的义举所深深感染。
  人们相信,烈士们长眠之地山路变通途的一天指日可待。
  (责编:吴为)
其他文献
在萨福克县医院接受长期治疗的77岁老人保罗·伦安不幸去世。之后,当地的莫里奇殡仪馆为老人操办了葬礼,并从医院拿回了老人的遗物。  2006年1月31日,老人的儿子克里斯多夫·伦安收到殡仪馆人员寄出的遗物。在检查物品时,克里斯多夫·伦安发现,其中一个塑料包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臭味。当他打开这个塑料包后,顿时被里面的东西吓坏。在父亲的遗物中,竟然横放着一条人腿。这条被整齐截断、已经开始腐烂的人腿散发着阵
期刊
一    2003年1月,我在北京为一位干部治疗肠癌。治疗告一段落时,有人给我介绍了韩国一家著名企业的副董事长全太贤。全太贤神情黯然地告诉我,他的哥哥全太弦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需要一位像我这样医术高超、尽职尽责的医生前去治疗。  全太贤向我讲述了他和哥哥携手创业的经历,言谈间对他的哥哥充满了敬重和爱戴。尽管这些话都是通过翻译告诉我的,但我仍旧被他和哥哥的深情感动了。  处理完手头的事务,我登上了飞
期刊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追求和研究。与半导体量子点相比,碳点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出色的电子传输效率,可调的发光范围(从深紫外线到近红外),丰富的边缘缺陷,因而在一系列应用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但目前碳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主要包括:(1)合成碳点的前驱体主要由化学试剂组成,忽略了对环境的危害;(2)获得碳点的杂原子含量和量子产率极低,限制其大规模的生产和进
浙江省义乌市人大代表金惠良酒后驾车打伤多人,并大肆辱骂民警,被警方依法扣证并治安拘留7天,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05年12月17日,金惠良结束拘留,继续当他的人大代表。当地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为此表示,“人大代表也是人,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人大代表当然是人,当然难免犯错误。但也要看他们犯的是什么错误。像“酒后驾车打伤多人”,“大肆辱骂民警”,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错误”也能犯吗?这种情况,倘
期刊
2006年4月4日,重庆市涪陵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桩很独特的案子:一位18岁的重庆少女状告自己的母亲和干爹——曾和母亲有性关系的第三者,要求法院判明干爹承认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并同时判令母亲和干爹共同支付教育费300元。  这个女孩为什么要状告自己的母亲和干爹?她与母亲和干爹之间有着怎样的奇特故事?近日,记者前往重庆采访了该案原、被告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了解了事情原委。    一个电话将她扔进耻辱的深
期刊
享有“清水衙门”美誉的教育部门,一向实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今,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居然变成了暴利行业的一员。  江苏省检察机关经过两年多侦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苏115所高校中,已查出有109所学校涉案,已有130多起商业贿赂立案。  据悉,这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缘于一家书店一个不起眼的小账本——实际上是一本记录有关高校人员收受教材回扣的黑账。这让检察官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些供学生
期刊
编辑同志:  我的女婿是一个单位的司机,2005年12月份,在给单位采购一批物资时与他人发生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在事故中女婿当场死亡。事故经过广州市交警部门认定应由对方司机负全部责任。另外女婿所在单位在2005年6月为他购买过人身意外保险。现在我想问一问:在这起事故之后家属能够获得怎样的赔偿?  读者 齐芳    齐芳读者:  在这起恶性交通事故中由于对方司机的行为导致了您女婿当场死亡的严重后果,
期刊
手中一份份资料让人读后很不是滋味:郭光允为了揭开高官程维高的腐败事实,先后举报8年,入狱3年,20名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比较而言,他还算幸运,没有遭遇生命危险。重庆市奉节县林业局局长罗启辉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依法协助国土房屋管理局关闭了一座小煤窑,小煤窑老板怀恨在心,花6万元在湖北雇佣了3名黑社会杀手将罗启辉严重杀伤。曾参与查处多起土地大案的从事反贪工作20余年的邢台市反贪局局长李会生的住宅被人炸毁
期刊